電磁學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8 11:55: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磁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磁學課堂教學改革論文
一、緒論
物理教學分為理論與實驗兩個部分,兩方面需要一起發展、一起進步,才會促進學科教學不斷完善。物理教學必須將實踐、理論兩個方面結合起來,物理學習中有許多理論、概念、規律就是在實驗中發現、認證的。電磁學是物理教學中必須學習的內容,電磁學研究電、磁以及電磁之間的相互關系,學習內容抽象、學生難以理解,逐漸產生畏難情緒,不愿意去學習與思考,逐漸影響教學質量。在以往的很長的教學時間里,電磁學教學模式都比較傳統,一般來說采取的是傳統的講授法,一張黑板一支筆,一張嘴巴講到底,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被動的聽,機械的接受知識,唯書本與教師是從,忽略學生動手能力、實踐能力的提升,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是遠遠不足的。在這樣的背景下,若是想要在課堂教學中推進演示實驗,是有一定的難度的。演示實驗具有趣味性、知識性、實踐性與示范性,對提升學生的理解與動手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教學不再局限于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概念、規律、公式的推導,也逐漸引入物理視頻動畫,代替事物進行演示實驗的操作,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理解概念與含義。在物理教學中引入演示實驗,是非常重要的。鑒于電磁學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有效利用演示實驗,將實驗與教學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質量的提升。
二、研究意義
物理是一門觀察與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物理學習中的概念、公式等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因此,物理實驗教學成為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傳統意義上的物理教學實驗分為探究性與演示性實驗,二者主要的區別就是實驗目的是不同的,探究性實驗要求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與操作,加強學生對實驗的設計能力與思維能力,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演示性實驗,更多的是在解釋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物理公式的時候,向學生展示相關的實驗,這類實驗要求實驗具有可操作性已經具有明顯的實驗現象,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的理解。當前物理課堂教學對實驗教學這一塊的教學模式依然是十分單一的,往往僅僅注重課堂教學,不注重實驗教學,這與學校不重視實驗教學有關,很多教師沒有認識到物理實驗的本質作用,還有一些教師將物理實驗作為訓練課或者技能課,這也是不可取的。演示實驗作為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將理論講解與演示實驗結合起來,將一些抽象的物理知識與想象展現出來,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掌握物理學習的規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三、演示實驗在電磁學教學中的應用
電磁學教學從教學內容、研究對象上來說,都具有挑戰性,電磁學的概念更加抽象,規律更加深奧,相關的物理現象也是更加復雜的,這對學生的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觀上加大了學生的學習難度。傳統的電磁學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講解,學生被動接受,這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其實還是存在許多弊端的。因此,在電磁學教學改革中,引入演示實驗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清楚的看到教學效果得到明顯的提升。針對電磁學教學,我認為需要從以下三個部分進行。(1)電學演示實驗的作用。電學是電磁學教學的重要分支,電學本身包含的難點并不是很多,但是電學是電磁學的基礎,電學的學習對整個電磁學具有關鍵作用,在學習電學的時候,學生對電磁學還沒有形成特定的認知,還沒有形成特定的思維,在理解電磁學的時候往往呈現出一定的主觀性、片面性、表面性,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采取避雷針演示實驗,讓學生認識到尖端放電現象,幫助學生更快速的理解知識,加深學生對電學知識的理解。(2)磁學演示實驗的作用。磁學在電磁學教學中占據的比例比較大,磁學的難度比電學更大,在實際教學中受到的挑戰也會更加多,在實際教學中,安倍力演示實驗的引用,學生很快就明白通電導線在磁場中是如何受力的,然后進行深一步的講解與討論。(3)電磁學演示實驗的作用。縱觀電磁學的發展歷史,在該現象被發現與研究之后,本來應該是兩個獨立的學科:電學與磁學,后來逐漸融合發展,成為一個群體。因此,電磁學研究是是電與磁之間的關系與作用。演示實驗的引用,可以將電磁之間的關系更好地展示出來。
電磁學電化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現代人的生活,似乎離不開電.物理概念的發展而言,更有趣的,也更重要的是;人們怎么會從不知道用電,一步一步,變成了有了用電的能力,終于到了離不開它的地步。這段歷史,也最能鮮明地描繪出:以理解大自然為目標的科學研究,對全人類可能(但不必然)產生的巨大影響。
關鍵詞:電磁學發展世界電化
一、前言
現代人的生活,似乎離不開電。電燈、電話、電視、電影、計算機、電冰箱…,樣樣都是生活必須用品。一旦停電,日子不知怎么過。但世界上第一個有規模的發電廠(尼加拉水力發電廠,顯示了當時電力的需求已漸普遍)開動,不過是1896年的事,距今只有一百多年。(電視連續劇「大宅門」描寫清末民初電燈、電話初到北京城的情形,相當有意思。)
一百多年間,這個世界上大部份的人的生活,從幾乎沒有電器用品,到充滿了電器用品,這變化不但是巨大得令人難以想象,并且深入到生活、思想、感情…,所有的人生面向。舉個有詩意的例子:愛情上受挫折是古今中外詩歌中最常見的題材。古詩中固然有怨恨情人變心的,但也很常見的是所愛之人遠在他鄉,衷情難訴,以致相思甚苦。例如:古詩十九首「采之欲誰遺,所思在遠道」。李白長相思「天長路遠魂飛苦」等等。如今的流行歌曲中,第二種越來越少,第一種卻很多。──今日的手機、e-mail等等,使距離不再成為談情說愛的障礙,但卻防不了情人變心。──這也顯示了,要了解古人,就要從古人當時的情境來看才能妥切。
也許,很多人有興趣知道最新奇的發明。但從物理概念的發展而言,更有趣的,也更重要的是;人們怎么會從不知道用電,一步一步,變成了有了用電的能力,終于到了離不開它的地步。這段歷史,也最能鮮明地描繪出:以理解大自然為目標的科學研究,對全人類可能(但不必然)產生的巨大影響。
物理電磁學部分研究論文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物理電磁學管理論文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中學物理電磁學研究論文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物理電磁學教法研究論文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電磁學的銜接
作為高等院校理工農科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基礎理論課,大學物理對非物理類專業學生后續課程的學習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幫助。通過中學物理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大學物理課程中所要學習的一些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自認為很熟悉,往往會忽視這些概念內涵的理解,特別是相關物理規律的描述當從特殊到一般、均勻到非均勻情況下所采用的數學手段發生變化,使得許多學生感覺到大學物理的學習比較困難。另一方面,由于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在不同的教學環節中有一些區別,大學物理中會介紹當前高新技術領域中的基礎性物理原理,同時大力加強了現代物理學的重要觀念。而大一學生還無法從中學物理的學習慣性中解脫出來,會逐漸對大學物理的學習缺乏興趣。所以如何在新形勢下做好大學物理與中學物理教學的有效銜接,是目前大學物理教育工作者面對的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大部分概念較為抽象且涉及的數學物理方法較多,電磁學教學一直是大學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大部分學生都覺得這部分學習起來感覺很難,概念容易混淆,并且學生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并對中學物理知識已形成固定思維模式。大學物理是中學物理的升華,隨著深度和難度的增加,如何實現讓學生從中學物理到大學物理的順利過渡,是新形勢下教育改革實踐的重要內容。文章主要基于目前大學物理和中學物理中電磁學部分的教學現狀出發對本部分知識點進行比較分析,以期對該部分知識點的教學銜接有所幫助。
1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電磁學部分的有效銜接
1.1電學部分的銜接
首先對于電場強度、電場強度的疊加和點電荷的電場等方面,大學物理更強調矢量的性質,并強調物質存在的兩種方式:“場”與“實物”的區別,及彌散性和疊加性。在傳統的中學物理的教材和講授中,對“場”的這兩個特性都是略微指出。只要有場源電荷,就會在空間激發電場,而場的分布與其他實物不同,它具有“無處不在”的彌散性和空間疊加性,而大多實物都是有形態有尺度并占用一定空間的物質,并在同一空間不能疊加。對該部分講解可以舉生活中的例子,比如現在通訊手段十分發達,可以通過手機在某一個固定位置能夠探測到眾多的wifi信號來說明“場”的彌散性和疊加性,比如同一個空間可以被無數的“場”同時占用,而不同的實物卻不能同時占用同一空間。這樣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例分析,讓學生更加清楚直觀地理解“場”的彌散性和疊加性這兩個特點。當然也可以證實場與實物一樣,也具有能量、動量和質量等重要性質。正是由于場的彌散性和疊加性這兩大特點,大學物理電磁學部分的學習中對于分均勻分布的電場的計算通常采用微積分的方法,因為對無窮多個小電荷元激發的電場的疊加就是積分。另一方面,電磁場作為與空間位置有關的矢量點函數,在積分中要涉及到矢量的運算,這也是電磁場矢量疊加必然的數學工具。以電勢為例,下面詳細討論中學物理與大學物理中的異同。在中學教材中,電勢被定義為:如果在電場中選一個標準位置,那么電場中某點跟標準為止間的電勢差。電勢差跟高度差相似,被選作標準位置間的電勢為零。電勢和電勢差單位相同。由電勢的概念可知,電場中某點電勢在數值上等于單位正電荷由改點移動到標準位置(零電勢點)時,電場力做的功。電場中某點電勢的大小與電勢零點的選取有關。在大學物理中,對電勢有更加具體的表述。如果選取無窮遠處為電勢零點,空間中任一點P的電勢就等于:。由于電場力做功與路徑無關,對于空間中任意兩點P和Q,我們有,即,表示P、Q兩點間的電勢差等于P點的電勢減去Q點的電勢。在實際工作中常常以地面或者電器外殼的電勢為0,這樣各點的電勢值也將隨之改變,但是兩點之間的電勢差與參考點的選取無關。通過比較可知,大學物理對此概念的描述在定性引入的基礎上,定量給出了具體的計算公式。另外,對電動勢的講授上,中學教材只是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定義了電動勢是把其他形式的能(如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本領;大學物理在能量轉化的基礎上,又引入了“非靜電力”等概念來揭示電動勢的本質:把單位正電荷從負極通過電源內部移動到正極時非靜電力做的功,并給出了具體的數學表達式。
1.2磁學部分的銜接
首先,對于電流磁場的理論知識,中學物理教材定性地描述了電流產生的磁場以及判定磁場方向的一個重要方法,即右手定則(或者叫安培定則):用右手握住導線(或螺旋管),讓伸直的拇指(或彎曲的四指)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一致,彎曲的四指(或伸直的拇指)所指的就是磁感線的環繞方向(螺旋管內部磁感線的方向)。通過上述方法可以很容易判定直線電流和通電螺旋管(包括環形電流)產生的磁場。大學物理教材中首先列舉了幾種典型的磁現象,如奧斯特實驗、磁鐵對載流導線的作用等。然后引入磁感應強度以及磁通量的概念,對于任意形狀的載流導線在給定點所產生的磁感應強度,可以看作是導線上各個電流元在該點產生的磁感應強度的疊加。可以通過畢奧-薩伐爾(后面簡稱“畢薩”)定律定量計算出任意形狀的載流導線在給定點產生的磁場大小和方向。當然,用畢薩定律判斷載流導線在空間某點產生的磁場方向與中學教材中講述的根據安培定則判斷方向的結論是一致的,只不過用了矢量的數學運算。其次,在磁場對通電導線的作用的闡述方面,中學物理教材只能計算電流方向與磁場方向垂直的直導線在勻強磁場中所受安培力的大小,并用左手定則判斷其方向;大學物理教材可以根據安培定律計算磁場對任意形狀載流導線的作用力(通常叫安培力),并用矢量叉積法或者右螺旋法則判斷其方向。并且大學物理中還可以計算無限長兩平行載流直導線間的相互作用力以及磁場對載流線圈的作用力。另外,中學教材從基本的電磁感應現象入手,通過載流導線在磁場中的受力,先定義這種力叫作“安培力”,再詳細研究影響安培力大小的因素,寫成公式即:B=F/IL。而在大學物理教材中,可以分別從運動電荷在磁場中的受力和安培定律的基礎上對磁感應強度進行定義。中學教材中并沒有體現磁感應強度的方向與安培力的方向的關系,因為高中生沒有學過微元法,用一小段通電導線檢測物體所受的安培力,這樣的實驗演示比較形象直觀。但測得的磁感應強度是一小段通電導線在一定范圍內的平均值,并不適用于非勻強磁場。大學物理教材中磁感應強度的定義與畢薩定律和安培定律相對應,但在實際上不可能得到單獨的電流元,所以沒有辦法用實驗直接確定兩個電流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只能從閉合載流回路的實驗中間接地反推出來結果。最后,在對電磁感應的學習上,中學物理教材首先是通過一些基本的電磁感應現象來研究電磁感應的產生條件,即只要閉合回路所包圍面積的磁通量發生變化,回路中就一定有感應電流產生,另外感應電流的方向可以由楞次定律判斷。在中學物理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通過積極思考和查閱相關資料來主動地獲得電磁感應相關的背景知識,要讓學生自己深刻體會到這一理論是以法拉第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通過很多年的探索才發現的。相比較而言,大學物理教材更強調對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中動生電動勢和感生電動勢的理解,即磁通量變化的兩種原因上。對于這兩部分的講述重點應該放在感生電場和洛倫茲力這兩點上,它們起到一個承前啟后的銜接作用:前者為學習電磁波做準備,后者可看作對前面知識的復習和鞏固。
高中物理電磁學教學方法研究
高中物理電磁學是將磁場與電場結合在一起,整體突出場與路的關系.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電磁學的特點,運用針對性的教學方法,理論結合實踐對學生進行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電磁學知識.
1了解高中物理電磁學的特點與注意事項
高中物理主要思路就是力與運動、功與能的轉換,所以對于高中物理的電磁學教學也需要充分把準這一命脈,將其作為教學的基本思路.電磁學在高中物理課程的設置中由場和路兩方面構成,所以在電磁學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從這2方面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其基本概念,找出電磁學的基本規律,最終更好地解決電磁場綜合問題,完成對電磁學的學習.例如,在電磁學問題的解答過程中,首先根據粒子在不同的運動情況或者物理現象下都是以力與運動的聯系進行組合,將電磁學的問題轉換為力與運動或者是功與能的問題.這樣,解題思路得以顯現,再對電磁學問題進行力學分析,將粒子運動狀態所體現的受力情況完全顯露出來,再應用牛頓定律,最終完成電磁學中力學的討論部分.同時,對于電磁學中功與能的問題就需要應用能量守恒與轉化的觀點,列出能量方程式,讓電磁學問題迎刃而解.對于電磁學的教學就是抓住電磁學特點,將抽象的電磁運動轉化為宏觀的力學與能量問題,利于學生運用已知的知識解決未知的問題.在電磁學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盡量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現象,幫助學生運用豐富的想象掌握電磁學運動問題,總結解題的一般思路.
2高中物理電磁學教學方法分類
既然電磁學主要包括了場與路,那么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就可采用將這二者分開研究的方式進行.物質與物質相互作用形成電磁學的場,例如勻強電場、勻強磁場等可以從場入手,對學生進行電磁學的討論與研究.而對于電磁學中的路,包括磁感線、電路等,例如勻強磁場與電路的關系就可以反映出它們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在電磁學教學過程中可以以場為研究對象,以路為研究方法.1)對于“電生磁”與“磁生電”的討論中,會運用逆向教學的方法,讓學生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問題.2)類比法,對于2個概念,通過對比某些相似的地方,進而推導出其他部分也相似的結論.比如在電場與電場強度的教學中,也可以運用類比法,將試探電荷置于電場中類比物體在重力場中的情況,最終獲得電場強度的表達以及電場強度的影響因素.3)其實對于這類抽象概念的教學,還可運用形象思維的方法.在電磁學教學中,對于磁場這類似看不見、摸不著的物理現象,如果直接交給學生讓其掌握,那么很可能就會忘記,但是如果用生活中可以接觸或者感知的具象來解釋這種現象,就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這一知識點.再例如對于磁鐵在鐵粉盒上方移動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現象,而這些現象就是在磁場作用下產生的,這樣就能加深學生對于磁場的理解.例如在安培定律、左手定律等定律描述相關物理現象之間的關系時,本來是人為假想出來的原理,但因為存在現象,所以可以運用形象思維,想象出相關量,最終將形象思維衍成抽象事物.4)實驗法,通過實驗驗證某些規律或者得出新的結論.例如人類通過“磁生電”這一實驗成功發明了電.通過這一系列的教學方法,高中物理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電磁學的學習過程中收獲更多的知識.
3科學運用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
中學物理電磁學部分教法討論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
“路”是“場”的一種特殊情況.中學教材以“路”為線的大骨架可理順為:靜電路、直流電路、磁路、交流電路、振蕩電路等.
“場”和“路”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系.麥克斯韋方程是電磁場的普遍規律,是以“場”為基礎的.“場”是電磁運動的實質,因此可以說“場”是實質,“路”是方法.
中學物理電磁學教法分析論文
中學物理教材闡述的內容主要是經典物理學的基礎知識,這些理論是建立在牛頓時空觀的基礎上,以力學、電磁學為重點.本文就電磁學部分的教學談點看法.
一、電磁學教材的整體結構
電磁運動是物質的一種基本運動形式.電磁學的研究范圍是電磁現象的規律及其應用.其具體內容包括靜電現象、電流現象、磁現象,電磁輻射和電磁場等.為了便于研究,把電現象和磁現象分開處理,實際上,這兩種現象總是緊密聯系而不可分割的.透徹分析電磁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以及它們的相互聯系,才能使孤立的、分散的教學變成系統化、結構化的教學.對此,應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認真分析教材.
1.電磁學的兩種研究方式
整個電磁學的研究可分為以“場”和“路”兩個途徑進行,這兩種方式均在高中教材里體現出來.只有明確它們各自的特征及相互聯系,才能有計劃、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場的方法是研究電磁學的一般方法.場是物質,是物質的相互作用的特殊方式.中學物理的電磁學部分完全可用場的概念統帥起來,靜電嘗恒定電嘗恒定磁嘗靜磁嘗似穩電磁嘗迅變電磁場等,組成一個關于場的系統,該系統包括中學物理電學部分的各章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