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1 12:2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短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國內短期自由刑更新
短期自由刑是相對于長期自由刑而言的,指在較短時期內剝奪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罰。作為自由刑內部的這種劃分方法是基于短期自由刑自身的特點,從刑事政策的角度進行的一種劃分。短期自由刑由于剝奪自由的時間較短,其適用的對象、執行的方式、罪犯釋放后的表現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都有別于長期自由刑,由此引起的對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存廢之爭成為一百多年來刑罰學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而如何改進短期自由刑的適用和執行則是近年來刑罰理論與行刑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短期自由刑的存廢之爭
自從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對短期自由刑提出質疑以來,短期自由刑存在弊端已成為中外絕大多數刑法學者的共識。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F.v.Liszt)認為,“短期自由刑既無改善,亦無威嚇之效果,只有打擊犯罪經歷之人的自尊心而已。”(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意大利學者雷?弗里斯塔(AdeForesta)指出,短期自由刑的時間,對改善犯罪人雖然過短,但很不幸,使其敗壞則足足有余。(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前蘇聯學者別良耶夫也對短期自由刑提出過批評,他認為,短期剝奪自由由于刑期較短,其教育改造功能難以發揮,在只有隔離或剝奪自由起主要作用的情況下,指望實現改造、再教育被判刑人的目的是不現實的。(注:[前蘇]別良耶夫.刑罰的目的和勞動改造機關實現刑罰目的的手段轉引自王揚.俄羅斯刑法中的剝奪自由.政法論壇,1998,(3).)總之,在西方國家,短期自由刑受到批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短期自由刑無異置受刑人于犯罪淵藪中,在執行過程中受刑人很容易受到其他犯罪人的負面影響,強化犯罪意識,于釋放后再次犯罪。(2)被判處短期自由刑的人很多是初犯或僅有輕微的犯罪行為。這些人主觀惡性不深尚有羞恥之心,容易悔過自新。把他們投入行刑機關,不免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實施更嚴重的犯罪,失去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3)短期自由刑不但讓受刑人感覺不到其嚴厲性,也難以通過立法威懾和行刑威懾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4)由于關押時間短,行刑機關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受刑人開展教育和矯治工作,有違教育刑論醫治犯罪人之“病態”的目的。
與之相對的主張保存短期自由刑的學者則論證了短期自由刑的積極效用。后期古典學派的領袖、德國著名刑法學家畢克邁耶(K.Birkmeyer)就主張短期自由刑具有存在的價值,認為對于輕微違法者進行報應,它是不可或缺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德國刑法學者華哈(AdolfWach)認為短期自由刑時間之短,不但非為缺點,反而是其優點。雖然數日或數周的自由刑不能教育也不能改造犯人,但可給受刑人以強制勞動的深刻印象。短期自由刑之執行,只要是受刑人感受到刑罰痛苦即足,此可拿軍隊的禁閉予以證明。因而他強調短期自由刑得以嚴格其行刑方法以達到防止再犯的目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奧地利刑法學家謝利(Seelig)也對短期自由刑之否定論進行了反駁,強調短期自由刑具有必要的警告、威嚇、贖罪、懲罰的記憶功能。(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M].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挪威學者約翰尼斯?安德聶斯教授認為,“從效果看,長期徒刑與短期徒刑并沒有什么區別。”“長期的監禁應該比短期的具有更強的遏制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可能會被在獄中積累的反面影響而抵消。”(注:[挪威]約翰尼斯?安德聶斯.鐘大能譯.刑罰與預防犯罪[M].法律出版社,1983,201-202.)
二、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
以上對短期自由刑存廢的爭論體現了兩種不同刑罰觀的對立,主存論者堅持報應刑的觀點,主廢論者堅持目的刑的觀點,他們從各自刑罰存在的正當化根據出發對短期自由刑進行了利弊分析。
短期自由刑的改進透析
短期自由刑是相對于長期自由刑而言的,指在較短時期內剝奪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罰。作為自由刑內部的這種劃分方法是基于短期自由刑自身的特點,從刑事政策的角度進行的一種劃分。短期自由刑由于剝奪自由的時間較短,其適用的對象、執行的方式、罪犯釋放后的表現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都有別于長期自由刑,由此引起的對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存廢之爭成為一百多年來刑罰學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而如何改進短期自由刑的適用和執行則是近年來刑罰理論與行刑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短期自由刑的存廢之爭
自從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對短期自由刑提出質疑以來,短期自由刑存在弊端已成為中外絕大多數刑法學者的共識。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F.v.Liszt)認為,“短期自由刑既無改善,亦無威嚇之效果,只有打擊犯罪經歷之人的自尊心而已。”(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M].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意大利學者雷?弗里斯塔(AdeForesta)指出,短期自由刑的時間,對改善犯罪人雖然過短,但很不幸,使其敗壞則足足有余。(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前蘇聯學者別良耶夫也對短期自由刑提出過批評,他認為,短期剝奪自由由于刑期較短,其教育改造功能難以發揮,在只有隔離或剝奪自由起主要作用的情況下,指望實現改造、再教育被判刑人的目的是不現實的。(注:[前蘇]別良耶夫.刑罰的目的和勞動改造機關實現刑罰目的的手段[J].46.轉引自王揚.俄羅斯刑法中的剝奪自由[J].政法論壇,1998,(3).)總之,在西方國家,短期自由刑受到批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短期自由刑無異置受刑人于犯罪淵藪中,在執行過程中受刑人很容易受到其他犯罪人的負面影響,強化犯罪意識,于釋放后再次犯罪。(2)被判處短期自由刑的人很多是初犯或僅有輕微的犯罪行為。這些人主觀惡性不深尚有羞恥之心,容易悔過自新。把他們投入行刑機關,不免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實施更嚴重的犯罪,失去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3)短期自由刑不但讓受刑人感覺不到其嚴厲性,也難以通過立法威懾和行刑威懾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4)由于關押時間短,行刑機關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受刑人開展教育和矯治工作,有違教育刑論醫治犯罪人之“病態”的目的。
與之相對的主張保存短期自由刑的學者則論證了短期自由刑的積極效用。后期古典學派的領袖、德國著名刑法學家畢克邁耶(K.Birkmeyer)就主張短期自由刑具有存在的價值,認為對于輕微違法者進行報應,它是不可或缺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德國刑法學者華哈(AdolfWach)認為短期自由刑時間之短,不但非為缺點,反而是其優點。雖然數日或數周的自由刑不能教育也不能改造犯人,但可給受刑人以強制勞動的深刻印象。短期自由刑之執行,只要是受刑人感受到刑罰痛苦即足,此可拿軍隊的禁閉予以證明。因而他強調短期自由刑得以嚴格其行刑方法以達到防止再犯的目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奧地利刑法學家謝利(Seelig)也對短期自由刑之否定論進行了反駁,強調短期自由刑具有必要的警告、威嚇、贖罪、懲罰的記憶功能。(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M].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挪威學者約翰尼斯?安德聶斯教授認為,“從效果看,長期徒刑與短期徒刑并沒有什么區別。”“長期的監禁應該比短期的具有更強的遏制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可能會被在獄中積累的反面影響而抵消。”(注:[挪威]約翰尼斯?安德聶斯.鐘大能譯.刑罰與預防犯罪[M].法律出版社,1983,201-202.)
二、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
以上對短期自由刑存廢的爭論體現了兩種不同刑罰觀的對立,主存論者堅持報應刑的觀點,主廢論者堅持目的刑的觀點,他們從各自刑罰存在的正當化根據出發對短期自由刑進行了利弊分析。
短期教育培訓思考
中央組織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試行)》頒布后,為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戰略任務,為本地區經濟建設發展、構建和諧社會提供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全國各地各級黨委和政府都加強了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重視和領導,加大對教育培訓工作的資金投入,加快對各級干部和各類人才的教育培訓的步伐,一個大規模、有計劃的干部教育培訓的熱潮正在全國各地展開。為適應形勢的發展,各地區干部教育培訓的組織部門紛紛選擇了多渠道、多形式、多范圍、多元化的培訓方式。各級各類干部教育機構和各個高等教育院校也在抓住機會采取措施,調整辦學方式和培訓對象范圍,積極適應當前各級干部和各類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的新情況和新需求。黨校作為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面對挑戰和機遇,如何在全面貫徹落實《條例》的進程中,在認真完成計劃內學員班次的教學改革和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資源,充分發揮自己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中的優勢,開展并做好計劃外短期教育培訓工作,力爭做到發揮作用、占有地位、擁有品牌?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和探索。
一、黨校開展短期教育培訓面臨的情況和特點
(一)黨校短期教育培訓適應大規模培訓干部和各類人才的迫切需要,有空間有對象。
按照黨中央的要求,創建學習型政黨、學習型社會,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思想政治保證、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需要大規模教育培養干部和各類人員。但是從我們國家當前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現狀看,有以下幾種情況:1、由中央組織部和各級黨委組織部門按分配計劃選送到黨校、行政學院等干部培訓教育機構進行脫產學習的學員名額十分有限。據了解,每年各省由組織部門按計劃選送到中央黨校學習的干部人數約100人左右,而且選送學習干部的級別不同、班次不同、在校學習的時間也不同。2、一部分中央國家機關、大中型國有企業沒有自己單獨的培訓機構,或者有培訓機構但師資力量、教學設施都和應達到的要求有一定差距。3、在中組部《干部教育培訓工作條例》和《關于加強和改進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工作的意見》頒布后,各級各部門黨政機關、國有或民營企事業單位十分重視本單位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積極性非常高,劃撥專項經費,設立分管領導和人員專門負責培訓工作。各級干部和各類人員希望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的迫切需求,為黨校開展短期教育培訓工作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二)黨校開展短期干部教育培訓要適應系統學習的特點。
從近幾年培訓工作的實踐看,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選送干部參加黨校短期教育培訓的需求很高,短期教育培訓與黨校計劃內班次不同的是具有系統學習的特點。比如,為不斷提高黨校系統教研人員的教學科研水平,深入貫徹學習和領會黨中央的重大方針政策,每年在黨中央舉辦省部級領導干部重要專題研討班后,中央黨校都要舉辦黨校系統教研人員專題研修班,請資深的專家學者授課,反映較好。國家質檢總局每年定期在中央黨校舉辦質檢系統司局級領導干部理論培訓班,聘請中央黨校學者和國家質監總局領導授課,集中對各省局副局級以上領導干部進行培訓。中鐵工程集團公司黨委組織下屬各公司領導干部進行集中培訓。河南鶴煤集團黨委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連續舉辦二期培訓班,培訓各礦業公司的黨委書記和總經理。還有各級黨委組織部組織的領導干部培訓班,宣傳部組織的宣傳干部培訓班,統戰部和工商聯組織的企業負責人培訓班,婦聯組織的婦女干部工作培訓班,以及教育系統、地稅系統、銀行系統等等專題培訓班都是黨校開展短期教育培訓工作的主體。這種成系統學習的培訓班特點是:1、參加培訓人員情況相對比較整齊,差距較小,教學目標明確;2、參加培訓人員有相似和熟悉的工作領域和工作經歷,容易相互溝通交流;3、授課、研討、教學組織和教學管理針對性強,培訓效果好。
短期負荷預測分析論文
摘要:擴展短期負荷預測方法利用最新的歷史負荷數據,預測當日當前時刻以后若干小時的未知負荷,其預測精度明顯高于常規的短期負荷預測。為滿足電力市場實時交易對負荷預測的新要求,將這種方法應用于修改歷史負荷壞數據和補足當日未知負荷數據,以協助提高短期負荷預測的準確度。文中詳細介紹了這兩種應用的背景和實現原理,并以實際電力系統的應用結果數據證實了這兩種應用方案是有效的和實用的。
關鍵詞:電力市場負荷預測擴展短期不良數據處理
1引言
短期負荷預測是電力市場運營中不可少的計算。短期負荷預測結果準確與否,對系統運行的經濟性、安全性有很大影響[1]。
對于任何負荷預測系統,要提高預測的準確度,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良好的預測基礎;第二,充足的參考信息。在電力領域,對于常規的短期負荷預測系統,這兩個條件體現為:首先,給負荷預測系統提供充足的、完整而且準確的歷史數據樣本;其次,在預測過程中充分的引入最新的負荷相關信息(包括負荷信息,負荷敏感因素的變化信息等。下同)。基于當前實際情況,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1)修正歷史負荷數據中的壞數據;
員工短期聘用合同
甲方:
乙方:
甲方聘用乙方為短期員工,雙方經過平等協商,彼此同意約定下述條款以共同遵守。
一、乙方之考勤與管理悉按甲方有關員工手冊辦理之。
二、乙方這職務或工種為。
三、乙方受聘于甲方期間,應根據甲方工作安排,在下述工作場所履行職責:(一)甲方公司總部;(二)甲方在全資公司或參股的合資公司;(三)甲方在內地省份機構及境外機構;(四)應出差服務之場所。
員工短期聘用協議
甲方:
乙方:
甲方聘用乙方為短期員工,雙方經過平等協商,彼此同意約定下述條款以共同遵守。
一、乙方之考勤與管理悉按甲方有關員工手冊辦理之。
二、乙方這職務或工種為。
三、乙方受聘于甲方期間,應根據甲方工作安排,在下述工作場所履行職責:
我國短期自由刑的改進詮釋
短期自由刑是相對于長期自由刑而言的,指在較短時期內剝奪罪犯人身自由的刑罰。作為自由刑內部的這種劃分方法是基于短期自由刑自身的特點,從刑事政策的角度進行的一種劃分。短期自由刑由于剝奪自由的時間較短,其適用的對象、執行的方式、罪犯釋放后的表現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等方面都有別于長期自由刑,由此引起的對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存廢之爭成為一百多年來刑罰學領域爭論的焦點之一,而如何改進短期自由刑的適用和執行則是近年來刑罰理論與行刑實踐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短期自由刑的存廢之爭
自從意大利著名犯罪學家龍勃羅梭對短期自由刑提出質疑以來,短期自由刑存在弊端已成為中外絕大多數刑法學者的共識。德國刑法學家李斯特(F.v.Liszt)認為,“短期自由刑既無改善,亦無威嚇之效果,只有打擊犯罪經歷之人的自尊心而已。”(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M].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意大利學者雷?弗里斯塔(AdeForesta)指出,短期自由刑的時間,對改善犯罪人雖然過短,但很不幸,使其敗壞則足足有余。(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前蘇聯學者別良耶夫也對短期自由刑提出過批評,他認為,短期剝奪自由由于刑期較短,其教育改造功能難以發揮,在只有隔離或剝奪自由起主要作用的情況下,指望實現改造、再教育被判刑人的目的是不現實的。(注:[前蘇]別良耶夫.刑罰的目的和勞動改造機關實現刑罰目的的手段[J].46.轉引自王揚.俄羅斯刑法中的剝奪自由[J].政法論壇,1998,(3).)總之,在西方國家,短期自由刑受到批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1)短期自由刑無異置受刑人于犯罪淵藪中,在執行過程中受刑人很容易受到其他犯罪人的負面影響,強化犯罪意識,于釋放后再次犯罪。(2)被判處短期自由刑的人很多是初犯或僅有輕微的犯罪行為。這些人主觀惡性不深尚有羞恥之心,容易悔過自新。把他們投入行刑機關,不免使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實施更嚴重的犯罪,失去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3)短期自由刑不但讓受刑人感覺不到其嚴厲性,也難以通過立法威懾和行刑威懾達到一般預防的目的。(4)由于關押時間短,行刑機關沒有足夠的時間對受刑人開展教育和矯治工作,有違教育刑論醫治犯罪人之“病態”的目的。
與之相對的主張保存短期自由刑的學者則論證了短期自由刑的積極效用。后期古典學派的領袖、德國著名刑法學家畢克邁耶(K.Birkmeyer)就主張短期自由刑具有存在的價值,認為對于輕微違法者進行報應,它是不可或缺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德國刑法學者華哈(AdolfWach)認為短期自由刑時間之短,不但非為缺點,反而是其優點。雖然數日或數周的自由刑不能教育也不能改造犯人,但可給受刑人以強制勞動的深刻印象。短期自由刑之執行,只要是受刑人感受到刑罰痛苦即足,此可拿軍隊的禁閉予以證明。因而他強調短期自由刑得以嚴格其行刑方法以達到防止再犯的目的。(注:張甘妹著.刑事政策[M].臺灣三民書局,1979,275.275.275.)奧地利刑法學家謝利(Seelig)也對短期自由刑之否定論進行了反駁,強調短期自由刑具有必要的警告、威嚇、贖罪、懲罰的記憶功能。(注:謝瑞智著.犯罪與刑事政策[M].臺灣文笙書局,1996,(增訂版),217.218.)挪威學者約翰尼斯?安德聶斯教授認為,“從效果看,長期徒刑與短期徒刑并沒有什么區別。”“長期的監禁應該比短期的具有更強的遏制效果,但是這種效果可能會被在獄中積累的反面影響而抵消。”(注:[挪威]約翰尼斯?安德聶斯.鐘大能譯.刑罰與預防犯罪[M].法律出版社,1983,201-202.)
二、短期自由刑的利弊分析
以上對短期自由刑存廢的爭論體現了兩種不同刑罰觀的對立,主存論者堅持報應刑的觀點,主廢論者堅持目的刑的觀點,他們從各自刑罰存在的正當化根據出發對短期自由刑進行了利弊分析。
短期融資券發展歷史
1短期融資券的重啟
1.1短期融資券首次推出
1989年,中國銀行下發《關于發行短期融資券有關問題的通知》(銀發[1989]45號),肯定了各地為彌補短期流動資金貸款的不足而發行短期融資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征是:
(1)實行規模管理,余額控制。
(2)利率實行高限控制。
(3)審批制,發行必須由人民銀行批準。而與此政策對應的結果卻是在1993-1994年間社會上出現了亂集資、亂提高利率、亂拆借的三亂現象,最終導致短期融資券退市。
短期投資核算論文
按照我國《企業會計準則——投資》規定,長期投資劃轉為短期投資時,應按投資成本與賬面價值孰低法劃轉。如果按長期債權投資的賬面價值進行劃轉,則不會產生轉換損失;如果按投資成本劃轉,還應按照賬面價值與投資成本的差額,借記“投資收益”科目。
例1:甲企業一年前以46000元的價格購入面值40000元,票面利率為10%,期限為3年,到期一次還本付息公司債券。溢價6000元按直線法攤銷。購買時作為長期投資核算,現擬劃轉為短期投資。
對于此項投資,投資成本是46000元,現賬面價值是48000元(46000+4000-6000/3)。因投資成本低于賬面價值,應按投資成本劃轉,差額計入投資損失。甲企業會計處理如下:
借:短期投資46000
投資收益——長期債權投資劃轉損失2000
貸:長期債權投資——債券投資(面值)40000
農村黨員短期實踐提素質思考
**縣舍得鄉對全鄉農村黨員進行了以黨務知識、農村實用技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短期實踐培訓。通過培訓,不斷提高了農村黨員的綜合素質,增強了農村黨員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責任感和緊迫感,調動了廣大農村黨員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
一是加強思想政治理論培訓。針對部分農村黨員思想落后、意識淡薄等存在問題,舍得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還為農村黨員親自授課,培訓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七大、《黨章》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為重點內容進行培訓。通過培訓,進一步增強了農村黨員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同時,讓廣大農村黨員了解到了相關的“惠農”政策,增強了全鄉農村黨員的信心,激發了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情,使全鄉黨員的思想統一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新農村建設上來。
二是強化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培訓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農業開發和農業產業化的需要,專門邀請縣涉農部門的專業科技人員從種植、養殖、加工和生態建設等方面進行培訓。當天,鄉黨委政府還組織了參訓黨員到竹麻山村參觀學習了當地黃牛示范養殖基地、興新山羊有限公司、牛東精改良示范園等,極大地開拓了全鄉農村黨員的視野,激發了大家為改變家鄉面貌的工作熱情。
三是加大普法教育培訓。針對農村法律意識淡薄的實際,舍得鄉黨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對農村黨員進行了法律知識培訓,進一步增強了農村黨員“學法、守法、用法”的意識。
此次培訓共有347名農村黨員參加,占全鄉黨員總數的83%(其中:最大年齡81歲,最小年齡19歲)。通過培訓,提高了農村黨員帶頭致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本領,進一步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