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護理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10:45:2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呼吸道護理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呼吸道護理

談呼吸道阻塞的臨床護理

1方法

1.1方法:我們對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采積極綜合性的急救與護理措施,具體為:

①基礎措施:

積極改善缺氧狀態,小兒呼吸道阻塞性疾病原因較多,臨床急診時須根據其病因和嚴重程度而定。感染性疾病所致者應及時給予抗生素治療,嚴重上氣道阻塞應采取緊急處理措施,解除呼吸道阻塞,挽救患兒生命。

②異物阻塞的救治:

使用牙墊或開口器開啟口腔,并清除口腔內異物;以壓舌板或食指刺激咽部,同時以Heimlich手法使患兒上腹部腹壓急速增加排除一些氣道內異物,不能取出的異物,應盡快在喉鏡或支氣管鏡的窺視下摘除異物。

查看全文

呼吸道感染護理感受綜述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是由于急性彌漫性心肌損害,造成嚴重突發的心臟排血障礙、心律失常、心臟負荷突然增加而導致的左心排血功能在短時間內急劇下降,喪失排血功能的一組綜合征。呼吸道感染很容易誘發左心功能衰竭,患者發病較急,如果不進行及時搶救會造成生命危險。近年來,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并發左心功能衰竭的患者主要是以老年患者為主,經過精心的護理,配合醫師做好搶救工作,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選擇2009年1月一2011年10月住院的呼吸道感染并發急性左心功能衰竭患者50例,診斷標準參照2005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的急性左心功能衰竭診斷標準和治療指南。其中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9±16)歲;慢性支氣管炎12例,慢性阻塞性肺氣腫(含肺源性心臟病)20例,肺炎10例,肺癌并感染5例,其他3例。經治療好轉49例(98%),死亡1例(2%)。

2護理措施

2.1加強巡視,發現情況,及時處理

呼吸道感染并發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發病急驟,患者表現為呼吸困難,呼吸頻率有時達25~35~/min,煩躁不安,大汗淋漓,甚至會感到恐懼和瀕死。有些患者會咯出泡沫樣粉紅色或白色的痰,嚴重者會從鼻、口腔中大量涌出。早期雙肺底可以聞及濕噦音,晚期雙肺對稱布滿干、濕I羅音。護士要加強巡視,掌握其癥狀及特征,一旦發現急性左心功能衰竭癥狀要及時處理。

查看全文

心理護理干預對上呼吸道感染的療效

[摘要]目的探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方法遴選時段2019年6月~2021年6月內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參考“系統抽樣法”,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n=33例),觀察組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比較護理干預結果。結果:觀察組干預后較對照組SAS、SDS評分更低,治療依從性更高(P<0.05)。結論:心理護理干預實施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不僅可提高患者心理健康度,提升治療依從性,同時有利于病情緩解及改善,以改善預后。

[關鍵詞]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心理護理;臨床療效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屬于常見感染性疾病,是因病毒、細菌感染引發的咽喉部、鼻腔急性炎癥。該病多見于兒童群體中,春冬季為高發季,通過飛沫、空氣等途徑均可傳播。急性咽炎、急性扁桃體炎、急性鼻咽炎為臨床常見類型,如果治療不及時,將對患者上呼吸系統造成嚴重損害,甚至致殘或病死,威脅患者生命。對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臨床治療的同時,實施有效護理干預措施,對增強臨床療效、促進病情康復具有積極的意義。本次研究取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為樣本對象,著重分析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價值,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遴選時段2019年6月~2021年6月內6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參考“系統抽樣法”,分為2組—對照組和觀察組(n=33例)。對照組:男女各占20例、13例,年齡線低至20歲、高至59歲,均齡(48.42±1.48)歲。觀察組:男女各占18例、15例,年齡線低至22歲、高至60歲,平均(49.06±1.62)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納入標準:①納入患者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有鼻塞、噴嚏、流清涕等伴隨癥狀;②經臨床檢查得到證實。排除標準:①患者存在認知缺陷、精神障礙問題;②并發肝腎重大臟器病變;③妊娠哺乳女性特殊期;④合并其他感染。

查看全文

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

【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

【摘要】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本文對98例患兒分別進行物理或(和)藥物降溫的護理,預防和治療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規基礎護理。提示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非常重要,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護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疾病,大多數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細菌引起,輕者僅有呼吸道癥狀,重者伴有發熱,甚至高熱。凡體溫超過正常范圍稱發熱,凡肛溫超過39℃為高熱[1]。對待小兒高熱重在護理,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引起高熱驚厥。現將2005年1~12月共9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有高熱癥狀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98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的診斷標準[2]。男57例,女41例,年齡5個月~5歲。醫務人員對患兒進行系統全面的護理。

查看全文

開胸手術患者呼吸道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齡38~80歲,平均59歲。食管癌手術14例,賁門癌13例,肺癌39例,縱隔腫瘤切除術11例。肺氣腫部分肺切除術13例,肺大泡切除術9例,胸部創傷開胸手術21例。以上病例有11例發生肺部感染,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治愈出院。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入院后因環境陌生,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等,患者常有緊張焦慮的心理,應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講解有關疾病及手術方面的知識,減輕其緊張焦慮心理,積極配合術前各項檢查及準備。同時告知患者術后24h護士會常喚醒其做深呼吸、咳痰和改變體位等,使患者和親屬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準備。

2.1.2呼吸道管理①戒煙:吸煙患者術前絕對禁煙2周。因為吸煙會刺激肺、氣管及支氣管,使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妨礙纖毛的清潔功能,使支氣管上皮活動減少或喪失活力而導致肺部感染[2]。讓患者明白吸煙的危害,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術前術后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預防呼吸道并發癥的重要性。②口腔護理:囑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堅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③呼吸功能訓練。注意:①縮唇呼吸。患者雙手交叉置于腋前,用鼻深吸氣時感胸廓擴張至最大,屏氣2~3s,然后用嘴將氣體慢慢呼出,呼氣時口唇收攏,作吹口哨樣。呼吸按規律進行,每天練習5~10次,每次10min,開始由護士指導,然后讓患者獨立練習。每天評估患者訓練的成效。②腹式呼吸訓練。由于術后切口疼痛,使呼吸功能急劇下降,呼吸模式由深慢變為淺快,從而使潮氣量和肺泡有效通氣量減少,故手術前要讓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技巧。教患者做腹式呼吸,即一只手輕捂胸部,另一只手輕捂腹部,然后吸氣,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較大,反復練習直至掌握。③練習使用深呼吸訓練器。④有效咳嗽訓練。有效咳嗽可預防術后肺炎、肺不張等呼吸系統并發癥。術前3d,教患者作深呼吸,吸氣末屏氣片刻后用力咳嗽,此時,腹肌強烈收縮,對抗膈肌在肺內形成3.3kPa壓力,對抗關閉的氣道,將會厭和聲門氣體沖出,其運動促使分泌物向上運動,將氣管內的痰液排出。應避免只用喉頭振動引起的無效咳嗽。

查看全文

心臟手術呼吸道護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366例,男194例,女172例,年齡1~53歲,平均14歲,先天性心臟病279例,風濕性心臟病75例,心臟粘液瘤12例,術后呼吸道并發癥占2.69%。

2術前護理及術后護理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宣傳入院時由護士按病種先發給衛生宣傳材料。然后每天由負責人精心進行衛生宣教,包括術前心理護理、治療飲食、肺功能鍛煉及戒煙等內容。用交談方式向他們介紹手術前后應注意和配合的問題,通過交談使病人對手術前以及手術后如何配合有一定的認識。手術前一天帶他們參觀ICU監護室,讓病人有安全感。并向他們介紹手術后呼吸機的使用情況,以便取得他們的配合。

2.1.2教會病人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每天由負責該組病人的護士完成此項工作。有護士先示教,再從病人中選出一位,讓其躺在床上,取半臥位。一手放于腹部,一手放于胸前。練習深呼吸后利用腹肌動作同時伸舌張口使氣門放開,以便排出氣體達到有效咳嗽,如此反復練習,每天兩次以上,每次約15分鐘,此法病人一般均能掌握。護士每天要檢查,按時督促反復演示。

查看全文

呼吸道異物患兒護理論文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2005年1月-2006年4月在我科行呼吸道異物取出術的190例患兒。

1.2工具本研究采用1-3歲中國學齡前兒童氣質量表(CPCTS)對呼吸道異物住院患兒進行測查,評定九個維度:活動水平、節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心境、持久性、注意分散、反應閾。再根據其中五個維度(節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心境)的得分劃分氣質類型,即平易型(E型)、麻煩型(D型)、發動緩慢型(S型)、中間偏易型(I-E型)及中間偏煩型(I-D型)。

1.3所有資料用VisualFoxpro6.0建立數據庫,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處理分析。

2結果

2.1性別和年齡分布特征190例患兒中,男100例,女90例,男女性別比為1.11∶1。年齡8個月到3歲,平均年齡1歲5個月。

查看全文

腎移植患者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

一般資料:我院自2001年一月至三月共收治腎移植術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1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例,最小年齡21歲,最大年齡45歲。入院時平均體溫39.5℃----42℃。X線胸片檢查均出現雙下肺斑片狀模糊陰影,肺紋理增粗;10例患者均行血尿常規、痰涂片查霉菌或痰細菌培養及藥敏協助診斷。高效、廣譜抗生素平均應用5---7天,輔以喘定霧化吸入及嚴格系統化整體護理。10例病人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日為7天。

護理措施:1、物理降溫:對于體溫持續在39℃以上的患者,用溫開水持續在大血管處擦浴,或用30%酒精擦浴,使患者體溫控制在38℃--38.5℃之間。另外,考慮發熱病人代謝較快,消耗大,我們常規給予吸氧3升/分,以增加機體之氧供量。同時密切觀察患者體溫(每四小時一次)、血壓、脈搏、呼吸之變化,做好紀錄并作對比,發現異常及時向值班醫生報告,以盡快取得相應治療。2、飲食護理:給與清淡、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優質蛋白、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并囑患者少量多餐,鼓勵多飲水,保證日尿量在2500----3000ml,通過液體排出帶出體內過多熱量,達到降低患者體溫之目的。3、口腔、皮膚護理:高熱病人體液喪失過多,影響唾液腺分泌,病人口腔粘膜常常干燥,抵抗力往往下降,極易引起口腔炎或粘膜潰瘍。為此,我們采取相應措施,如協助患者每日刷牙四次,并用1%呋喃西林含漱液漱口,盡可能減少口腔致病菌。口腔潰瘍患者,根據其致病菌,做對應口腔護理,使其盡快痊愈,防止其成為感染源。高熱患者體溫下降時出汗較多,皮膚往往干燥,容易汗腺途徑誘發皮膚或其他部位感染,護士則協助患者每日用溫水擦澡一次,并囑其勤換內衣,同時保證患者病床整齊、清潔、柔軟。盡可能減少皮膚感染。4、心理護理:隨著醫學模式由生物向生物----社會----心理的轉變,我院護理小組也做出相應的舉措,實施了系統化整體護理,這一措施使我院醫、護、患關系較前有明顯改觀,良好的醫、護、患關系已經在我院形成。對于腎移植術后并發上呼道感染病人,尤其應注重心理護理,因為他們由于社會、經濟、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往往心理問題較普通病人多得多。我們常常站在病人的立場上,來對自身醫療行為進行評價,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努力洞察病人之內心世界,用巧妙的辦法與病人進行溝通,建立良好的相互信任關系,使患者了解自身病情,并使其能積極主動配合治療。5、房間管理:對高熱患者與高熱患者及其他病種進行隔離,限制探視人數及次數,防止交叉感染及其他病人感染上類似疾病,并且24小時紫外線消毒機循環消毒,盡可能使病人遠離致病菌。

體會:腎移植患者由于術后長期大量應用免疫抑制劑,機體免疫力極其低下,患者容易發生上呼吸道等其他部位感染,尤其在季節更替之時,要告訴患者做好自我保健,注意保暖,避免到公共場所或與有感染的病人接觸;另外,患者一旦出現咳嗽、咳痰、發熱,應及時就診,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由此導致移植腎功能減退,引起極大的社會經濟損失。住院病人一定做好嚴格的系統化護理,使感染病人在物理降溫、營養支持、口腔及皮膚衛生、心理、房間管理等方面得到較好的護理,盡快使患者痊愈,減少由上呼道感染帶來的一系列社會、醫學問題。

查看全文

肺病患者術后呼吸道的護理對策論文

【關鍵詞】肺外科手術;呼吸指導;手術后護理

【摘要】肺手術后由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病人因術后傷口疼痛而不敢咳嗽、咳痰、深呼吸,分泌物阻塞于支氣管腔內,容易出現肺不張及肺部感染等并發癥,影響手術的預后,降低治愈率。我們從積極預防著手,進行術前術后健康教育指導,采取多種有效的護理措施及治療方法,加強對呼吸道的管理,減少了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了治愈率。

一、臨床資料

我科從2001年1月~2006年5月收治開胸行肺手術的患者共275例,其中男184例,女91例,年齡10~80歲。術后發生肺部感染8例、肺不張9例,發生率分別為2.91%、3.27%。

二、護理對策

2.1術前健康教育

查看全文

開胸手術護理管理論文

1臨床資料

本組120例,男89例,女31例;年齡38~80歲,平均59歲。食管癌手術14例,賁門癌13例,肺癌39例,縱隔腫瘤切除術11例。肺氣腫部分肺切除術13例,肺大泡切除術9例,胸部創傷開胸手術21例。以上病例有11例發生肺部感染,3例因呼吸衰竭死亡,余均治愈出院。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心理護理入院后因環境陌生,對手術的恐懼,預后的擔憂等,患者常有緊張焦慮的心理,應加強與患者和家屬的溝通,講解有關疾病及手術方面的知識,減輕其緊張焦慮心理,積極配合術前各項檢查及準備。同時告知患者術后24h護士會常喚醒其做深呼吸、咳痰和改變體位等,使患者和親屬在心理上有一定的準備。

2.1.2呼吸道管理①戒煙:吸煙患者術前絕對禁煙2周。因為吸煙會刺激肺、氣管及支氣管,使氣管支氣管分泌物增加,妨礙纖毛的清潔功能,使支氣管上皮活動減少或喪失活力而導致肺部感染[2]。讓患者明白吸煙的危害,讓患者及家屬了解術前術后積極控制呼吸道感染,預防呼吸道并發癥的重要性。②口腔護理:囑患者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堅持飯后漱口,早晚刷牙。③呼吸功能訓練。注意:①縮唇呼吸。患者雙手交叉置于腋前,用鼻深吸氣時感胸廓擴張至最大,屏氣2~3s,然后用嘴將氣體慢慢呼出,呼氣時口唇收攏,作吹口哨樣。呼吸按規律進行,每天練習5~10次,每次10min,開始由護士指導,然后讓患者獨立練習。每天評估患者訓練的成效。②腹式呼吸訓練。由于術后切口疼痛,使呼吸功能急劇下降,呼吸模式由深慢變為淺快,從而使潮氣量和肺泡有效通氣量減少,故手術前要讓患者掌握腹式呼吸技巧。教患者做腹式呼吸,即一只手輕捂胸部,另一只手輕捂腹部,然后吸氣,感到放在腹部的手起伏較大,反復練習直至掌握。③練習使用深呼吸訓練器。④有效咳嗽訓練。有效咳嗽可預防術后肺炎、肺不張等呼吸系統并發癥。術前3d,教患者作深呼吸,吸氣末屏氣片刻后用力咳嗽,此時,腹肌強烈收縮,對抗膈肌在肺內形成3.3kPa壓力,對抗關閉的氣道,將會厭和聲門氣體沖出,其運動促使分泌物向上運動,將氣管內的痰液排出。應避免只用喉頭振動引起的無效咳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