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

時間:2022-03-16 12:29:00

導語: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呼吸道感染護理論文

【關鍵詞】上呼吸道感染

【摘要】探討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方法。本文對98例患兒分別進行物理或(和)藥物降溫的護理,預防和治療高熱驚厥的護理,常規基礎護理。提示對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非常重要,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關鍵詞】小兒;上呼吸道感染;高熱;護理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見的疾病,大多數由病毒引起,也可由細菌引起,輕者僅有呼吸道癥狀,重者伴有發熱,甚至高熱。凡體溫超過正常范圍稱發熱,凡肛溫超過39℃為高熱[1]。對待小兒高熱重在護理,如果處理不及時,可引起高熱驚厥。現將2005年1~12月共98例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有高熱癥狀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兒98例,均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的診斷標準[2]。男57例,女41例,年齡5個月~5歲。醫務人員對患兒進行系統全面的護理。

2護理方法及體會

2.1降溫治療與護理

2.1.1病情觀察發熱是許多疾病都可以表現出來的癥狀,有的患兒雖然高熱,但精神狀態好,玩耍如常,屬輕型;有的患兒腋窩、額頭等處很熱,但手足冰涼,這樣的患兒易發生高熱驚厥。

2.1.2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降溫措施對高熱的患兒,要使其絕對靜臥,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刺激。當體溫超過39℃,應行頭部降溫,體溫超過39.5℃時應行全身降溫。具體方法如下:(1)保持室內環境安靜,溫度適中為20℃~24℃,通風良好,每日通風換氣4次。因為降室溫可增加輻射散熱,使產熱與散熱趨向平衡,達到退熱的目的。(2)額部冷敷,用毛巾浸泡涼水后擰干,放在患兒頭部。若能放上幾塊小冰塊療效更佳。降頭溫可減輕腦組織充血,促進散熱,增加腦細胞對缺氧的耐受性,減少腦組織的耗氧量,降低機體代謝率。(3)酒精擦浴。因為酒精是揮發性液體,在皮膚上蒸發時吸收和帶走大量的熱,又因酒精可刺激皮膚血管擴張,所以散熱能力很強[3]。用30%~50%酒精用小毛巾蘸濕,擦小兒的四肢,在其手心、頸部、腋窩和大腿根部(腹股溝處)要多停留一會,因為這些部位為大血管走行處,便于散熱。足部應注意保暖,忌擦后頸及前胸、腹部,因為這些部位對冷刺激敏感,可引起不良反應。擦時酒精溫度控制在41℃~43℃[4]。其原理是乙醇溫度高于皮膚溫度2℃~3℃,有利于血管擴張,血流增快,皮膚表面溫度升高,汗腺分泌增加,毛孔增大,出汗帶走大量的熱,因而使效果更加明顯,而且由于乙醇的溫度與患兒皮膚溫度較接近,擦浴時不會引起不適,也不會因患兒哭鬧增加產熱。(4)也可浸濕大毛巾包裹軀干部,包括腋下和腹股溝處。(5)采用溫水浴,水溫比患兒體溫低1℃,應用清水盆浴時間要求較短,操作者要動作敏捷,適用于溫暖和炎熱的季節或者室溫在22℃~24℃的任何季節。(6)如上述物理降溫效果欠佳時,可按醫囑配合藥物降溫。一般肛溫在39℃以上,腋溫在38.5℃以上方可使用。常用方法:①25%安乃近溶液滴鼻。此法簡便有效,適用于5個月~1歲左右患兒。每次1~2滴,滴入鼻腔,一般1h以內即可降低體溫。②口服百服寧(對乙酸氨基酚口服液),適用于1~5歲患兒。<2歲口服百服寧2.5ml,2~3歲5ml,4~5歲7.5ml,體溫上升可重復使用,服用時間間隔≤4h。

在退熱過程中,嚴密觀察體溫變化,高熱每1~2h測量體溫1次,并注意觀察有無易激惹現象,以防驚厥發生。退熱不要求體溫降低太快,一般從高熱降至低熱即可。可取退熱措施后,30min復測體溫1次,同時觀察有無體溫驟降、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四肢厥冷等虛脫現象,以便及時處理。一般而言,使用物理降溫方法較藥物降溫安全,毒副作用小。只要能夠使體溫降至38℃以下,就可避免驚厥的發生。

2.2預防和治療高熱驚厥的護理對有可能發生驚厥的患兒(如曾有高熱驚厥史者),要加強巡視,嚴密觀察或有專人護理。患兒床邊設置防護床檔。備好急救物品(如紗布包裹的壓舌板、開口器等)和藥品(各類止驚藥物),以便隨時急救處理,按醫囑給予降溫措施。一旦發生小兒驚厥,應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將患兒置于平臥位,并去掉枕頭,將小兒頭偏向一側,解開衣被,及時去除口腔分泌物,防止抽搐時發生窒息。由于小兒驚厥時,可能咬破唇舌,因而需在小兒上下唇之間墊入裹有紗布的壓舌板。可應用藥物止驚,地西泮為首選藥物,0.3~0.5mg/kg(最大劑量10mg),小嬰兒一次劑量不超過5mg,緩慢靜注(1~2mg/min),5~10min內生效,但作用短暫,必要時15min后重復,也可保留灌腸,同樣有效。因肌注吸收不好。亦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0.5ml/kg,最大量≤10ml,加等量生理鹽水保留灌腸,作用較快。必要時30~60min后重復,也可口服。及時給予吸氧,氧流量為0.5~1.5L/min,無抗驚厥藥時,可針刺人中、合谷兩穴。經上述處理,患兒癥狀可很快好轉。

2.3常規基礎護理發熱時營養物質和水分的消耗都增加,而消化功能又受到影響[1],應給予營養豐富的高熱量、高維生素、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以增加機體免疫力和補充分解代謝的消耗;多飲水,避免脫水,必要時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還要注意預防并發癥;加強口腔護理,用生理鹽水輕拭口腔;加強皮膚護理,及時擦干汗液,更換內衣,防止受涼;小兒嗜睡時,注意變換小兒體位,并經常按摩背部、臀部,促進血液循環。

3討論

小兒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熱處理得當,會很快好轉。若不及時處理,可致高熱驚厥及腦部損害,有時可并發中耳炎、咽后壁膿腫、急性腎小球腎炎等。因此,對小兒呼吸道感染致高熱的護理尤為重要,應引起醫務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梅國建.兒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38.

2吳瑞萍,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6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9,1132.

3張彩云.幼兒高熱采用不同物理降溫效果比較.護理研究,2003,17(3):280.

4李子萍.高熱患兒不同溫度乙醇擦浴降溫效果觀察.護理學雜志,2005,20(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