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補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04:14: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獎補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財政獎補工作調研報告

(一)開會難集中,意見難統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步,農村村域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群眾居住較為分散,特別是農閑之余,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經商,人員更難集中,給召開村民大會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一些村民認識水平較低,在就公益事業表決時,往往采取實用主義、本位主義態度,對直接受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較重,靠近自家或本組的則同意,反之就反對。

(二)籌資難到位。一些非辦不可的公益事業,即使是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通過了,但持反對意見的一部分群眾,在籌資過程中,一定有不肯自己拿錢,出現“誰同意誰掏腰包”的現象。

(三)“一事一議”制度操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是以群眾投入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群眾不履行籌資籌勞義務,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影響,對此,除輿論批評外,沒有法律依據而強制執行,最終造成籌資籌勞不到位,影響了農村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村民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干部群眾對“一事一議”政策認識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一部分農民錯誤的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是各級政府應該為農民做的事情。因此,固然是“一事一議”通過了,形成了決議,由于思想上的抵觸情緒,而不積極交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農村“一事一議”制度作為一項新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在執行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是改革的必然現象,作為新生事物,不能簡單地否定它,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規范和完善: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要不斷加強“一事一議”政策的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要努力適應稅費改革后的農村形勢,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轉換工作思路,改革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明確工作重點和中心,真正使農村干部從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來,積極開展建設。

查看全文

鎮委財政獎補工作報告

2010年,某某鎮村、村被縣上確定為“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試點村,經過一年的實踐,某某鎮共完成“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2個。該項目改造低效林150畝,新修農堰900米,新建人畜飲水池1口,安裝人畜飲用水管道4830米。項目總投入63.65萬元,其中財政獎補資金投入20萬元,群眾籌勞3800個,以資代勞101人,籌資1.01萬元,村集體投入0.2萬元,實物折資7.37萬元。直接受益群眾約700人,受益面51.5%。

一、具體做法

1、結合村情,立足實際,致力惠及民眾

對于每個村來說,由于產業結構、經濟基礎、地域特點等各不相同,群眾急需解決的問題也各有側重。在充分研究每個村的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征求群眾意見,真正把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事情納入工作計劃,針對性、有效性地解決好群眾的需求,從而加速推進村級公益事業發展。在此基礎上,某某鎮黨委、政府結合全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村級公益事業發展現狀,確定了“統一規劃、突出重點、因地制宜、分步實施”的工作思路,按照農田小水利建設、群眾交通出行、村級公共活動場建設優先、量力而行、村民自愿、村民需求最迫切、利益最直接的工作設想,采取“普惠制”和“重點制”相結合,為整體工作開展打好了堅實基礎。

2、精心組織,強化宣傳,做到家喻戶曉

“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涉及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工作的重心在基層,核心在群眾的參與,“一事一議”所涉及的各項工程涉及千家萬戶,既需要籌勞,又需要籌物,獲得全村老百姓的支持至關重要。為此,鎮村干部利用各種會議、標語、板報和面對面等多種方式進行了廣泛的宣傳造勢,營造氛圍,有效提高了廣大群眾的知曉率。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大部分村民積極配合,但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在籌勞籌資、土地林木青苗等實物折價上存在分歧,針對此情況,鎮政府、村兩委發揮黨員和村民代表的積極作用,以點帶面,采用先易后難的方法,分化矛盾、減少阻力。遇特殊情況,則通過會議專題研究解決。

查看全文

財政獎補工作調研報告

(一)開會難集中,意見難統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進步,農村村域面積不斷擴大,人口增多,群眾居住較為分散,特別是農閑之余,農村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經商,人員更難集中,給召開村民大會帶來了很大的難度。同時,由于一些村民認識水平較低,在就公益事業表決時,往往采取實用主義、本位主義態度,對直接受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看得較重,靠近自家或本組的則同意,反之就反對。

(二)籌資難到位。一些非辦不可的公益事業,即使是在村民會議或村民代表會議上通過了,但持反對意見的一部分群眾,在籌資過程中,一定有不肯自己拿錢,出現“誰同意誰掏腰包”的現象。

(三)“一事一議”制度操作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實施,是以群眾投入為主,國家投入為輔.在實際操作中,部分群眾不履行籌資籌勞義務,在群眾中造成了極壞影響,對此,除輿論批評外,沒有法律依據而強制執行,最終造成籌資籌勞不到位,影響了農村公益事業的健康發展。

(四)村民的思想認識還不到位。干部群眾對“一事一議”政策認識上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一部分農民錯誤的認為,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公益事業是各級政府應該為農民做的事情。因此,固然是“一事一議”通過了,形成了決議,由于思想上的抵觸情緒,而不積極交款的情況時有發生。

農村“一事一議”制度作為一項新的政策和措施,目前在執行中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這是改革的必然現象,作為新生事物,不能簡單地否定它,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加以規范和完善:

一是要進一步轉變思想觀念。要不斷加強“一事一議”政策的宣傳,提高干部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要努力適應稅費改革后的農村形勢,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轉換工作思路,改革工作作風,轉變工作方法,明確工作重點和中心,真正使農村干部從等、靠、要的圈子中走出來,積極開展建設。

查看全文

農村財政獎補項目調查報告

年,縣鎮共申報“一事一議”財務獎補項目15個,同意施行14個,觸及14個村的道路硬化、人畜飲水、道路維修、過水路面和防洪堤建設等項目,總投資295.09萬元。其中:群眾投工投勞9.34萬個、折資74.72萬元,集體自籌21.99萬元,部分幫扶86.1萬元,財務獎補資金80.75萬元。鎮財務所經過對村、組、戶及項目點實地查詢調查,基層群眾遍及反映“一事一議”項目標施行,讓村容村貌亮了起來、群眾富了起來、新農村建設動了起來、城鄉一體化活了起來。

一、首要做法

(一)宣傳指導,改變觀念。一是深化宣傳政策。應用村級播送室專題報道、一事一議公開信、一事一議發動會、村務公開欄、干部進村入戶等多種方式,普遍宣傳一事一議獎補政策,突出農民是項目建設的主體和政策的直承受益人,做到建設準則家喻戶曉、籌集標準心中稀有、操作順序眾所周知,營建了優越的項目建設情況。二是推進民主議事。以農民自愿為前提,結合本地實踐,努力做到議前公開、議中公平、議后公示,保證村民志愿真實表達,一事一議項目有序施行。三是籌資籌勞到戶。召開村民大會或農戶代表大會,而且獲得到會人員的過折半人經過和簽字承認。

(二)三級聯動,分工負責。為把“一事一議”項目做實、做好,鎮成立了“一事一議”項目指導小組,由鎮黨委、鎮縣政府負責人任組長,財務所、農業辦相關人員一起構成。執行小組指導靠前抓,村支書、主任詳細抓的責任分工機制。詳細分工如下:鎮人民縣政府負責全鎮范圍內的統籌工作,依據各村上報的項目從政策規則的范圍、議事順序和工程預算進行審核把關,負責一事一議財務獎補政策標準執行,增強對農民擔負的監管,進一步標準村民議事順序、民主治理和村務財政公開,對施工工程進行監督檢查,堅持標準的一事一議檔案治理準則;鎮財務所負責依據有關政策規則制訂全鎮一事一議專項資金治理方法,開展一事一議專項資金治理和運用狀況檢查,負責對上項目申報和資金撥付,負責完工項目標檔案歸整和請求驗收工作;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一事一議項目標申報和施工等工作,依照規則的范圍和順序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成立村內一事一議項目施行指導小組、監督小組和理財小組對項目工程進行治理,堅持完好的材料檔案,項目議定、民主表決、籌資清冊、驗收決算等在村務公開欄公開,承受群眾監督。

(三)民主決定計劃,注重實效。一是民主決定計劃,籌補結合。尊敬民意,以村民民主決定計劃、自愿投工出勞為前提,本年群眾投工投勞9.34萬個,折資74.72萬元,完成縣政府投入與農民投工出勞相結合,促進鄉村公益事業建設。二是量入為出,注重實效。統籌農民、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接受才能,準確處置村級公益事業建設與減輕農民擔負的關系,以不添加農民擔負,不發生新的債權為前提,重點支持農民需求最急迫、反映最激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力圖獲得實效,切實避免違犯農民志愿,加劇農民擔負的問題發生。

二、初步成效

查看全文

學校以獎代補方案

為了加快發展學前教育,按照《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號)及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根據《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結合我區民辦幼兒園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學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發展格局,通過以獎代補方式,積極扶持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努力構建“廣覆蓋、保基本”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系。

二、適用范圍

城關地區各類民辦幼兒園。

三、實施原則

查看全文

獎代補制度試行通知

各鄉(鎮)黨委,縣各有關單位:

為切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鄉鎮黨委在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中的龍頭作用,保障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的組織正常運轉,促進村級管理民主,推進新農村建設。根據浙財農稅字〔**〕29號和云農改組〔**〕7號文件精神,特建立本制度。

一、建立村級組織運轉保障專項經費

根據云農改組〔**〕7號《關于確保村級組織正常運轉的實施意見》精神,縣財政專門建立村級組織運轉保障專項經費,并積極爭取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及省農業廳的支持,落實配套資金,確保全縣當年集體經濟薄弱村平均有4000元左右的組織運轉保障經費。

二、建立村級組織運轉目標管理“10+х”規則

根據先進性教育“黨員經常受教育,群眾長期得實惠”的一系列長效機制和《村級工作基本制度》的有關規定,結合我縣鄉鎮、農村工作實際,制定《云和縣村級組織運轉目標管理“10+х”規則(試行)》。各鄉鎮黨委結合住村聯心工作制度,細化工作規則,加強督促和考評,促進村級組織規范運轉,推進村級管理民主,增強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

查看全文

城區拆遷改造獎補方案

為了加快鎮擬拆遷區的拆遷進度,在借鑒等周邊地區拆遷補償安置辦法的基礎上,結合我旗實際,在確保“拆者有其屋”的前提下,使廣大被拆遷戶更大限度的受益于拆遷,對原《鎮已建成區拆遷改造補償安置辦法》(下簡稱《辦法》)中的獎勵補充調整為:

一、住宅用房的搬遷期限及其獎勵辦法

在送達《房地產評估報告》之日起,被拆遷人在15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15%作為獎勵,另按主房(磚木結構椽子、磚混結構凈高不低于2.6m的房屋下同)建筑面積每平米再獎勵400元;在16天至30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10%作為獎勵,另按主房建筑面積每平米再獎勵300元;在31天至45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8%作為獎勵,另按主房建筑面積每平米再獎勵200元;超出45天之后不予獎勵。

二、商業用房的搬遷期限及其獎勵辦法

在送達《房地產評估報告》之日起,被拆遷人在15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15%作為獎勵,另按主房營業面積每平米再獎勵400元;在16天至30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10%作為獎勵,另按主房營業面積每平米再獎勵300元;在31天至45天之內完成搬遷的,在《房地產評估報告》載明的評估總價基礎上上浮8%作為獎勵,另按主房營業面積每平米再獎勵200元;超出45天之后不予獎勵。

查看全文

鄉鎮財政獎補項目工作總結

鎮2013年財政獎補項目工程實施工作,在縣相關部門文件精神要求與工作指導支持下,我鎮結合各村實際情況,認真按照群眾自愿,解決急需應開展的工程項目,認真規劃,精心組織,真抓實干,現將2013財政獎補工程項目工作情況簡要總結如下:

一、領導重視,責任明確

通過縣財政獎補會議后,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財政獎補項目工作,認識到該項目是一個重點的惠民工程,為農村解決了很多基礎設施建設。為此,黨委政府及時召開了專題會議,成立了財政獎補項目工作領導組,由鎮長任領導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財政所、農服中心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組,并明確了相關人員負責資料及項目實施中質量要求與安全等相關工作。

二、真抓實干,力求實效

我鎮結合縣會議精神,根據九絲實際,及時召開各村會議,分村統一規劃,認真按照村民自愿,量力而行,急需該解決的項目工程進行規劃,做好投工投勞,群眾籌資等相關工作,通過去冬今春全鎮各級干部、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共完成基礎設施建設維修,建渠堰、公路、便民路項目大小15個,并在要求的時間內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沒有出現任何不安全事故,項目實施完成后深受廣大干部和村民的好評。

三、存在不足,今后打算

查看全文

財政獎補試點工作總結

一、基本情況

2009年度全縣共計實施了100個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其中新建和維修村內道路項目85個,人畜安全飲水工程項目15個。通過一事一議新建和維護村內道路216.60千米,新修安全飲水水池35個。項目總投資2117.92萬元,其中參加一事一議籌資18.24萬人,共計籌資273.58萬元,實際出工107.72萬個,投勞折資861.76萬元,集體自籌773.08萬元,部門幫扶209.5萬元。按全省統一規定以籌資籌勞作為獎補基數,可以申請財政獎補資金378.44萬元,其中縣級已經安排126.15萬元,申請省級財政獎補資金252.29萬元。

二、主要作法

㈠落實組織機構,抓好宣傳動員。縣委、縣政府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非常重視,成立了以縣委副書記向麗為組長,縣綜改辦、縣財政局、縣農業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萬紅任辦公室主任。同時,明確由縣綜改辦負責組織協調工作,縣財政局負責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和財政獎補資金的使用管理,縣農業局負責一事一議籌資籌勞程序和標準的審核,各部門之間既有分工,又共同協作,形成了較強的工作合力。各鄉鎮成立了以黨委書記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財政、農業等相關部門人員參加的領導小組,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鄉鎮財政所負責日常事務。為扎實完成此項工作,我縣于2009年8月召開了全縣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動員大會,各鄉鎮分別召開了各村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培訓會,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政策內容和配套措施進行了深入細致的講解和培訓。各村隨后又召開了村民代表大會和村民大會,將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的政策告知每一位村民,群眾對一事一議財政獎補政策的知曉率基本上達到了100%。

㈡廣泛征求意見,制定實施方案。在整體工作開展前,我們在各鄉鎮認真進行調研,充分聽取鄉鎮干部和群眾的意見,并在傅家堰鄉火山村先行試點,在此基礎上,我們制定了《××縣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實施方案》,對試點工作的目標、原則、要求以及財政獎補的對象、范圍、標準、程序、資金管理作出了規定,實施方案的出臺保證了整個試點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實施方案形成后,我們及時報送給省綜改辦審批,省綜改辦以鄂農綜改辦<2009>55號文件批復了我縣的實施方案。

㈢科學制定表格,規范獎補程序。工作程序是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精髓部分,因此我們按照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的工作程序設計了八張表格。一是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項目預案表。由提出預案的單位或個人負責填寫。二是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基本情況公示表。由村民委員會負責填寫,張榜公示“一事一議”籌資籌勞預案。三是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民主表決情況表。由村民委員會負責填寫,隨表決票封存。四是村內“一事一議”籌資籌勞審批表。由村民委員會負責填寫,逐級上報鄉(鎮)經管站和鄉(鎮)政府審核和縣減負辦審批簽章。五是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籌資籌勞花名冊。由參加籌資籌勞的村民認可簽字。六是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申報表。由申報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的村民委員會負責填寫,逐級上報經鄉鎮審核和縣綜改辦、財政局、農業局(減負)審批簽章。七是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驗收報告表。由村民民主監督管理小組負責人和村民代表或受益群眾填寫并簽字后,報縣綜改辦、財政局、農業局組成的驗收小組驗收并簽字。八是資金撥付申請表。由村民委員會向鄉鎮人民政府申請撥付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完善了八張表格,整個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工作流程全部結束,一事一議財政獎補程序得以規范。

查看全文

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機制調研講話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高度;在操作上要把握效度;在實施上要注重廣度進行講述。其中,主要包括: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意識是行動的指南、改善,這必將為農村公益事業的持續發展探索一條長期、長效的新路、將共識轉化為共為,推進農村公益事業獎補資金管理規范化、科學化,在操作中要把握好三個原則、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機制是一項全新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群眾關注度高,在實施過程中要突出三個廣泛性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同志們:

在這新春佳節漸趨臨近、全市各項工作非常繁忙之際,今天我和三元、國根、生根、建清、文廣及相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專門就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機制構建工作到**來進行專題調研,這是繼洛市、袁渡專題調研之后的第三次調研,充分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信心與決心。剛才,聽了幾位同志的發言,都講得很好,在認識上有高度,對于具體操作提出了不少很好的意見、建議,聽了以后很有觸動、很有感悟。特別是我們還一起參觀了港下村農民捐資修建的通村公路,這種農民自己動員、集體參與發展農村公益事業的做法很好,值得總結推廣。

下面,在大家發言的基礎上,我再談幾點看法。

一、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高度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意識是行動的指南。確保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機制真正見成效、有實效,必須站在戰略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其重要意義。從大家的發言尤其是鄉鎮同志的發言來看,應該說,大家的思想認識有高度,形成了共識,而且對具體操作程序的把握,尤其是對具體原則的把握都有了較大的提高與提升。構建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新機制,其內涵和意義絕不僅僅在于政府拿多少錢來支持農村公益事業發展,也不僅僅在于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的簡單退出,更不能簡單等同于減輕農民負擔,其深遠而重大的意義至少體現為四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加速陽光財政公共化進程。總書記曾深刻指出,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后,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長期以來,受城鄉分割的二元經濟體制影響,我國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突出,甚至有一段時間還在加劇,差距越拉越大,在某種意義上說確實是“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但是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這種狀況必將逐步改變,國家必然將拿出更多的財力用于扶持“三農”發展。對此,我們務必要有清醒認識,切實認識到,今后的陽光財政將更多地體現為農民財政,國家財稅增量部分理應也必將更多地向農業農村農民傾斜。對此,我們唯有早認識、早行動,農民才能早受益,農村才能早變化,農業才能早發展。二是有利于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重大課題,而加速農村公益事業是其中的應有之義。我們過去常講新農村建設不能忽視集鎮建設,同樣,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也不能丟棄新農村建設,就集鎮建設談集鎮建設,二者必須同步推進,才能相得益彰。當前,要在大力加速集鎮建設,提升集鎮建設規模和水平的同時,重點抓好農村垃圾處理、自來水進村入戶等重點工程的推進,真正全面構建起以集鎮、城鎮為龍頭的農村公益事業構架下的農村公益事業發展大格局。著眼新年新面貌,各鄉鎮村組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集中力量對農村環境衛生進行一次徹底清掃整治,強化群眾環境衛生意識。三是有利于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近年來,**經濟之所以能夠取得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今年財政收入突破20億元,將歷史性的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之所以能夠持續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無不與我們始終強化農村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有關,無不得益于我們不失時機地制定出臺了農村“三院”建設等系列政策舉措,解決了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些政策措施的實施,真正減輕了農民負擔,改善了干群關系。農村公益事業“一事一議”籌資制度,作為農村稅費改革的產物,在一定時期對于推動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已基本具備了退出的各項條件。構建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新機制,有利于從根本上斬斷伸向農民的黑手,徹底取締向農民搭車收費的載體,對于增強基層組織凝聚力、戰斗力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四是有利于推動農村公益事業的發展。構建農村公益事業獎補機制是從內在機制入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公益事業籌資平均攤派的問題,發揮財政資金引導帶動作用,使群眾由原來的“要我做”向“我要做”轉變,真正形成群眾自愿自覺出資發展公益事業,構建農村公益事業發展政府補助、在外成功人士贊助、村民捐助的良性互動機制。它倡導的是一種農村文明新風尚,有利于村風民風的改善,這必將為農村公益事業的持續發展探索一條長期、長效的新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