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2 21:18: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糧食問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糧食問題

糧食潛在問題

由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部門互相連接構成一個經濟系統,任何一項農業政策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到所有產業部門;反之其它產業部門的變化又會反作用到農業部門的產出、就業和收入分配等。因此,目前國內學者基本采用投入-產出模型方法分析糧食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相關性,并具體分析了糧食價格、產量和農民收入變化對其他產業的影響程度。但是,投入-產出模型是一個線形體系的模型,而在現實社會中非線形卻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同時投入-產出模型還是一個價格固定和需求驅動的模型,這就暗示投入-產出模型忽略了生產供給能力的限制。因此,運用投入-產出模型進行分析,其結果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為了克服投入-產出模型的上述弊端,需要尋求一個更加全面、優化的分析框架。為此,本文在采用最新GTAP(GlobalTradeAnalysisProject)數據庫的基礎上,建立一個適合分析中國糧食問題的可計算性一般均衡(ComputableGeneralEquilibrium,CGE)模型。CGE模型具有如下主要優點:①經濟范圍內協調一致的相互作用機制。CGE模型能夠按照協調方式同時考慮整個經濟范圍內的相互作用機制,且定量解釋所有經濟主體在市場中的相互作用的綜合效果。②替代可能和非線形關系。CGE模型使國內產品和進出口產品之間的不完全替代、國內銷售和出口之間的不完全轉換等替代成為可能。③價格內生和混合經濟體制。CGE模型包含了通過價格激勵發揮作用的市場機制和政策工具,可以刻劃生產、消費和國際貿易的相互依賴性。

這樣當經濟受到沖擊時,運用CGE模型就可以全面考察該沖擊對經濟總量、結構、相對價格等方面的影響,而不局限于局部。

2.建立一個適用分析中國糧食問題的CGE模型

2.1糧食CGE模型具有的新特色:糧食CGE模型是在新古典CGE模型(Dervisetal.1982)基礎上,結合本文研究的需要進一步擴展形成的。本文模型具有如下新的特色:首先在政府預算賬戶中引入一個外生變量-政府補貼,主要用于分析生產補貼是如何影響糧食成本、產出和農民收入。

其次,本模型的數據庫是筆者依據最新GATP相關數據編制而成,包含六個農業產業及六個非農業產業③,一方面可以用于分析農業產業內部及非農業產業對農業部門的影響,而這種影響非常重要,但常常被一些農業政策的局部分析所忽略;另一方面主要用于分析農業產業和非農業產業間貿易條件的變化對農民福利的影響。

再次,勞動力被進一步細分為技術型和非技術型,主要用于分析外部沖擊對非技術勞動者在農業產業內、農業和非農業產業間的流動效果,以及由此引發的對農業產業和非農業產業產出和收入的影響。

查看全文

糧食能源化問題調查

幾年前,我們為陳化玉米的出路頭痛;如今,當技術進步和國際能源供求變化為玉米找到了“能源化”出路加工成燃料乙醇“養車”時,卻又開始為各地盲目上項目可能對糧食安全造成的影響而發愁。

當前,一些地方上燃料乙醇項目熱情高漲,意向建設產能已超過1000萬噸。為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近日接連下發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玉米加工為名,違規建設生物燃料乙醇項目,并對各地玉米加工企業進行清理。

這是對糧食“養車”熱的一次“剎車”。記者調查發現,適度發展玉米加工乙醇能力,對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促進農民增收、推動地方經濟發展有促進作用。但一哄而起、盲目建設,不僅不利于農業結構調整和玉米加工產業健康發展,并可能引發國家糧食安全問題。

糧食能源化產區變銷區

在位于吉林榆樹市的一個經濟開發區,毗鄰而居兩個“超大型玉米深加工項目”吉糧天裕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和中糧生化能源有限公司。按照計劃,兩個項目一期消耗玉米都是60萬噸,二期建成后也都是100萬噸。

榆樹是我國近三年連年的“全國產糧第一縣(市)”,每年糧食產量240萬噸,其中玉米180萬噸。榆樹市市長助理孫凌岐告訴記者說:“如果兩個項目全面完工,榆樹全市的玉米都不夠供這兩家企業,需要外調”。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問題對策研究

摘要: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出現的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危機,簡要分析了糧食安全的概念,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和現狀。進一步提出面對目前的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關鍵字:糧價上漲糧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近年來全球糧價飆升,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世界銀行相關報告顯示截止今年二月底,過去三年里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181%,食品價格上漲83%。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目前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達成共識,面對糧食危機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并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糧食安全的概念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質資料,糧食的生產和分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6年11月,《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中重申:“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包括:(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穩定食品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獲得食品。

查看全文

農村糧食流通問題思考

一、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后我國農村糧食流通發展現狀

自20*年沿海八省市率先推行直至20*年全國各省市全面推行的以“放開糧食購銷、放開糧食市場場、放開糧食價格”即“三放開”為特征的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以來,我國農村糧食流通業得到了一定發展。農村糧食市場被激活,農村糧食流通的市場主體、形式、環節、渠道、設施等,都開始發生了一定變化,但發展不快,發展層次仍較低,還很不適應發展糧食流通業、發展現代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需要。

(一)農村糧食市場主體發育狀況

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前,農村糧食市場主體基本上為清一色的國有糧食企業,同時伴隨著國家糧食購銷政策的局部調整,另外也存在著為數不多的私人糧食加工經營企業以及農村私商糧販”,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三放開”,催生了農村糧食市場主體的多元化,廣大農民群眾參與了糧食流通,成為農村重要的糧食市場主體。

1.國有糧食企業。近幾年國有糧企自身改革力度大,一方面通過實施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人員大幅減少,通過撤并、拍賣資產收縮網點,設施大幅減少,其影響力與作用不再可能與過去相比,但另一方面又因其依托于政府某些糧食政策性業務,如最低收購價糧食收購,儲備訂單糧收購,退耕還林糧、救災糧、以工代賑糧供應,以及開展糧食產業化經營,如在農村建立糧食生產、收購基地,與農戶共向建立糧食生產經營聯合體等,這些國有糧企仍然是農村糧食流通的重要市場主體。特別是在主產區,由手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步伐比銷區慢,民營、私營經濟力量還薄弱,國有糧食企業在農村糧食流通中依然發揮主渠道作用。

2.農村糧商。在計劃經濟條件下,農村糧商一度被國有糧食部門獨家壟斷糧食購銷壓得無法生存,只能充當偷偷摸摸、私下收購銷售一些糧食的“糧販子”,隨著糧食市場化的深刻變革,這些“糧販子”轉而光明正大,公開地走在農村糧食收購隊伍中,活躍在糧食收購第一線,并在國有糧企實施下崗分流、減員增效,收縮農村購銷網點,影響力減弱后,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氛圍中,已經成長為各地農村糧食流通的重要市場主體,并且得到迅速發展。在這里,筆者擬對目前全國糧食系統內使用頻率很高、叫得很響又十分流行的“農村糧食經紀人”問題談點不同看法。按照辭海解釋,“一般經紀人”是指:“為買賣雙方介紹交易以獲取傭金的中間商人”。可見,經紀人本身不直接從事買賣,只是為買賣雙方介紹買賣,起中介作用,從中收取傭金。而歸納目前糧食系統某些媒體、專家學者所指的系統內較流行的“農村糧食經紀人”,主要是指三種類型的對象:一是農村有小本買賣經驗的農民;二是糧食企業下崗職工;三是農村糧食專業合作社社(如:稻谷協會、小麥協會、糧油服務社等)。而這三種類型“農村糧食經紀人”的共同點是:從分散的農戶手中收購糧食,再轉手出售給國有糧企或其它糧食經營、加工企業。對此,筆者認為,第一種、第二種類型所謂的“糧食經紀人”,他們從農戶手中收購糧食并銷售出去;實際是在從事糧食直接買賣,而不是介紹買賣;獲得的是糧食銷售利潤,而不是收取傭金。因此他們實質上并不是“農村糧食經紀人”,而是原先被稱為的”糧販子“,現應稱之為“農村糧商”的糧食購銷經營者。如果將他們稱之為“農村糧食經紀人”,那設在農村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因其收購的糧食轉售給中央儲備糧或其他糧食經營者,則也應歸入此類。依此推理,農村將不再存在糧食經銷商、糧商,不再存在農村糧食商業,糧食商業變成了糧食經紀業,這顯然是荒謬的。第三種類型“農村糧食經紀人”,筆者認為情況比較復雜。雖然都是農民自我組織起來的合作經濟組織,但有的純粹是為農民提供糧食生產、收購、種子、技術等方面服務,它屬于中介服務組織,屬于真正的“農村糧食經紀人”。有的以合作經濟組織的名義從事糧食收購、銷售,應屬于集體糧食商業性質,不能劃歸為經紀人。筆者認為,真正意義上的“農村糧食經紀人”還包括農村中只是為農民售糧介紹購買方或為企業介紹售糧農產的公民或法人組織,他們通過介紹糧食購銷業務獲得一定的介紹費、服務費。

查看全文

糧食供應鏈金融問題分析

摘要:糧食供應鏈金融是一種創新的融資方案,能夠用來解決中小糧食企業的融資問題,助力糧食產業化,推動農業經濟進步。文章從糧食供應鏈本身、金融機構、金融生態環境三個方面對糧食供應鏈金融目前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分析總結,并針對問題提出了相關的建議,以此促進糧食供應鏈金融的穩步發展。

關鍵詞:糧食供應鏈;供應鏈金融;發展

1概念界定與供應鏈金融模式

1.1糧食供應鏈

糧食供應鏈在狹義的層面上可以理解為糧食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的合作關系;在廣義的層面上,糧食供應鏈是將農戶、糧食加工商、物流服務商、分銷商及終端消費者等各方連接起來的糧食價值增值鏈,它整合了從糧食種植戶到客戶終端的全部資金往來和糧食配送等相關信息。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糧食供應鏈金融服務的時候更注重的是廣義上的糧食供應鏈。

1.2糧食供應鏈金融

查看全文

農民糧食晾曬問題調研報告

2月19日,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到檢查指導春耕備耕工作。在與農民的座談中,一些種糧大戶提出:自實行土地承包后,原來村級和生產隊的曬場都改作他用,專用的曬谷場幾乎銷聲匿跡,糧食晾曬問題成了當前糧食種植戶的一個心病,特別是遇上連續陰雨天氣,更是無計可施,容易發生糧食發芽、霉爛,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解決。盧市長要求我們發改局對此進行專題調研,提出解決辦法。

根據盧市長的指示精神,我局立即會同縣農辦、農業、財政等部門進行研究,組織人員深入主要糧食種植鄉(鎮)、村調查,并和種糧大戶進行座談,了解當前我縣農村糧食晾曬現狀、種糧農民的需求,并到蓮都區等有糧食烘干設備的單位了解糧食烘干機的使用及成本等情況,然后結合我縣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解決途徑。現將有關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現狀與弊端

農民一直采用沿襲了幾千年的自然晾曬方式,至今縣內沒有一臺谷物烘干機,特別是種糧大戶的糧食晾曬場地缺少問題比較突出。針對此,發改局近期對縣內農民的糧食晾曬方式、地點等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結果表明:曬在自家平臺的占5%,曬在田間、房前的占15%,曬在操場、運動場、農貿市場等空地的占10%,曬在公路邊的占70%,專用的曬谷場幾乎銷聲匿跡。由于缺少專門的晾曬場地,平整而干凈的康莊公路成了主要晾曬的好地方,特別是一些種糧大戶把稻谷晾曬在公路邊上比較普遍,但這一方式存在著許多弊端。一是公路曬糧妨礙交通。車輪輾過稻谷會濺起零星谷子,容易給快速行駛車輛造成車輪打滑,尤其是剎車時,使車輛速度很難控制,容易發生交通事故。二是公路曬糧降低糧食品質。在公路上曬糧,路面沙石很多,再加上汽車排放的尾氣,使糧食混雜大量的沙塵、有毒物質,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糧食品質。遇到天公不作美時,根本無法晾曬,眼睜睜地看著稻谷霉變。早稻谷在七月中旬收獲,歷年來天氣以晴熱為主,一般不存在晾曬困難。從近幾年天氣來看,普通農戶的晚稻晾曬沒什么問題,遇上陰雨天,放置在寬敞的地面通風干燥,發霉概率低。而種糧大戶則不同,由于糧食晾曬場地缺少,一旦遇到陰雨連綿,沒有足夠的場地和通風處,就會引起稻谷變質。

二、解決的途徑

(一)想方設法增加晾曬場地

查看全文

糧食倉儲管理問題研究

糧食問題是我國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其不僅關系到民生、民計,同時也關系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穩定發展,為了保證糧食的安全,做好糧食倉儲管理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而,當前我國對糧食倉儲的管理較為粗放,不僅難以保證糧食自身保存的質量,同時也會降低其存儲的安全性,進而難以滿足人們對糧食供應的需求,并且還會造成糧食存儲的大量浪費,這對于實現我國的可持續發展極為不利,為此,國家和相關的農糧企業都必須不斷探尋自身糧食倉儲管理存在的問題,并積極探尋有效的改進對策,才能促進我國糧食生產和安全管理可持續發展。

一、糧食安全與糧食物流

1.糧食安全、糧食物流、糧食倉儲管理的涵義。糧食安全概念最早是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于1974年在羅馬世界糧食大會上提出,并且其將糧食安全的定義為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為了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的食品。而現階段糧食安全的定義有了一定的豐富和延伸,總體而言,糧食安全就是指在糧食需求量方面,其能夠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存和物質需求;在安全性方面,其能滿足國家衛生標準;在生產流通方面,其能實現糧食需求和生產的有效對接,促進糧食生產流通和消費維持平衡。糧食物流指的是糧食以商品實體的形式,從生產布局到收購、加工、運輸、存儲及銷售等一系列的過程活動,并且其還包含了糧食在流通環節的全部增值活動,可以說糧食物流是一條完整的環節鏈。糧食倉儲管理也稱之為糧食儲藏和糧食保管,其指的是以糧食購銷等活動的經濟利益為基礎,對糧食食物進行倉儲管理,并且其也是連接糧食收購、加工和銷售等重要環節的橋梁。2.糧食安全與糧食物流的關系。糧食安全是糧食生產和消費之間的紐帶,而糧食消費必然會涉及到糧食物流,由此可見,糧食安全與糧食物流是一個整體,并且糧食安全價值的實現也離不開糧食物流的支持,首先,糧食物流能夠保證糧食的安全,建設糧食物流體系能夠對糧食品種、區域和季節間的供需差異進行調節,從而能夠降低因供求失衡對糧食價格安全波動造成的影響;其次,糧食物流還能促進糧食供求平衡實現,糧食供需狀況平衡本就符合糧食安全的內涵;最后,糧食物流還能促進糧食產業化進程加快和糧食產銷機制不斷完善,不僅能促進糧食實現規模化生產經營,同時還能有效保證糧食的安全。3.糧食倉儲管理的重要性。在糧食相關工作中,糧食倉儲管理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不僅能夠在糧食流通領域發揮良好的“蓄水池”和“無形糧田”作用,同時其還能有效保證糧食的安全,因此,無論是對農糧企業而言還是宏觀的考慮國家糧食安全問題,在整個糧食工作中,糧食倉儲管理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其不僅能促進我國農糧企業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不斷提升,同時還能促進我國糧食儲備量不斷提高,進而成為糧食大國。

二、糧食倉儲管理現狀

總的來說,我國糧食倉儲管理現狀并不容樂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糧食倉儲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普遍偏低,一方是由于其自身缺乏良好的專業技術,另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管理培訓;(2)管理人員對科學糧食保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不少農糧企業在日常管理中忽視糧食的科學保護,并且受自身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少企業片面的認為應用準低溫制冷技術或計算機控制技術是進行科學保糧的必備條件,并且認為科學保糧需花費較大的資本投入,不少企業害怕花錢;(3)難以提高存儲糧食質量控制水平,限制糧食安全儲存的最重要危險因素便是存儲糧食質量難以控制,究其原因,主要為糧食入庫環節管理不當、倉儲作業操作流程缺乏一定的規范以及缺乏完善的倉儲環境標準,進而易導致糧食存儲質量不斷下降,進而給糧食的存儲安全帶來了非常不利的影響。

三、糧食倉儲管理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糧食增產潛力問題調研報告

一、基本狀況

1.栽種前提

(1)天氣前提。屬中亞熱帶濕熱季風氣候區,顯示為四時清楚,熱量足夠,雨量充分,酷寒期短,暑熱期長,夏秋多旱。年平均太陽輻射能總量為96—104千卡/m㎡,年平均日照量為1486.1小時。年平均氣溫為16.6℃,大于10℃的活動積溫為5230.5℃,大于20℃的活動積溫為3344.4℃,無霜期272天,年降雨量1440.9mm。常況下,顯示為4-5月低溫寡照,6-7月洪澇成災,7-8月高溫干旱。普通小旱為三年一遇,大旱為十年一遇。中等水災為五年一遇,較洪水患為十年一遇。

(2)地輿前提。縣位于西北部的中游,處山東南麓與東北尾端交匯處。總面積5850.21平方公里,為南北高起、中心淪陷谷地地貌。境內山巒堆疊,溪河縱橫,地形復雜,二水納百川而縱貫全境。出現兩山夾一谷之勢,山地上積大,散布廣,占總面積的72.75%;平地、崗地占總面積的5.488%;丘陵占總面積19.12%;水面占總面積的2.65%。是一個山區農業大縣。轄23個鄉(鎮),有等25個民族,總人口65.3萬,農業人口為52萬人。據1984年地盤詳查材料及縣志記錄,五強溪吞沒前有稻田53.1萬畝,蓄水后吞沒稻田4.27萬畝。現全縣實有稻田面積48.83萬畝,人平實有耕地上積0.747畝。全縣水稻近年栽種面積達42萬畝;旱糧栽種面積近28萬畝,個中玉米6.5萬畝,薯類9萬畝,豆類8.5萬畝,蕎3.5萬畝。糧食總產彷徨在22.3萬噸左右。境內農業植被與生態資本非常豐厚,存有1000多種珍稀與孑遺植物,叢林掩蓋率達71.2%。

(3)勞動力資本。現有總人口65.2萬,個中鄉村人口52萬,全縣共有勞動力35.5萬人,占總人口的54.5%;個中男勞動力19.52萬人,女勞動力15.98萬人;初中以上文明水平約18.5萬人,文盲7.8人萬人。

(4)農業技能資本。現有縣級農科所一個,農技推行中間一個。全縣總專業技能人員345人,個中縣級13個專業股站有專業技能人員(含技能工人)169人;23個鄉鎮農技站共有技能人員(含技能工人)186人。全縣共有推行研討員1人,高級農藝師16人,農藝師58人,初級職稱98人。

查看全文

糧食質量安全監管中存在問題與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糧食質量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解決好糧食質量安全問題,各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要切實履行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加強對糧食流通環節中的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生命安全、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

關鍵詞:糧食質量;流通安全;監管

1我市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糧食質量安全的高度重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加強糧食流通市場監管,對于促進糧食生產結構戰略調整,維護廣大消費者利益,實現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全面提升糧食流通市場糧食質量監管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筆者就糧食質量監管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結合工作實際情況進行一些探討。

1.1強化糧食質量監管的首責意識

一是市糧食局成立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協調領導小組,加強對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領導。二是制訂荊門市糧油食品安全工作要點,明確糧食質量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三是把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年度目標重點考核范圍。四是層層簽訂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考核目標責任書。市糧食局主要負責人與各縣(市、區)糧食局主要負責人簽訂“糧食質量安全監管目標責任書”,各縣(市、區)糧食局主要負責人與糧食企業負責人簽訂了“糧食質量安全責任狀”,層層落實責任主體。五是嚴格實行糧食收購許可制度,把好糧食企業檢驗能力審核關。

查看全文

糧食安全問題管理論文

摘要:本文作者針對目前出現的世界范圍內的糧食危機,簡要分析了糧食安全的概念,糧食危機產生的原因和現狀。進一步提出面對目前的世界糧食安全狀況,中國應該如何應對。

關鍵字:糧價上漲糧食安全

引言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糧食安全問題關系到世界的和平與穩定。近年來全球糧價飆升,引起各方面的關注。世界銀行相關報告顯示截止今年二月底,過去三年里國際市場小麥價格上漲181%,食品價格上漲83%。僅2007年國際糧價就上漲了42%。目前新的糧食危機正在形成已達成共識,面對糧食危機針對糧食安全問題我們需要進一步分析并得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糧食安全的概念

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最基本、最必需的物質資料,糧食的生產和分配問題一直備受關注。1996年11月,《世界糧食安全羅馬宣言》和《世界糧食首腦會議行動計劃》中重申:“只有當所有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在物質和經濟上獲得足夠、安全和富有營養的糧食來滿足其積極和健康生活的膳食需要及事物喜好時,才實現了糧食安全”。可以看出糧食安全包括:(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食品;(2)最大限度地穩定食品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食品的人都能獲得食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