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訴訟人意義
時間:2022-11-03 02:54:00
導語:行政訴訟人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訴訟是訴訟法為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保證訴訟正常進行而設置的一種法律制度。人的是訴訟法律行為,產生訴訟上的法律后果,其目的是協助當事人實現訴訟權利和履行訴訟義務。所謂行政訴訟人,是指在行政訴訟中,依法律規定,或由法院指定,或受當事人委托,以當事人的名義,在權限范圍內為當事人進行訴訟活動,但其訴訟法律后果由當事人承受的人。依據行政訴訟法的規定,按照權限產生的根據不同,可以將行政訴訟人分為:法定人和委托人。
法定人,是指根據法律的規定,代替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公民進行行政訴訟活動的人。行政訴訟上的法定,是為無訴訟行為能力的當事人而設立的一種制度,行政訴訟中的法定人只適用于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無訴訟行為能力的原告或第三人的個人進行的訴訟。權的產生和權限的范圍必須是基于法律的明確規定,法定人所的被人,是沒有訴訟行為能力的自然人,法定不僅是一種權利而且是一種義務,一般都是對被人負有保護和監督責任監護人,法定人和被人之間存在著親權或監護關系。
委托人是指基于被人的委托授權而發生的,委托人是受當事例或法定人的委托而代為進行訴訟行為的人。《行政訴訟法》第29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人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為訴訟,律師、社會團體、提起訴訟的公民的近親屬或所在單位推薦的人,或者經人民法院許可的其他公民,可以受委托為訴訟人。”由此可見,《行政訴訟法》規定的訴訟人的范圍十分廣泛,這為當事人、法定人委托訴訟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同時還對委托的人數作了規定,這種規定的目的是為了保障當事人充分行使訴權和保證行政訴訟的順利進行,在委托中,當事人、法定人委托他人代為訴訟,必須向受訴人民法院提交授權委托書,授權委托書應當記明委托事項和權限范圍,公民在特殊情況下,無法書面委托的,也可以口頭委托,口頭委托的,人民法院應加以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