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經濟的發展歷史教案

時間:2022-04-17 03:00:00

導語:兩漢經濟的發展歷史教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兩漢經濟的發展歷史教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兩漢時農業發展的表現:水利的興修,農具的改進,農作物的種植。

2.掌握兩漢時手工業發展的表現:絲織技術的提高和冶煉技術的進步。

3.掌握兩漢時商業繁榮的表現;城市的興盛,交通的發展,商業場所的出現(專門),商品種類的增多以及了解統治者的“重農抑商”政策。

2.能力目標

1.通過思考和概括兩漢農業、手工業的成就,培養學生綜合歸納的能力。

2.通過思考和總結兩漢時期經濟繁榮的原因,提高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對兩漢時期重農抑商政策與手工業、商業發展關系的認識,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組收集資料,整理相關信息,編講歷史故事,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通過閱讀地圖、圖片、史料,多方面培養學生獲得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3.通過列表形式培養學生比較、概括、歸納的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

1.經濟是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基礎,通過對兩漢的經濟發展的學習,探索出終極的經濟原因,總結一定的經濟規律。

2.兩漢時期的大一統局面,促使經濟迅速發展。國家的穩定,民族間的密切交往,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

3.漢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對我國后世的經濟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4.以兩漢時興修水利和城市中的一些規定為切入點,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5.兩漢時的手工業發展水平世界領先,這是值得驕傲的,這與兩漢長期的政治統一是分不開的。

教學重點

1.治理黃河和農業的進步。

2.絲織和冶鐵技術的提高。

重點突破

利用書中的地圖、文字資料、圖片及學生查找的補充資料,通過講故事、再現歷史場景的形式,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兩漢在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進步。從而使學生認識到,農業的發展,為手工業的進步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商業的興勝。

教學難點

1.兩漢時期經濟發展的原因。

2.重農抑商政策與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辯證關系。

難點突破

通過引導學生歸納兩漢時期的經濟成就,找出經濟與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相互聯系,從而歸納出兩漢經濟發展的原因。

教學方法

1.聯系講解法。對于黃河在兩漢時常決口的原因要聯系前面學過的內容講解,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對問題有一種追本溯源的精神。

2.圖示講解法。這一課涉及到一些農具名稱、手工業生產工具名稱。因時間久遠,學生平時接觸又不多,只能用投影或電腦注示,教師邊演示邊講,增加課堂教學的直觀效果。

3.歸納法。對于兩漢農業和手工業發展的表現,可讓學生用看書歸納的方法,這樣可使知識更系統、條理一些,有利于增強記憶效果。

4.討論法。對于西漢鹽鐵官營和在城市里的一些規定,可采用討論法。這樣有利于使學生加深對課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