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安全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9 19:13: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安全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我國金融安全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金融;監管;體系;安全
論文摘要:總理曾經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切實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健全監管協調機制,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安全。就如何完善我國金融監管體系,促進我國金融安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1我國金融監管體制發展歷程與現行問題
(1)1983年,工商銀行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離出來,實現了中央銀行與商業銀行的分離,從而使人民銀行集金融監管、貨幣政策、商業銀行職能于一身的金融管理體制宣告結束,現代金融監管模式初步成形。當時,人民銀行作為超級中央銀行既負責貨幣政策制定又負責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進行監督。這時的專業銀行雖然對銀行經營業務有較嚴格的分工,但并不反對銀行分支機構辦理附屬信托公司,并在事實上成為一種混業經營模式。1984~1993年,混業經營、混業監管的特征十分突出。
金融安全問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大勢所趨。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既能促進資本國際流動,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但也會削弱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并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和影響,增加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防范與控制金融風險、保證國家的經濟安全的任務就更為突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11月6日宣布: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面對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如何充分運用并使其發揮最大作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外匯儲備與金融風險的關系,探討我國兌現加入WTO承諾后,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外匯儲備在規避金融風險、保護金融安全中的作用等問題。
一、金融安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
1.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逐步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金融經濟時代,金融安全與穩定對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可以使一國經濟陷入停滯、負增長甚至倒退。金融危機頻繁發生,金融安全維護愈發困難,金融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甚至被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人們由此產生了對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恐懼進而去防范它,對金融安全與穩定則由衷地企盼并竭力維護。金融風險的產生或存在構成了對金融安全的威脅,而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就是對金融安全的維護,化解金融風險就是鞏固金融安全。
2.金融風險對主權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金融風險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影響著資本的流入和流出。當金融風險日趨嚴重時,由于投資者對本幣資產的恐慌性拋售和私人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為了阻止匯率下跌,中央銀行往往用外匯儲備入市干預。而為擺脫金融危機,危機國家則通過增加外債來救急。這樣,會使本來就已經債務累累的危機國家進一步加重債務負擔,惡化其債務狀況。
二、我國的外匯儲備
細化審查程序維護金融安全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公司對外擔保的法律規制;公司對外擔保的法律規制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風險及防范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是指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的擔保、商業銀行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對外擔保時要細化審查程序、公司對外擔保的決策主體、公司對外擔保的決策程序、公司對外擔保的對象、公司對外擔保的額度限制、要做好對公司章程相關內容的審查、要對擔保對象及參與表決的股東資格進行審查、要區分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進行進一步審查、要對決議內容及程序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公司對外擔保的決策主體為公司的董事會、股東會或股東大會,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決策程序不同,公司對外擔保的對象是公司自身之外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公司對外擔保的數額受公司章程記載的限制。商業銀行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對外擔保時,應從其決策主體、程序、對象和數額等方面進行審查,以防不必要風險的發生。
[論文關鍵詞]公司對外擔保商業銀行風險
公司對外擔保是指公司以其自身的財產或信用為其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經濟組織的債務履行提供擔保的行為。根據2006年1月1日起生效的《證監會、銀監會關于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規定,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是指上市公司為他人提供的擔保,包括上市公司對控股子公司的擔保。舊公司法只有第六十條第三款涉及到公司擔保的問題,由于對決策主體、擔保對象和擔保數額等規定不明確,該款的含義倍受爭議。新公司法完善了公司擔保特別是公司對外擔保的相關制度,使其具有了較強的可操作性。但這一制度的細化也給銀行在辦理擔保貸款時帶來了一些經營性風險,商業銀行在接受公司提供的對外擔保時要細化審查程序,以防范風險和損失的發生,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一、公司對外擔保的法律規制
(一)公司對外擔保的決策主體
金融全球化與金融安全分析論文
一、金融全球化與金融安全的關系
伴隨金融全球化的深入發展,不斷涌現的國際金融危機,使全球金融、經濟恐慌,不可避免引發了新的金融安全問題。金融全球化與金融安全的問題越來越成為國際金融界爭論的熱門話題。
從廣義來看,金融安全是指一國具有抵御來自國際金融危機侵擾,保持國內投融資秩序正常、保持金融體系穩定以及國民經濟平穩運行和穩定發展的能力。在開放經濟條件下一國如何防止金融風險乃至防止整個經濟受到來自外部的沖擊引發動蕩并導致國民財富的大量損失是金融安全的主要內容。
在全球化過程中金融風險有普遍增大的趨勢,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金融全球化帶來的風險,但是相比較而言發展中國家面臨的風險更大。發展中國家由于自身的實力薄弱,經濟金融制度及結構的缺陷較多,對開放進程的準備和力量積蓄都不充分,因此,難以適應全球化引發的沖擊,風險的承受能力不足。這是70年代金融全球化以來金融危機主要在發展中國家爆發的重要原因。
二、中國進一步金融開放面臨的風險
(一)人民幣資本賬戶開放存在風險
銀行業金融安全風險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金融資產對經濟的影響;金融風險管理保障金融安全;BaselⅡ框架下的風險計量;國內銀行風險管理建設現狀及問題;探索中國金融風險管理模式等進行講述,包括了金融的安全和穩定離不開有效的金融風險管理、建設現狀、存在問題、掌握核心的數據、突破關鍵的技術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隨著金融危機在全球的蔓延,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內容,銀行、金融的穩定關系著民生、關系著中國的發展。在國內金融機構即將接軌巴賽爾新資本協議的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目前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況、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在新階段下如何更為高效的開展風險管理工作,是本文分析闡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關鍵詞:銀行風險風險管理巴塞爾新資本協議金融安全
一、金融資產對經濟的影響
2009年6月,財政部金融司管理的中國金融資產近70萬億,在國民經濟總量中日益占據重要位置。如何保障巨額金融資產的安全和穩定,已經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內容。
二、金融風險管理保障金融安全
我國金融安全分析論文
一、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對金融安全的影響
經濟全球化的因素,在19世紀中晚期就已出現,當時經濟、貿易、投資甚至人員的跨國、跨地區活動就相當頻繁。不過,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和爾后的“經濟大蕭條”的出現,剛剛興起的經濟全球化被迫中斷。二戰后,經濟全球化重新發展,特別是70年代初期布雷頓森林體系帶來了全球資本市場的新生,從而極大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廣泛而迅速的發展。
正在進行中的經濟全球化已呈現出以下幾個明顯的特征:
第一、世界貿易重新展現自由化的新趨勢。如果說過去貿易自由化主要是通過交易國雙邊協定來實現的話,那么,今天貿易自由化則是通過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機構來進行的。隨著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特別是信息科學技術促使全球范圍內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網絡的逐步形成,世界各國的國內市場被逐步聯結成為統一的世界市場。加上被少數西方發達國家所控制的國際性組織,在驅動經貿自由化方面不斷給發展中國家施加壓力,如加快開放國內市場、修改某些貿易規則等,這也不僅使關稅壁壘大大調低,而且也使非關稅壁壘大大削減。這也不僅使物質產品貿易進一步向自由化發展,而且將服務貿易和知識產權也納入了貿易自由化的框架內。即使目前有許多國家為了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展開競爭的需要,設置了“綠色壁壘”的貿易障礙,但它還是不能阻止世界貿易越來越自由化的發展趨勢。
第二、在對外直接投資迅速增加的同時,金融資本進一步國際化。戰后,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主要表現為產業資本的國際化,即對外直接投資增長快猛。據有關資料統計,1970年全年投資額為400億美元,80年代末迅速增長到1700億美元,如今每年世界的平均投資額為2000億美元。[1]不僅發達國家之間跨國界興建廠礦、兼并企業已蔚然成風,而且新興工業化國家也開始對發達國家投資,比如韓國最近幾年來在西歐、北美的投資呈上升勢頭。當前,在對外直接投資繼續保持高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同時,金融投資即在證券、股票市場上的投資更趨活躍。據有關資料顯示,全球金融資本的交易額1980年為5萬億美元,1992年增加到35萬億美元,預計到2000年將達到83萬億美元,相當于經合組織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之和的3倍。[2]
第三、跨國公司成為貿易、資本等經濟因素流動的重要橋梁,是當代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組織力量。跨國公司,自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開始產生,二戰后得到了迅猛發展。截止1995年,全世界共有跨國公司39萬家,在國外的子公司達27萬家,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銷售總額達到6萬億美元,其中最大的跨國公司銷售達千億美元以上。[3]目前跨國公司主要集中于美、歐、日等發達國家,它們擁有世界生產總值的1/3,世界對外直接投資的70%,世界貿易額的2/3,世界高新技術的80%。更為重要的是,跨國公司正以其資金、技術、管理和高科技的優勢,不斷擴充其發展規模,日益支配和控制許多發展中國的部分產業、市場甚至是整個國家的經濟命脈。經濟全球化日益強勁的發展趨勢,對世界經濟特別是對國際金融具有積極的影響。它有利于經濟資源在全世界范圍內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從而推動世界生產力的發展和世界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發展中國家來講,可以借調整換本國產業結構,引進一批先進技術,獲取較多的經濟信息,吸收大量外資,加快本國經濟的發展。但是,它對各個主權國家的經濟安全特別是金融安全也帶來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在這方面,發達國家尚且如此,發展中國家就更不用說了。歸納起來,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金融安全的消極影響主要有:
外匯儲備金融安全問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大勢所趨。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既能促進資本國際流動,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但也會削弱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并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和影響,增加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防范與控制金融風險、保證國家的經濟安全的任務就更為突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11月6日宣布: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面對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如何充分運用并使其發揮最大作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外匯儲備與金融風險的關系,探討我國兌現加入WTO承諾后,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外匯儲備在規避金融風險、保護金融安全中的作用等問題。
一、金融安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
1.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逐步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金融經濟時代,金融安全與穩定對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可以使一國經濟陷入停滯、負增長甚至倒退。金融危機頻繁發生,金融安全維護愈發困難,金融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甚至被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人們由此產生了對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恐懼進而去防范它,對金融安全與穩定則由衷地企盼并竭力維護。金融風險的產生或存在構成了對金融安全的威脅,而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就是對金融安全的維護,化解金融風險就是鞏固金融安全。
2.金融風險對主權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金融風險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影響著資本的流入和流出。當金融風險日趨嚴重時,由于投資者對本幣資產的恐慌性拋售和私人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為了阻止匯率下跌,中央銀行往往用外匯儲備入市干預。而為擺脫金融危機,危機國家則通過增加外債來救急。這樣,會使本來就已經債務累累的危機國家進一步加重債務負擔,惡化其債務狀況。
二、我國的外匯儲備
金融安全重大問題分析論文
摘要: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我國近年來實行的大規模單一的引進外資、邊緣化內資的金融改革措施,導致大量金融資產流失,增加了我國的金融風險。金融改革要把金融主權和金融安全放在首位,應該探索新的改革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金融改革引進外資金融安全
一、金融安全是關系全局的重大問題
總書記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和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金融日益廣泛地影響著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金融也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在金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國內外金融市場聯系和相互影響越來越密切的形勢下,做好金融工作,保障金融安全,是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本條件。是維護經濟安全、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
二、我國金融改革存在的問題
(一)我國金融資產流失嚴重
網絡金融安全風險防范論文
一、銀行系統主要面臨的網絡金融安全問題
網絡金融的業務以及大量風險控制工作都是由電腦程序和軟件系統完成,所以,電子信息系統的技術性和管理性安全就成為網絡金融運行的最為重要的技術風險。
1、網絡金融技術風險
各類黑客的侵犯和破壞。存儲和工作在銀行計算機網絡系統中的信息、數據代表著資金的運動,還從反映出企業、國家的經濟運行情況。在如今經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銀行網絡系統非常容易遭到各類黑客攻擊。他們通過各種手段,對金融安全造成不同形式的破壞、利用。有的是竊取銀行信息,從事經濟方面的違法活動;有的是惡意對計算機系統的功能進行修改惡意破壞,還有的是詐騙和盜用資金;我國的金融電子商務工作屢屢遭受寒流,很大原因就是黑客的攻擊,如2000年金融CA認證中心試發證書的消息公布不到1小時,認證中心就遭到黑客的攻擊。現今網上黑客的攻擊活動正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長,其可利用網上的任何漏洞和缺陷非法進入主機進行各種危害活動等。這方面的防范就顯得極為迫切和重要。
各類名目繁多的計算機病毒的威脅。計算機網絡病毒通過網絡進行擴散與傳染,傳播速度是單機的幾十倍,導致計算機系統癱瘓,程序和數據嚴重破壞則整臺機器、破壞力極大。在傳統金融中,安全風險可能只帶來局部損失,但在網絡金融中,安全風險會導致整個網絡的癱瘓,是一種系統性風險。
2、網絡金融業務風險
外匯儲備金融安全問題論文
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根據我國加入WTO的承諾,我國金融市場的開放是大勢所趨。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既能促進資本國際流動,推動國際貿易發展,但也會削弱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并加劇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對國內金融市場的沖擊和影響,增加金融危機爆發的可能性,對國家的經濟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防范與控制金融風險、保證國家的經濟安全的任務就更為突出。
國家外匯管理局2006年11月6日宣布:中國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大關。面對如此規模巨大的外匯儲備,如何充分運用并使其發揮最大作用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本文試圖通過研究外匯儲備與金融風險的關系,探討我國兌現加入WTO承諾后,在金融市場開放條件下,外匯儲備在規避金融風險、保護金融安全中的作用等問題。
一、金融安全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
1.金融風險與金融安全的關系。20世紀90年代以來,金融逐步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人類社會進入了一個金融經濟時代,金融安全與穩定對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至關重要,金融危機對國民經濟具有巨大的破壞力,可以使一國經濟陷入停滯、負增長甚至倒退。金融危機頻繁發生,金融安全維護愈發困難,金融安全問題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甚至被提高到國家安全的高度。人們由此產生了對金融風險、金融危機的恐懼進而去防范它,對金融安全與穩定則由衷地企盼并竭力維護。金融風險的產生或存在構成了對金融安全的威脅,而對金融風險的防范就是對金融安全的維護,化解金融風險就是鞏固金融安全。
2.金融風險對主權國家經濟安全的威脅。金融風險關系著一個國家的貿易收支,影響著資本的流入和流出。當金融風險日趨嚴重時,由于投資者對本幣資產的恐慌性拋售和私人資本外逃,進一步加劇了本國貨幣匯率下跌。為了阻止匯率下跌,中央銀行往往用外匯儲備入市干預。而為擺脫金融危機,危機國家則通過增加外債來救急。這樣,會使本來就已經債務累累的危機國家進一步加重債務負擔,惡化其債務狀況。
二、我國的外匯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