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務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8 04:44:0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業務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邊緣金融業務監管探討
摘要: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諸如游離于監管之外、容易引發經濟糾紛、從業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體系、建立充分競爭的金融秩序為目標,促使正常邊緣金融業務在合法化環境下得到充分發展;從穩定和發展地方經濟的大局出發,共同強化邊緣金融業務的行業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按照市場要求對我國現行銀行業制度進行重新安排。
關鍵詞:邊緣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企業
相對正規金融而言,那些自發于民眾之間,游離于金融機構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規邊緣,具有資金借貸性質的資金融通行為,稱為邊緣金融業務。
目前,邊緣金融業務融資行為已經從當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給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決借款人一時的生產生活需要,演變成為以獲利為目的的信用借款、擔保及有價證券抵(質)押融資、動產或不動產抵押借款、企業集資、社會公眾集資、高利貸等隱性借貸業務。可以肯定,邊緣金融業務作為民間資金調劑的方式,對解決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中的資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其急、頻、短的特征,彌補了金融服務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但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必須加以規范管理。
一、邊緣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從企業融資角度看,邊緣金融業務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和體制性原因。從個人投資角度看,金融市場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從而為邊緣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此外,國家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網點特別是縣域網點的收縮撤并也推動了邊緣金融業務的較快發展。
離岸金融業務經營監管法制透析
摘要:離岸金融業務經營監管是指離岸金融市場所在國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本國法律的規定對離岸金融從業者的經營活動所進行的管理,通常涉及離岸金融運作的資本金、交易對象、經營范圍、交易貨幣等問題。在構建中國離岸金融業務經營監管法制的過程中,對于離岸金融機構的資本金可以參照國際上的通常做法,采取間接控制的方式;對于離岸金融的業務范圍應當采取一個適中的標準;對于離岸金融業務的交易對象應明確其主要為非居民,但一定條件下居民也可以參與交易;關于何種貨幣可以在離岸金融市場上進行交易的問題,應在明確可自由兌換貨幣的交易貨幣地位的同時,為人民幣成為交易貨幣留下空間。
關鍵詞:離岸金融/業務經營/監管
離岸金融(OffshoreFinance)一般指不具有金融市場所在國國籍的當事人在金融市場上從事的貨幣或證券交易行為。為了全面參與國際金融競爭并爭取國際金融秩序的話語權,中國大陸應當逐步全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建立一流國際金融中心,而這方面少不了對離岸金融的業務經營做出充分的監管安排。離岸金融業務經營監管,是指離岸金融市場所在國有關主管部門依據本國法律的規定,對離岸金融從業者的經營活動所進行的管理。業務經營監管涉及離岸金融運作的各方面,包括資本金、交易對象、經營范圍、交易貨幣等問題。
一、資本金要求
離岸金融機構的資本金,一般指有關金融機構在成立的時候向主管當局所注冊的實收資本。
資本金對離岸金融機構的良好運營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是保證離岸金融機構信譽和降低離岸市場風險的重要措施。但一般來講,各離岸金融市場所在國在規定資本金要求的時候,并不將其作為直接的要求;也就是說,市場所在國不會直接規定,從事離岸金融業務須擁有多少資本金。這無論是在內外業務混合型離岸會融市場上還是在內外業務分離型離岸金融市場上都是如此。在倫敦和香港的離岸金融市場上,境內業務與境外業務合賬處理,沒有專門的離岸金融機構或者專門的離岸賬戶,因而也就沒有特殊的資本金要求;而在美國和日本的離岸金融市場上,許多經營離岸業務的金融機構只是在其機構內另設立一個專門賬戶,管理當局對這些金融機構也沒有特殊的資本金要求。
金融業務外匯監測管理論文
考慮到離岸業務可能會給國內經濟金融帶來較大的風險,目前獲準開辦的離岸金融業務僅限于銀行業務且采取了嚴格分離型的發展模式。本文試從對離岸金融業務的外匯監測及管理角度來論證上海發展有限滲透型的離岸金融業務是可行的,關鍵是要有完善的統計監測網絡以及對有限滲透的有效監管。
上海發展有限滲透型離岸金融業務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一方面上海發展嚴格分離型離岸金融業務競爭優勢并不明顯。我國周邊地區聚集了眾多的離岸金融中心,比較成熟的就有香港、東京、新加坡三個。這些市場在金融機構數量、政策環境、服務水平等各方面都較上海有明顯優勢,對境外資金需求者和供給者有著更大的吸引力。在這種背景下,上海試行嚴格分離型離岸金融業務的成效不容樂觀。
另一方面上海市目前已吸引了大量跨國公司,部分公司地區總部、財務中心也設在上海。在日常經營中,這些跨國公司產生了對離岸金融服務的強烈需求。我國目前對外匯資金劃往境外還有較為嚴格的限制,跨國公司內部化的采購、生產和銷售方式與我國現行外匯管理模式產生了沖突,一些合理的資金匯出要求由于當前外匯管理對交易真實性的審核標準與跨國公司的實際經濟活動之間存在難于調和的矛盾而難以實現,他們只能借助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實現其資金結算及調度管理功能,如果允許跨國公司在上海開立離岸賬戶,把它們的一些資金轉移到離岸市場,能夠迅速擴大上海市離岸市場規模,有利于發揮資金的集聚效應。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在離岸金融業務規范發展的前提下,發展有限滲透型的離岸金融業務具有現實可行性和必要性。關鍵是監管部門能否對這種類型的離岸金融業務實行有效且到位不越位的監管。
有限滲透型離岸金融業務的風險分析及監管切入
物流企業金融業務研究
一、物流金融
金融機構、物流企業和中小企業是物流金融業務的三大主體。物流企業承擔“擔保”管理領域、金融機構承擔“融資”管理領域共同為中小企業服務。
二、湘潭市物流企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湘潭市物流業認真落實穩中求進系列政策措施,積極適應市場變化,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物流盈利空間明顯縮小的現象,因此,開展創新型的增值業務將成為湘潭市物流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國家在政策上給予了大量的支持發展湘潭物流業,《物流業中長期規劃(2014年~2020年)》、《湖南現代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湘潭荷塘物流園區建設規劃相繼出臺。由此可見,湘潭市物流業發展政策前景相當可觀,開展創新型增值業務以提高物流盈利空間是當前物流業發展的新動力。隨著湘潭市經濟的快速發展,截止2017年底,湘潭市荷塘物流園區、鴻盛物流園區等園區相繼成立并開發。湘潭市物流企業數目在增加,其中,3A級及以上的物流企業共計18家,云通物流服務有限公司(5A)、偉鴻食品有限公司(4A)、湖南湘鋼鴻盛物流有限公司(4A)、湖南天士力民生藥業有限公司(4A)等知名物流有限公司居全市前列,并擁有先進的搬運,裝卸、運輸等物流設備,其中云通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可打造成江南物流設備技術最先進的示范基地。由此可知,湘潭物流業發展已然相對成熟,顯然具備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條件。
三、湘潭市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必要性
(一)中小企業融資問題迫切需要。隨著湘潭保稅區的成立并開放、湘潭政府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東南部經濟轉移等因素的影響,湘潭中小企業逐年增多。但是在這個弱肉強食的經濟時代,很多中小企業因資金流轉困難并無法得到銀行貸款而面臨停滯發展甚至破產,然而這些中小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還具有相當規模的動產像原材料、產成品等滯留在存儲環節,足以抵押貸款資金。可是由于我國銀行業的分業經營制度不允許銀行經營倉儲業務,加上銀行缺乏專業的產品價值評估、倉儲管理、商品拍賣等專業知識,使銀行將中小企業的這批動產質押貸款業務拒之于千里之外。因此,湘潭物流企業如果開展了物流金融業務將對于瀕臨破產或急需進一步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顆璀璨的救星。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將解決中小企業流動資金被占用問題。物流企業如果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將能提供涵蓋物流業務增值服務的物流金融服務,可以盤活企業物流領域內的資金,從而使企業換發出新的生機,中小企業求之不得。根據湘潭實地隨機調查中小企業問卷50份,有效問卷50份,發現有69%的中小企業在融資有較大困難,由此可以發現湘潭市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可以占有湘潭一半以上企業的市場,發展態勢良好。(二)物流企業創新服務需求。如果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增值服務,將可以擴寬物流經營范圍,增加物流企業利潤,帶動湘潭經濟的發展。由于物流金融服務大多數服務環節與傳統物流業務重疊,加上有中小企業貨物作為抵押,不會增加物流企業太多的成本和風險。物流企業按照傳統的業務模式,增加對中小企業物流領域內的產品和原料等動產進行控制,并對其進行價值評估、開出價值評估單給金融機構,幫中小企業進行估價貸款。如果中小企業按時還款,物流企業收到金融機構的還款憑證即可歸還產品和原料等動產處置權。如果中小企業因為破產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償還貸款,中小企業可以對其控制的產品和原料等動產進行拍賣處置歸還銀行貸款。物流企業從中可以獲取物流運輸、倉儲、物流金融服務等利潤。根據湘潭實地隨機調查物流企業問卷20份,有效問卷20份,發現有85%的物流企業高層認可物流金融業務的開展,只有極少數還在考慮中。由此可以發現湘潭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的土壤肥沃。(三)金融機構創新服務需求。如今,由于第三方支付交易平臺的深入人心,大大的沖擊了金融機構的發展,傳統意義上的服務優勢漸失。在這一態勢下,如果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合作共同開展物流金融服務將擴大金融機構服務范圍,實現多元化格局盈利,增加收入。對于金融機構來說,由于信息不對稱,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的信譽等級無法評估,所以非常需要物流企業提供配套的評估等服務。在物流企業的記錄中,中小企業的銷售、庫存記錄非常明了,物流企業更加清楚貨物的規格、型號、質量、原價和凈值、銷售區域、承銷商、商品銷售的網點分布、銷量、平均進貨周期、結款信譽度等,進而保障金融機構貸款后收款的安全。交易額破1000億大關,這個振奮人心的數字預示著湘潭金融機構發展充滿活力,可以為物流企業開展物流金融業務提供支撐。
試論海南國際旅游開發金融發展取經國外論文
摘要:本文以海南國際旅游島離岸金融市場發展為中心,構建海南國際旅游島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框架,設計海南國際旅游島離岸金融市場的制度安排與建設路徑,分析海南國際旅游島離岸金融市場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在綜合理論與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關鍵詞:海南;國際旅游島;離岸金融
一、引言
2010年1月4日,國務院頒布《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44號),提出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加快金融業發展,探索開展離岸金融業務試點。
海南省是我國最年輕的省份和最大的經濟特區,其位于中國最南端,是中國陸地面積最小、海洋面積最大的省份,中國南海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是僅次于臺灣的第二大島嶼,離中國南部最發達區域珠江三角洲很近,與越南隔海相望,與東南亞毗鄰。海南省雖然地處熱帶,但有熱帶季風、海洋和大面積的熱帶雨林調節,四季如春,氣候宜人,平均氣溫22℃~25℃。海南省擁有極其豐富的、中國獨有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如海水、陽光、沙灘、森林、溫泉、熱帶物產、少數民族風情等。
改革開放以來,相對于海南省快速發展的旅游業,海南金融業發展較慢。此次國務院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采取了免關稅、落地簽證、開放航權等積極的優惠政策吸引海外游客,海南國際旅游島未來的發展方向為其開展金融的國際化、自由化創造了條件。而隨著當前全球經濟的一體化、集團化和區域化,全球金融業也呈現出集團化、區域化趨勢,這主要表現為各類金融中心的崛起。因此,發展金融中心和離岸市場是當今各國金融競爭的一大新趨勢和新特點。當前,我國周邊國家和地區各類金融中心的不斷涌現,是國際金融競爭新趨勢對我國金融業發出的新挑戰,而積極發展我國的離岸金融市場是迎接這一挑戰的一個戰略步驟。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不應錯失良機,應利用自身優勢和條件迎接挑戰。
國內離岸金融市場構建的問題
離岸金融市場是全球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產物,它突破了傳統金融市場的國民屬性,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早在1989年,我國就開始試辦離岸金融業務。雖然在隨后的20年中,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一直在進行,但是還未發展到一定規模。與世界上成熟的離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還有很大差距。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加以改進,以促進我國離岸金融市場快速發展。
1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回顧
1.1離岸金融業務的初創階段(1989—1994年)
這一階段,主要只有招商銀行一家銀行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89—1991年招商銀行的離岸總資產從3073萬美元迅速上升到21012萬美元,離岸存款、貸款、業務利潤等指標都上升較快,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開端。1994年該行的離岸存款達到32283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312.52%,離岸貸款達到43766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222.56%,離岸業務利潤達到1346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395.88%。離岸業務占全行業務的比重在10%~15%。這一階段,離岸業務各種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健全起來,業務發展良好。
1.2離岸金融業務的迅猛增長階段(1995—1998年)
1994年以后,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與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相繼獲準開辦離岸金融業務,1996年5月,深圳發展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市分行也獲準成為辦理離岸金融業務的規范試點銀行。至此,共有5家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經營離岸金融業務。1997年我國的離岸總資產、存款、貸款、利潤分別為26.85億美元、23.2億美元、20.6億美元、5747萬美元,其中招商銀行的離岸存款、貸款、利潤分別為13.5億美元、12.1億美元、3999萬美元,分別占全國離岸存款、貸款、利潤總額的58.19%、58.74%和69.58%。1998年我國的離岸金融業務保持慣性,離岸存款、貸款、利潤分別達到23.21億美元、21.32億美元和5157萬美元。我國的離岸金融業務初具規模。
剖析離岸金融的現狀與建議
離岸金融市場是全球金融一體化和金融自由化的產物,它突破了傳統金融市場的國民屬性,可謂真正意義上的國際金融。早在1989年,我國就開始試辦離岸金融業務。雖然在隨后的20年中,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一直在進行,但是還未發展到一定規模。與世界上成熟的離岸金融中心相比,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還有很大差距。針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們應積極尋找解決方案,加以改進,以促進我國離岸金融市場快速發展。
1我國離岸金融市場的發展歷程回顧
1.1離岸金融業務的初創階段(1989—1994年)
這一階段,主要只有招商銀行一家銀行經營離岸金融業務,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1989—1991年招商銀行的離岸總資產從3073萬美元迅速上升到21012萬美元,離岸存款、貸款、業務利潤等指標都上升較快,離岸金融業務的發展獲得了良好的開端。1994年該行的離岸存款達到32283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312.52%,離岸貸款達到43766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222.56%,離岸業務利潤達到1346萬美元,比1991年上升395.88%。離岸業務占全行業務的比重在10%~15%。這一階段,離岸業務各種管理規章制度逐步健全起來,業務發展良好。
1.2離岸金融業務的迅猛增長階段(1995—1998年)
1994年以后,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與中國農業銀行深圳市分行相繼獲準開辦離岸金融業務,1996年5月,深圳發展銀行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市分行也獲準成為辦理離岸金融業務的規范試點銀行。至此,共有5家銀行經中國人民銀行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經營離岸金融業務。1997年我國的離岸總資產、存款、貸款、利潤分別為26.85億美元、23.2億美元、20.6億美元、5747萬美元,其中招商銀行的離岸存款、貸款、利潤分別為13.5億美元、12.1億美元、3999萬美元,分別占全國離岸存款、貸款、利潤總額的58.19%、58.74%和69.58%。1998年我國的離岸金融業務保持慣性,離岸存款、貸款、利潤分別達到23.21億美元、21.32億美元和5157萬美元。我國的離岸金融業務初具規模。
小議邊緣金融業務發展
相對正規金融而言,那些自發于民眾之間,游離于金融機構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規邊緣,具有資金借貸性質的資金融通行為,稱為邊緣金融業務。
目前,邊緣金融業務融資行為已經從當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給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決借款人一時的生產生活需要,演變成為以獲利為目的的信用借款、擔保及有價證券抵(質)押融資、動產或不動產抵押借款、企業集資、社會公眾集資、高利貸等隱性借貸業務。可以肯定,邊緣金融業務作為民間資金調劑的方式,對解決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中的資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其急、頻、短的特征,彌補了金融服務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但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必須加以規范管理。
一、邊緣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從企業融資角度看,邊緣金融業務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和體制性原因。從個人投資角度看,金融市場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從而為邊緣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此外,國家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網點特別是縣域網點的收縮撤并也推動了邊緣金融業務的較快發展。
(一)縣域個體、民營等小企業發展迅速,融資缺口較大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小企業發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縣域和基層地區,小企業數量占全社會企業總數90%以上,產值占GDP的比重已由過去不到1%提高到目前的1/3。但是,目前小企業貸款在全國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中占比不高,距離小企業貸款的實際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雖說經過幾年的發展,小企業已經擺脫了發展初期財務管理不正規、信息管理不透明狀況,走上了規范化軌道,自我約束力不斷增強,但這并沒有改變有關商業銀行經營管理者的印象,銀行、尤其是國有商業銀行貸款大客戶集中的取向,使銀行越來越脫離了廣大小企業特別是微小企業,成為大企業的私人銀行,致使小企業融資缺口起來越大,給邊緣金融業務發展帶來了生存空間。
金融業務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諸如游離于監管之外、容易引發經濟糾紛、從業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體系、建立充分競爭的金融秩序為目標,促使正常邊緣金融業務在合法化環境下得到充分發展;從穩定和發展地方經濟的大局出發,共同強化邊緣金融業務的行業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按照市場要求對我國現行銀行業制度進行重新安排。
關鍵詞:邊緣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企業
相對正規金融而言,那些自發于民眾之間,游離于金融機構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規邊緣,具有資金借貸性質的資金融通行為,稱為邊緣金融業務。
目前,邊緣金融業務融資行為已經從當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給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決借款人一時的生產生活需要,演變成為以獲利為目的的信用借款、擔保及有價證券抵(質)押融資、動產或不動產抵押借款、企業集資、社會公眾集資、高利貸等隱性借貸業務。可以肯定,邊緣金融業務作為民間資金調劑的方式,對解決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中的資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其急、頻、短的特征,彌補了金融服務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但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必須加以規范管理。
一、邊緣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從企業融資角度看,邊緣金融業務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和體制性原因。從個人投資角度看,金融市場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從而為邊緣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此外,國家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網點特別是縣域網點的收縮撤并也推動了邊緣金融業務的較快發展。
邊緣金融業務發展分析論文
摘要: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諸如游離于監管之外、容易引發經濟糾紛、從業人員專業知識不足等問題。今后,要以形成多元化金融體系、建立充分競爭的金融秩序為目標,促使正常邊緣金融業務在合法化環境下得到充分發展;從穩定和發展地方經濟的大局出發,共同強化邊緣金融業務的行業管理,努力建設良好的金融生態環境;按照市場要求對我國現行銀行業制度進行重新安排。
關鍵詞:邊緣金融業務;金融機構;企業
相對正規金融而言,那些自發于民眾之間,游離于金融機構之外、游走于政策法規邊緣,具有資金借貸性質的資金融通行為,稱為邊緣金融業務。
目前,邊緣金融業務融資行為已經從當初的以其本人合法收入出借給另一特定方,目的是解決借款人一時的生產生活需要,演變成為以獲利為目的的信用借款、擔保及有價證券抵(質)押融資、動產或不動產抵押借款、企業集資、社會公眾集資、高利貸等隱性借貸業務。可以肯定,邊緣金融業務作為民間資金調劑的方式,對解決部分企業和居民生產生活中的資金需求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特別是其急、頻、短的特征,彌補了金融服務的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小企業融資難的壓力。但邊緣金融業務發展中存在著突出的問題,必須加以規范管理。
一、邊緣金融業務迅速發展的原因
從企業融資角度看,邊緣金融業務的存在有其客觀性和體制性原因。從個人投資角度看,金融市場目前缺少有吸引力的投資品種和投資渠道,從而為邊緣金融業務提供了大量資金來源。此外,國家對存款利率的管制,以及國有商業銀行網點特別是縣域網點的收縮撤并也推動了邊緣金融業務的較快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