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保險公司困境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15 10:52:00

導語:國有保險公司困境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保險公司困境管理論文

[摘要]國有保險公司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縱向垂直、按行政區域設立的機構。機構臃腫,人員冗多,人浮于事;政府集中管理,行政干預嚴重,政企不分,存在不少問題,嚴重制約了保險業務的發展。對此,應采取相應的對策,即改革體制,適應發展;精兵簡政,減員增效;培養人才,啟用人才;優化產品,推動暢銷;業務涵蓋,走向國際;培養中介,降低成本;運用科技,提高效益;集約經營,集中管理;誠信服務,吸引客戶;嚴格制度,懲治腐敗。

一、國有保險公司面臨的困境及成因

當前,國有保險公司面臨的困境主要是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造成的機構臃腫,人才匱乏,管理粗放,技術落后,服務滯后,經費困擾,遺留問題多等。

形成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機制缺乏靈活性。由于國有保險公司的組織機構形式是一種以縱向管理為主的“金字塔”式的組織結構,人員實行的是檔案工資制,工資總額卡得很死,沒有松動的余地。由于機制不靈活,形成了外部的優秀人才難進、公司內部的優秀人才難留、經費緊張,發展業務難抓的困境。二是改革缺乏力度。目前,國有保險公司對改革往往只是流于形式。三是有的基層公司缺乏全局觀念。當前,本位主義嚴重,為了本單位的利益,鉆總公司一級法人為經營核算單位的空子。為了多撈業務費,弄虛作假,搞水分保費,泡沫保費,造成整體經營虧損。四是人才缺乏優良環境。在人才培養上,只用不培養;在人才使用上,論資排輩,壓抑了人才的成長;在人才的發展上,缺少空間,缺乏現代化設備,使人才難于創造出新的科研成果;在福利待遇上,低位、低工資、獎金少,使人才難于養家糊口,分散了人才精通自己本行業業務的精力。五是發展缺乏整體性。因國有保險公司業務發展目標和定位只有原則性和方向性,沒有明確的目標和發展步驟,業務的發展只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各級經營管理層唯有在授權范圍內進行有限的調整,制約了業務的快速發展。六是生產產品缺乏自主權。原《保險法》第106條規定:“商業保險的主要險種的基本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由金融監管部門制訂。”這條規定限制了國有保險公司對保險產品只有銷售權,而無生產權,造成了產銷分家。因而,使有些保險產品脫離實際,客戶不歡迎,銷售不順暢,給發展業務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七是業務管理缺乏新經驗。國有保險公司現階段對業務的管理仍然是處于粗放型。其表現在管理不細、制度不嚴、缺乏典型的成功經驗。八是缺乏高科技。外資保險公司入境后,能夠迅速進入角色,發展業務,搶占國內保險市場,分割市場份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具有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為此,國有保險公司要認真鉆研科技,依靠科技大干快上,快速發展業務。九是經費缺乏來源。國有保險公司經費的主要來源靠營業費,業務發展速度慢,保費收入少,營業費就少。資金運用不活,途徑狹窄,因而經費來源缺乏多種途徑。十是反腐缺乏嚴格的制度。近年來,國有保險公司雖然對反腐倡廉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往往是寫在紙上,喊在口上,出現了問題,查處不夠得力,形成了防不勝防、堵不勝堵的被動局面。當前,國有保險公司治理腐敗,著重要抓好對“三亂”的治理,即亂賠款、亂送錢送禮、亂花錢。同時,對于已經制訂的有關反腐倡廉的制度,一定要嚴格執行,并加大查處力度,嚴格制止腐敗的滋生和蔓延。

二、國有保險公司走出困境的對策

第一、改革體制,適應發展。目前,國有保險公司現行的組織結構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這種體制不利于從金融資本市場和勞動力市場實現資源配置。難以實現資本擴張,難以增強償付能力,嚴重阻礙著按要素分配和按勞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機制的建立,不利于向現代金融企業發展。為此,對國有保險公司的經營體制必須要進行徹底的改革。要按照“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要求,實行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建立起股份制保險公司,使之成為適應市場的法人實體和競爭主體。

第二、精兵簡政,減員增效。由于國有保險公司是按行政區域設立保險機構,因而,形成了機構龐大而臃腫,人員多,增加了費用開支,影響了創利。為此,必須精簡機構,減少人員。把按行政區域設立保險機構,改為根據區域經濟狀況、業務量大小來設立機構。對促進業務發展關系不大的行政機構,要予以撤銷或合并,要通過買斷工齡、內退、縮短退休工齡期提前退休、采取末位淘汰制等多種辦法來進行減員,實現減員增效。

第三、培養人才,啟用人才。人才是推動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真正動力,因此,啟用人才必須要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加入WTO后,為使國有保險公司在與外資保險公司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加緊培育各類專業人才,通過各種途徑加大培養力度,有計劃地培養和引進一大批短缺的各類專業人才和高級管理人才,逐步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同時,還要有計劃、分層次地加強對員工隊伍的教育培訓,不斷提高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只有堅持不懈地抓好人才培養,把員工隊伍建設好,造就一批懂經營、善管理、有能力的專業管理人才隊伍,并大膽使用他們,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才能適應未來市場競爭的需要,促進保險業的興旺發達。

第四、優化產品,推動暢銷。新《保險法》第107條規定:關系社會公眾利益的保險險種、依法實行強制保險的險種和新開發的人壽保險險種等的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應當報保險監督管理機構審批。這一規定解決了過去保險產品生產與銷售分家的矛盾,實現了保險生產與銷售的統一,有利于保險產品貼近市場,貼近客戶,產銷對路。國有保險公司應很好抓住這個契機,生產更多更好的適應客戶需要的保險產品,進一步促進產品暢銷和市場繁榮,推動保險業務的發展。

第五、業務涵蓋,走向國際。目前,經濟全球化、競爭自由化、信息化的發展,使競爭的范圍由區域擴展到全球,由國內擴展到了國際。為此,國有保險公司業務的發展,不但要面向國內市場,還要面向國際市場,參與國際競爭。有專家認為,“區域性的公司必然走向滅亡”。保險業不但存在規模經濟,而且也存在范圍經濟,保險公司只有不斷擴張保險業務范圍,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才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第六、培養中介,降低成本。充分利用保險中介機構和人展業理賠,既有利于國有保險公司開拓保險市場,增加保費收入,又可以節約自營機構場地、人員等費用開支,降低經營成本,達到增收節支的效果。據有關資料顯示,若將中資保險公司的展業與理賠分流到中介機構,每年可以節省費用50億元。目前,我國的保險中介成份比較單一,正式啟用時間比較長的還只有壽險營銷人,他們在從事業務中,還存在許多不規范之處。為此,在開展中介業務時,要注意做到:一是要抓緊培育保險中介市場;二是要認真總結經驗,及時進行推廣。當前,開展中介市場還缺少成功經驗,因此,及時總結推廣這方面的經驗十分重要;三是要加強監管力度,堅決糾正保險中介機構和人在開展中介業務中的不規范行為,使這支隊伍迅速健康成長。

第七、運用科技,提高效益。普遍推廣和運用高科技,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強大動力,世界各國保險公司都已經普遍運用了高科技發展保險業務,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加入WTO后,國有獨資保險公司展業理賠、業務管理、客戶服務等要迅速達到和超過外資公司的水平,就必須要運用現代科學技術,用高科技來推動業務發展。

第八、集約經營,集中管理。實行集約經營,集中管理,是提高經濟效益、提高業務質量、降低經營成本、防范經營風險的有效途徑,也是國有保險公司從根本上與外資保險公司抗衡的戰略選擇。應按照“發揮傳統優勢、擴大獨特優勢、培植后發優勢、聚合整體優勢”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發展業務為中心,了解市場、融入競爭,提升經營層次,突出經營重點。在產品銷售上,要不斷擴大保險園地;在市場開拓上,要把主攻點和增長點放在搶占大中城市的市場份額上;在經營方式上,要從小而全、零而散的經營向集約化、規范化、塊狀化方向拓展,把根本點放在提高經營效益上;在資源配置上,要體現出自己的經營特色,實行壯強擇優政策,不搞扶貧濟困,盡量避免費用上的平均主義和“一刀切”。

第九、誠信服務,吸引客戶。新《保險法》第5條規定:“保險活動當事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這一條規定了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和保險人為客戶服務時必須要誠實、講信用,不得弄虛作假,玩弄手法,欺騙客戶。加AWTO后,保險市場競爭加劇,保險服務的競爭也將向深層次發展,因而,對保險服務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保險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國有保險公司員工要認真做到:一要樹立“以客戶為本,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思想,強化客戶至上,誠信為先”的觀念,把客戶當作衣食父母,一切服務于客戶;二要建立為客戶服務的專門機構,做到咨詢、答疑、信訪、舉報有人接待,舉報信有處理結果,給客戶有滿意的答復,以便及時消除隔閡,融洽感情;三要延伸服務內涵,把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貫穿于從簽單到理賠服務的全過程;四要改進服務手段,把電子技術服務充分運用到為客戶服務的各個環節中去;五要建立強有力為客戶服務的支持系統。要實行銀行代收代付和網上投保等服務舉措,使客戶得到快捷、方便的服務,從而增強對客戶的吸引力。

第十、嚴格制度,懲治腐敗。新《保險法》加大了對保險的監管力度,有利于保險行業的反腐倡廉。國有獨資保險公司要借此良機,對行業內部進行一次認真整頓。要進一步健全并完善反腐倡廉制度,并要做到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做到警鐘常鳴,防止腐敗的滋生和蔓延,使反腐倡廉的活動開展經常化、制度化,確保保險隊伍的純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