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險改革的要點與對策研究
時間:2022-02-09 04:48:15
導語:社會保險改革的要點與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會保險制度是國家發展過程中的一項保障民生的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通過保險作用來對居民的醫療衛生、養老、失業、生育等提供保障,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民的生活負擔和壓力,使人民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不斷提高幸福感與獲得感。社會保險制度并非我國的原創,發達國家在長期發展中都設計有自己的社會保險政策,帶給國民良好的福利,體現出了一個國家的人文關懷。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社會保險仍處于不斷探索與完善階段,由于受特殊國情影響,我國的社會保險在實施和改革過程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我們對其改革要點加以分析,以找到更好地促進社會保險發展的對策,使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日趨完善。
一、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險現狀
在我國社會中,社會保險的主要負擔者是政府,但由于我國社會的特殊情況如人口眾多、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原因,導致國家在社會保險上的負擔過重。從現階段的情況看,國內企業在社會保險繳納費率上一般都在30%以上,而其中更多一部分則是由國家承擔。這在巨大的人口基數面前,國家必然要面臨過重的負擔。同時,仍有相當數量的企業并未為員工繳納社保,這導致國內社會保險的參保率偏低。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我國社會保險發展的拐點尚未出現。且為了提升全民參保率,國家還需要進一步降低企業參保費率,而這又將進一步加劇政府負擔。在此情況下,對社會保險的改革已經成為一項重要工作。但由于我國政府又承擔著發展經濟的重要任務,使得一些地方政府將更多精力放在了經濟發展上,對社會保險的征繳則出現怠慢情況,這對于社會保險的改革發展也帶來一些新的問題,如地方政府社保基金繳納積極性不高,逃費問題嚴重等。因此,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日趨穩定,社會保險的改革就成為政府改革過程中必須給予高度重視的問題。
基于經濟新常態對國家發展和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社會保險成為穩定經濟發展成果,提升人民獲得感的一項重要舉措,是保障民生福祉的根本。在改革社會保險的過程中,需要精準發力,以切實去除社會保險長期發展中所存在的弊病。就目前而言,結合我國社會保險發展的現狀,可以鎖定社會保險改革的要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一)社會保險參保類型占比不均衡。我國的社會保險類型主要有五大項,即醫療、養老、工傷、失業及生育五種保險類型。但這五類保險在實際參保過程中卻存在著明顯的比例不均衡問題。集中體現在養老保險繳納人數最多,占比最高,其次是醫療保險,而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參保的人數則較少。根據相關統計顯示,我國2018年養老保險參保費率在社會保險總體收入中占比約75%且根據2019年度前三季度的數據分析,這一占比仍在上升。由此可見社會保險參保類型占比不均衡問題十分嚴重,而這會對我國社會保險參保結構造成影響,也不利于人民獲得更全面的社會保障。因此這一問題是社會保險改革的要點之一。(二)社會保險參保意識淡薄。社會保險的繳納會占據企業與個人的部分收入,會影響企業與個人的短期經濟利益。同時我國公民的個人經濟收入又普遍偏低,這就導致公民參保的積極性不高。此外,公民對于社會保險的作用了解不夠深入,對社會保險的作用存在認知錯誤,認為其并不可靠,現階段繳納的錢要在幾十年后才能獲益,過程太漫長,擔心期間發生變化,因此參保的積極性不高。再者,國家在對社會保險的宣傳中僅突出其作為勞動保障法的一部分,而并未使群眾真正理解社會保險與個人利益之間的關系,這也導致公民的參保熱情普遍偏低。對于企業而言,則因企業對社會保險與履行繳費義務的認識不足導致其普遍缺少對社會保險參保的足夠重視,許多企業甚至為追求更多經濟利益而采取欠繳、不繳、選擇繳的辦法來減少在社會保險上的資金投入,這也導致了我國社會保險參保率不高的問題。可以說,企業與個人對社會保險認知上的問題也是影響當前社會保險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未來社會保險改革必須要給予重視的要點。(三)養老保險問題較多。作為我國社會保險中占比最高的一個險種,其無論在繳費人數還是繳納費率上都是最多的。但養老保險在改革發展中卻也是存在問題最多的。這集中體現在三方面。首先,我國養老保險棄繳、斷繳問題較為普遍。近年來,我國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納過程中中途放棄人數正在逐年上升。同時由于我國養老保險在繳納滿15年后即可獲得養老金,因此還有許多人在繳納滿15年后就停止繳納,這也導致養老保險棄繳問題的嚴重。此外,近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問題,國內勞動力數量不斷下降,也給養老保險參保人數的減少造成直接影響。其次,養老保險繳納不規范問題較為普遍。雖然我國針對養老保險繳納問題制定有相關實施意見,并制定了繳費基數,但從企業的實際落實情況看,其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真正履行社保繳費義務的企業占比仍偏低,且這一比率還存在下滑趨勢。另一方面,在為員工繳納保險過程中,許多企業都未能及時繳納,總是自己制定一些規定來拖延員工的社保繳費,如試用期員工不繳納社保、在職一年后才為員工繳納社保等。甚至一些企業不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此外,在社會保險參保基數問題上,許多企業都是按照國家最低的社會保險參保基數為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并沒有根據員工的實際工資進行繳納,其目的就在于減少企業的運營成本。而這一現象目前在國內的企業中十分普遍。最后,社會保險覆蓋不夠全面。社會保險尤其是養老保險險種,其是針對所有勞動者設置的,因此社會保險應盡可能確保全面覆蓋每一個勞動者。但當前的實際情況卻是一些自由職業者幾乎鮮有主動繳納社會保險的。而國家又對這些群體并未有強制性的參保要求,從而導致這些人群的參保比例較低,使得社會保險難以達到對所有勞動者的全面覆蓋。
三、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社會保險改革的措施
基于社會保險對國家在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的重要意義,社會保險改革需要根據當前的改革要點采取必要的對策。具體而言,社會保險改革需要進行稅費改革,而稅費改革過程中又需要解決好費率、納稅人范圍、課稅對象及計算依據等一系列問題。(一)重新確定科學的費率。在當前我國社會保險實施過程中,國家針對養老保險所規定的名義繳納費率為28%,其中個人承擔8%,企業承擔20%。而實際執行過程中卻完全達不到這一比例,繳納基數不實問題十分嚴重。究其原因就在于現行費率與我國企業發展的實際不符,企業感到壓力負擔過重,因此繳費積極性普遍不高。而為保證自身的經營,企業不得不采取各種辦法來瞞報,以減少繳納費用。在此情況下,重新確定出一個科學的費率是至關重要的。根據相關研究我國在稅費改革過程中可以維持個人繳費比例不變,而盡可能為企業降低費率,以此來減輕企業負擔,同時又可以提升企業參與社會保險將繳納的比例,進而達到提升社會保險參保比率的效果。這也符合經濟新常態下國家大力推動企業減稅降費的要求。而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則需要要求其個人承擔全部費率,同時對其繳納社保制定一些硬性要求,以不斷提高社會保險覆蓋率,并提升全社會社會保險的繳納水平。(二)進一步擴大繳費覆蓋范圍。針對當前我國社會保險稅費改革的要求,需要在參保的強制性上予以明確,并將參保人的范圍予以進一步的準確界定,以切實提升參保比率。一方面,針對當前企業員工參保比例偏低的問題,國家需要對其進行強制性規定,要求城鎮職工必須強制參保,社會保險繳納由企業與個人共同承擔,并將社會保險參保進行監督,以督促企業盡快落實員工參保問題。另一方面,在參保人的范圍界定上,應進一步擴大到城鎮所有勞動力、所有企業職工、非全日制工作人員、自由職業者、個體工商戶,盡可能將所有具有勞動力的人群納入進來,以保證覆蓋的全面性。(三)科學制定課稅對象和計稅依據。在社會保險改革中,課稅對象與計稅依據的確定也是一個有效對策。根據我國社會保險參保所針對的課稅對象,實際參保計算時是以勞動者的勞動所得即企業中員工的實際工資總額進行計算,這在企業中員工工資明確的情況下容易解決。但對于個體工商戶與自由職業者則存在較大困難。所以改革過程中要解決好這部分人的參保費用計算問題。如可以采取設置上下限的方法來進行解決,即將社會平均工資作為參考標準,通過比對個人收入與社會平均工資來進行相應繳費金額的確定。如個人收入在社會平均工資以下,即按照最低標準進行繳納,而在社會平均工資以上,則可以按照另一標準進行繳納,如此就可以解決計算方面的問題。(四)加大社會保險參保的宣傳引導力度。當前公民參保意識淡薄的問題,其解決方法還需要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進一步做好宣傳與引導工作,從而營造一個全社會的良好參保氛圍。一方面,政府應通過多種渠道將社會保險對個人的作用進行宣傳,使個人不斷增強對社會保險重要性的認識。另一方面應加強相關社會保險法律法規及勞動保障權益的宣傳,從而增強公眾的社會保障與自我保護意識,了解在個人社會保障權益被侵犯時如何維權,從而以此帶動企業也能夠重視起社會保險參保工作,從而更好地維持社會的穩定和諧。
四、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社會保險改革的要點需要通過解決好稅費改革過程中的費率、繳納人群范圍、計算依據問題來加以應對,并通過未來進一步的宣傳引導提升公眾參保意識,如此方能使社會保險的社會作用得到最大化發揮。
參考文獻:
[1]賀方浩.經濟新常態環境下社會保險改革的關鍵點與措施分析[J].中國市場,2020(14):48-49.
[2]沈永建,梁方志,蔣德權,王亮亮.社會保險征繳機構轉換改革、企業養老支出與企業價值[J].中國工業經濟,2020(02):155-173+1-3.
[3]王娟.目前我國社會保險制度改革的情況與發展目標[J].中國產經,2020(02):93-94.
[4]王苗.繼續推進社保體制改革問題研究[J].經濟師,2019(11):37-39.
作者:傅彥 單位:龍口市社會保險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業保險的險種需求及購買意愿
- 下一篇:新就業形態人員社會保險狀況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