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角度下的失業保險論文
時間:2022-09-01 03:56:01
導語:就業角度下的失業保險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失業保險金給付條件審查不嚴
日常實務操作中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三項法定條件中的非本人意愿中斷就業以及履行繳費義務滿一年兩項相對比較容易審查,而對于“有就業意愿并正在尋找工作”一項則限于各級社會保險經辦部門人力物力財力難以真正核實到位。再者,失業者本身也可能會隱瞞自己當前的求職情況,甚至出現為了領取失業保險金而虛報瞞報的情況。
(二)有關促進就業的服務項目匱乏
目前失業保險針對促進就業而設計的服務項目少之又少,加之一些項目在實際生活中落實存在較大難度,一般的就業培訓和職業介紹難以滿足失業者的實際需求。應嘗試全方位的提高就業者就業能力的服務,如職業傾向測評,技能進修,使其適應企業需求,同時確保勞動力市場信息流動,加強政府政策扶持等。
(三)有關促進就業的基金投入不足
只有加大失業保險基金對這方面的投入,才能增加促進就業服務的數量,提高促進就業務的質量,同時這兩項又會通過勞動力再生產反過來作用于社會保險事業發展。要實現這樣的良性循環,就應該在初期加大基金投入,同時地方財政給予一定支持。
二、失業保險在促進就業方面所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失業保險金支付方式粗糙單一
失業保險經辦機構審查不夠到位,因人力物力有限,在實際操作中難以區分失業者是否有就業意向且正在尋找工作。同時,失業保險金替代率較低,難以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再者,給付標準過于單一,可能造成部分失業人員安于手中的失業保險金而懈怠尋找工作的熱情,更別提“促進就業”功能的實現了。
(二)對促進就業服務缺乏重視
旨在促進就業的政策制定較為復雜,需要考慮的因素也較多,諸如失業人員生活狀況、技能水平、市場需求等,同時支出也相對較大,一般的失業保險經辦機構通常對此不夠重視,項目資金投入也不夠。而實際上,意在促進就業的這些服務是對失業者繼續的職業發展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從本質上再生勞動力資源。
(三)失業保險促進就業機制尚不健全
我國失業保險促進就業機制尚不健全,對旨在促進就業的相關項目的資金投入小,自然難以達到促進就業實際效果。要促進就業,僅僅保障失業人員的基本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還應該在就業培訓費﹑創業補貼等方面給予優惠和補貼,最重要的是要在勞動力資源再生方面下功夫。
三、充分發揮失業保險促進就業功能的對策
(一)調整失業保險金發放方式
以往的失業保險金往往為按月發放,并且隨著人民生活水平進行適當調整以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現階段可以嘗試著采用逐月或逐季遞減的失業保險金發放模式,以最大限度的鼓勵失業者進行就業或自主創業。同時,培養一支高效率的專業審核團隊對失業者進行全方位考察,比如鄰里走訪、親屬調查等,了解他們最近的求職動態。
(二)增加再就業服務的設置和政策落實
注重對失業者進行專業培訓、宣傳教育,提高其就業意識,增加其就業主動性,同時了解失業者所擅長的領域以對癥下藥,幫助他們找到真正“對口”的工作。這就需要適當增加就業服務質量和數量,使失業者真正獲得就業理念和技能,確保這些政策與服務切實落實,以達到預期效果。
(三)適當擴大失業保險基金支出范圍
增設鼓勵失業者參加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的資金支出項目,如培訓教材、師資、交通、通訊等費用,不僅僅是滿足于失業者的基本生活需求,而是關注他們更高層次的需要,即自我實現的需要,為他們提供事業再騰飛的平臺,為其創造再就業的一切可能。對失業期內提前就業或自主創業的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失業保險是五大社會保險中重要一環,無疑也是失業者的福祉,但要讓眾多失業者從根本上從中受惠,就應該切實加強對失業人員再就業的促進。再就業的實現,人力資本的再生能更深遠的造福國家,貢獻社會,圓夢家庭,而非僅僅是救濟個人。
作者:黃蕊張亞婷單位:湖南農業大學公共管理與法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