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性擔保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
時間:2022-02-09 11:12:11
導語:融資性擔保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融資擔保行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和隱患也越來越明顯。一部分的擔保公司甚至因為種種風險而倒閉或者面臨倒閉。據統計,大部分融資性擔保公司面臨最嚴峻的問題就是財務風險,這一類風險會使得公司喪失擔保能力,一旦發生風險對公司便是致命的危害。而這種風險又是極難化解的。因此,建立完善的制度對財務風險進行提前預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就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發展現狀、所遇到的財務風險類型等進行簡單的敘述,針對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進行深入的分析探討。
關鍵詞:融資擔保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
一、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現狀及問題
融資性擔保公司作為近些年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前些年發展的勢頭跟前景是一派繁榮景象,但近年來卻頻頻出險。擔保公司信用等級差異,自有資金到賬率,以及代償率過高已成為擔保公司與銀行合作的困難點。融資擔保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最明顯的特點就是公司數量眾多、服務不及時、業務能力不足、涉及的行業過于零散,這些都導致擔保行業競爭混亂,雖政府監管力度一再加強,但還是鞭長莫及,出現了一些違規操作的公司。國內的融資擔保業處于一種混亂的狀態,優秀的擔保公司跟魚目混珠的小公司互相摻雜在一起,有融資需求的企業也難以選擇。惡性競爭造成一系列的信譽問題,不能充分達到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的目的。
二、融資擔保公司財務風險形成原因概述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日常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的問題。對于融資擔保公司來說,主要為盈利風險、運營風險、政策風險等,都會引起企業的財務風險。擔保公司作為盈利性企業,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利潤最大化。但因為政策的原因,導致擔保公司屬性界限模糊,公司所承擔的風險很大,卻得不到同等的收益。但如果忽略掉政策,以利益作為第一出發點的話,融資擔保公司又會恢復原來規模小、影響弱的局面,不利于擔保行業的發展。作為銀行跟企業的中間擔保人,融資擔保公司承擔了70-80%的風險,相對來說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這種不公平不對等的分配方式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原本發展就處于弱勢的中小企業將更加難以持續發展,給中小企業的融資造成了阻礙,使得擔保公司承受更多的財務風險。融資擔保風險出現最大的原因應該歸咎于公司內部運轉不協調、資金管理不到位、內控體制不完善等。有些民營的融資擔保公司在資金支出管理上記錄不詳細,資金隨意抽調、管理工作流于表面,也是引發財務風險的重要原因之一。經調查發現,大部分融資擔保公司在進行擔保時沒有進行詳細的排查審核,擔保對象信息模糊甚至出現虛假,后續管理問題繁瑣困難。對于融資擔保公司來說,與之合作的大多都屬于小型企業甚至個人,抵押物相對來說比較缺乏,而且無法提供真實有效的抵押物作為反擔保措施,加大了擔保公司出險的可能性,增大了財務風險。
三、針對融資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建立預警機制
(一)擔保前進行前期排查與加強自身能力。風險控制管理主要是識別、評價與控制。融資性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一旦發生就難以解決,從根源上預防風險的產生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損失。防范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最重要的就是來自于受保企業產生的財務風險。因此,在進行擔保之前,對受保企業進行詳細的調查了解,評估企業的信譽,評估企業財務風險,確認企業的財務報表、運營能力、實際控制人情況等是否真實有效。保后跟蹤能夠及時對企業可能出現的問題做出預警,對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采取積極補救措施。(二)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為了及時對財務風險進行預警,擔保機構可以建立健全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一般分為內部控制機制、風險預警機制以及風險預防機制。內部控制機制主要是嚴格規范相關管理制度,確保每一個責任部門能夠獨立運行的同時,又相互促進彼此制約。風險預警機制是針對財務風險進行提前的預知,及時預警,并能調動人員迅速解決問題,最大程度上的減少損失。風險預防機制就是對擔保公司內部人員進行培訓管理,使其產生連貫的作業流程,培養其財務風險的預防意識,健全相關制度,讓制度深入人心。(三)針對財務風險建立有效的化解機制。與風險防范機制相同,財務風險的化解機制也有三種,分別是針對財務風險進行轉移、分散以及補償。財務風險的轉移是可以利用適當的方法,將擔保公司所承擔的財務風險,通過反擔保或者與銀行共同分擔轉移給其他企業或者個人;財務風險的分散是將擔保公司要承擔的單戶單筆規模下降,服務中小企業,這樣不僅符合國家政策導向,而且一旦出險代償金額也較小,降低代償后的財務風險;財務風險的補償便是提取風險準備金制度。擔保企業在擔保的過程中,擔保費的收取是相當少的,那么為了提高自身抗風險的能力,擔保公司在平時需積極研究各類擔保政策,有效地獲得政府支持資金,并合理提高資金收益,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四)為擔保行業提供健全的法律體系。融資擔保行業作為新興的產業,也就意味著關于此行業相關的法律法規不夠健全,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就不可避免地出現各類問題。為了更好的防范風險,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針對這一行業的具體情況建立和完善法律法規,保證融資擔保行業能夠穩健的發展。
四、結束語
融資擔保公司雖然發展勢頭迅猛,未來的市場也非常廣闊,但正是由于發展速度快,其中也有很多隱患。例如市場的不穩定性,法律制度還沒有得到完善以及自身內部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這都導致了擔保公司很容易產生種種風險,這其中最嚴峻的便屬于財務風險。為了避免危及擔保公司生存的問題,及時的預警和嚴格的風控是非常有必要的,上文提到的措施能夠使得擔保公司更好的、更健康的長遠發展下去。因此,建立融資擔保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是非常有必要且具有深遠意義的。
參考文獻:
[1]謝曉燕.政策性擔保機構生存現狀與發展思路[J].中國經貿,2016(4).
[2]蘇紅.如何建立融資擔保公司的財務風險預警機制[J].齊魯珠壇,2019(02):18-20.
[3]雷淑然.NY擔保公司財務風險預警機制研究[D].貴陽:貴州財經大學,2018.
作者:龔月溪 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恒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 上一篇:建筑工程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與對策
- 下一篇:高新企業財務管理現金流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