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時間:2022-02-02 03:28:55

導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問題及對策

摘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經濟發展中基礎性組織,其財務管理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認為目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主要存在著預算缺乏剛性約束、成本管理不完善,內部會計控制不足等諸多問題,并結合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思考。

關鍵詞: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問題

隨著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逐步深入,國有企業內部管理中存在的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如何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適應我國國有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管理體制和管理方法成為國有企業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在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通過優化財務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整合國有企業內部財務資源,提高國有企業的內部運營效率和質量,為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基于此,本文以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為分析,通過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來不斷的降低企業的成本、優化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推動國有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良性化發展。

一、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預算缺乏剛性約束

一是國有企業預算的廣泛參與性程度低,預算收入和預算支出的數據執行效果較差,預算編制過程中缺乏必要的科學性和可行性,預算對國有企業的收支指導意義不強,難以達到控制收支的效果,更難以通過預算來實現剛性控制。二是編制方法不恰當,預算編制中主要是結合收入增長來進行增量預算的編制,缺乏動態的預算編制方法,容易導致預算編制脫離實際,甚至有的部門通過故意擴大支出、賬目虛報等方式來獲得更多的預算資金的分配。三是預算編制的制度不夠健全,我國國有企業的預算工作受到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不完善的影響,預算編制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這種金預算編制方法以企業利潤為目標,在此基礎上進行收入和支出預算的編制,進而編制出利潤預算。在經營業績下滑的情況下,為了實現既定的目標利潤,往往采用倒壓的方法來實現經營利潤,這種“鞭打快牛”的方法容易導致和實際經營狀況相互脫離,難以發揮企業的主觀能動性。

(二)成本管理不完善

目前,國有企業尚未形成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體系,國有企業在進行成本管理中,對成本管理的制度建設較為重視,而對成本控制的落實不夠重視,在進行企業的成本核算中,主要是基于財務工作要求進行數據的計算和會計核算,只能反映出企業的成本信息,而無法的進行成本的動態控制,更難對企業內部具體責任人進行責任落實,成本管理無法反應權責履行的情況。其次,成本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由于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層級較為明顯,各個部門之間的協調性差,在管理不到位情況下,導致成本激增,效益下滑。同時,現場資料的不容易獲得,導致對成本超支或者節約的相關信息無法充分的進行分析,更難以進行各種控制因素的分析,成本控制無處下手。再次,成本控制的方法運用不足,主要還是基于成本降低角度進行的各種目標成本管理、標準成本管理方法的運用,對于作用成本法等科學方法運用偏少,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三)內部會計控制運行中不足

首先,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不健全,雖然在內部設立了相應的會計部門,但會計部門主要是進行各種經濟事項的會計核算,而會計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和執行偏弱,存在一人多崗或者崗位之間沒有進行必要的分離,崗位設置不合理極易導致企業內部舞弊行為的發生,進而使得國有企業資產收到損失。其次,內部會計控制缺乏事前和事中控制機制,主要是通過事后的查錯糾正來進行彌補,內部會計控制的預防性功能體現不足,在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中,主要是通過事后的財務分析和財務評價來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問題進行綜合衡量,雖然可以從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國有企業內部會計控制運行好壞,但難以達到提前控制的目的。再次,國有企業領導層權利過大,財務決策往往是“領導人”決策,集體決策意識差,往往存在“一言堂”現象,導致內部財務管理風險激烈。

二、加強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預算管理

首先,國有企業應在建立健全預算管理制度的基礎上,加強對預算執行過程的分析和執行結果的考核。并通過預算數和實際發生數之間的差距進行原因分析,提高預算管理的科學性和動態性。其次,要加強對預算結果的運用,在預算考核中超支和節約都可能反映出企業運營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特別是對于實際支出和預算差距較大的項目,應重點分析,并剔除各種非主觀因素,確保國有企業業績考核的客觀公正。在預算編制過程中,要求各個部門之間相互配合,不能將預算編制工作交由財務部門一家去完成,而是融合其他部門的充分參與,提高預算編制的廣泛性和可行性。再次,要強化預算執行的剛性。預算工作不僅僅需要預算編制過程中的科學性和全面性,更需要在執行過程中的規范性來提供支撐,預算工作具有高度的嚴格性,一經批準,就需要在企業內部嚴格執行,不能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或借口而對預算進行“打折”執行。在預算的執行過程中,需要根據發現的問題進行逐級上報,經過預算審批部門匯總后,根據具體執行中所遇到的現實情況進行統一調整,以確保預算執行的剛性。

(二)建立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國有企業要注意從實際情況出發,建立起符合企業實際工作需要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不斷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水平,確保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在全面成本核算管理程中,應和企業的成本預算、成本目標等相互結合,適時的進行成本動態管理,對成本超支的原因進行因素分析,找出癥結所在,并有針對性的進行成本控制。要正確的進行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的劃分以及核算,防止成本亂擠亂攤現象發生,對管理部門也可實行定額管理,簡化分攤工作量。再次,運用先進的成本核算方法,采用作業成本法,對企業內部各個作業節點進行分析,消除不必要的作業,提高企業運行的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的效益水平。

(三)建立立健全內部會計控制體系

控制活動主要是指通過各種內部控制措施的制定和落實,來對國有企業各種管理行為進行監督控制和保障運行,控制措施的建立是通過內部的各種批準和授權工作來完成,而這些工作的順利全面開展離不開人的執行,所以,國有企業應強化圍繞人員工作的內部會計控制體系建設,提高控制活動的效果。首先,應加強授權審批制度的建設,確保企業的每項經濟業務都能經過恰當的審批,防止企業內部各種資產隨意處置等現象的發生。同時,需要建立分級審批制度,提高企業層級管理的工作效率。其次,加強各種財產的保全管理,國有企業財產屬于國家資產,企業管理者作為受托管理人應維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并確保資產的保值增值。在各項資產管理中,國有企業應建立各種內部控制制度,確保資產的接觸、使用、處置等按照規定執行,并進行定期盤點和做好資產增減的登記工作,及時記錄資產增減變動,以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管理。再次,應建立發展評價機制。激勵是實現人力資源優化的重要手段,通過對人的激勵措施的實現,來不斷的提高人的主觀能動性,釋放人的工作潛能,進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國有企業工作效率。傳統的國有企業對人的工作評價主要是通過出勤率以及各種產值指標來進行工作效能的評價,評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對員工的激勵效果不佳。員工的激勵不僅僅是獲取物質上的需求,而更多的需要衡量自己的未來發展狀況。因此,企業應鼓勵員工大膽創新,通過技術革新等手段不斷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通過人的工作積極性來提高人的工作效能,進而不斷的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最后,國有企業應以開放的態度來加強人才引進,特別是對于各類企業財務管理方面的優秀人才的引進,來不斷促進國有企業內部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而人才戰略的實施可以極大的促進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的創新,進而全面提高國有企業的財務管理水平,實現國有企業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共同創造的目標。

作者:張淑芳 單位:甘肅第一建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參考文獻:

[1]王佳.預算績效管理相關問題研究[J].財會通訊,2013,6.

[2]趙水長.醫院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方法分析[J].財會月刊,2014,8.

[3]榮鳳芝.引入作業基礎預算強化全面預算管理[J].會計之友,2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