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對策探究

時間:2022-06-03 09:29:33

導語: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對策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建設對策探究

摘要:從當前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精神現狀來看,部分高職院校輔導員存在奉獻精神不強,師德師風建設水平亟待提高;實用主義思想嚴重,功利主義色彩濃厚;自身道德引導角色認識不足,師德自律意識不強。在人文理念下樹立輔導員服務學生主體地位意識,增強輔導員對自身工作重要性的認同,用人文關懷點燃輔導員工作的熱情,而不僅僅是依靠行政規章制度來激勵輔導員的工作積極性,而是利用良好的人文環境使輔導員產生強烈的工作和生活歸屬感,利用社會輿論的力量營造一個健康奮進的師德師風社會大環境。

關鍵詞:師德師風;人文理念;人性化管理

習在與北大師生座談時特別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青年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思想和行動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大學生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如何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擔負起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強國的重任,筆者認為高職院校輔導員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輔導員不僅要具有突出的業務素質,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為人師表的道德表率力。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關于師德的論述浩如煙海,如歐陽修的先生為人師,言行而身化之,使誠明者達,昏愚者勵而頑傲者革。故其為法嚴而信,為道久而尊;愛因斯坦的使學生對教師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師的德和才;盧梭的在所有一切有益人類的事業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業;由此可見,人們對師德建設的重視程度。高職院校輔導員是高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執行者,高職院校輔導員如何行之有效地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是高職院校輔導員最核心和最緊迫的工作任務。打鐵還需自身硬。如何潛移默化地用高職院校輔導員自身良好的道德素質和精神面貌去感染學生、并使社會所提倡的社會道德要求內化為學生自身的思想,外化為社會所希望的實踐活動,是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亟待有效解決,當前有些輔導員對教育事業缺乏熱情,凡事求回報,對于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尤為關心,常常用實用主義的態度去對待工作和學生。有些輔導員自我要求低,自我管理意識不強,經常發表與自己教師身法不相符合的言語,在學生中沒有很好地展現教師的道德風采,更有甚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信心不強,信仰動搖,對社會主義教育理念諸多抱怨。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隊伍中存在的種種現象,使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高職院校師德師風的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光靠幾項規章制度是難以支撐師德師風建設這個長期系統工程。輔導員是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隊伍中最基層同時也是學生最為依靠的管理者。高職院校輔導員作為學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必須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健全的人格。我們不僅要從規章制度方面著手加強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而且要從人文角度關懷輔導員的工作和生活,在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同時也應堅持以輔導員為本,尊重輔導員的尊嚴和輔導員自身的發展,始終給予高職院校輔導員良好的人文關懷,促進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升華人格,實現人生價值。筆者認為,高職院校應更多地從人文視域下開展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

一、實施人性化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的內部管理機制,確立輔導員的主體地位

高職院校在輔導員管理工作中應尊重輔導員的勞動成果,充分用人性化的管理制度挖掘輔導員的工作潛力,正確運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相結合的方式點燃輔導員的工作熱情,給予輔導員強烈的工作動力開展學生管理工作。馬斯洛認為,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實現的需要。高職院校輔導員同樣渴望自我得到認可和尊重,希望自己的工作單位能夠為自己提供一個廣闊的人生舞臺。高職院校是現代大學制度下的產物,提倡民主管理。民主管理的核心要求就是做到利益公正分配。高職院校只有最大化的實現輔導員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才能充分實現高職院校輔導員工作人性化管理,才能真正意義上實現對輔導員的人文關懷。只有輔導員認同高職院校的人文環境,就會產生歸屬感和自豪感,無形中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二、利用人文環境關懷的穩定性特點約束高職院校輔導員的道德失范行為

人是社會組織中的最基本組成部分,無時無刻不受到各種社會思想對其自身的影響。一旦輔導員受到社會錯誤價值觀的引導,將對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產生十分消極的影響。高職院校應積極營造淡泊名利、積極進取、奮發有為、寬松平和的工作以及老實做學問的學術環境,努力杜絕輔導員管理工作中的不正之風,利用人文環境的穩定性特點對輔導員道德失范行為采取嚴格的高壓態勢,使高職院校輔導員真正做到熱愛學生、誨人不倦、以身作則、為人師表。

三、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尊師重教的人文氛圍鞏固高職院校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

高職院校輔導員在學生日常管理工作中與學生接觸最為頻繁。一方面,輔導員的道德素質和行為給學生帶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學生尊師重教的人文氛圍也會反作用于輔導員的師德師風建設。高職院校應改變學生只是德育的工作對象的思維方式,把學生當作師德師風的被動參與者是不可能對高職院校輔導員產生正面的反作用。這種被關懷角度對輔導員師德師風建設產生積極影響。尊重學生在師德師風建設中的能動性,學校只有形成強烈的尊師重教人文氛圍,才能感染輔導員,使輔導員堅信自身付出的正確性和對學生管理工作產生強烈的幸福感,培養良好的師生互動,促進教學相長。

作者:孫黎 任志勇 單位:廣州華立科技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美]亞伯拉罕•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18-29.

[2]曹秀娟.關于高校教學名師隊伍建設的思考[J].長春大學學報,1999(02).

[3]王開新.關于新時期高校師德建設的思考[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08).

[4]劉朝暉.略論高校師德建設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09(21).

[5]劉琴.新時期高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問題的探析[J].職業技術,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