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價值
時間:2022-11-15 07:33:46
導語: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高校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并大量引進高學歷青年教師,目前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力量。據統計,我國高校40歲以下青年教師人數已近90萬,占高校專任教師總數的63.3%。青年教師年輕有朝氣,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踐教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苦心研究,立足于本專業教學實踐和教學活動,長足觀望行業內的發展和變化,了解就業動態并及時有效地調整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能利用新課改調動課堂氛圍。[1]但與此同時,青年教師在思想政治覺悟、教書育人意識、愛崗敬業精神、肩負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等方面尚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文章重點闡述了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問題的表現及改善策略。
1高職院校青年教師職業素養現狀分析
青年教師是未來教學工作中的主力軍,在重視課堂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同時,更應該擁有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吃苦耐勞的精神、恪盡職守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親其師,信其道”,學生會因為特別喜歡某一位老師,而喜歡這位老師所講授的課程。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普遍擁有高學歷,教學能力逐漸變得突出。青年教師在注重培養自身專業能力、教學能力、科研能力的同時,更應注重教師“教書育人”的本質,注重師德師風的建設,優良的師德師風是教師的從業之本,是引導學生品德朝著正面發展的基礎和保障。目前,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尚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影響了學生的品德發展。因此,提高青年教師的德育能力,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提升教師的德育素質,推動學生德育發展十分迫切。青年教師需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盡量使知識的傳授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緊密聯系在一起,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多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多閱讀相關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社會經歷;多運用趣味課堂、反轉課堂、課堂互動等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喜愛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注重自我道德意識的培養;提高從業道德水平;提升對課堂的向往和對學生的關愛,用自身的榜樣作用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朝德、智、體方向全面發展,[2]改善學生對教師的認可度,努力成為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
2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的重要性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所謂“師德”,首先要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并且有終身學習的自身目標和教學態度。“師德”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遵守的職業道德,是一切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是身為教育工作者都應具備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對于一名教育工作者而言,“師德”應該是一切職業素養的基礎和前提,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靈魂。中國自古便有“禮儀之邦”的美譽,我國已在154個國家和地區開辦了548所孔子學院和1193個中小學孔子課堂,學員總數達187萬,我們將中國文化儒家思想傳播到了全世界,更應關注對國人的思想教育。當前,學校師德師風失范現象仍有發生,教師是離學生最近、與學生接觸最多的人,也很容易成為學生效仿的對象。如果一名教師能夠擁有良好的師德師風,會影響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推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使中國社會真正成為在精神文明層面走向強大,擁有道德模范,崇德向善的文明強國。
3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不足
相關數據顯示,目前青年教師隊伍中有超過40%的從業者從未接受過教師禮儀教育,超過50%以上的青年教師表示對教育禮儀的理解還不透徹,80%以上的青年教師不會使用傳統的敬謙辭。[3]大部分青年教師表示對自己的教師個人形象很重視,但過于追求時尚,儀容儀表并不能完全符合一名教師的形象要求。部分教師在學生面前穿過奇裝異服,妝容不規范;不知道同事之間的稱呼如何使用;對老教師提出的意見不能夠虛心領會和接受;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不會考慮對方的感受;在網絡社交中語言使用不規范;曾經在學生面前使用過不文明的口頭禪;參加大型活動、會議時過于頻率地使用手機。
4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不足的原因
4.1青年教師自身原因。青年教師大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身處于“市場經濟”“城鎮化”“網絡化”的特殊時代,生活空間獨立、居住環境相對封閉,生活節奏過快,導致個性方面相對比較自我、個體化。加之社交網絡的盛行,過分沉溺于網絡社交,而忽略了與父母、親戚、好友、同事、長輩、長者之間的溝通與交往,涌現出大量的“宅男”“宅女”,他們缺少現實生活中的社交往來,人際關系淡化。另外,青年教師對教師禮儀的學習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將教師禮儀與教師的職業素養結合在一起;擁有較強的自我意識,缺少團體意識,沒有做到尊重前輩、尊敬領導、關愛同事、愛護學生;忽略了現實生活中行為規范的使用,不能使用正確的敬語,不能規范自己的妝容,不能穿著得體的服飾。4.2入職前教師行為禮儀教育缺失。部分青年教師出自非師范類院校,從未接受過教師禮儀教育。同時,在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接受過禮儀教育的經歷,部分青年教師在大學期間接受過禮儀課程教育,但所開設的禮儀課程形式化,并沒有真正起到行為禮儀指導的作用。—67—目前,高職院校缺少禮儀課程教育,導致對學生禮儀教育的缺失,對教師禮儀教育同樣存在缺失;缺少符合教師禮儀教育的教材、缺少教師入職前教師禮儀培訓,導致青年教師入職前沒有接受過任何教師禮儀、行為禮儀的培訓,教師對行為禮儀方面的知識了解甚少,對教師禮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4.3師德師風準入制度有待完善。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發展,為了提升教學水平,高等院校大力引進高學歷人才補充到師資隊伍中。由于高學歷人才需求量大,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并沒有關注對青年教師思想意識、道德修養、心理健康水平、團隊合作意識等方面的考察,而是一味關注引進人才的學歷、學識、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當代青年教師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形成了明顯的代際心理特征,部分教師具有過分追求時尚、強化自我意識、張揚自我個性等特點。同時,在教師資格考試及招聘過程中沒有重視教師道德能力和教師禮儀方面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的考核,忽略了教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想要更好地提升教師的師德師風,加強我國青少年素質教育,應對青年教師的“德育”能力進行嚴格把關,以免影響高校教師的職業素質。4.4師德師風考評機制有待加強。大部分高職院校在對教師的考評機制中更多地重視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科研業績,而缺少對師德師風的考評制度,同時師德師風的好壞不影響一名教師的進步和工資待遇。在新形勢下,這樣的考評制度已經不科學了,重科研業績,輕師德師風,就會忽略對教師隊伍內在修養的建設,如不設置實質性的考核標準或考核內容比較空泛,青年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就沒有辦法更好地開展,教師的師德也不會得到提升,不能正向引導教師愛崗敬業、關愛學生、引導學生朝著正確的道德標準前行。
5學習教師禮儀,提升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
5.1提高青年教師對教師禮儀重要性的認識。對“怎樣培養人”的問題,在系列講話中對廣大教師明確提出要求:“教師要做四有好老師,做學生的四個引路人”“要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強調:“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是師德師風。[4]師德師風建設應是每一所學校常抓不懈的工作,要引導教師把教書育人和自我修養結合起來,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教師應該堅持不懈地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師德師風建設應該從學習教師禮儀開始,尤其是青年教師,未來教師隊伍的主力軍,肩負著更為艱巨的“教書育人”的職責,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師德師風標準。各高職院校應加強自身的組織文化建設,切實提高青年教師的禮儀素養。首先將教師禮儀建設納入師德師風考核范圍中,提升青年教師對學習教師禮儀的認知;其次,關注教師課堂禮儀使用,對教師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禮儀的使用,且能否與學生建立有效溝通結合起來,對課堂禮儀進行綜合評價,為教師晉升提供參考依據。同時,加強校內軟環境建設,多組織教師禮儀講座、培訓、案例分享、知識競賽等活動,鼓勵教師重視教師禮儀建設,提升教師禮儀素養,真正做到“身正為范”。5.2對加強學生道德品質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功能。“教書育人”從來就不是只教書而不育人,恰恰應該是育人更要育心。教師不只是一名工匠,更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會學生技能的同時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觀,對教師禮儀的學習和掌握就是一切良好教育的基礎。《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一書中提到:“我心目中的好老師,他應該是一個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人。他不用打扮得很時尚,只要端莊大方就行了。他有獨特的性格與氣質,我們會從他的眼睛和心靈深處永遠看到純潔和希望,他應該溫和而不嚴厲。在他的課堂上,沒有挖苦和諷刺,有的是鼓勵和微笑;沒有框框的束縛,有的是心靈的自由;沒有枯燥乏味的說教,有的是清新的空氣和燦爛的陽光。”[5]。這就是一名好教師,舉止落落大方、言行得體、衣著端莊、彬彬有禮、和藹可親。學生對教師的要求并不高,但如果沒有一定的道德修養,沒有接觸過國學文化,學習過教師禮儀,想要做到這些也是很難的。國學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是中國古代文化和智慧的結晶,很好地詮釋了儒家思想和中華禮儀的傳承,代表了“仁、義、禮、智、信”等中華文明的精神傳遞,學習國學文化和教師禮儀為教育工作者思想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現在,幼、小、初已經將國學教育引入課堂,利用禮儀教育培養學生人格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素養,作為一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更應注重自身道德品質的建設,提升教師職業素養和個人修養,“言傳身教”為學生做出正確的指引,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5.3全面提升青年教師禮儀教育,塑造教師良好形象。教師的良好形象,應包括教師的儀容、儀表、妝容、舉止、語言的使用、社會交往和思想政治方面建設等。這些是一名教師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現,同時也反映了一名教師的道德水平、文化修養和審美,更是學生效仿的典范。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更應擁有健康的、積極向上思想政治覺悟,堅定的政治立場和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懷,關心國家大事和時政熱點。以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為指引從事教學,落實黨的方針政策,愛崗敬業,遵守職業道德,正面引導學生。在青年教師的培養計劃中應結合時代背景,建立培養機制,將青年教師打造成業務能力和道德能力都過硬的師資隊伍。教師無論在校園里還是社會上都應該是文明禮儀的表率,特別是青年教師在未來的教育中承擔了更重要的角色,更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良好的個人形象,讓學生對教師有一個正面的評判。良好的個人形象不僅是愛崗敬業的表現,也是對教育事業、對學生的尊重,更是與學生良好溝通的基礎,幫助老師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真正走進學生心理,讓“教育”在學生心中開出美麗之花,結出優良之果。[6]5.4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師德師風環境。良好的師德師風輿論導向、尊師重教的文化氛圍,是推動教師積極進取的外部動力。大力弘揚師德師風方面優秀的先進事跡,樹立為人師表的典范;提倡教師要自覺約束自己,培養良好的師德師風,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教師要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榜樣,努力成為一名學生眼中德才兼備的好老師。“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青年教師要懂得自尊、自愛、自強、自立,在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授課能力、科研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同時,更加注重提升教師道德修養和職業素養,這是新時代的優秀教師不可或缺的素質。
6結語
高職院校應圍繞青年教師學習教師禮儀的重要性,針對高職院校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分別從青年教師學習教師禮儀的重要性、對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指導性、青年教師塑造良好形象的必要性、樹立正確輿論導向環境等方面,展開青年教師師德師風建設工作,培養青年教師正確的“師德”觀念,塑造青年教師良好的師德師風。
參考文獻
[1]王曉帥.立德樹人:高校青年教師培訓的轉型[J].教育現代化,2019,6(16):76-78.
[2]王珂琦,李曉.新業態下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8(7):2.
[3]張家波,李斌輝.“90后”教師職業禮儀素養現狀及應對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7(9):96-100.
[4].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9-10(2).
[5]張鐵道,蘇學恕.孩子心目中的好老師[M].上海: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第一版,2012.
[6]尹琳.談教師的禮儀修養與個人形象[J].課程教育研究,2019(8):196,199.
作者:王鵬 單位: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學院
- 上一篇:高職院校師德建設評價考核長效機制研究
- 下一篇:概念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