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探討
時間:2022-11-09 11:05:52
導語: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職業院校會計專業的重要基礎課程之一,該課程既涉及專業的經濟法律條文,又涉及枯燥的會計職業道德培養內容,教學效率一直得不到有效的提高。但是《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又是會計從業資格證的必考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的就業,所以提高該課程的課堂教學效率迫在眉睫。基于這樣的實際情況,必須加強《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教學設計;教學方法
“雙證制“是高職高專教育的特色,學生通過專業知識的學取得學校的“學歷證書”之外,還必須取得“會計從業職業資格證書”才能畢業。但《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程涉及5種不同法律法規,內容多,考點分散,理解難度大,同時受課程教材以及其他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影響,該課程的教學效率較低,卻影響會計從業資格證取得的重要因素,所以在高職院校實行“雙證制”又讓學生望而生畏,進而影響招生和學生就業。因此提高《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效率,提高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取能力,滿足學生以后崗位需求,已成為職業院校教學關注的重點內容。
一、《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一)會計專業生源情況分析。高職院校的學生現狀是文化基礎知識較差,自主學習能力、自控能力不足,本身還具有很多不好的學習習慣,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中包含非常專業的法學知識,較為枯燥,學習難度較大,所以對該課程的學習缺乏興趣是必然的。目前,會計專業的學生女生占據絕大部分,她們本身對枯燥的國家政策和法律條文缺乏興趣。上述因素都給《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的學習帶來了很大的難題,也對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現狀分析。雖然2017年全國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暫停,但是從《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在整個會計專業的作用來講,它是會計專業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對于增強會計專業學生法制觀念和提高職業道德水平,提升會計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知識系統化角度講:它是步入會計行業的基礎知識,是銜接初級會計技術資格考試的《經濟法基礎》基礎課程的墊腳石,這也使得該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帶有了“應試教育的色彩”。目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問題:一是,課程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設計不合理。在該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還是課堂的主體,學生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師生之間缺少交流,課堂氛圍較為的壓抑。再有就是教師的教學內容設計的也十分不合理,在教學的過程中過度注重法律法規的學習,以教師為主,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二是,應試教育色彩突出,忽視了理論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使得該課程教學目標存在很大的偏差,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都是以會計從業資格證的考取為標準,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死記硬背,忽視了對其內容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考試結束后,沒有被理解的知識很容易忘記,無法解決以后會計崗位中的問題,學生的實際就業能力沒有真正的提高。
二、《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方法分析
(一)利用任務驅動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任務驅動法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它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有機的結合,在教學設計時,以“任務”為線索,以“子任務”為模塊,根據教學目標,精心組織教學內容,在實際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授新課前先讓學生自己根據歷年考試題在課本中找到題眼,進行歸納總結做到心中有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同時在實行項目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要參與其中,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例如:在講授支付結算制度中票據填寫內容時,讓學生自己將自己填寫的票據拿上,相互查看填寫是否正確,老師再將長容易出現錯誤的票據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和自己的票就的填寫進行對比,可以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二)實行情境教學法,提高其實際應用性。情境教學法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案例,通過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應用,使教學內容情景表象,老師要當好“領導”、做好“指導”、有效“疏通”和注重“引導”這四個環節,對具體的教學內容設置各個任務,為實現任務,采取模擬實景教學與現場教學為基本模式,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強化學生感知教學內容的親切感,進而將枯燥、抽象的理念轉換成比較通俗易懂的專業知識,再結合課堂討論交流與實訓形成一定的職業技能。例如:稅務登記和納稅程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報稅和實操納稅程序的演練,實現稅務登記和納稅程序等相關知識的理解,老師結合學生的實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實現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法。情景教學法通過創設模擬現實情境來滿足教與學的需求,讓學生親身體驗現實生活中的經濟活動。(三)引入啟發式教學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啟發式教學是根據教學目的、內容結合學生的知識水平,采用啟發誘導的辦法傳授知識,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簡單地說就是要寓教于樂,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愉快。例如:在講增值稅納稅鏈條時,將納稅鏈條過程做成動態圖,讓學生感知增值稅是在商品流通過程征稅,是在商品流通的每一個環節征稅的。“啟發”的著眼點是教師如何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創造“有思有答”的教授式教學方法。例如:票據的權利,用動態圖先演示票據做成過程,會產生哪些基本當事人,最后持票人擁有票據的目的是什么,得出持票人的權利。隨著動態圖的延伸又引出非基本當事人,最終持票人在什么情況下才能行使票據的付款請求權和追索權。這用學生自己動手積極參與思考,老師結合學生的實操存在的問題讓學生自己進行討論交流,這種啟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思考能力,活躍課堂教學氣氛,教學效果比較好。(四)教學手段的改革,積極學生學習效率。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提供有力的手段,本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全程使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信息量大,能圖、文、音等相結合,講、學、練一體、案例分析、專題視頻、圖表展示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際教學效果非常好。《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具有較高的專業性的同時也具有學歷性質,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必須對《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進,采用現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為學生的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王艷 單位:延安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張大芳.《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J].商業會計.2013.(23):121-122.
[2]王洪.《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探討[J].理財顧問.2016,(5):161.
- 上一篇:農村電商典型模式分析與創新
- 下一篇:職業道德思想政治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