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結構特征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15 05:25:00
導語:教育結構特征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美國研究生教育經過初級階段、迅猛發展、緩慢發展和穩步發展階段,已被公認為美國教育的精華,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為美國成為頂尖級國家、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做出了巨大貢獻。美國研究生教育在學位層次結構上呈現出研究生教育迅猛發展,碩博比逐漸穩定的趨勢,在學位類型結構上呈現出專業學位加強的趨勢,在培養方式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發展迅速,在學科專業結構上集中體現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培養規模的思路。
[關鍵詞]美國;研究生教育;結構;特征
美國能在短時間內由農業國發展成為世界一流的工業大國,并在全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領域中發揮領先作用,先進發達的高等教育,尤其研究生教育是一個重要的促進因素。美國研究生教育經過一百多年的曲折發展,已被公認為美國教育的精華,代表著世界先進水平,其規模日益擴大,并構建出值得我們參考的合理的研究生結構,基本適應了美國經濟結構和生產方式變化對人才的需求。
一、美國研究生教育結構的演進與現狀
1.研究生教育初級階段(19世紀中葉~20世紀初)
1826年,哈佛學院為大學畢業取得學士學位并愿意繼續學習的人開設課程,是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開端。1853年,密執安大學開設正式的研究生課程,并創立正式的攻讀文科碩士學位計劃。1859年,該校首次授予兩名學生碩士學位??梢哉J為,這是美國大學最早正式設立現代研究生教育和碩士學位制度的標志。耶魯學院是美國最早開設博士學位修業計劃的學校,1860年該校首設哲學博士學位,1861年,授予了美國歷史上首批3個博士學位,標志著博士學位制度在美國的產生。1876年,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以研究生教育為主的大學——霍普金斯大學正式成立,吉爾曼校長宣布:“研究生教育和高一級教育是大學最重要的使命?!惫鸫髮W校長艾略特對此評論為:“直到有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榜樣,才促使我們的教授們把力量投入到擴展研究生教育的教學上來?!?/p>
2.研究生教育迅猛發展階段(1920~1970年代)
美國研究生教育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到7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表現之一是: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數大幅度上升。
據統計,1920~1930年,美國人口增長率為16.2%,1930~1940年為7.2%,且第一次世界大戰至1940年,高等教育適齡人口數增加不到一倍。各級學位授予數的增長率都大大超過人口增長率和高等教育適齡人口增長率。在1920~1940年的20年間,博士學位授予數增長4.3倍,碩士學位授予數增長4.8倍;在1940~1970年的30年間,博士學位授予數增長8.1倍,碩士學位授予數增長7.5倍。
表現之二是:研究生增長快于本科生增長。
表現之三是:學位類型多樣化。碩士學位類型除傳統的文學碩士、理學碩士等學術學位外,各種專業碩士學位,如教育碩士、企業管理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公共衛生碩士、城市規劃碩士也開始出現。各專業性博士學位也不斷涌現。如1920年哈佛大學設立教育博士學位,1930年又設商業博士學位。其他大學在社會科學、藥學、圖書館科學、家政學和公共衛生學等領域也授予了專業博士學位。而且專業博士學位數量增長迅速,1921~1930年間,專業博士學位授予數占博士學位授予總數的16%,1950~1958年間,該比例上升為34%。
美國研究生教育得到巨大發展是與二戰后美國聯邦政府奉行科技至上的政策,對高等院校的科學研究尤其是基礎研究給予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密不可分的。大學科研的大力發展始于二戰、冷戰的爆發以及衛星事件,從此聯邦政府不斷增加對科研的投入。聯邦科研開發經費的10%用于高等學校,這筆費用占聯邦基礎科研經費的50%。1958~1968年10年間,聯邦投入到大學的經費每年增加五倍,特別是基礎研究,大學所占份額已從1/3上升到1/2。聯邦政府通過合同和資助方式撥給大學研究開發經費總數超過高等院??蒲虚_發總開支的60%。從1965~1975年,聯邦資助高等教育增長了262%,創造了聯邦資助大學最輝煌的時期。也正是從50年代開始,美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特別快。
3.研究生教育的緩慢發展階段(1970~1980年代)
美國研究生教育在經歷長達50年之久的“黃金時代”后,于1970年代進入低速發展時期。阿波羅飛船登月的成功,使政府當局滿足于已有的科技優勢,再加上在政治(越南戰爭及水門事件)和經濟(隨石油能源危機而來的經濟發展不景氣和嚴重的通貨膨脹)問題的壓力下,美國實行全球性戰略緊縮,政府對高??蒲型顿Y急劇減少,高??蒲忻媾R嚴重困難,培養研究生的能力下降,研究生教育發展緩慢。從1970~1981年11年間,碩士學位授予數僅增長42.2%,博士學位授予數僅增長10.4%,與繁榮時期相比,增長速度大大減緩,尤其是從70年代中期開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數還出現負增長。自然科學和工科方面情況更嚴重。1970~1980年,工程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數從3816名降至2600名,10年間下降了31.9%。
4.研究生教育的穩步發展階段(1980年代~)
攻讀高級學位研究生人數下降的直接后果是高級科技人才的短缺。到1980年代,聯邦政府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重新重視研究生教育。1983年,里根政府加強對大學科研的資助,把物理科學和工程科學作為優先發展的重點,把國家基金會的經費預算增加13.6%,把研究生獎學金和用于鼓勵大學青年教師開展科學研究的經費增加20%。美國研究生教育終于結束低谷期,轉入緩慢的恢復階段。
1978年秋研究生新生注冊數比1976年秋減少0.36%,1980年秋比1978年秋增長1.76%,1982年秋又比1980年秋減少0.89%。從1984年開始,研究生新注冊人數結束徘徊的局面,開始穩步增長,1984年秋比1982年增長2.23%,1986年又比1984年增長5.17%。到1990年代,美國研究生教育進人新的大發展階段。
2000年,美國在校研究生總數超過200萬,是居于美國之后的10國研究生總和的1.2倍。美國每10萬居民中的研究生人數為747人,總體指標遠遠高于其它國家,綜合實力無可匹敵。美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為美國在短時間里從一個蠻荒之地發展為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科學技術最先進的國家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它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知名科學家。據1901~2004年諾貝爾理、化、生、醫和經濟學獲獎人次的統計,美國獲獎學者中83.73%的人具有博士學位,特別是在經濟、物理、化學領域,具有博士學位者高達94%以上,產生了大量科研成果。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調查,在數學、化學、天文物理和地理學四個關鍵領域,70%的重大進步都是大學科研的成果,與研究生教育培養出的高科技人才密不可分。同時,美國大學還有很多國家研究中心,這些大學研究機構中相當部分研究人員是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
二、美國研究生教育結構特征
1.在學位層次結構上呈現出研究生教育迅猛發展、碩博比逐漸穩定的趨勢
美國研究生教育的學位層次主要由碩士和博士組成。碩士大體上可分為兩類: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學術型碩士分文科碩士和理科碩士。專業型碩士學位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工商管理碩士(MBA)、計算機科學碩士等等。美國目前的博士學位主要有傳統研究型、應用研究型、一級職業學位等類型。
傳統研究型博士以研究高深學術為主要目標,適用于絕大部分學科。目前它分為哲學博士和科學博士兩大類。傳統研究型博士是博士學位授予的主體,1998年全美授予傳統研究型博士學位數占全部研究型博士學位人數的92%。
應用研究型博士主要分布在應用研究領域,包括教育學博士、法學博士、公共衛生博士、工程博士等近50種類型。應用研究型博士學位的授予量相對較小,1998年只占研究型博士學位授予總數的8%左右。
一級職業學位(First-professionaldegree)也稱為職業博士,其培養目標不是指向學術研究,而是指向完成一定課程學習之后的職業實踐,反映的是高層次的職業水準,和研究型博士學位是平行的。
在學位層次結構上,美國研究生教育體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本研比呈縮小趨勢。到1995年,美國在讀研究生達到243.2萬人,本科生與研究生人數比例為5.9:1。到1999年,美國高校各類注冊學生14367520人,本專科生和研究生的比例為7.1:1??梢韵胂蟊究婆c研究生之比將更低一些。
這與美國政治、經濟發展密切聯系。1957年前蘇聯衛星上天,猶如第二次珍珠港事件,極大地震動了美國。政府以非常時期的決策速度,于1958年通過了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防教育法》。它規定設立國防學習貸款,并于1959年為1000名研究生提供獎學金,在以后五年中每年再增加1500名。同時,為鼓勵研究生學習國家安全所急需的學科,設立專門獎學金。《國防教育法》一通過,國會立即專撥10億美元用于教育。此后,國會又于1964、1968年兩次修訂了國防教育法,延長其適用年限。自1958年國防教育法頒布到1969年,共有150萬人靠國防學習貸款上完大學,1.5萬人完成了博士學位學習。
第二,碩博比從大幅度縮小到小幅上調并逐漸穩定。1880年,美國共授碩士學位879名,博士學位54名,碩博比為16.3:1。1890年,共授碩士學位1015名,博士學位149名,碩博比縮小為7:1。到1900年,全美共授碩士學位1583名,博士學位382名,14碩博比變為4.2:1,較之1890年進一步縮小。以后在上升和下降中微調,目前穩定在10:1左右。
2.在學位類型結構上呈現出專業學位加強的趨勢
美國研究生教育非常注重實用的專業性學位,因此大力發展專業碩士學位和專業博士學位,以滿足社會對實用人才的要求。據統計,1987年全美碩士學位名稱超過660種,其中專業性學位占85%,學術性學位僅占15%。至20世紀90年代,美國專業碩士學位獲得者的比例已占全部碩士學位獲得者總數的55%以上。在博士研究生層次,有47種博士專業學位。這些學位的設置與經濟發展、工業結構調整密切聯系。早在1981年,里根政府就頒布了《經濟復興稅法》,規定了企業R&D投入優惠措施。這項政策極大地刺激了美國企業對R&D的投資。據統計,1921年美國設有研究機構的企業為290個,到1950年,共有4060個企業設有共4834個研究所。企業研發和管理的加強反過來需要大量高級人才,尤其是大量自然科學、工程等領域的博士,并且越來越需要心理學、社會學、農業、經濟學和商業等應用領域的博士。這些需要促進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并直接導致研究生類型結構的變化。
3.在培養方式上非全日制研究生發展迅速
美國在20世紀50、60年代就提出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由于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整合較好,且幾乎在所有的學科領域,無論科學學位還是專業學位,都可以采取非全日制學習的形式,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在近幾十年來得到快速發展,在研究生總體中比重逐漸增大。1969年,美國非全日制研究生已達59.3萬人,1969~197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增長28.5%,而同期全日制研究生僅增長17.5%。1991年,美國非全日制研究生占到研究生總數的20%。到1999年,美國非全日制研究生占到研究生總數的56.8%。
4.在學科專業結構上集中體現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培養規模的思路
美國研究生教育注重發展社會需求大的學科。美國國家教育統計中心將高校的學科專業分為33種。社會實用型學科研究生比較多。1999年美國博士和碩士學位授權點最多的4個學科專業。其中,碩士學位以教育學和商學為最多,一半以上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都有這兩個專業的碩士學位授權點。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中,心理學、教育學、生物科學與生命科學、理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授權點比較多。
1996~1997學年美國共授予博士學位45846人。按學科大類看,理學授予量最大,占全部授予人數的24.7%,其次為社會科學、教育學和工學;按學科群來說,教育學學科群授予的博士學位最多,占全部授予人數的14.7%,其次為工學、生命科學、自然科學、心理學等。學年授予的碩士學位近42萬個,其中教育學和工商管理兩個學科大類的授予量最大,分別占26.2%、23.1%,二者差不多占到全部授予量的50%。其次為理學、工學、社會科學、醫療衛生和公共管理等學科大類。這方面經濟結構與就業結構對研究生教育結構的影響較大。美國從20世紀30年代起,產品生產就業人數的比例迅速下降,服務業就業人數的比例快速上升。這期間,美國的研究生教育的結構也反映出這種調整,表現為大幅度增加專業學位和應用型研究生,壓縮市場需求小的傳統學科。
可見,美國研究生教育之所以能推動國家經濟迅速增長,并使自身結構日益合理,很重要的一點是研究生教育及其專業設置,包括所授予的學位,能夠緊密地結合政治、經濟和科技發展的迫切需要,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級人才。
- 上一篇:高等教育理論體系論文
- 下一篇:學分轉換系統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