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創新中職德育工作模式

時間:2022-05-27 03:15:25

導語:移動互聯網創新中職德育工作模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互聯網創新中職德育工作模式

【摘要】移動互聯網對中職德育工作來說,是一把“雙刃劍”,開放而信息量龐大的移動互聯網給中職德育工作帶來了許多挑戰。本文重點分析了移動互聯網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傳統德育工作的學生參與度帶來的沖擊,提出可利用“雨課堂”“微信”“釘釘”等移動互聯網工具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德育模式和家校聯合的德育模式。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中職;德育工作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的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國互聯網普及率為59.6%,網民規模已達8.29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17億,占網民規模的98.6%[1]。以上數據充分說明,當前,中國的互聯網已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中職班主任作為中職德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務必要充分認識到,在智能手機高度普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良莠不齊的互聯網信息會對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職學生產生許多負面的影響,同時也要積極地利用互聯網豐富的信息資源及其特有的開放性和交互性,創新德育模式,提升德育質量。

1移動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德育工作的挑戰

1.1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易滑坡

王偉華對珠三角地區的20所中職學校在校生進行了思想道德素質的實證調查,結果顯示,過度地攝入互聯網信息會對中職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產生更多負面影響,例如,學生的網齡越高,他(她)們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的測試得分越低[2]。在以智能手機為互聯網主要接口的網絡時代背景下,各種未經“過濾”處理的不良資訊,如色情與暴力內容、反政府言論、封建迷信思想等不斷地沖擊著中職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沒有正確的思想引導,中職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很容易朝著錯誤的方向偏移。

1.2傳統的德育教育內容缺乏針對性

袁惠莉等就衛生類職業院校德育工作現狀對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的在校生進行了不記名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近39.4%的學生會根據個人興趣愛好決定是否參加學校組織的德育活動[3]。在新形勢下,學生通過各種移動媒體獲取了大量正面或負面的熱點信息,與傳統的德育教學或活動內容相比,網絡上的“熱搜”內容如某某明星吸毒被抓、某某學校校長涉嫌猥褻幼童、某某官員涉嫌貪污被抓等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而傳統的德育教育教材內容更新較為滯后,導致學校絕大多數德育教學或活動內容不夠接地氣,缺乏針對性,進而使學生對學校傳統的德育活動不感興趣,課堂德育教學的學生參與度低,氣氛不活躍,最終導致德育教育的有效性降低。

2移動互聯網時代中職德育工作的對策

2.1線上線下混合式德育模式

在以手機網民為主的新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生的智能手機擁有率接近100%,因此,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者已完全具備了將網絡信息技術與傳統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有機結合,進而構建線上線下混合式德育教學模式的條件。2.1.1使用“雨課堂”開展線上德育工作當前可輔助德育工作的線上網絡信息工具有“微信”“釘釘”“QQ”“對分易”“雨課堂”等。以下是筆者使用“雨課堂”輔助德育工作的經驗:①利用“雨課堂”的時效性,及時分享網絡熱點話題,提高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并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當前,娛樂圈的各種新聞經常霸占熱搜榜。如2018年初的PGone(有人稱其為“皮幾萬”)便被“熱搜”了,因為他與某女星疑似“出軌”的糾葛[4]。而就中職生這個群體而言,如果沒有教師的正確引導和糾正,這些負面新聞會對他(她)們的思想道德觀念造成巨大的沖擊。德育工作者應當在這些話題剛出現時,及時地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基準,分析輿論熱點,并將其制作成德育課件,利用“雨課堂”工具發送給學生閱讀學習,以防學生被錯誤的輿論所誤導。②選準線上學習時間點,增強線上德育教育的有效性。利用“雨課堂”的課件內容應盡量精簡到10頁以內,課件的時間要合適,學生在校期間,可選擇周一到周五的下午六點或晚上九點半左右,周六日則最好在上午十點左右或晚上九點左右。而在寒暑假期間,則最好選擇白天時段課件。在以上時間段德育課件,一方面學生有充裕的時間閱讀課件,另一方面可以減少學生玩游戲的時間,讓學生逐步養成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的習慣。③利用“雨課堂”的互動功能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在課件后,可在平臺上發起相關的話題,并調動學生進行討論,教師要積極表揚參與討論的學生,并認真細致地評價學生的發言,學生在受到激勵后學習的積極性將大幅提高。因在網絡上不用面對面與人交流,平時課堂上不敢說話的學生在平臺上的參與度會更高。④利用“雨課堂”的后臺數據,保證線上德育教育無“死角”。“雨課堂”擁有強大的后臺數據處理能力,教師在課件后,可通過“雨課堂”的后臺數據,獲取沒有參與學習的或課件閱讀完成度較低的學生名單,對于這些學生,教師應當及時通過電話或微信等方式進行提醒,確保實現全員學習。2.1.2無縫銜接線上內容及有序開展線下德育工作德育課堂要遵循教育的規律,應當做到有序地開展。德育工作的有序性體現在有目的、有計劃、有主題[5]。為確保德育工作的有序性,同時與線上德育內容形成無縫對接,教師在進行線下的德育教學前,應深入挖掘網絡熱點話題,形成德育主題,并將線上的內容、學生正確且精彩的留言、習題作答情況等整理成教學課件,從而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2.1.3多元化的線下課堂教學多元化的學習資源引入課堂,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并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多元化的學習資源是相對于傳統教學中的教師講授、教材內容、PPT和板書而言的,如在教學課件中插入網絡上現有的有關傳統美德、法制或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動畫故事進行輔助教學,可使抽象的思想道德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又如,教師可利用課前時間,找學生錄制與學生專業崗位相對接的微課案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可體現中職專業崗位特色。

2.2家校聯合增強德育效果

中職學校的學生,特別是“問題學生”,其家庭教育絕大多數是缺失的,所以德育工作者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工具的時效性特點,加強與學生家長溝通,一方面讓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學習動態,另一方面德育工作者可通過“微信”“QQ”“郵件”等網絡工具定期發送一些反映社會正能量、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給家長,以督促學生家長以身作則,做好典范,杜絕黃賭毒,促使其營造一個和睦的家庭環境,最終增強德育效果。

3結語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面臨中職學生的道德滑坡、思想素質下降、政治立場偏移等諸多問題。德育工作者務必要結合學生實際,將移動互聯網技術與傳統德育方法有機結合,用“雨課堂”“對分易”“微信”等互聯網工具與德育工作相結合,推動德育工作有序開展,提高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北京: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9.

[2]王偉華.網絡環境對中職生思想道德素質影響研究——基于珠三角地區中職校的調查報告[J].職教通訊,2016(1):64-72.

[3]袁惠莉,崔俊茹,李麗芳.學生德育工作現狀及分析——以北京衛生職業學院為例[J].衛生職業教育,2018,36(7):113-115.

[4]湯艷娟.從熱炒明星緋聞看媒體營造文化自信氛圍的緊迫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8,9(16):128-130.

[5]張旭寧.普通高中“班級德育資源”的整合與有效利用[J].教學與管理,2016(13):20-22.

作者:白才堂 單位:河源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