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教育思想的滲透
時間:2022-01-02 03:14:56
導語:德育教育思想的滲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高校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1.1德育總則。德育教育是針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政治修養、道德素養、法律意識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開展的教育活動,是高等院校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與智育、美育、體育之間相互影響滲透,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及導向作用,因此高等院校需將德育教育工作放在教育活動中的首要位置。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總則中,應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指導思想,將教育內容與黨的方針政策相結合,在遵循大學生成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高教學活動的質量及效率,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高等院校中的德育教育,主要任務是培養大學生的愛國精神及遵紀守法的公民意識,為社會主義發展事業培養出誠實守信、愛國敬業,具有責任意識及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1.2德育目標。大學生通過德育教育的學習,能夠正確使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并準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利益,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及健康的心理素質。首先,大學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及文化自信心,學生應具備維護祖國榮譽及利益的自覺性,將國家的利益視為最高利益,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發展建設事業之中。其次,大學生應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基本路線方針,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第三,通過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學生能夠準確的掌握馬克思主義、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的理論體系精神,準確認識到人類社會建設的主要任務與基本規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為建設發展的主要任務。最后,高校德育教育的主要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職業觀、創業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投身于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之中。1.3德育途徑。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途徑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德育課堂、其他課程以及社會實踐活動。首先,高等院校的德育教學課堂是院校開展德育活動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必修內容,通過德育課堂教學活動能夠對學生的思想觀念、法律意識、職業素養及心理健康等方面進行培養。高校德育教育課堂的教學內容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及職業發展,將實踐教學及體驗式教學結合到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活動的針對性及實效性,充分發揮德育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其次,高等院校開展德育教學活動中,文化課程也是主要的教學方式,借助文化課程能夠更加深入的挖掘德育教育內涵,借助文化課程有機滲入德育教育的內容。最后,社會實踐活動是提升學生全面素質及綜合能力的重要教學方式,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能夠培養學生的政治品德素養及職業道德規范等內容。
2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價值性
2.1解決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長期以來,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被重視程度較低,受市場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高等院校對于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貫徹落實效果不夠明顯。功利主義觀念嚴重影響著高校的教學方案,多數院校的辦學理念以就業率、升學率、學校發展為主,高校德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及教學方式并未形成統一的發展趨勢,因此高等院校應積極重視大學生的德育教學工作,深入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提高教學的質量及有效性,為社會主義的發展事業培養更多人才。德育教育是培養大學生新時代精神及正確三觀的重要途徑,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夠增強德育教育的實效性,改善高校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2.2應對德育教育面臨的挑戰。高校德育教育正在面臨著眾多挑戰,其中經濟市場化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變革背景下社會多元價值的沖擊影響較大。首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發展,對于我國原有的經濟結構及政治文化建設方式產生一定的沖擊,一些價值觀念正在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及思想意識,例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新思想的出現將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方式及價值觀念。其次,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經濟合作及貿易往來更加密切,因此西方的敵對勢力極易借助我國改革開放的背景,通過貿易、網絡、文化傳播等多種方式實施文化入侵,在高校的德育工作中滲透思想,是應對德育教育面臨挑戰的重要方式及途徑。
3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途徑
3.1教師注重課堂提問。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是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點內容,通過系統化、合理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幫助當代大學生更好的掌握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掌握國家基本方針、路線的基礎上,樹立堅定地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和積極性。現階段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活動主要以課堂教學方式為主,教師通過理論知識的講授完成知識的傳播,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缺少互動性,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并未得到實現,因此學習的積極性及學習的熱情有待提升。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仍應以授課方式為主,向學生傳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關理論知識。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環節中設置相應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構建參與式的教學課堂。例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相應知識點,讓學生自由表述自己的理解及想法,針對學生理解中的不足指出進行完善和改正,以加深理論性教學深化發展的主要目的。3.2開展讀書報告活動。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閱讀重要講話精神,通過對重要思想的深入理解,掌握中國現階段社會主義發展的方向與要求,培養學生為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的精神。在課后環節中應要求學生選擇相應的重要理論內容,最后學生上臺進行演講闡述,教師根據學生的演講內容進行點評及指導。首先,教師可向學生講述重要理論對于中國革命的重要影響,使學生深入的了解。其次,高等院校應定期組織學生學習重要講話精神,了解我國現代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及目標,幫助大學生樹立人生理想,使大學生具備堅定的意志品質。3.3組織學生研究討論。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中,應在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上進行創新,教師可通過組織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方式較為方便,且教學成果實效性較高。首先,教師在關于重要思想的學習選擇中,符合青年大學生的理解及能力。其次,教師應嚴格規范小組討論的標準及要求,學生應將討論的結果整理為相應的提綱,教師針對學生所列提綱進行檢查,通過檢查發現學生在認識及理解中存在的問題,并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的指導。小組討論結束后,學生上交學習提綱及發言稿,將學生的小組討論表現記錄到平時成績中。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了解重要思想的內涵。
4結束語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國與世界各國的經濟合作及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互聯網平臺也呈現出普及化的發展趨勢,當代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念將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高等院校應更加重視德育教育工作實效性的提升。傳統的高校德育教學方式,主要以理論知識灌輸的方式為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熱情較低,理論知識的教學效果不佳。因此,高校德育教育中思想的滲透路徑選擇,應堅持實效性、針對性的原則,通過教學質量的提升,為社會主義發展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徐求真.“德育思想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術研討會”綜述[J].教學與研究,2016(7):111-112.
[2]鄭吉春.增強學習自覺深入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J].北京教育(德育),2017(11):4-5.
[3]上海堅持大中小德育一體化統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J].高校輔導員,2018(1):2,81.
[4]王巖.新時期教育立德樹人思想溯源及基本內涵探究——以促進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視角[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8,37(4):1-3.
[5]房廣順,李鴻凱.推進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發展——學習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J].思想教育研究,2017(2):12-16.
作者:蒙裕青 單位:廣西警察學院
- 上一篇:高校公寓管理德育教育對策
- 下一篇:初中德育教育教學方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