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論文

時間:2022-07-24 04:06:56

導語: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學滲透德育教育論文

摘要:在全面素質教育推動過程中,德育教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學校和教師越來越注重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將德育教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符合素質教育要求,而且這種表達方式可以給人帶來積極向上的精神力量。音樂當中包含很多藝術情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思想道德內涵以及文化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學;德育教育;滲透

一、引言

在新課程標準背景下,音樂教學要符合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堅持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在注重對學生知識傳授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以及思想內涵的培養,構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

二、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之間的關系

音樂教學在于對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方面的培養,德育教育對培養學生體智美全面發展起到關鍵作用,兩者都是以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文化精神。音樂教學包含非常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而且其內容可以充分突出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通過滲透德育教育,又可以將學生的道德和情感得到進一步升華,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音樂教學的育人功能。此外,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優勢,比如,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和團隊合作的方式來開展教學。通過學生團隊合唱以及樂隊合作的活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水平和團隊協作精神,也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輕松優美的音樂旋律中更好地接收德育教育,不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道德行為,使音樂教學達到更好的教學水平和效果,有效推動學生向更好的方面發展。

三、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意義

(一)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也是音樂教育的目的所在。通過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藝術情感,使學生充分了解音樂作品當中所包含的群體精神和思想品德,感受和感悟到音樂當中的自然美、社會美和人性美。令學生在富有情感的音樂教育中充分體驗生活的價值,感悟人生的真諦。此外,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有利于學生在學習音樂過程中,與其中的內容產生情感的共鳴,充分了解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思想的音樂家在創作過程中的內心感受和情感,加深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愛和理解,不斷陶冶學生情操,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強化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從而真正達到立德樹人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精神,進一步推動音樂教學的有效性和藝術性。(二)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不僅可以充分轉變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也可使學生的音樂學習內容更加豐富,不斷拓寬學生到學習視野和知識面。音樂是一種可以反映人道德品質的語言,很多音樂內容是以故事情節為線索,對所在時代和內心的情感進行控訴和發泄,充分突出所在時代的思想情感和對社會的總體感受。這正與德育教育的育人的目標相結合,其目標是有效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以及愛國主義精神,通過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更好的將其中的內涵和情感發揮出來,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到音樂作品的思想情感和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心靈得到凈化,不斷促進情操的升華,令學生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審美感受和表現力,進一步提高音樂教學的水平和效率,使音樂教學真正達到完善學生人格和崇高精神境界的目標。(三)喚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引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情感共鳴,這對于滲透德育教育有一定的作用和意義,而且音樂注重對學生藝術情感和審美情趣的培養。但當前音樂教學中,普遍存在忽略對學生德育教育滲透,未充分將音樂作品當中的德育教育更好發揮出來,使很多學生難以更好地形成愛國主義精神和與其中的音樂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因此,將德育教育滲透到音樂教學中,可以充分喚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學生對音樂藝術和音樂作品的熱愛。比如,《保衛黃河》《黃河頌》等音樂作品中充分歌頌出民族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音樂內容融入德育教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能使學生充分感受到中國人民愛國熱潮,以及堅持不屈的信念,使學生的心靈和情感受到熏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心,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使音樂教學達到所理想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

四、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創設音樂教學情境。積極創設音樂教學情景,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德育教育的魅力,不斷加強對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思想道德素養的培養。例如,教師在教學《我的祖國》內容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富有情感的音樂情景,教師可以先對音樂作品的文化背景和作者進行講解,并為學生播放《我的祖國》教學視頻和課件。在學生觀察視頻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歌曲的內在思想和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令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中的魅力,并且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的方式,對歌曲進行演唱,讓每一位學生歌唱一段,并對歌曲當中的意境進行分析,充分了解歌曲自身的內涵。在學生角色扮演完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當中的愛國情懷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德育教育的時效性,讓學生感受到歌曲當中艱苦樸素和不屈不撓的革命情懷,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優化學生的思想,真正提升音樂教學和德育教育的效果與水平。(二)歌曲欣賞中滲透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從歌曲欣賞中進行,不斷提升學生對音樂的聽覺和感知能力。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不僅要明確歌詞的大致含義以及歌詞內容的表達方式,還要充分挖掘和感觸優美旋律當中的情感世界和思想情操,加強對學生精神文明的培養,使學生充分感受到音樂當中的藝術魅力和情感魅力。例如,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欣賞以“愛”為主題的歌曲,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來自父母和祖國的愛,比如,欣賞歌曲《祖國頌歌》《媽媽的吻》等音樂。《祖國頌歌》的作者在表達歌曲過程中,充分突出對祖國的熱愛和對祖國不一樣的情感,而《媽媽的吻》咋充分突出尊敬父母的傳統道德內涵。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對學生愛國情感和歌頌祖國情感等方面的德育滲透,使學生了解祖國精神,不斷發揚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另外,在欣賞《媽媽的吻》時,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尊重父母的傳統道德教育,充分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讓學生根據歌詞認識人生、學會做人,進一步提高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滲透價值。(三)積極開展音樂實踐活動。音樂教學中包含很多形式的實踐活動內容,比如集體合唱和團隊合唱等方式,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學生在實踐中充分展示其才華,不斷提高學生的團結友愛精神和藝術修養。例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以融入樂器訓練、合唱訓練等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彼此之間相互學習和配合,充分發揮自己對音樂藝術的想象力。教師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對唱歌技巧和技能進行輔導和幫助,培養學生的集體責任感和榮譽感,讓學生在團隊配合和互相幫助下,將更完美的音樂表達出來。另外,學??梢远ㄆ跒閷W生開展與音樂有關的活動和比賽,制定相應的獎勵規定,在排練過程中,加深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協調能力和合作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贏得比賽的自信心和欲望。也有利于在團隊合唱比賽活動過程中,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意識,使學生養成遵守紀律、服從集體的好好習慣,從而真正將音樂教學與德育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德育教育的滲透下健康的成長。

五、結語

音樂作品中包含很多人的思想和情操,在音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師認真挖掘和研究教材,充分將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與音樂教學相結合,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和道德素養,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參考文獻】

[1]賀婷婷.在音樂教學中發揮德育的魅力——淺談德育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作用[J].才智,2015(31):85.

[2]雷健揚.以美育德——論音樂教學的德育功能及其實效性研究[J].音樂天地,2015(4):26-30.

[3]郭萍萍,魏鎮.潤物細無聲——淺談如何將德育滲透于音樂課堂教學中[J].資治文摘(管理版),2010(5):123.

[4]沈靜.春風化雨潤物無聲——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9(4):6-7.

作者:張錦鋒 單位:河南省信陽市信陽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