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園下中學德育的路向構建
時間:2022-07-27 10:15:28
導語:智慧校園下中學德育的路向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時代背景下,以智慧校園為突出特征的現代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在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借助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德育工作的困境,為中學德育模式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大數據時代”智慧校園不斷發展和完善,把握這一契機,中學德育的發展路徑如下:靈活把握德育規律,構建家校合作德育培養機制,完善中學德育培養體系。
[關鍵詞]智慧校園;中學德育;德育工作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生學習、生活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學生學習和生活不再局限于可視、可觸的傳統校園,虛擬校園、網絡空間的構建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和成長的空間。新課程增加了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相關政策,要求進一步提升中學德育工作質量。在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依托虛擬空間和信息技術,能夠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實際發展狀況。依托智慧校園,中學德育培養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技術手段得到豐富,管理方式更加靈活,這些都推動了中學德育培養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智慧校園為中學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和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為了進一步發揮智慧校園對中學德育的實際效用,推動中學德育工作朝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完善化方向發展,教師應當加強對智慧校園特征、內涵的切實把握,弄清楚智慧校園與中學德育的關系,探究在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工作的具體路徑。
一、智慧校園與中學德育的關系
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依托智慧校園,教師能夠為中學生提供更完善、更具時代特征的教學管理服務、科研服務和生活服務。中學德育工作致力于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價值觀,智慧校園背景下的中學德育有助于中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一)智慧校園為中學德育建立框架。中學德育的關鍵是要有一個較為完善的、具有社會性的培養環境。智慧校園作為中學德育的主要陣地,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通過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智慧校園為中學德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也有助于促進中學德育內容、方式、體系的創新和完善。相較于傳統的中學德育工作,依托智慧校園且充分運用信息科學技術的智慧德育,有助于提升中學德育的靈活性和提高學生對德育的接受程度。可以說,智慧校園憑借其鮮明的時代性和先進的信息科學技術,為中學德育框架的構建提供了重要支撐。(二)中學德育進一步完善智慧校園。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發展,智慧校園作為重點戰略正以更為迅速的態勢深入實施。智慧校園的高效、平穩運行,需要有科學的人文精神的引導。中學德育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其蘊含的德育文化、價值觀念、培養政策都有助于智慧校園建設和完善。通過德育的有效理論指導,教師能夠使智慧校園發展得更加完善,使智慧校園更有生命力與活力。(三)智慧校園與中學德育都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作為中學德育的價值原點,是支撐中學德育的核心支點。中學德育堅持以人為中心,堅持培養人、引導人、發展人。因此,“人”是中學德育的本質部分,是中學德育發展的基礎內容。智慧校園作為中學德育的重要陣地,無論是初始建設還是日常運行,都要為人服務,為人提供便利。因此,智慧校園具有鮮明的人性化、秩序化特征。智慧校園的建設和發展必須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服務于學生的發展和成長,滿足教職工的科研需要,為管理工作者提供便捷。智慧校園的運行需要堅持以人為本這一理念。由此可見,智慧校園與中學德育二者之間存在同樣的價值引領———以人為本。
二、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的發展路徑
(一)借助智慧校園深入把握和靈活應用德育規律。現階段,如何在智慧校園的基礎上提升德育的整體質量,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馬克思主義相關原理,認識是不斷發展的過程,客觀環境的變化需要主觀的相應轉變,這樣才能更好地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這個原理對中學德育工作同樣適用,當客觀條件發生變化,即在智慧校園的基礎之上,如何深入認知和把握德育規律成為現階段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步驟。“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使中學德育工作在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擁有更豐富的發展資源的同時,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困境。如果在面對工作困境時,教師出現德育價值感的動搖,德育工作效果不僅不會有所提升,還會造成嚴重的反噬[1]。造成現階段德育工作者困惑的主要原因在于,德育工作的客觀環境發生了變化,但人們對于德育規律的認知并未沒有更新,所以德育工作的實際效果不佳。因此,在智慧校園深入發展的同時,中學德育工作者需要結合客觀環境展開對德育規律的全新探索。智慧校園憑借其敏銳的感知功能和較強的針對性,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相當豐富的科研理論成果和廣闊的科研探究空間,有助于我們進一步深入、完善對德育規律的認知和把握[2]。中學德育教師需要充分把握好大數據時代下的德育規律,借助信息技術,加強對德育的研究和實踐,致力于推動德育工作向科學化、完善化方向發展。(二)構建家庭、學校、社會協同合作的德育機制。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中學德育工作的發展帶來機遇,但其中的消極因素也帶來相應的挑戰。由于學習生活環境與互聯網的聯系日益密切,學生有意識無意識地接觸到網上的一些消極思想、理念,容易產生德育問題。針對這一問題,良好的德育環境的構建成為當前中學德育的重要內容。相關研究人員認識到構建良好的德育環境不僅是學校、教師的職責,更需要社會、家庭的大力配合和支持[3]。學校、家庭、社會構建起協同聯動機制和全方位的德育體系,對提升德育工作的效果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現階段,許多學校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積極進行家校協同合作。但整體而言,由于在信息傳達方面的缺陷,家校協同合作的實踐效果并不理想。智慧校園的建設,為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合作創造了便利條件。智慧校園為各方提供了用于信息收集、傳遞、交流、整合的數字化平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不僅能夠在數字化平臺上進行相關信息的實時分享、實時交流,還可以通過數字信息平臺針對某一德育問題展開討論,探究解決的策略。傳統校園的圍墻不再是開展德育工作的障礙,通過多方力量的協同合作,智慧校園擴大了中學德育工作的格局,實現了多方資源在德育工作中的有效應用,有助于中學德育更好地適應社會環境和滿足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除此之外,學生作為德育的主要對象,也應該借助智慧校園很好地參與到德育培養機制中。針對相關的思想價值問題,學生可以在指揮平臺中積極提問和主動思考,及時接受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一些不確定的、不良的信息也能夠在信息平臺中得到澄清,很大限度地減少了不良信息對學生的影響。這對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社會認同感有著重要的意義。學生還能夠通過智慧信息平臺與其他同學、專家展開交流,這對培養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和保證學生身心健康具有很大作用。(三)構建融合信息時代特征的完善的中學德育體系。智慧校園為中學德育體系的構建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智慧校園將信息時展的實際需要和具體要求很好地融入德育目標的確立過程之中,對豐富德育目標的內容構造、推動德育目標的層次化意義重大。智慧校園為中學德育提供的大數據分析能夠推動中學德育培養目標的清晰化、明確化,有效提升中學德育培養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從而更好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實際德育培養需求[4]。例如,借助互聯網,豐富的專業課程資源和德育培養資源能夠融合到中學德育之中,進一步完善中學德育的內容。中學德育內容既包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文化,又融合時代的發展特征,推動中學德育工作的時代性發展和教育功能的增強。智慧校園還為不同學校、不同德育工作者提供了更廣闊的科研空間,德育工作者借助大數據信息和網絡信息技術,有效地培養和提升了德育管理的能力,讓德育工作者的理論知識更扎實。德育工作者之間的有效交流和資源共享,為建立完善的中學德育體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借助智慧校園,中學德育培養目標有了更加清晰、明確、科學的定位,德育工作能夠由表及里、循序漸進,德育培養模式得到有效的創新,從而實現中學德育效果和質量的顯著提升。
三、結語
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迎來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海量的德育資源、有效的數據信息平臺都為中學德育內容的完善和模式的創新提供了便利條件。德育工作者應當加強對智慧校園的分析和把握,靈活設置中學德育工作策略,致力于實現中學德育質量和效果的提升。這樣才能更好地引領中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培養中學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促進中學生道德素養的提升,推動中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安立魁,王一定.智慧校園背景下中學德育工作的路向[J].教學與管理,2018(18):44-47.
[2]呂偉,張祥云,葉逢福,等.“智慧校園”浪潮下的高教變革展望[J].高教探索,2014(4):27-30.
[3]秦曉慧,倪烈宗.“立德樹人”融入中學德育實踐的思考[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9(11):10-13.
[4]宋儷超.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學生德育的五個著力點[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9(6):79-82.
作者:鄒向春 單位:廣州市從化區城郊中學
- 上一篇:中學體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 下一篇:淺析如何做好初中生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