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業發展分析及建議

時間:2022-09-05 09:39:11

導語:電影業發展分析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影業發展分析及建議

數十年來,廣西電影人勇于探索,培養了大批影視人才,創作了一批經典作品,在中國電影史上譜寫了“首創中國探索片”和“養育中國第五代導演”的精彩篇章,打響了廣西的文化品牌。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廣西電影陷入了發展困境。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突飛猛進,在這一背景下,廣西電影能否重現昨日輝煌?本文采取SWOT分析法,一一厘清廣西電影發展的內部優勢(strength)和劣勢(weakness),分析外部的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廣西電影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對策。

廣西電影發展的SWOT分析

(一)廣西電影發展的優勢

1.曾經輝煌的“廣西現象”引領中國電影發展的“第五代導演”,與廣西息息相關。1982年,廣西電影制片廠迎來了張藝謀、張軍釗、何群和肖風四位北影畢業生,次年,由他們四人拍攝的《一個和八個》震動影壇。剛剛畢業就獨立拍片,這在全國電影界前所未有。1984年,由陳凱歌導演、張藝謀攝影的《黃土地》驚艷亮相,影片在攝影、造型等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在美學上具有開拓性的意義。而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面對全國電影娛樂片大潮,廣西電影制片廠則摸索出“喜劇片、探索片、重大題材”三種類型片,通過喜劇片的盈利來支撐探索片、重大題材片的發展,產生了一批藝術質量高、市場反饋好的影片,形成全國矚目的“廣西現象”。

2.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首先是題材優勢。廣西是我國五個少數民族自治區之一,幾十萬年以前,人類就在八桂大地上繁衍生息。特別是秦始皇統一嶺南后,開鑿靈渠,進一步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的融合。悠久的歷史,獨特的人文與地理,形成了廣西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表現在遍及八桂大地的民俗、民風、文物、古跡中。廣西還是我國近現代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如太平天國起義、黑旗軍抗法、鎮南關戰役等,涌現了洪秀全、馮子材、劉永福等一批杰出人物。上世紀20年代末,一代偉人鄧小平在廣西領導了威震南疆的百色起義。這些為電影拍攝提供了豐富的題材。其次是編劇優勢。廣西有一個優秀的作家群體,近年來,他們與影視結合緊密,已成為圈內爭搶的“電影資源”。如東西多部作品改編為電影、電視劇,李馮為張藝謀編劇《英雄》《十面埋伏》,鬼子編劇電影《幸福時光》,凡一平創作了電影《尋槍》《理發師》,等等。

3.得天獨厚的地域風貌廣西地域風貌得天獨厚,其中,有“碧蓮玉筍世界”的峰林景觀,有“無山不洞,無洞不奇”的巖溶洞穴,有林木蔥郁、心曠神怡的山地景觀,有湖光山色、表里澄澈的河湖水景,有飛流直下、沾衣欲濕的瀑布景觀,有微風細浪、陽光明媚的濱海景觀。此外,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這些獨特的地域風貌為電影拍攝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外景資源。

4.量身定做的傳播平臺2010年3月,廣西科教頻道正式試播。該頻道是批準由廣西電影制片廠經營管理,是廣西針對影視業出臺的一項長效扶持辦法。頻道將科教和電影進行有機串聯,擁有五大電影版塊,已躋身“全國電影頻道聯盟”成員。這對于實現本土影視制片業與電視媒體資源優勢互補,形成良性循環的影視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

5.及時出臺的政策扶持為了扶持電影發展,廣西于2010年制定了《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實施辦法》,明確提出,實施精品戰略,努力形成多類型、多品種、多樣化的電影創作生產格局;建立廣西電影精品專項資金,用于扶持重點影片的拍攝和對獲重大獎項影片的獎勵;加強政策和資金支持,推進國有電影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和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等等。

(二)廣西電影發展的劣勢

在全面分析廣西電影產業存在上述優勢的同時,筆者也發現,廣西電影產業的發展還存在不少劣勢和問題。

1.制作機構實力弱小近年來,作為廣西電影生產主體的廣西電影制片廠,被列為國家廣電總局重點聯系和扶持的試點單位,以改革激活生產能力,積極籌集資金,進行多種產業開發,目前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然而,與外地實力雄厚的電影制作機構相比,廣西電影廠還明顯存在較大的差距。新世紀以來,民營影視公司開始進入廣西影視劇的創作。2004年,廣西影視制作機構為44家,其中民營23家;2005年,這類機構就增加了13家,全部是民營影視公司;2006年,廣西已有69家影視制作機構,其中有53家民營公司,所占比例超過70%……然而,目前這些民營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產業規模小,自主制作能力弱,不利于廣西電影做大做強。

2.專業人才嚴重短缺近年來,我國電影專業人才數量與電影產業的快速發展存在失衡現象。首先是人才匱乏,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每年電影專業高校畢業生不過千余人,遠遠滿足不了電影產業發展需要。其次是結構失調,一方面,低端人才過剩,另一方面富于藝術創新和善于經營的高端人才短缺。而對于偏遠的廣西,專業電影人才更是捉襟見肘,特別是電影專業技術、電影藝術創作、電影院線管理、電影經營策劃等方面的人才嚴重缺乏。由于專業人才的缺乏,很多制作機構對電影產業中創作、運作的規律缺乏專業水準,嚴重制約了廣西電影的發展。

3.正規融資渠道缺乏資金不足,是影響廣西電影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誠然,市場上向來不缺乏資金,真正缺乏的是電影投資的正規渠道和平臺。據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影視公司尋求資金,往往是帶著劇本四處“化緣”,而民營企業要投資影視,一般都是私下聯系導演或影視機構,雙方缺乏正規的交流渠道。由于影視市場尚不規范,資金的流入不暢,從而制約電影制作的良性發展。

(三)廣西電影發展的機會

1.國內電影市場不斷增長近年來,中國電影增長迅猛,2008年票房收入達到43億元,2009年票房收入達到62億,2010年票房收入達到102億!到目前為止,中國電影已占到世界電影市場份額的5%,而且有望在未來三年增長到10%,屆時中國即將發展成世界第二大電影市場。巨大的需求市場,對于廣西電影的發展意味著巨大的發展機遇。

2.中國—東盟博覽會搭建合作平臺由于人文相通、地緣相近,近年來中國和東盟雙方影視交流態勢喜人。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進口的國外電視劇中,來自東盟的作品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一,每年也有不少東盟的演藝人員來華參與影視節目的制作。同時,東盟各國也成為中國電視作品的重要市場。可以說,中國和東盟雙方影視產業合作前景廣闊。近年來,中國—東盟博覽會落戶南寧,廣西成為中國和東盟國家交流的“橋頭堡”,從經濟版圖的邊緣走向了中心,這給廣西影視文化帶來了絕好的發展機遇。定期舉辦的“中國—東盟影視論壇”,更是吸引了我國與東盟國家的影視文化部門高層、學者、企業家參加,為電影發展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合作平臺。

(四)廣西電影發展的威脅廣西電影發展面臨的威脅,主要源于外部的競爭壓力。當前的中國電影,正處于“最好和最壞的時代”,一邊是票房不斷攀升,大片紛紛涌現;另一邊是小片生存舉步維艱。據報道,2010年全國拍攝的影片一共有600多部,但其中進入院線上映的只有120部左右,也就是說,有80%的電影拍完就束之高閣了。而力量相對薄弱的廣西影視企業,在電影產業上更缺乏與區外大型制作企業競爭的能力。此外,廣西本土的制作機構數量不斷增長,彼此之間對資源的爭奪進一步凸顯,若不加強合作與整合,也將威脅廣西電影的健康發展。

廣西電影發展的對策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廣西電影發展前景看好,而要駛入健康的發展軌道,則必須正視問題,勇敢接受挑戰。

(一)解放思想,大膽開拓

廣西電影當年能在全國經濟文化的“邊地”異軍突起,今天看來,最寶貴的遺產可以歸結為銳意進取,敢闖敢干。多年后,張藝謀總結起在廣西的成長經歷時,仍充滿深情地說,“廣西電影廠領導的觀念非常解放……打破常規,破格使用,放手讓我們探索實踐……沒有廣西廠的放手,我們出不來!”思想解放所產生的能量是無與倫比的,廣西電影要從困境中重新崛起,則必須重拾當年的寶貴經驗———解放思想,大膽開拓!

(二)走規范化、專業化之路

要解決資金短缺的問題,首先要爭取融資渠道多元化,構建以民營資本為主體、以國有資本為補充的多元化投資格局。其次,要建立規范化的融資渠道。近兩年國內電影產業驟然升溫,華誼兄弟、浙江華策影視紛紛上市,此外,小馬奔騰、光線傳媒等也加快登陸資本市場的步伐。問鼎資本市場,有助于廣西電影產業駛上規范化發展軌道。另一問題是,提高電影制作營銷的專業化水平迫在眉睫。為此,廣西要加強電影創作、制作、經營管理和發行營銷等四個方面的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三)加強整合,打造龍頭企業

要振興廣西電影,還得靠有實力的影視制作機構。今天廣西的電影制作機構越來越多,但真正能獨立運作拍攝電影的卻屈指可數,因此必須走聯合之路。同時,在市場條件下,廣西電影制片廠已經失去了計劃經濟下完全壟斷的優勢,這就要求其立足市場需求,合理配置產業資源,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推動企業發展上規模。

(四)打造精品電影

占領市場的前提是要打造精品電影。換言之,廣西電影要重新在市場上獲得應有的位置,則必須“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打造有內涵、有品位、多類型的好產品。如前所述,廣西具有豐富多彩的人文資源和獨特的地域風貌,這為打造精品電影提供了天然的優勢,為此,廣西每年可計劃推出數部既有口碑又有票房的電影精品,借此重新打響廣西的文化品牌。

(五)打好“東盟”這張牌

面對機遇,廣西要充分打好“東盟”這張牌,搭建國際區域影視交流平臺。廣西是許多制片人青睞的外景地,但當地迄今為止還沒有知名的影視基地。借助中國—東東盟博覽會這股東風,廣西可以打造“中國—東盟影視文化城”,提供一個電影拍攝與制作的好基地,同時通過挖掘東盟與廣西的歷史、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旅游景點,提供一個好的旅游、休閑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