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的建議3篇
時間:2022-04-04 10:24:35
導語: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的建議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當今世界是一個計算機時代,計算機應用幾乎充斥著全球的每個角落,計算機已經替代了模擬硬件并且滲透到了廣播電視的各個領域。之前使用的是放音機+調音臺播出模式,現在已經被計算機網絡傳輸自動播出系統所取代。但是要使用好、研究好、維護好這些新的技術設備還需要加強質量方面的提升。
2廣播電視技術維護的方法與對策
2.1掌握待修理設備的工作原理
由于現在的廣播電視技術配套的是全固態化設備,使用了大量的集成電路和復雜的線路系統,發生故障的位置往往都比較隱蔽,這就需要維護人員具有較高的維護技術水平,能夠分析判斷出故障發生的位置。所以,最根本的就是要從設備電路的特征及信號流程的工作原理入手,并合理巧妙的使用儀表和儀器等輔助工具,這樣才能快速檢測并判斷故障點,并盡快找出解決的方法措施。另一方面,也要向設備使用人員普及工作原理知識,以減少人為導致的故障。
2.2定期檢修設備
廣播電視設備每天都承擔著重大的播放任務,工作設備的突然失靈將會給電臺帶來很大的損失,所以對一些設備應該定期進行檢修,防患于未然。特別是要針對一些容易受損、受周邊環境因素影響較大的元件,做好定期的檢查工作,比如檢查灰塵覆蓋情況、機器的散熱性能、或是否周邊有接觸不良、打火、暴露于外表等問題。設備最需要關注,也是隱患最大的地方就是電源部分和風冷部分,如果電源部位長期處于高溫狀態,勢必會給元件造成損壞,影響使用壽命,因此應該充分重視,比如做好通風、散熱的處理措施。如果設備已經發生了故障,則需檢查判斷元件運行情況,聽機器內部是否有異常聲音、聞是否電線有燒焦味,必要時可以用手觸摸觸頭、功放管、風機及散熱器件等,探測元件的溫度是否在正常范圍內,但必須在做好自我保護措施前提下進行。
2.3充分掌握設備的工作狀態
對使用中的廣播電視技術設備,要做好技術檔案備份,充分掌握設備出廠時的質量驗證報告和技術維護說明資料,以深入把握設備運行工作的原理,這樣也可以為后續發現故障問題時提供檢測和判斷的依據。廣播電視技術維護工作需要做到長期性、穩定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所以一旦發現設備出現故障時,需要全面檢修待其工作狀態,故障現象,并查看對比之前的維護記錄,以便能更客觀地分析出設備故障性質、故障類型。做好維護工作內容、技術、方法的記錄,方便日后遇到同類問題,可以進行快速核實、解決故障。
2.4“無人值守”技術維護模式
隨著當代廣播電視技術設備穩定性和自動化控制水平的不斷提高,逐漸出現了無人值守的維護管理模式,也即是同時實現了檢測和維護的自動化,比如電力檢測執行自動化,火災報警系統、視頻監控聯動系統自動化、人為入侵安全檢測自動化。當然實現自動化需要配套一定的機房環境和安全綜合系統,這也是“無人值守”模式得以實現的必備技術前提。無人值守模式下,需要做好加強檢修、網絡實時監控、報警和完善安全傳輸發射控制平臺的建設和維護,并且加強對技術人員平臺維護技術的培訓工作。另一方面,需要加強技術方面的創新,特別是要加強對設備不穩定的環節進行技術創新改造,以保整體設備的運行性能。
3結論
廣播電視技術這項偉大的發明給人類生活帶來了極大的變化,為豐富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因此我們必須針對新時期下廣播電視技術維護管理工作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做好維護工作,才能確保電視廣播播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穩定性。同時,隨著廣播電視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對技術維護人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為技術維護人員應該不斷總結經驗規律,提升技術維護管理水平,提高故障排除效率,確保廣播電視節目的優質播出。
本文作者:王昊天工作單位:江蘇省灌南縣文化廣電體育局
第二篇
1國際廣播電視技術發展趨勢綜述
消費者對多樣化數字電視應用服務的需求日益迫切,這就對數字電視傳輸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第一代數字電視技術發展一段時間后,第二代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研究和制定應運而生。眾所周知,歐、美、日本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均已經啟動了下一代廣播電視技術的研究。在下一代技術標準研究過程中,規劃目標關注融合、智能、交互的實現。已經成型的主要標準體系包括:無線方面主要有歐洲DVB-T2,美國ATSC2.0;有線方面主要以歐洲DVB-C2為主;衛星方面主要有歐洲DVB-S2等。各標準體系仍處于持續推進、不斷完善的演進過程中,隨著全球范圍內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廣播電視領域出現了很多新興的技術熱點,并朝著泛在性、交互性的方向發展。例如美國ATSC3.0發展計劃中提到“與寬帶全面兼容”充分體現了這個思路。簡單地在部分領域或單一技術環節尋求突破的靜態廣播技術思路,已逐漸不能適應廣播電視面臨的新環境。在未來廣播電視的標準方案的設計中,綜合考慮網絡融合、體系結構、信號處理、終端互動、業務應用等多方面因素,積極考慮與互聯網、移動通訊技術的相互支撐,才能滿足社會、廣播者、消費者對廣播電視的各種需求。從技術發展角度看,世界各國都是綜合自身的工業基礎、技術水平及市場格局來規劃各國的技術、業務及產業的。美國在新媒體及業務規劃、核心器件、操作系統等方面有優勢,歐洲在新一代數字電視技術標準體系開發和推廣方面成效顯著,日本在新型顯示器件和整機設計方面具有自己的特點。移動互聯網應用很可能成為廣電網絡趨向融合的業務觸發點,有線網絡結合無線應用是有線電視業發展的主流方向之一。當前,數字電視產業以顯示技術的升級和智能化為兩條發展路線。顯示技術向大屏幕、寬視角、立體化、超高清等縱深方向發展;在智能化方面,不斷推新的智能電視和有線電視智能路由,正逐漸演變成家庭綜合信息的獲取中心。
2下一代廣播電視技術標準特征分析
2.1地面無線電視技術發展
國際上已經形成四個主要的國際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傳輸標準,分別是歐洲的數字視頻地面廣播DVB-T、美國的高級電視系統委員會ATSC、日本的地面綜合業務數字廣播ISDB-T、我國的DTMB。近些年,隨著傳輸技術研究的不斷深入,一些新的調制方法和糾錯編碼技術被應用。與此同時,廣播頻譜的需求以及釋放廣播頻譜開展非廣播業務的壓力在不斷增加。而地面數字電視的升級、革新將帶來更多電視節目、更好的頻譜利用率、更多的節目服務、更好的畫面、電視節目傳輸分配的多樣性,以增強地面數字電視的競爭力。因此,三大標準都在積極開展下一代地面電視傳輸標準的制定工作,其中DVB-T的下一代標準DVB-T2標準已于2008年完成。2.1.1歐洲:下一代DVB-T標準2008年6月,歐洲公布了第二代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DVB-T2),通過采用新的調制和編碼技術(比較DVB-T),高效地采用了地面頻道,從而為固定、移動以及便攜接收設備提供視音頻和數據服務。圖1為DVB-T2載噪比業務示意圖。DVB-T2技術特點:(1)支持更高階調制,高達256QAM;(2)為載波數、保護間隔和導頻信號提供多種選擇,從而使其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并使得傳輸通道上的開銷最小;(3)采用更優的LDPC+BCH級聯糾錯編碼,使得DVB-T2可以在具有較大噪聲電平和干擾的情況中傳輸強魯棒性信號;(4)采用改進Alamouti空頻編碼的雙發射天線MISO技術,支持多個射頻信道的視頻分片功能,對不同服務質量等級要求在一個頻道里支持多個傳輸管道;(5)支持多種靈活的交織方式,包括比特交織、單元交織、時間交織和頻域交織等,以增強對低、中、高多種傳輸速率業務的支持;(6)額外增加30%~50%的傳輸速率或者門限下降5~7dB。DVB-T2標準提高了信道容量,一個頻道內可承擔更多的高清。在相近載噪比門限的條件下,DVB-T2信道容量比DVB-T增加超過50%。在相同載荷率的條件下,DVB-T2的載噪比門限值比DVB-T要低6dB。采用DVB-T2的地面數字地面傳輸標準,一個頻道內可以傳輸4~5套高清節目,并且其應用條件符合GE06規劃。在歐洲,DVB-T標準和DVB-T2標準同時使用,DVB-T2標準一般用于傳輸HDTV節目。2011年初,英國最先推出采用DVB-T2標準的地面數字電視服務,芬蘭、瑞典、意大利也先后推出采用DVB-T2標準的付費電視服務。DVB-T2目前正在奧地利、丹麥、捷克和德國等國家進行技術實驗。除了UHF頻段,芬蘭和瑞典還在VHF采用DVB-T2標準進行地面數字電視廣播。2.1.2美國:下一代ATSC標準美國ATSC委員會啟動的下一代地面數字電視標準ATSC2.0,對于傳統數字電視的固定接收來說,ATSC2.0標準所帶來的是一套完整的新業務。ATSC2.0標準會提供一個電子高速通道,使得廣播機構可以引入增強業務,例如非實時新聞和節目片段業務,電子業務指南,3D內容的可能性以及豐富的互聯網與節目相關的交互功能。ATSC2.0標準與其他相關標準的關系:ATSC2.0向后兼容A/53ATSC標準;支持A/52數字音頻壓縮標準和A/65節目和系統信息協議;支持A/72高級視頻壓縮標準;支持多種多樣的數據廣播標準,用于傳輸各種內容;支持非實時業務,以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支持有條件接入,以滿足基于訂購業務;對于具有互聯網的電視接收機,可提供交互功能和個性化業務。ATSC2.0所支持的業務可運行在普通數字電視頻道內,但不會對統一頻道的現有電視業務造成影響。圖2所示為ATSC技術演進圖。在研究具有向后兼容性ATSC2.0標準的同時,ATSC委員會從2010年起組建技術小組TG3,開始對全新的ATSC3.0進行研究,探索將被用于未來地面數字電視的潛在技術,而不將向后兼容性需求作為研究該技術的限制條件。ATSC3.0標準將會是一個更加靈活、規模可改變、更高效、可高度配置、并能適應未來實時的新標準。按照ATSC委員會的定義,ATSC3.0標準則會帶來根本性的技術轉換,而ATSC2.0標準是對之前標準進行業務補充。圖3為美國ATSC3.0發展規劃示意圖。按照規劃,未來ATSC3.0標準將會完全取代ATSC和ATSC2.0,而移動接收將會成為其基礎業務。此外,ATSC3.0將會考慮采用其他標準中的新技術。盡管ATSC3.0擁有明顯優勢,但其推廣應用仍面臨挑戰。
2.2有線電視技術發展
2.2.1美國DOCSIS3.0情況歐美寬帶市場的主流技術一直是CableModem(CM)接入技術,市場責任編輯:李小芳郵箱:lixiaofangxt@份額占比高達59.9%。DOCSIS2.0已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面對日益增長的帶寬需求、互動電視等大流量業務、數字家庭、出租網絡、IPv6等多種因素的影響,DOCSIS2.0市場競爭力明顯不足。相比較而言,DOCSIS3.0具有顯著的技術優勢,大規模投入也使得每通道成本大大降低,促使加快了部署DOCSIS3.0的節奏。DOCSIS3.0適合實現數字交互電視業務,采用多個射頻信道綁定的傳輸技術給現有傳輸的方式帶來很大改進。充足的下行帶寬資源支持以組播方式在現有的DOCSIS2.0接入技術基礎上實現數字電視業務,甚至高清業務。由于廣電的傳統業務,下行流量大,上行流量小,而且下行走廣播通道,不占用IP帶寬,節省投資,所以DOCSIS3.0很適合全面實現數字交互電視業務。自2008年至今,DOCSIS3.0在全球部署廣泛,如美國有線業排行居前的運營商Comcast(兼并TWC)、Cox、Cablevision及Charter等已相繼部署完畢。DOC-SIS3.0全球部署運營商情況如表1所示。2.2.2我國HiNoC在ITU立項,C-DOCSIS成為DOCSIS的組成部分2012年,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EoC技術HiNOC標準。同年國際電聯召開的ITU-T-SG9組全體會議上,啟動J.HiNoC工作項目,項目名稱是“高性能同軸網的需求、架構與機制”,HiNOC成功設立標準化項目,預示我國的NGB接入網標準邁入國際市場。同期,C-DOCSIS行業標準,兼容DOCSIS3.0標準,實現了EPON與同軸接入技術的融合。C-DOCSIS技術下行支持16個信道捆綁,提供800Mbps的下行帶寬。有線則支持多業務流QoS分類功能,并通過業務流QoS映射機制,保障EPON網絡和同軸網絡之間業務傳輸的QoS一致性。組網中通過三層OLT配合二層CMC設備實現對原DOCSIS網絡的無縫替換升級。美國有線實驗室(Cablelabs)已將C-DOCSIS標準納入DOCSIS標準體系,將針對DOCSIS標準的修改納入DOCSIS3.0的附錄中,Cablelabs在2013年7月了相關的修改申請(ECR),讀者可查詢獲知。2.2.3日本下一代廣電接入網需求在550家有線電視運營商中(注:截止2012年9月,日本共有550家有線電視運營商),使用FTTH/B網絡結構的運營商有224家,使用HFC網絡結構的運營商有293家,使用純同軸電纜網絡結構的運營商有33家。(參見:日本內部事務與通信部_日本有線電視運營商_IEEE802.3_EPOC會議,2013年3月)日本明確有線電視下一代廣電接入網需求。在頻率規劃方面,日本有線電視運營商傾向于:上行10~230MHz,下行70~1000MHz/2610MHz。其中,各運營商在70~230MHz頻段靈活地配置上行頻段與下行頻段,地面數字電視所占用的470~770MHz頻段及BSTV廣播所占用的1032~1489頻段不可用。在傳輸技術方面,日本有線電視運營商希望EPoC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并必須能支持FDD雙工機制,而不太需要TDD時分雙工,而且還要考慮移動通信信號的干擾,并兼容ITU-TG.9960附錄C中的規范。在同軸組網方面,日本有線電視運營商希望EPOC的部署不會影響到現有的同軸網絡的結構,每個局端所帶的終端個數必須大于128,最好是256個。
2.3衛星廣播電視技術發展
隨著衛星寬帶多媒體業務需求的快速增長,傳統應用的C波段和Ku波段很擁擠,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令相對空閑的Ka波段(20~40GHz)成為全球,特別是歐美地區高清電視及寬帶多媒體雙向業務的首選頻段,因此開發Ka波段高清電視衛星資源,并利用Ka波段衛星提供寬帶多媒體服務成為多國發展直播衛星技術的重點。Ka波段具有可用帶寬寬(第三區上行27.5~31GHz,下行17.1~21.2GHz,寬帶3500MHz)、傳輸容量大、干擾少、設備體積小等特點,適用于高速衛星通信、寬帶數字傳輸、HDTV、SNG、VSAT、DTH電視等雙向衛星多媒體業務。雖然Ka波段雨衰(降雨時信號衰減)較大,為確保通信與業務的高可靠性和高利用率,設計上對器件和工藝的要求也較高,從而造成通信成本的上升,但隨著新技術及新工藝的應用,比如可以采用多波束功率優化分配、上行鏈路開環功率控制等方法進行雨衰補償。根據不完全統計,從2002年至2010年9月,美國、加拿大、委內瑞拉、法國、盧森堡、以色列、日本、韓國、沙特阿拉伯、埃及和尼日利亞等十多個國家的衛星運營商、DTH衛星電視運營商及衛星寬帶服務提供商共發射了30多顆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的商用通信衛星,其中包括美國5顆全Ka波段高清電視直播衛星Spaceway1/2和DirecTV10/11/12,以及2顆全Ka波段寬帶通信衛星WildBlue1、Spaceway3。另有相關數據顯示,從2010年10月至2014年,全球發射攜帶Ka波段有效載荷的商用通信衛星超過30顆,其中全Ka波段通信衛星多達9顆,包括美國高清電視直播衛星DirecTV14及寬帶通信衛星Viasat1、Jupiter,英國和阿聯酋寬帶通信衛星Hylans2、yahsat1B,法國寬帶通信衛星Eutelsatka-sat,以及2013年起發射的3顆寬帶移動通信衛星Inmarsat5F。目前多波段通信衛星或全Ka波段通信衛星攜帶的Ka波段有效載荷,具有帶寬高、容量大的特點,在商業市場上除用于高清電視廣播業務外,主要應用于高速寬帶通信業務。
2.4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發展
歐洲DVB指導委員會第72次會議(備注:2012年8月),批準下一代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標準“DVB-NGH”。現用的“DVB-H”僅能面向手持電視設備提供傳統的線性廣播服務,DVB-NGH能提供包括傳統線性廣播、各種視聽內容、圖文信息、推播下載等在內的豐富的內容服務。DVB-NGH基于歐洲第二代地面數字電視標準DVB-T2,針對手持電視的移動與便攜接收作了技術參數上的許多改進與擴展,包括:(1)引入了多輸入多輸出MIMO技術;(2)采用單個調諧器的TFS(時間頻率分片);(3)非均勻星座;(4)面向低碼率傳輸的LDPC編碼;(5)更高效的時域交織;(6)強健的首層信令;(7)可接收衛星信號與地面信號;(8)具有較強靈活性,例如可以對同一業務里的視頻流及音頻流進行不同級別的差錯保護。據DVB稱,DVB-NGH采用了較先進的調制與編碼技術,將是在下一個十年里面向手持及移動設備提供豐富媒體內容的理想解決方案。
3結束語
全球廣播電視技術發展快速,以傳統媒體為主向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轉變等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實現了廣電行業技術升級和戰略轉型的良好形勢。全球廣播電視面臨嚴峻的挑戰,未來廣播電視業的發展不會一帆風順,面臨來自頻譜需求的緊迫壓力,例如美國和歐洲地區地面廣播電視的頻譜正在被移動寬帶網絡所覬覦,促使廣播電視行業采用新的技術手段提高頻譜效率。從全球媒體業的消費應用變化來看,需求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實時與非實時,固定與移動,互動與推送,多屏與跨屏等新業務形式層出不窮,要求技術實現方式要逐步適應用戶需求,以滿足用戶對于互動和個性化定制業務的需求,并提供更高質量和特色的視音頻內容,例如超高清節目和私人訂制類電視節目。廣播電視已經從初期的簡單形態發展成為多形態、多功能、多環節、多層次的規模宏大的系統,且必將向更高階段發展。廣播電視技術框架的頂層設計路線要擺脫獨立發展技術、封閉系統的態勢,考慮廣播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移動通訊技術的更深層融合。
本文作者:馬玥工作單位: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
第三篇
一、系統主要設備配置及選型安裝
(1)系統采用分布式結構,各工作站與服務器之間通過局域網相連。音頻數據通過網絡進行傳送。數字音頻工作站就是在通用計算機基礎上,增加專用音頻卡和應用軟件,使得普通計算機成為一臺專用音頻工作站。系統軟件在WindowsXP下運行,操作簡單,方便。(2)廣播自動播出控制儀的使用自動播出控制儀可以智能控制各種廣播設備自動開關機,完成需要控制設備的電源開啟和關閉。自動控制儀提供全自動播出、人工集中控制播出、人工手動播出三種播出方式,具有掉電記憶功能。選配GPS時鐘控制后,可以確保廣播與北京時間同步。我臺廣播電臺自動控制過程是,播出機房的輸出調制器由自動播出控制儀控制,調制器輸出的98.5MHz信號,經光發射機-光接收機傳到2公里外1KW調頻發射機機房,另一路送到有線電視機房的主混合器,為全市所有鄉鎮的自動調頻廣播使用。由于使用了自動播出控制儀,確保了每天清晨開機和深夜關機,提高了播出質量,減輕了值班人員勞動強度。(3)數字化音頻錄編儲播系統音頻素材只需數字化錄制一次,之后的編輯播出存儲都由系統自動完成,音頻資料可直接采用拷貝方式存儲在計算機內,采用硬盤播出,無帶無損耗。音頻素材編輯時,可在計算機上精確到點,合成、插入、剪輯、回聲、淡入、淡出、音量控制都可在計算機上一氣呵成。網絡節目、熱線直播、多路信號轉播自動切換播出。各類音頻資源網絡共享,音頻節目資料通過計算機硬盤陣列存儲與管理,可刻成CD盤,查詢,取用和檢索十分靈活方便。系統采用權限管理,確保安全。(4)節目全自動播出系統及外圍硬件設備①系統具備邊播邊錄功能,直播過程中能夠快速查找調用網絡節目,支持文稿預編提醒,能自動快捷地回錄主持人當前內容并提供在線監聽回放。②系統支持節目單播出,可做好編組(節目單),自動連續播放。定時播放,可以方便地預先編好定時單,系統到時自動播出,如果系統本身正在播出,則淡出當前節目,進入定時播放。③配備主備雙播出站工作模式,完全同步播出,系統支持主機故障,備機信號自動無縫播出,主機恢復,備機信號自動切回,確保播出安全。支持遠程動態刷先節目表,醒目提示條和節目倒計時顯示,已播節目自動存檔。④支持多種格式的音頻文件播出,系統支持國家標準的MPEG-2音頻格式以及MPEG-1等音頻格式,可以廣泛調用WAV、MP3、S48等音頻文件。⑤多通道輸出,除一路主輸出外,設置一路輔助輸出和一路預聽功能,使節目主持人在播出時能實現多個節目的交叉輸入和淡入淡出,通過預聽功能,主持人能預先了解節目的確切內容,確保播出內容的正確性。⑥音頻自動切換器。主播工作站和備播工作站的輸出,直播工作站的輸出,中央臺信號,江蘇臺信號以及其它要轉的信號在此輸入音頻自動切換器,主輸出到音頻自動增益控制器,主輸出調制器,同時提供監聽輸出。音頻切換器由播出工作站控制。音頻工作站為平衡式,立體聲輸入、輸出。可八路輸入。二路矩陣分配,四路輸出,一路播出,一路監聽。掉電時,主信號直通。RS-232雙串口控制,與音頻工作站系統完美結合,實現直播,錄播,轉播,回錄節目全自動播出。支持音頻信號增益控制。⑦GPS標準時鐘及授時系統,內接GPS衛星信號接受模塊,外接GPS天線,自動校時,各工作站以網絡通信的方式同步校時器的時間。⑧以太網千兆交換機的應用。交換機提供24個10/100/1000M以太網端口,所有端口均支持全線速無阻塞交換以及端口自動翻轉功能。整個系統采用分布式結構,各工作站和服務器之間通過局域網相連,音頻數據通過網絡傳送。⑨系統管理軟件。整個系統的系統管理軟件提供權限管理,實現對系統全流程的管理,統計功能完善,系統日志詳細記錄操作者的操作步驟,方便對事故原因的查找。
二、升級改造中有關重點
(1)為防止音頻通路產生雜音及串音現象,音頻電纜的接地屏蔽層在末端單端接地,所有信號線都有各自的屏蔽層和隔離層。(2)播控機房,所有的設備接地點都連接到一個主接地點上,主接地點再連接到播控機房設施接地系統上,避免地阻噪音干擾和趨膚效應。(3)選用UPS電源,減少外界電網的各種干擾,保證系統設備安全運行。(4)設備的安全運行采取設備動力單獨供電,與照明電和其他用電分開。配足空調以確保環境溫度合適。(5)嚴格設置用戶權限,減少誤操作。安裝正版殺毒軟件,定期升級殺毒,確保系統安全。五、結束語東臺市廣播電臺經過自動化播出的升級改造工作,整個系統自正式投入使用至今,已經運行1年多,工作穩定、可靠。提高了電臺節目播出的質量,大大提高了電臺節目的收聽率,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本文作者:余俊泉工作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廣播電視臺
- 上一篇:審計收費風險溢價探析
- 下一篇:金融危機后國外企業年金投資運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