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應論視域電影字幕翻譯研究

時間:2022-07-20 10:04:41

導語:順應論視域電影字幕翻譯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順應論視域電影字幕翻譯研究

【摘要】隨著知識的不斷普及和新技術的興起,西方電影逐漸涌入中國,與此同時,電影成為了不同國家間文化交流的媒介。在這個過程中,電影字幕翻譯則是連接不同語言、文化和意識形態的橋梁。在字幕翻譯的動態適應和選擇的過程中,譯者必須要選擇合適的語言。本文以2016年廣受歡迎的迪士尼動畫電影《瘋狂動物城》的字幕翻譯為例,試圖以順應論為理論基礎,從不同角度分析字幕翻譯傳達給觀眾的情景世界。

【關鍵詞】電影;字幕翻譯;順應論

隨著電影進出口的增加,字幕翻譯的研究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根據以往的研究顯示,電影字幕翻譯的發展始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當時由于電影的稀缺,只有少數人知道字幕翻譯。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各種西方電影涌入中國市場,中國人不斷接收外國文化。隨著電影進入中國市場,字幕翻譯應運而生。

一、字幕翻譯的定義和特點

字幕翻譯是一種視聽翻譯的模式,適用于電影、電視劇、視頻等視聽產品,它共有三大特點,即口語化、即時性和同步性。電影字幕的存在是為了讓觀眾輕松地理解劇情,所以字幕內容不宜過于復雜。例如像“嗯”“是”這樣的口語詞出現在字幕中非常普遍。字幕在時間和編排上存在一定的限制。一方面,電影字幕不能長時間停留在屏幕上,因為畫面的呈現是有時間限制的。另一方面,如果人們花很多時間看字幕,這可能就會導致他們錯過一些重要的電影角色和情節發展。字幕翻譯要同時傳遞相匹配的語言和文字信息,它可以分為時間同步、空間同步、內容同步、語音同步和文字同步五種同步標準。

二、順應理論概述

順應論是由杰夫·維索爾倫于1987年提出,它是指語言的使用應該根據特定的情況,并且要適應不同的交際者和語境。順應論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包括語言的選擇、語言的三個屬性和語言的四個研究視角。杰夫·維索爾倫認為語言的使用是一個順應的過程。一方面,漢語和英語作為兩種不同的語言體系,它們的形成都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語言習慣等。另一方面,語言的選擇取決于社會背景、對話者的相對地位及他們之間的關系。語言的選擇不僅體現在語言形式上,還體現在語言策略上。這意味著當翻譯過程中出現困難時,可以尋找其他的表達方式,如使用相似的詞語或句子,刪除冗余信息等。其次,需要考慮所選擇的語言是否能夠傳達說話人的意圖,是否能被聽話人接受和理解。變異性、協商性和順應性是語言的三個屬性。語言的變異性和協商性是基礎,為語言的選擇提供了前提。語言的順應性是選擇的結果,是指所選擇的語言符合交際的要求。變異性定義了語言的選擇范圍,代表了語言能夠以不同的形式表達。隨著時間的推移,舊語言的淘汰和新語言的出現是正常現象,這就表明了語言選擇的范圍是不斷變化的。協商性解釋了語言的選擇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按照形式和功能之間的嚴格規則或關系,而是基于靈活的原則和策略。說話者在使用語言時采取有效的策略非常重要,而語言的協商性則使說話者在選擇語言時有很大的自由。順應性允許人們在各種可能性中做出可協商的語言選擇,以滿足交流的需要。這意味著說話者能夠根據自己的需要在特定的情況下選擇最合適的一種表達方式來準確地表達意圖,從而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語言的四個研究視角包括語境順應、結構順應、順應的動態性和順應過程的意識突顯。這里所指的語境包括交際語境和語言語境。交際語境由物理環境(時間和地點)、交際者的社會關系和他們的心理狀態(個性、情感、信念)組成。語言語境包括語境銜接、互文性和線性序列。簡單來說,選擇語言時要考慮語境的語義和邏輯關系。結構順應允許譯者從詞匯、短語、句子、風格等多方面進行選擇。無論在哪個結構層面,都要遵循一定的使用原則。順應的動態性是指語言為了適應各種語境和語言結構而不斷變化,它反映了使用交際策略和語言靈活性的重要性。順應過程的意識突顯意味著語言選擇處于不同程度的意識之下。有些選擇幾乎是無意識的,而有些選擇卻有很強的目的性。

三、電影《瘋狂動物城》字幕翻譯的個案研究

(一)語境順應

1.交際語境“Stopinthenameofthelaw!”(我是警察站住)朱迪在追小偷的時候,對小偷大喊了這句話,其實這句話的字面意思是“以法律的名義停止”,這種翻譯無法為中國觀眾所理解。“法律”作為一種社會規則,由國家制定或批準,由國家強制執行,象征著權威。換句話說,警察可以抓捕罪犯,即他們是正義的化身,具有法律的莊嚴性。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巧妙地將句子翻譯為“我是警察站住”。采用這種翻譯方法,符合觀眾的心理世界,促進了情節的進一步發展。2.語言語境“bunnybumpkin.”(兔寶寶)在原文中字典里的意思是“鄉巴佬;土包子”,代指一個不懂時尚的人。譯者巧妙地用委婉的方式翻譯了這個句子,以表達兔子在訓練中的表現很差。

(二)結構順應

1.語音層面在翻譯過程中,為了給目標受眾呈現良好的效果,譯者必須遵循原有的發音規則,使得最終的翻譯盡可能接近源語言,以保留原文的語音特征。電影中諸如Higgins(河馬金斯)、Trunkaby(象克鼻)、Weselton(猥瑣屯)等角色名稱的翻譯不僅體現了不同動物的屬性,還減少了中國觀眾在觀看電影時的陌生感。2.詞匯層面詞匯層面的順應是指字幕的調整,這是由不同語言翻譯過程中的詞匯空缺引起的,單詞只有在相應的文化中才有意義。像“That'sthebeautyofcomplacency.(知足常樂)”這樣的句子都是中國常用的四字成語。此外,專有名詞“ZPD”和“DMV”被翻譯成“警察局”和“車管所”,這樣的翻譯讓觀眾一眼就能看明白這些縮寫的含義。3.句法層面漢語和英語有不同的構詞和造句規則,同樣的事情可以用不同的句法結構來描述。為了符合中國人的表達習慣,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必要靈活調整句子結構,以適應漢英句法的差異。“Whenistherenotaneedforafoxtaser?”(電狐器總能用得上)在去動物園之前,朱迪的父親讓朱迪帶上電狐器。譯者將一般疑問句翻譯成陳述句,符合中國人的語言習慣和情節發展。

(三)順應的動態性

順應的動態性是指語言結構和語境在語言選擇過程中是相互順應的。“Shehustledyou.”(她把你給耍了)在電影中,尼克由于逃稅遭受了警察朱迪的逮捕,朱迪的錄音筆中還記錄下了他的罪行。朱迪用錄音筆作為交換條件,要求尼克和她一起找到失蹤的水獺。文中所選的兩個帶有諷刺意味的例句是尼克的同伴說的。“hustle”的本意是“推搡;催促”,但譯者翻譯為“耍”。符合電影的劇情設定,讓電影更有趣。“Itwouldseemyou'vearrived.”(你終于功成名就了)短語“sbhasarrived”意味著某人成功了。譯者用四字成語來表達成功的含義,體現了漢語的語言優勢和觀眾的審美期待。

(四)順應過程的意識凸顯

為了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譯者有時會對語言進行有意識地操作,如添加或改變詞語。“Thenwe'llhavetodothisthehardway.”(看來你是敬酒不吃吃罰酒)由于尼克的不配合,朱迪的這句話表達了自己的態度,這句話也為她接下來的行為做了鋪墊。這句話可以翻譯為“那我們就不得不采取強硬手段了”。然而,就翻譯而言,它不僅僅是一個語言轉換的過程。也就是說,為了順應各國不同的語言習慣和社會差異,譯者有必要將其翻譯成中國觀眾愛看、愛聽的俗語。“Wecannotkeepitasecret.”(紙包不住火)醫生告訴獅心市長,隱藏失蹤動物的事情遲早會被發現。因此,醫生想告訴公眾真相。原文的字面意思是“我們不能保守秘密”,換句話說,這個秘密將來會被揭露。“紙包不住火”是中國的一句俗語,意思是事實是無法隱瞞的。因此,這種翻譯方法充分體現了譯者文化順應意識。

四、結語

本文以順應理論為基礎,探討了《瘋狂動物城》的字幕翻譯,揭示了心理、社會和物理世界等因素如何影響語言的使用。由于漢英語言的本質差異,在翻譯過程中有必要考慮不同國家觀眾的習慣和文化,以便做出持續的語言選擇。因此,譯者在字幕翻譯的過程中需要選擇恰當的策略準確地傳達原文的思想和意義。

參考文獻:

[1]Nida,Eugene.Language,Culture,andTranslating[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3.

[2]Verschueren,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3]劉大燕,林慶娜.字幕翻譯類型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1):80-83.

[4]錢紹昌.影視翻譯——翻譯園地中愈來愈重要的領域[J].中國翻譯,2000,(01):61-65.

作者:王瑩 單位:桂林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