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信用原則對電商平臺的規范價值
時間:2022-10-28 08:57:43
導語:誠實信用原則對電商平臺的規范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是我國電子商務規范發展的制度結果,也是我國知識產權法調整電子商務交易秩序的規范保障。基于我國《電子商務法》規定的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結合民事法律體系中的誠實信用原則,通過制度功能的分析厘清誠實信用原則對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規范價值,對我國完善和細化電子商務交易秩序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具有重要意義。誠實信用原則是指導民事主體行為模式與實現民事行為價值的基本原則,在民事法律體系中有重要的法律地位。誠實信用原則協調電子商務交易中不同主體的行為模式,引導主體基于良善意愿維持交易秩序,通過尊重知識產權保護而構建利益平衡的合理機制。
[關鍵詞]誠實信用原則;知識產權保護;電商平臺;規范價值
電子商務平臺承擔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定義務是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發展完善的主要趨勢,也是互聯網知識產權法律規則構建的重要環節。傳統上電商平臺對知識產權保護的責任承擔以獲得侵權責任的豁免為主要形式。我國在相關法律規范的修改和制定過程中也順應了上述趨勢,修訂后的《專利法》《著作權法》通過規則的訂立明確了包括電商平臺在內的互聯網平臺以承擔知識產權侵權之連帶責任為基礎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電子商務法》則通過第41條至45條明確規定了電商平臺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規范結構。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同牽頭制定的《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進一步結合我國電子商務領域發展實際,借鑒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已有經驗建立了國家級標準,對細化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有重要意義。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法律體系中的主要原則,規范和調整民事主體的行為模式,協調與分配行為主體的利益需求。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保護主體權利,平衡知識產權與社會公共利益為制度目的〔1〕。電商平臺圍繞互聯網商品和服務的交易模式符合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邊界,而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亦需要誠實信用原則的宏觀指導。《專利法》第20條引入誠實信用原則規范與調整專利注冊和專利權行使是誠實信用原則指導知識產權法律規則的必然結果。因此,誠實信用原則對于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也應當具有指導不同主體協調的行為模式及構建利益平衡和權益分配的制度意義。本文基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結合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體系中的規范價值與制度功能,討論誠實信用原則對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規范價值。
一、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一)規則的基本形式
電子商務平臺是互聯網平臺的一種常見類型,也可以稱為互聯網平臺的一種經營模式。電商平臺經營以利潤的獲取作為首要經營目的,而降低經營過程中的成本則是利潤最大化的保證。傳統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通過豁免法律責任的立法規范影響電商平臺的經營模式和行為選擇,以侵權連帶責任的法定豁免為平臺經營釋放一定的空間,減少了電商平臺因第三方行為而產生的法律風險。在此基礎上通過逆向的行為激勵功能調整電商平臺設計知識產權內容使用的經營行為。圍繞這一制度功能的目標,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具體立法形式以豁免平臺侵權責任為主,包括美國《數字千禧年法案》、歐盟《電子商務指令》、我國《電子商務法》等法律法規中都以條款細則形式構成制度化依托。電商平臺通過法律規定獲得知識產權的侵權豁免,需要滿足復雜的規則要求。譬如《電子商務法》第41條規定:“電子商務平臺經營者應當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規則,與知識產權權利人加強合作,依法保護知識產權”,即明確了電商平臺在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圍繞知識產權權利人的從屬法律地位,通過合作方式進行知識產權保護,而不是主動在經營過程中保護相關權利內容。其第42條至45條則引入程序復雜的“通知移除”規則,要求電商平臺在接到知識產權權利人的法定通知后履行相關義務的法定要件。這些規則本質上是對域外相關法律規范的引入和參照的立法結果。
(二)規則的制度目的與實踐應用
規則體系復雜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并非無的放矢,而是法律制定過程中充分認識到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困難性和復雜程度。涉及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和平臺用戶的規則體系,任意一方在交易環境下的需求和利益具有獨特性。體系復雜的規則在于謹慎處理三方的利益主張,引導三方的行為模式符合制度目的。需要明確的是,盡管規則體系復雜但規則的核心是明確的,即網絡平臺行為中涉及知識產權的使用應當是基于行業通用技術或模式而產生的,不能屬于商業經營中特定經營主體個性化商業模式的結果〔2〕。電商平臺在經營過程中積極、主動通過某種商品或服務為平臺用戶提供內容時,一旦引發知識產權侵權則喪失法律規范下的責任豁免資格。相關歐盟案例說明了電商平臺在經營過程中的法律風險。在2011年L'OrealSAv.eBayInt'lAG案①中,歐洲法院判決電商平臺主動進行特定侵權產品的促銷行為喪失商標侵權的法定豁免資格,應承擔侵權的連帶責任。本案中,原告是一家在法國和歐盟范圍內享有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化妝品公司。被告作為一家電商平臺通過具有廣告性質的推廣鏈接和銷售網頁展示等方式在其平臺上銷售貼附原告商標的偽造商品。主審法院認為被告作為電商平臺通過優化銷售網頁等方式主動進行涉案商品的促銷行為,不能通過《歐盟電子商務指令》第14條第(1)項豁免侵權責任。歐盟法院的判決并非針對電商平臺經營行為中知識產權侵權標準的一次制度性突破,而是發展和繼承了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一般規則。根據民事法律規范中的過錯責任原則,行為主體承擔侵權法律責任的基礎要件之一是有過錯。即行為主體需具備故意或過失的行為主觀狀態〔3〕。電商平臺對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存在過錯的前提是明知或應知侵權行為的存在和發生,卻不履行法定的知識產權保護義務。對于行為主體主觀狀態中的應知或明知,交易實踐中需要考慮電商平臺的技術特征和經營模式。總體而言,電商平臺依托現有技術為平臺用戶提供具有行業普遍特征的商品和服務時,往往意味著電商平臺對于用戶行為缺乏有效的知悉和控制〔4〕。因此,電商平臺在這種情況下不應當由于平臺用戶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而承擔連帶責任。通用化商品和服務不應受到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限制性調整,這是知識產權侵權理論發展的產物。著名的“通用商品原則”(staplearticleofcommerce)是該理論在司法實踐中的具體應用。1984年美國最高法院裁判的索尼錄像機案件②中,主審法官創造性地闡釋通用商品規則,解釋了通用化商品的著作權侵權責任。在SonyCorp.v.UniversalCityStudios案中,原告主張索尼公司制造生產的錄像機經由消費者購買后,未經許可錄制原告電視臺制作的電視節目屬于侵犯著作權的行為,而索尼公司應當承擔著作權侵權的連帶責任。法院認為銷售具有復制功能的產品類似于其他通用化功能商品,只要該商品可廣泛用于非侵權性使用或實質非侵權目的,就不構成連帶侵權責任。通用商品原則在本案中結合侵權行為發展出了實質非侵權使用的判定標準,尤其適用于技術發展產生的新模式、商品、系統等領域的侵權糾紛〔5〕。在缺乏主觀有責性的前提下,通用化商品和服務不受到知識產權侵權責任的限制也為特定商品或服務的生產提供者保留了發展的空間。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體系在實踐中容易導致一種趨勢,即平臺在經營過程中為了獲得法律責任的豁免不得不減少為平臺用戶提供的個性化商品和服務。這往往導致用戶體驗的下降以及電商平臺市場競爭力的削弱。當電商平臺改善用戶體驗并提高市場競爭力時則往往需要突破通用化商品或服務的界限,導致主動介入具有侵權法律風險的交易行為中,最終喪失豁免資格并增加了平臺的法律風險。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具有明確的制度指向。制度目的不在于限制電商平臺采用的技術或提供的商業模式,而是通過法律責任的豁免引導電商平臺配合知識產權保護的行為機制。如果電商平臺僅僅因為技術特征和交易行為而承擔連帶責任,那么這種規則就有被濫用的風險。一方面,電商平臺為了降低風險并增加收益不得不進行過度的信息管控,這樣的策略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平臺用戶的自由度。另一方面,知識產權權利人可能進一步通過規則適用擴張權利邊界而限制合理的內容傳播。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產權保護的規則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規則內容來調整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平臺用戶之間的行為模式和利益分配。在民法體系中,誠實信用原則的制度功能可以滿足上述主體行為模式的協調和利益需求的分配。
二、誠實信用原則:制度價值與功能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法律體系中有特殊的法律地位,是指導民事主體行為模式的規范原則。誠實信用原則起源于羅馬法中的“善意(bonafide)”原則。從法律釋義角度分析誠實信用原則,能夠直觀地了解該原則的價值內涵。誠實信用意為善良守信。英文語境下的誠實信用為GoodFaith,翻譯為善意,而德文中的誠實信用為TreuundGlauben,表意為忠誠和相信。比較各國法律體系對于誠實信用的意義解釋,該原則明確要求民事主體從事具體行為的主觀意圖應當符合一定的行為標準和道德評價。
(一)規范交易行為的制度價值
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價值在于法律原則融合了道德評價的雙重屬性,即誠實信用原則可以是一種道德準則。法律釋義下的誠實信用原則強調善意,而該原則的指導功能則在具體法律規范的解釋適用中形成了調整行為和平衡利益的法律結果〔6〕。基于善意與平衡兩個要素的誠實信用原則,直接對民事主體從事交易行為發生效力。民事主體從事交易行為一般以實現一定的民事權益為主要目標。具有商業特征的交易行為往往為民事主體帶來財產性收益。由于交易行為中的財產性收益,民事主體在最大化收益的過程中無法保證民事主體的行為完全符合法律規范和商業道德。這一種潛在行為趨勢無論在傳統市場經營或電子商務環境下都無法避免。當民事主體不能恪守約定或無法遵守交易秩序,行為結果就會損害其他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最終阻礙交易行為中特定價值的有效實現。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交易行為本質上仍屬于民事法律體系所規范調整的交易行為,行為主體一般具有民事主體的法律地位。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價值,就在于確保民事主體行為過程中的能夠以誠信為本、恪守信用且拒絕欺騙,不因自身利益損害他人權益,不增加社會成本。電商平臺相較于傳統市場能夠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商品和服務流通,因此交易秩序的維持尤其重要。電商平臺以提供商品和服務作為營利的主要模式,知識產權保護并非主要經營目的;知識產權權利人則圍繞知識產權在電商平臺上的保護從事法律行為;平臺用戶既需要獲得商品和服務,也有知識產品的需求。三方的行為目的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往往形成利益分配的沖突,協調三方行為并實現利益的合理分配就是誠實信用原則需要著重解決的內容。傳統上誠實信用原則對交易行為的規范調整,主要通過調整合同行為發生法律效力。在合同法律關系中,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民事主體應當以善意為基礎訂立合同且誠信履行合同義務〔7〕。《民法典》第7條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秉持誠實,恪守承諾。”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規范性法律文本,《民法典》對誠實信用原則從立法精神和制度目標方面做了基本規定,調整民事主體的具體行為并指導保護民事權益。例如《電子商務法》第5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從事經營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履行消費者權益保護、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網絡安全與個人信息保護等方面的義務”。這條規定明確了電子商務環境下的交易行為必須以誠實信用原則為指導。電商平臺應當履行誠信經營的法定義務,遵守商業道德并尊重保護包括知識產權在內的他人合法權利。具體到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則要求電商平臺提供符合國家和行業標準的商品或服務,充分告知消費者相關信息,遵守電商平臺交易準則。同時,電商平臺在最大化經營利潤的前提下應當履行保護知識產權在內的合法權利的基本義務。誠實信用原則給具體交易行為的規范和調整提供了一定空間,確保民事主體在交易行為過程中能夠有效履行法定義務。盡管誠實信用原則以道德評價為要素,但這種要素的存在不等同于直接在交易行為中適用道德評價。民事主體一般僅需履行標準低于道德評價的法定義務,在此基礎上可以自由參與交易行為,實現交易價值。誠實信用原則要求民事主體主觀上應當秉持良善意愿并恪守信用,遵守交易行為中的商業道德,尊重他人的合法權益。民事主體能夠在意思自治基礎上自由開展不同類型的交易行為,也為商業經營的多樣化提供了規則保障。
(二)指導交易行為中的知識產權保護
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法律體系中指導社會生活的不同領域,調整各類社會關系。有學者認為誠實信用原則在調整社會關系的過程中產生四種具體功能:法具體化功能、正義平衡功能、法修正功能、法創設功能〔8〕。對于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而言,誠實信用原則的功能尤其強調平衡各民事主體的權利保護和利益分配。道德評價構建的主體良善意愿和商業道德標準是法律規范理想化的制度目標,而現實交易中存在搭便車、欺詐、惡意競爭以及侵犯他人權益的行為。誠實信用原則利益平衡功能是處理實踐中電商平臺交易問題的主要手段。法律作為協調社會利益關系的工具,其存在狀態就是各方利益協調平衡后的結果。誠實信用原則發揮平衡功能即在民事主體之間以指導性原則協調民事主體之間對權利義務以及利益分配的合理要求。電子商務環境下的各個主體都是民事主體,相互之間存在平等的交易關系。追求不同利益過程中,往往經濟性收益導致各主體之間的行為沖突。此時就需要誠實信用原則發揮平衡功能。譬如,某電商銷售折扣商品質量略有瑕疵但不影響使用,則可以依據誠實信用原則維持交易狀態而不直接解除交易合同,由電商作為出賣人承擔違約金支付等責任。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解除合同則對于電商本身是不夠公平的,造成的利益受損要遠超過違約責任的承擔。誠實信用原則基于良善意愿的行為模式指導電商平臺交易行為,同樣指導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要求民事主體在行為過程中兼顧他人的合法權利是誠實信用原則制度功能的表現之一,其中合法權利必然包含他人的知識產權權利。有觀點認為電商平臺交易行為未必涉及知識產權及其權利人,誠實信用原則的平衡功能不適用于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這種觀點的局限性在于沒有充分理解誠實信用原則平衡功能的規范目標,即誠實信用原則在規范調整民事主體行為過程中,要求民事主體充分尊重他人和社會利益,協調民事主體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尊重國家、集體和第三人的利益。因此,割裂電商平臺的交易行為與知識產權行為的聯系,忽視電子商務環境下知識產權保護的必要性是改善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主要障礙。電商平臺一般不具備知識產權權利主體的法律地位,故而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缺少必要的認同和動力。對于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中的侵權連帶責任豁免,電商平臺能從降低法律風險角度總體上接受。電商平臺以互聯網信息技術為依托,希望通過外部規則的限制提升自主經營的空間和商業模式的多樣性。要實現這一目的,豁免法律責任并降低法律風險是規則設計的重要一環。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以豁免法律責任作為電商平臺參與保護知識產權的規則利好,實質上影響了電商平臺中涉及智力成果的交易行為。通過配合知識產權人的保護要求,電商平臺降低了侵權責任的法律風險,為經營行為的多樣化爭取了一定空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有效的經營空間就需要誠實信用原則的功能。本質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是電子商務環境下參與經營的主體需要遵守的行為準則之一,這也是知識產權商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調整和指導交易行為是誠實信用原則的主要功能之一,對于具有財產特征的知識產權交易行為也同樣適用。知識產權交易行為包括權屬的確定性和許可的穩定性等要素,要求交易行為人以善意為基礎參與智力成果的商業交易過程。這一點在電子商務環境下同樣適用。誠實信用原則為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交易行為提供道德標準,即良善意愿下行為主體的基本要求。同時,誠實信用原則促進電商平臺交易和商品價值的實現,也符合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目標。誠實信用原則的利益平衡功能還具有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交易效率的作用,這一點對于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有重要意義。通過平衡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平臺用戶之間的利益分配,誠實信用原則構建了電子商務交易的穩定秩序。這種秩序不僅要求交易行為本身的誠信原則,還強調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附隨義務。電子商務環境下各主體依據誠信原則完成交易行為并承擔法定義務,能夠減少交易信息搜集的成本、協商訂立合同的成本以及監督交易秩序的成本。交易安全需要依靠誠信義務的履行。只有各方遵循誠信義務且信守秩序,才不會因潛在利益破壞交易規則或損害他人利益,最終保障交易安全〔9〕。
三、行為協調與利益平衡的規范價值
(一)交易行為解釋適用的規范價值
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并非單方行為的法律規則,而是涉及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平臺用戶的多主體行為規則體系。運用誠實信用原則指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完善應當圍繞主體的行為模式及其利益需求。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制定或實施對于電子商務經營都有實質影響。受規則影響的主體不限于電商平臺,還包括知識產權權利人和平臺用戶。由于各方主體的行為模式和利益需求具有顯著區別,甚至可能在利益主張過程中出現沖突。在這種情況下,誠實信用原則對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價值在于協調不同主體之間的行為模式和利益需求,結合制度價值和指導功能來改善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當特定民事行為在現有法律條款缺失或無法涵蓋的情況下,就形成了法律漏洞需要進行填補的情形。民法一般原理要求法律漏洞填補的過程中在有相類似法律條款時可以直接類推適用,類推適用無法進行時則通過某項法律原則的指導完成漏洞填補。因此法律漏洞的填補是民事法律解釋適用過程中的常見現象,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也不例外。電子商務環境中的民事主體行為具有明確的交易屬性和財產特征,進行法律漏洞填補的解釋適用需要契合此類行為的法律原則。誠實信用原則指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在解釋適用過程中更好地實現漏洞填補的目標。現代民事法律發展成熟的一個標志即充分運用誠實信用原則解釋民事主體交易行為中存在的漏洞并推進交易行為目的的實現。誠實信用原則指導電商平臺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對于合理使用為代表的權利限制的解釋適用側重行為主體的法律屬性。電商平臺中的知識產權權利人與平臺用戶可以類比著作權法律制度中的著作權人與作品使用者,在規則體系中缺少對等的法律地位。作品使用者缺乏法律保障的使用空間,僅憑借合理使用作為侵權抗辯。類似的,平臺用戶對其上傳內容的自主性也缺乏相應法律保障。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平臺用戶在其內容被電商平臺以知識產權保護的理由處理后缺少充分的救濟動機。誠實信用原則指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解釋適用,可以發揮法律漏洞填補的功能〔10〕。誠實信用原則調整民事主體行為的目標在于建立平等的交易秩序。對于電商平臺用戶相對缺失的法律地位,可以通過引入道德評價和利益平衡的要素進行補充解釋。誠實信用原則具體要求平臺用戶應當秉持良善意愿,在使用平臺服務和其他行為過程中不損害他人合法權益,包括合法的知識產權。換言之,只要電商平臺用戶的行為不屬于惡意侵權行為就應當不受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限制。要求電商平臺用戶基于善意從事電商平臺相關行為,尊重他人合法權利并遵守電商平臺交易過程中的基本秩序。這種情況下,誠實信用原則實際上填補了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中關于平臺用戶行為標準的規范內容。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過程中可能出現保護規則的濫用問題,導致電子商務環境中知識產權過度擴張的負面結果。這類問題在于知識產權權利人的不合理行為延伸到電子商務交易環境,主要原因則是規則體系中的“通知—刪除”權利通知在制度設計層面由知識產權權利人發起,缺乏對于包含特定請求權的程序性通知進行實質性審查的規定,也缺乏對惡意通知進行遏制的法律規定。當某項權利不受實質性審查的限制,也不承擔相應的不利法律后果,那么權利邊界的擴張就是權利人行使權利過程中的必然結果。知識產權權利人通過權利通知對電商平臺上的平臺用戶內容進行刪除等措施,本質上規避了司法程序對于用戶內容的實質性審查。這一點在根本上不符合知識產權制度的基本要求。誠實信用原則強調行為主體的善意和交易秩序的遵守,規則濫用在缺乏具體規定的情況下應當充分運用誠實信用原則調整和限制此類行為〔11〕。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濫用問題既源于規則設計的不充分,也來自于知識產權權利邊界擴張的客觀結果。誠實信用原則的解釋適用一方面要填補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中的空白,以善意行為人的規范內涵要求知識產權權利人不得惡意發出權利通知或通過權利通知干擾電商平臺及平臺用戶的正常行為。另一方面,誠實信用原則解釋電商平臺行為過程中應當以穩定交易秩序為前提,避免知識產權的私權擴張干擾平臺交易過程。涉及到電商平臺交易中的多主體利益需求與知識產權權利保護的權利主張,誠實信用原則能夠在考察主體行為的基礎上,維護交易利益的實現,同時兼顧私權利益。
(二)協調私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的規范價值
區別于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以智力成果的使用和利益獲得作為權利行使的目標。傳統上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以保護權利人建立規則體系,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也繼承了同樣的制度特征。電商平臺應當配合知識產權權利人的特定維權行為,方可獲得侵權責任的豁免。這就導致了一個長期存在于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中的不可忽視的問題:如何協調與平衡權利人的私權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知識產權法律體系中權利限制的規則適用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制度策略〔12〕。譬如著作權法律制度中的合理使用規則以著作權作品使用的法定例外情形對著作人身權和財產權進行限制。合理使用規則從作品價值實現的制度目標出發,以作品有效傳播為功能目標。通過規則的具體適用促進作品中的表達性信息能夠不受限制地充分使用,保障社會整體作品使用的需求,最終提高表達性內容的質量和數量。電商平臺進行知識產權保護的過程也是實現知識產權制度目標的過程,制度目標也包括通過權利限制實現知識產權的利益平衡。問題在于電子商務交易環境并非知識產權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因此權利限制的規范適用需要考慮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實際情況。具體而言,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規則需要考慮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知識產權權利限制以及可能出現的規則濫用問題。考慮到權利人是知識產權保護規則的程序發起方,對規則濫用問題的規范更應當成為重點。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通過“通知—刪除”規則賦予知識產權維權的效率特征,也強化了權利人對平臺內容的控制。作為知識產權權利行使的另一面,平臺用戶對其上傳的內容所擁有的自主權則受到了影響。盡管知識產權保護規則一般要求權利人在向平臺發送通知時考慮用戶內容的合法可能,但實踐中權利人與平臺往往更側重于內容的侵權問題。例如涉及電商平臺上的著作權侵權,用戶內容是否滿足合理使用的規定一般無法通過電商平臺來進行判斷。畢竟合理使用的判定需要通過司法程序中的案件審理進行確認。知識產權權利人趨向于否認與其權利相悖的合理使用,而電商平臺缺少符合著作權法律規定的解釋效力。這就導致電商平臺上的內容合法性爭議無法直接通過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徹底解決。實際上,合理使用的爭議在于平臺用戶是否能夠不受權利人的制約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合理地傳播信息。解決類似合理使用產生的爭議,對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而言是厘清和完善規則的關鍵。合理使用規則作為著作權權利限制的法律規定,需要通過規則的解釋適用發生效力。我國《著作權法》體系中的合理使用遵循民事法律解釋適用的一般原理,即在制定法體例中以列舉形式確定法定情形。司法實踐中法定情形直接適用于具體個案事實行為,通過條款文本的嚴格解釋判斷行為是否符合合理使用的例外規定。顯然電商平臺交易過程無法提供上述規范解釋的規則體系和實踐環境,故而平臺用戶的行為一定程度受到限制。電商平臺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具備《著作權法》或其他知識產權法的體系特征,類似《著作權法》合理使用規則的解釋適用不適合直接沿用。誠實信用原則此時具備了規范適用的條件。盡管《電子商務法》等相關法律以制定法的形式規定了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義務,但并未全面覆蓋電商平臺上所有情形。考慮到電商平臺商業模式的更新發展,通過制定法的列舉式體例規定所有適用情形也不現實。當知識產權權利人與電商平臺用戶就特定行為的知識產權保護產生爭議,誠實信用原則對規則的解釋適用就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綜上所述,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是我國民事法律體系發展完善的制度結果,而具體的保護規則是調整電商平臺、知識產權權利人以及平臺用戶行為模式和利益分配的制度依據。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需要兼顧電子商務經營和知識產權保護,同時應當充分平衡不同主體利益需求和行為模式。誠實信用原則作為民事法律體系中的主要原則,指導和調整民事主體的行為模式和利益分配。通過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價值協調不同主體的行為模式,引導主體秉持良善意愿并遵守基本交易秩序,在尊重他人合法權益基礎上合理分配利益。因此,誠實信用原則的規范價值是電商平臺的知識產權保護在制度層面進行完善的合理參照與規范基礎。
[參考文獻]
〔1〕馮曉青.知識產權法的價值構造:知識產權法利益平衡機制研究〔J〕.中國法學,2007(1):66-67.
〔2〕吳漢東.論網絡服務提供者的著作權侵權責任〔J〕.中國法學,2011(2):38-47.
〔3〕王澤鑒.侵權行為(第三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417.
〔4〕曹陽.互聯網平臺提供商的民事侵權責任分析〔J〕.東方法學,2017(3):73-82.
〔5〕姚紅軍.中美處理網絡服務提供者著作權問題的比較〔J〕.比較法研究,2011(5):89-99.
〔6〕于飛.公序良俗原則與誠實信用原則的區分〔J〕.中國社會科學,2015(11):146-162.
〔7〕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一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190.
〔8〕林誠二.民法理論與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8-9.
〔9〕盧代富,劉云亮.誠實信用原則的經濟法解讀〔J〕.政法論叢,2017(5):33-37.
〔10〕王澤鑒.民法思維:請求權基礎理論體系〔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56.
〔11〕楊海,胡亞球.裁判視野下的誠實信用原則:立足于法官行為的研究〔J〕.法律科學,2012,30(2):57-67.
〔12〕吳漢東.知識產權法價值的中國語境解讀〔M〕.中國法學,2013:18.
作者:孫陽 單位: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
- 上一篇:電商平臺用戶評論數據情感分析
- 下一篇:直播電商平臺業務發展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