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分析
時間:2022-01-04 10:21:13
導語:博物館知識產權法律問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博物館作為公共事業發展的產物,建設的原則是無償開放性的,而建設的目的則是為了保護有形或無形的公共文化遺產,供人們參觀、游覽和借鑒,在有效提升人們精神境界的同時,為公共文化事業的進步提供動力。因此當前博物館中的知識產權法律問題也應該得到重視,尤其是搶注商標權等行為時常發生,不僅侵害了相關部門和利益人的合法權益,也威脅了國家文化建設的安全。文本主要研究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問題。
關鍵詞:博物館;知識產權;法律問題
隨著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博物館事業的建設也達到的頂峰,作為集開放性、公共性、傳承性以及文化性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院事業,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但是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問題也更為嚴重,不僅包括知識產權糾紛,還有藏物被商用等問題,嚴重侵害了博物館建設的初衷,對文化事業的建設也帶來了不利的影響。
一、在著作權法保護下,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的歸屬
(一)贈予美術作品。博物館作為公益性的藏品收納基地,經常會接受私人或相關組織的文化贈品,其中包括繪畫、書法美術作品以及其他具有審美和收藏價值的藝術品等。而針對這些藝術品的歸屬問題,我國《著作權法》也做出了明確規定,“美術等作品原件所有權的轉移,不視為作品著作權的轉移,但美術作品原件的展覽權由原件所有人享有。”博物館作為社會公益組織,是這些藝術作品的接受方,只取得這些藝術作品著作權中的展覽權,可以對這些作品進行公開展覽或為保存版本的需要復制,但不得在作品上署名。基于此,接受贈品的博物館如果想要將部分作品繼續轉贈,需要經過著作權人或相關著作權人的同意,在合法的范圍下簽訂轉贈合同,防止侵害著作權人的利益。(二)仿真制品。一些藝術作品由于問世時間較長,保存方式不當等,需要對其進行仿真以供陳列和欣賞。其中,針對一些超過著作權保護期的藝術作品,博物館在有效維護創作人人身權利的情況下,是可以對其作品進行復制或臨摹的。而針對那些仍處在著作權保護期的作品,則需要依據我國《著作權法》的相關條例,為了滿足陳列的版本需要等,在取得同意的情況下適當對作品進行復制,豐富博物館館藏。(三)商標權。依據國際慣例,商標權的取得分為兩種形式,一是注冊取得,二是使用取得。我國一般使用注冊取得的形式,最先申請注冊商標的人可以使用該物品的商標權,也就是先來后到的原則。因此,為了能夠防止博物館后續出現商標侵權糾紛等問題,在建設之初,就應該對博物館建筑、展覽物品以及館藏形式等內容進行商標注冊。而針對一些有特定歷史含義的展覽品,不僅應該及時注冊,還應該向相關部門申請防御商標和聯合商標,一旦發生侵權事件需要及時認定馳名商標的資格,最大限度地保護博物館的各類商標權不被侵犯,維護文化建設的安定和諧。
二、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措施
首先,要保障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不受侵害,博物館管理者必須對知識產權法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從理論上厘清知識產權法的管轄范圍和具體能夠行使的權利,對知識產權的歸屬、管理和運用進行維護和分析,從而有效保障博物館館藏和相關知識產權的有效性,用法律的武器指導實踐。其次,確立并完善相關立法程序。當前,對于博物館收藏等相關保護的法律只有《博物館管理辦法》,其中知識產權的歸屬和保護問題還沒有完全規劃清晰,因此需要相關部門針對博物館知識產權等相關法律問題,制定條理清晰的管理條例,從政策強化的角度加強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維護。同時,各博物館之間也應該加強聯系和合作,成立地方博物館保護協會,請社會的專業學者對文博事業進行科學的考察,制定有效的行業保護協定,從組織聯合的角度促進博物館等文化事業的發展和進步。再次,提高博物館的實際管理水平。為了維護博物館作為公益性組織的形象和口碑,館內的管理者還應該不斷強化自身對于知識產權相關法律問題的學習,認識到保護博物館中無形財產資源的重要性。例如,在接受贈予作品的時候要簽訂好合同并做好登記;針對藏品不同的性質和功能及時注冊商標。除此之外,在文化宣傳方面,也應該向社會大眾普及文博專業知識,邀請業內專家學者到博物館參觀和監督,提升博物館事業的文化層次,從而有效行使知識產權等相關權利。最后,加強博物館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工作。國家相關部門應該有效監督侵害博物館知識產權的行為,加大執法力度。而博物館自身的知識產權管理組織也應該加強維權意識,對擅自濫用商標權、商用等行為進行嚴加處理,必要情況可以采取強制司法手段,從而有效凈化公共文化市場,提升文博事業在文化產業中的繼承和傳承作用。
對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和維護,需要對贈予美術作品、仿制品以及商標權等方面進行考察,利用有效手段,對知識產權法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提高博物館的實際管理水平,加強博物館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工作,減少博物館知識產權糾紛案例發生的概率,構建有效地博物館知識產權法律保護機制,提升博物館實際的管理水平,從而促進文博事業的建設和發展,為公共文化產業的進步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來小鵬,楊美琳.博物館相關知識產權法律問題研究[J].中國博物館,2012(04):63-66.
[2]馬娜.博物館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16.
作者:孫曉 單位: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
- 上一篇:刑事立法輕罪標準設置研究
- 下一篇:內控制度建設規避會計法律責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