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校園貸現狀及法律思考
時間:2022-02-19 10:47:54
導語:高中生校園貸現狀及法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隨之有了較大的變化,高中生們收到我外界環境的影響也會出現聽一些不正常的消費需求,在家長那里得不到經濟上的滿足以后就開支利用校園貸來獲得巨額的資金進行揮霍,近些年來,不少因為校園貸而發生的悲劇正在警示著人們,要求社會各方面重視起校園貸對高中生的學習生活產生的不利影響。基于此,本文就高中生校園貸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闡述了關于校園貸的法律思考。
關鍵詞:高中生;校園貸;法律思考
校園貸的出現也是基于當前學生越來越不合理的消費需求,學生在貸款過程中往往也會因不能及時還上貸款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影響著學校風氣以及高中生們的學習生活。雖然校園貸已經經過教育部的整頓,但是其仍然活躍在校園的一些角落,歪曲著高中生們的消費觀念。
一、高中生校園貸的現狀分析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校園貸平臺以其具有的申請難度低、額度大等特點逐漸成為當前學生申請率最高的一項貸款也帶,伴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校園貸從最初的助學第款助火箭發展成為學生用來消費攀比的資金來源,很多學生出現消費水平大于收入水平的情況之中,借款越來越多,利息也想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大,甚至還出現父母賣房子還債的事件,當其發展越來越惡劣的時候,教育部以及銀監會等有關監管部門開始采取措施積極整頓校園貸市場,但是基于現實的市場需求,校園貸仍活躍在校園中,影響著學生的消費觀念,繼而給學生的家庭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高中生校園貸的特點
(一)放貸行為隱蔽,監管存在較大難度。高中生的學業較重,平常都是生活在校園中,交際圈也比較小,這種情況下校園貸一般都是通過私下招攬學生等方式,讓學生介紹貸款人進行借貸交易,這種利用同學人際網的方式實施起來比較容易保密,較為隱蔽,家長和老師很難發現學生私底下的小動作,因而經常最后導致嚴重事件以后才被家長或者老師發現。(二)放貸門檻較低,學生申請難度較小。高中生正處于沒有收入能力的階段,主要生活來源就是依賴于父母,校園貸真毒此種情況在放貸時設置的門檻較低,一般是填寫貸款申請以后就能進行貸款,貸款申請一般也是貸款人的基本信息或者貸款人家人的信息等,這些門檻的設置極為不合理,因而會經常性的出現高利率以及不正當的催收行為。(三)放貸名義利息很低,實則暗藏玄機。很多校園貸為了吸引學生貸款經常號召利息很低,比如每千元每天只需要一毛錢,但是會經常通過表面的低利息多分期來吸引學生分期償還,或者利用一些繁雜的計算方式使得學生不知不覺的里管理,最后造成學生無力償還,致使嚴重事件的發生。(四)房貸行為中的騙貸、催債陷阱較多。高中生本身心理不成熟,社會經驗有比較缺乏,在借貸交易過車女觀眾經常會受到校園貸平臺的誘導,陷入騙貸的陷阱當中,當學生無力償還債務時,校園貸平臺還會假意為學生提供不正當的貸款渠道,使其陷入“以貸養貸”的漩渦當中,還有一些校園貸用裸條肉償等方式來逼迫學生。校園貸這樣做的目的主要也是讓學生無力償還,然后將債務轉移到家長身上,從家長身上來獲得高額的利息回報,實現自身獲取高利潤的目的。
三、高中生校園貸的法律思考
(一)合法借貸關系應該受到法律保護。當前常見的校園貸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利用自有資金向貸款人以直接放貸或者產品分期等形式來獲得利息和手續費用等等,另一種是通過平臺進行交易,讓借款人與貸款人通絡校園貸平臺來進行借貸交易。以上兩種方式的應用過程中,校園貸平臺并不會參與其中,只是為借貸雙方提供交易平臺,因而從法律角度并不能以借貸關系的當事人的標準對其進行法律上的批判以及約束。從中也可以發現,如果校園貸平臺存在串通借款方對貸款人進行摘片、隱瞞等行為是需要追究其法律責任的,但是,其在交易過程中若只是提供一個中立的平臺就無法對其進行法律上的約束以及批判。(二)預扣利息應當在本金中扣除計算。當前,校園貸在放貸之前普遍實行預扣利息的政策,這樣就導致學生借款后收到的錢款比學生實際上要借的錢款少,但是校園貸仍然會以學生名義上的借款為本金來計算利息,如果學生不能按時還款,就會把逾期的利息計算到借款本金當中,然后再計算利息,這樣就出現了利滾利的情況?;谠摲N情況,《中華人民共和國》中也有明確規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因而校園貸在放貸之前實行的預扣利息的政策的不合法的,也就是扣除的一部分資金不會受到法律的保護。(三)變相高息應當分別處理。變相高息主要指的是校園貸在放貸過程中利用罰金、復利、違約、管理費等方式來實現高息的目的,這種方式在實際應用中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做出指導。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借貸雙方只有沒有超過年利率24%就可以依法讓貸款人按照約定的利息支付利息,但是超過年利率36%就可以不對超出的部分進行支付,已還的超過的部分也可以通過法律的手段追回來。(四)構成犯罪應予以刑事制裁。當前,針對無法按時還清債務的貸款人多會實施恐嚇、、滋擾等一些會侵害到貸款人的暴力行為,這些行為的發生極有可能也會受到刑事制裁,其中涉及到的校園貸拘禁逼債、利用“裸條”逼債、販賣貸款人信息等等方式也已經觸碰到法律,需要予以刑事制裁。
四、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校園貸的出現也是基于現實的市場需求,其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除了需要相關法律規定的約束規范以外還需要家庭與學校方面的共同教育,在其學習生活的過程中要樹立其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攀比心理的滋生,要要加強與學生的共同交流,了解學生的內心所粗,及時糾正學生內心的不良想法,全面保障學生能夠有一個合理正常的消費需求,避免其陷入校園貸的漩渦的當中。
參考文獻:
[1]岳宇翔.論校園貸的風險防范與教育引導[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8(11):131-132.
[2]賈薛飛.校園網貸的現狀分析與管控策略[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10):20-22.
[3]房旭峰.高中生校園貸的現狀分析及法律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8(27):145-146.
[4]劉正陽.校園貸對高中生的影響與建議[J].現代商業,2017(30):171-172.41
作者:肖澤雨 單位:保定市第一中學
- 上一篇:符號敘述學虛假廣告法律認定
- 下一篇:勞動者平等就業權法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