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

時間:2022-01-29 09:32:59

導語: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

摘要:隨著社會和時代的不斷發展,人們自我保護意識逐漸提升,公共利益在社會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顯得十分必要。現階段,我國的法制化建設不斷提升,相關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斷完善,對公共利益進行法律層面的保護已經取得一定進步,但是在法律限度上仍然存在一些局限,需要進一步加以完善。基于此,本文將對經濟法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現實意義進行分析,并對公共利益保護中的法律限度以及完善對策加以闡述。

關鍵詞:經濟法;公共利益;法律限度

現階段,公共利益受損情況時有發生,從法律層面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我國法律體系中,有許多法律涉及到公共利益保護問題,其中經濟法便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種,然而從實質上看,經濟法對于公共利益的保護仍然存在一些限度,抑制了法律效力的充分發揮。對此,相關法律研究人員應對此加強重視,充分認識經濟法對公共利益保護的重大意義,并尋找存在的限度問題,使其得到科學有效的解決。

一、經濟法對社會公共利益的現實意義

由于個人對社會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間的概念常常混淆,在現實生活中常常出現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相沖突等情況,經濟法作為為經濟發展而設立的法律,當二者出現沖突時,可以從中進行調節盡量達到平衡。在市場經濟發展浪潮中,部分不法分子為了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做出一些危害國家和社會之事,如造假、生產一些劣質產品等,以最低的利益獲取最高效益,對于此類現象,經濟法應從法律層面對其進行制裁,阻止其對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進一步的破壞,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雖然經濟法對于造假事件進行制裁,但卻是維護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消除社會毒瘤,間接的對社會公共利益起到了保護作用,對于一些威脅公共集體利益的個體活動進行有效制約,使社會經濟能夠在經濟法的保障下得到健康快速的發展。由此可見,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本質上存在共性關系,經濟法在維護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對于社會公共利益也起到了較大的保護作用,這對現代化社會快速發展來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1]。

二、經濟法下公共利益保護法律限度

(一)經濟法具有局限性。從我國目前法律制度來看,法律制度的成熟與經濟發展間存在一定聯系,一方面,我國目前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在市場經濟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些許問題,一系列新型經濟法的誕生,使以往的法律制度受到沖擊。另一方面,從經濟法本身來看,其產生具有一定特殊性,是以計劃經濟體制為基礎,因此缺少政府以外的獨立市場主體,并且在公共利益方面也缺少代表主體與機制。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社會秩序發展中,個人與整體之間的交互十分明顯,但我國始終由整體主義占據主導地位,個人主義較為缺乏,因此當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通常以公共利益為主。隨著我國法治社會的不斷發展,個人主義逐漸突顯,然而經濟法卻尚且處于整體主義向個人主義的轉變階段,與當前法治思想不相適應,從而在公共利益保護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經濟法缺乏操作性。經濟法作為現代法中的一種,主要作用是針對當前社會經濟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和解決。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的分工不斷細化,社會逐漸走上多元化、抽象化道路,各成員之間的互動增強,社會公益保護力度降低。從經濟法視域來看,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方面缺乏對公共利益保護界限的劃分標準,另一方面缺少可行性的操作規則。對于公共利益來說,應從實質上把握其內涵、特征,這屬于一個價值選擇的過程。但是,價值選擇較為復雜,且具有多元化特點,要想在這一層面達成共識十分困難,如若想做出較好選擇,則需要將價值問題轉變為程序問題。因此,對公共利益的保護十分正當,并不單純與法律規定相符合,而且還要與程序上的具體規則相一致。(三)經濟法理論與實踐相背離。1.在調制主體方面,包括市場規制、宏觀調控等方面,力量過于強大。在調制主體層級上,地方與中央政府間存在不同,主要體現在追求目標、行為措施、約束條件等方面,部分地方政府以自身利益為重,可能在實際工作中對中央政策適當規避,使公共利益受到損害。根據公共選擇理論,中央政府不屬于道德人,而屬于理性人,具有一定的利益追求與腐敗現象存在,在政策落實過程中通常會背離公共利益保護目標。由于在決策體制上存在漏洞,導致決策信息不完善,在落實過程中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很可能導致公共政策無法達到預期效果。2.調制受體與主體相比處于劣勢,在對策能力上較弱,對于調制受體來說,可能會受到經濟法多元化影響而發生改變,采用法律規避的方式與調制主體相抗衡。上述情況不但在調制雙方間存在,對于任意層次的調制關系來說,都十分普遍,調制受體通過法律規避方式很可能會對公共利益保護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公共利益保護效果難以得到顯著提升[2]。(四)經濟法規范具有多元性。從法學的角度來看,法律具有多元化特征,除了國家法律以外,還包括非政府社會組織所制定的相關準則和規范。根據經濟法學研究結果,經濟法規范具有多元性特征。從1990年以來,在西方不斷爆發“重塑政府”運動,在規制防止上也逐漸走上多元道路,對傳統法律進行繼承和發揚,并誕生了一系列新的軟法規范。從軟法規范來看,如若未能體現出真正意愿,則勢必會出現些許消極現象。另外,對于經濟法來說,其主要作用是確保經濟體制與政策的順利實施,與其他法律性質來說,其政策性更為明顯。在現代化法治社會背景下,法律逐漸以政策為引導,法律與政策間的融合日漸顯著。因此,在新形勢背景下,經濟體制在不斷發生改變,對經濟法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使其開始發生變化。在整個經濟法背景下,公共利益也呈現出歷史性、階段性特征,使經濟法中的基本理念與原則隨之發生改變,在無形中增加了公共利益的保護難度。

三、經濟法下公共利益保護限度的完善

英國著名社會學家麥基弗指出,公共利益保護是人類生活的前提,對現代政治發展起到基礎性作用,社群具有一定的公共利益,又具有較強的復雜性,社會的主要特征為社會公共利益,對公共利益進行保護屬于經濟法的基本價值追求。但是,從上文中的分析和研究表明,目前經濟法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存在一定的法律限度,需要在后續的發展中得到有效的彌補和完善。(一)從實體法角度界定公共利益。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始終未能達成共識,但其本質并不在于公共利益概念上,而是由公共利益而引發的價值判斷問題,可以通過思考、討論、批判等方式,針對不同情況得出相應的具體結論。拉倫茲提出:“當抽象概念與邏輯體系無法充分體現生活現象中的多樣情況時,人們首先想到的輔助手段便是類型。”將公共利益類型化看待有利于對其進行更加明確的界定,給予其更加妥善的保護,為其他利益形態提供更多的保障與依據,使公權力的形式有所指導和參考。從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來看,學術界目前主要持有三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公共權益應由權力機關負責,采用“一事一議”的方式來界定;另一種觀點認為由司法機關,即法院來負責,對公共利益進行認定和審理;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由立法機關負責,在普通法律基礎上對其進行界定。根據我國當前實際情況,第三種觀念更加貼近于現實,可以由權力機關負責對公共利益進行認定,與制度化的本質、民意、法律效力理論要求相符合,在很大程度上還能夠緩解政府濫用權力對公共利益造成的損害[3]。(二)從程序法角度構建控制規則。法律程序的設計與實施對國家、個人利益沖突的緩解具有較大的權衡作用,能夠對公共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使其在合理的范圍內行使。對于程序問題的理解達成共識有利于公共利益的保護,對每位公民來說都有較大益處。公共利益的形成屬于公共決策的過程,要確保結果的科學合理、正確民主,就需要確保決策的過程公開透明,保障公眾的參與權、知情權與表達權。在公共利益程序控制方面,應以是否引發爭議為依據區別對待。一般情況下,只要公共利益尚未引發爭議,則可以設立常規程序機制明確該項利益;如若發生爭議,則需要在法律層面上對公共利益所引發爭議的解決程序進行明確,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政府為了公共利益而采取一些措施對公民權利進行限制,則需要在科學調研和論證的基礎上進行。只有經過科學的論證后政策決策才可保障公共權益的實現,將公民的基本權益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2.在公共利益保護中,應最大限度的提高決策透明度,保障公民以及相關人員的知情權、表達權、參與權以及其他民主權力,最終保障公共利益保護工作得到有效開展;3.對公共利益的程序控制應堅持平等商談、個人權力優先、事前公平補償、事后完善救濟等原則;4.圍繞著公益訴訟,構建科學高效的公共利益司法救濟制度。公益訴訟屬于個人或者組織在法律的授權下,對侵犯國家、社會公益等行為提出的訴訟,由法院進行依法辦理的司法活動。現階段,為了使我國現行訴訟制度下的原告資格得以拓展,將間接受到傷害的相對人以及利益范圍內、受到影響的“任何人”都納入到原告資格范圍中,同時還針對舉證責任、訴訟費用等諸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使公益訴訟能夠從根本上使現有經濟法中的缺陷問題得以彌補,為國家、社會、人民的合法權益提供更好的保護[4]。

四、結論

綜上所述,社會公共利益離不開法律保障,經濟法作為我國法律體系中的一種,在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對此,每一位公民都應正確認識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間的關系,認可經濟法對社會經濟、公共利益的保護和促進作用,相關法律研究人員應進一步挖掘經濟法在公共利益保護方面的局限,并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進行彌補和完善,以此來促進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超.論經濟法視野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社會科學:全文版:00180-00180.

[2]楊艷.經濟法視角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淺析[J].經濟管理:全文版,2016(11):00242-00242.

[3]陶紅云.經濟法基礎上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經濟管理:全文版:00235-00235.

[4]王相贊.經濟法框架下公共利益保護的法律限度[J].職工法律天地:下,2016(24):4-4.

作者:楊曄 單位:江蘇藍之天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