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礎課德育滲透方法

時間:2022-01-10 09:38:53

導語:法律基礎課德育滲透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法律基礎課德育滲透方法

摘要:由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不能夠僅僅停留在對于法律知識講解的表層,同時還需要有意識地去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理解法律實施的本質,意識到法律的作用,樹立起正確的法律觀念,從而避免自身對于法律單一片面的認知。本文就法律課程上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滲透進行分析,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結合具體的案例對法律的基本原則進行分析,進而加強德育滲透和人文關懷等,從而加強課程對于德育滲透的指導原則,提出相關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法律基礎課;德育滲透;方法;原則

由于法律和道德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如果在學習法律的課程當中只講法律,忽視道德,學生就沒有辦法從真正層面上理解法律和道德的含義,甚至還會對法律產生片面的認知。很多中職院校開設法律專業基礎課程,不是將其作為法律的入門課,而是將其作為重要的德育課程,因此對于法律課程的學習不能夠僅僅停留在表面的對于具體法律知識的講解層面,同時還需要加強日常對于學生的德育滲透,針對這種情況,如何實現法律課程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滲透,進而取得理想的教學成果?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提出相關解決方案,同時探討采用這些方法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進而促進法律基礎課程對于德育的滲透。

1注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

當前,很多人都是知法犯法,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我們可以得知,只懂法律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同時具備相關的法律意識,所謂法律意識,指的就是人們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法律、遵守法律的一種狀態,如果僅僅只是懂得法律知識,遇到了實際的問題卻不會用法律知識加以解決,將法律拋之腦后,那么這就是一種沒有法律意識的體現,最后造成的后果就是知法犯法。因此,如何增強和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就是要從根本上幫助學生認清楚法律的實質,法律所代表的含義,進而培養出學生良好的法律信仰。有了信仰,人們才會有相應的法律意識,才能夠有意識地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憲法意識,做到知法用法。政治教育的主要功能是為了熏陶學生的政治觀念,培養學生的政治責任,主要包括了解相關的政治制度,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觀念等,政治和法律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有著密切的關系,“法律課程”在傳授法律知識的同時還可以通過探討法律和政治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從法律的角度上把握政治,確保學生能夠更加形象的了解國家政治價值理念,繼而樹立好正確的政治方向。在開展“法律基礎”課程的時候,教師在教學當中需要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思想觀念,法律的本質是統治階級意志的集中體現,是具有階級性的,因此法律和政治相互依存。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因此在學校開設發了教育課程十分必要,在教學當中利用法律來闡述和解釋國家相關的政治制度和原則,讓學生在政治上和思想上有一個全新的認知。俗話說:“法律須被信仰,否則形同虛設。”憲法由于民眾的存在而自由,人們通過憲法約束自己的行為,同時也在憲法的約束中生存,長此以往,人們對于憲法的精神的信仰才能夠得以長存。憲法是人們長久智慧的結晶,也是閃耀著民眾思想的光芒,沒有廣大人民群眾對于自由和信仰的向往,也就沒有憲法。憲法產生以后得以長存,能夠最大化程度的保護人民的權利,和我們民眾日常對于憲法的信任是密不可分的。有了這種信任,才能夠通過自身的實際行動踐行憲法的具體實施,同時,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從點滴入手,針對教材的內容對學生加以實地的引導,同時采用精簡、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來影響和鼓勵學生,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堅定學生的法律意識。

2結合具體案例開展德育教育

任何知識都需要和生活實際緊密相連,因此,在學習法律的時候我們需要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研究,加強對德育的滲透,這樣才能夠取得良好的學習成效。比如在河邊有一個孩子落水了,很多人都看到了,但是大家卻都沒有下水去救孩子,其中圍觀的人里面還有孩子的父母,他也沒有下去救孩子,因為不確定水里的就是自己的孩子。后來他發現水里的就是自己的孩子以后,孩子已經淹死了,此時追悔莫及,對于這個事情,孩子的父母將其所在的社區告上法庭,說是由于該地沒有較強的安全防護措施,所以才會導致孩子死亡,要求該社區承擔法律責任。法院駁回訴求,原因是社區不具備該河道的管理權,沒有管理河道的職責和義務。針對以上的案例我們可以進行相關的德育滲透:其實河道并不算危險,危險的是在面臨困境的時候沒有人出手相救,都是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樣子,一旦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又開始錙銖必較。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也是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為什么要分的那么清楚?父母會受到譴責,也會后悔終身,但是周邊的群眾也是一樣,也該受到譴責。因此,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我們需要加強對于德育的滲透,緊密結合實際生活,觸動學生的內心,進而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3結合法律基本原則對學生加強德育滲透

法律的最為基本的原則,也是最為重要的內容就是道德規范,民法的基本原則是成心、公平等,因此我們在講解法律的基本原則的同時,注重揭示道德規范,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方能夠全面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首先我們需要堅守誠信的原則,要求在民事活動主體在開展民事活動的時候,恪守誠信,善意待人,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爭取自己的權益。誠信是一個人最為基本的道德,一個人一旦失去了誠信,就無法安身立命,特別是當今市場經濟活動當中,誠信不僅是最為重要的道德規范,同時也是不可以逾越的法律底線,誠信能夠保障市場的有限運轉,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對于誠信的教育,同時在結合法律原則的基礎上加強對于學生的德育滲透。

4認清法律的局限性,加強德育滲透

雖然說法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不可或缺,但是也不是萬能的。我們需要通過德育滲透幫助學生正視法律具有局限性,而不是盲目的夸大法律的作用,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對法律有一個較為客觀的認知,靈活的運用法律知識來解決問題。比如前幾年出現的老人“碰瓷兒”事件,遇到跌倒的老人,路人好心攙扶,卻身陷官司,甚至最后還要承擔法律責任,對于這些問題,我們需要加強對于德育的滲透,向學生講明這是法律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并不是法律的本意,我們需要認清,法律對于我們的保護是有限的,但也不能因為一些問題就否認了法律的作用。

5適當對學生關心,加強德育關懷

對于德育的滲透,可以通過細小的時間進行滲透,讓學生在細微之處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性,更會感覺到德育的溫暖,從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教學活動當中的事情,適當的給學生一些提示,表現出教師對于學生的真心關愛,讓他們在教室的關懷下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

6小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知,對于法律基礎課程德育滲透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是從總體上來看,一般符合以下幾種特征:法律課程和德育的滲透必須要和法律課程內容息息相關,能夠和法律知識融為一體,形式更加多樣化和豐富化,貫穿整個活動當中,同時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案例進行教學,方能夠緊緊把握學生的心理,學習的內容還需要具有現實性,體現出教師對于學生的濃濃關愛之情,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本文對法律基礎課程德育滲透的方法進行總結,在實踐當中加強靈活運用和創新,進而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

參考文獻:

[1]何初華.芻議法律基礎課加強德育滲透之方法[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11).

[2]張敬眾.淺議法律基礎課對和諧德育的作用[J].法制博覽(中旬刊),2014,(4).

[3]李璐嬌.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思考[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

作者:許盧雍 單位:福建經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