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國際空間活動爭端解決體制難題以及優化

時間:2022-11-17 05:25:00

導語:現存國際空間活動爭端解決體制難題以及優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現存國際空間活動爭端解決體制難題以及優化

美國東部時間2009年2月10日11時55分,美國銥衛星公司的“銥星三三”衛星和俄羅斯的已報廢的“宇宙二二五一”軍用通信衛星10日零時55分59秒在西伯利亞上空相撞。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完整在軌衛星相撞事故,無論相撞的原因如何,都無疑引發了各界人士的廣泛而深入的大討論,更引發了國際空間法學者對一系列相似相撞事件的重視,而現存國際外空活動爭端解決機制遠遠難以完善地解決這些問題,對國際外空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探討和完善勢在必行。

一、衛星相撞事件暴露的國際外空活動爭端解決機制問題

(一)現有機制尚缺乏系統性、專門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規定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相關法律文件過于分散,規定的方式和解決的爭端的范圍也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不同的空間活動爭端的解決需要適用不同的法律文件。如《責任公約》對有關空間活動造成損害的賠償責任進行了詳盡的規定,并規定了通過外交途徑和排除用盡當地救濟原則解決空間活動爭端的一般原則,而在其他相關條約、原則和決議規定得就未進行規定或規定得較為簡單。

其次,在有些空間活動領域,現有的法律淵源并沒有對爭端解決機制進行專門性的規定。1967年《外空條約》只對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做出了一般性的規定,現有空間活動的其他法律文件也僅對空間活動的損害賠償責任,以及各國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活動產生的爭端的解決做了較為原則性的規定。除此之外,在其他領域內的空間活動則并未對專門的爭端解決機制進行規定。

最后,現有的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相關法律文件尚過于原則性和抽象性,可操作性不強。如在《責任公約》第九條中規定了有關賠償談判的問題,在可能的程度內通過談判途徑來解決有關的爭端,以及在任何一方的要求下可以組成賠償委員會等問題。但是這個委員會的決定僅僅是建議性的,由雙方在善意原則下來接受這個決定。但是實際上到現在為止只有很少的國家可以真正執行這個原則。

(二)現有機制尚缺乏強制執行力

上述條約、聯合國的原則和決議及其他相關法律文件由于其規定的原則性、抽象性以及缺乏執行機構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對空間活動的國家尤其是空間大國并不具備強制執行力。

首先,如上文所述,公約和原則中規定的空間活動的爭端解決機制的原則性和抽象性使得各國對公約和原則均作出對本國有利的解釋,使得這些法律文件無法真正實施,爭端并不能得以行之有效地解決。對于俄美衛星相撞事件,迄今為止國際社會也尚處于理論探討階段,并未產生實質性的爭端解決辦法。兩國之間的外交談判仍在進行中。

其次,缺乏一個專門的公約和原則的實施機構,使有效地監督和保障締約國認真履行和平解決空間活動爭端的公約義務成為不可能,只能通過各締約國各自的良好意愿來履行其義務。

最后,根據和平方式解決空間活動爭端的原則,大多數空間活動爭端尚主要依靠政治性手段等外交途徑加以解決,對解決方式的選擇,爭端當事國也有很大的自主決定權。

(三)現有的機制難以跟上空間活動飛速發展的步伐

首先,由于相關的國際公約和原則大部分都是在冷戰時期締結,當時的法律文件也同時反映了冷戰時期的東西方利益的沖突,各方都不肯參與談判和接受妥協,導致相關國際公約和原則對于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規定過于簡單和原則性。聯合國外空委的設立也可說是冷戰的產物。冷戰結束后,國際關系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在新的國際政治形勢下,隨著外空的商業利用的趨勢日見明顯,昔日的東西方對立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發達的空間國家與發展中的非空間國家的矛盾所取代。空間活動的爭端解決機制也應當適當反映現時國際矛盾和國際整體利益。

其次,隨著空間活動的不斷進行,商業化和私營化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國際組織和私人實體越來越多地參與到空間活動中來,國家作為空間法的主體已經遠遠不適應空間活動的發展步伐。另外,空間技術的發展也給爭端解決機制的設立提出了新問題。如航空航天器的空間地位問題及責任如何承擔問題,都給現有的爭端解決機制提出了挑戰。

二、完善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構想

針對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關于建立和完善外空爭端解決機制的構想,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類:一是通過在原有的關于空間活動的公約基礎上,制定統一的外層空間條約,在條約中加入專門用來解決外空爭端的部分,以此來彌補聯合國現有外空條約體系的不足;二是充分利用現有的爭端解決機制,通過對現有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使之適應于解決現行的空間活動的爭端;三是補充性地提出建立通過仲裁和訴訟解決爭端機制的建議;四是充分完善國際合作和國內立法,以更有效地實施和執行國際法德規定,適應空間活動和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

(一)制定統一的空間法條約及解決空間活動爭端公約

空間活動的日益發展迫切要求制定統一的空間法條約。在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空間委員會法律小組委員會第四十四屆會議上,一些代表團(其中包括中國)就提出,盡管聯合國現有外層空間條約的規定和原則構成了各國應予遵守的制度,應鼓勵更多國家加以遵守,但空間活動目前的法律框架需要修訂和進一步發展,以適應空間技術的發展和空間活動性質的變化。這些代表團認為,可制訂普遍和全面的空間法公約,以彌補目前因法律框架落后于空間活動發展而造成的缺陷,同時不損害目前已生效的這些條約的基本原則。對于外空爭端解決機制在某些方面存在的缺陷,可以通過各國制定一個統一的、完整的外層空間條約來彌補,在這個條約中將規定全面和完善的外空爭端解決機制,使該機制適用于空間活動中產生的各種爭端。

國際法協會在1984年就曾制定出解決空間活動爭端的公約草案,該草案后來在1998年又得到進一步的修訂。該草案包括了非強制性解決爭端和強制性解決爭端的不同程序,提出了建立“國際空間法法庭”的設想。條約草案的主要宗旨就是建立一套適應于外空活動商業化的和平解決爭端的機制,特別是要通過各種制度性的安排,強化現有的爭端解決機制對爭端當事方的約束力。

(二)完善現有外空條約關于爭端解決的規定

完善聯合國已經制定的各個外空條約,賦予現有條約中關于爭端解決的原則以增強可操作性以及對當事國的強制性和約束力,通過逐步將外空爭端的解決方式納入法律化和司法化的途徑提高爭端解決的實際效力似乎更為可行。例如,國際法協會在研究修訂1972年《責任公約》的問題時就曾指出,應當對該公約第19條第2款規定的“若各方同意,委員會的決定應是最終的并具有約束力;否則委員會應提出最終的建議性裁決,由各方認真加以考慮”修改為,“求償委員會的決定原則上是最終的并具有約束力,除非當事國明確表示反對”。又如,國際空間法研究所舉辦的21世紀空間法講習班曾提出,在解決空間爭端方面,特別是解決空間商業化引起的各種爭端時,應當考慮到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慣例所使用的仲裁規則。

(三)逐步建立通過仲裁和訴訟解決爭端的機制

在以國家和國際組織為主體的外空爭端,除了運用政治和外交解決國際爭端的方法外,也應當適當考慮通過國際法上的仲裁、司法訴訟等方式來解決。例如,國家之間有關空間活動的爭端,如果有關國家同意,完全可以根據《國際法院規約》第36條第1款提交聯合國國際法院解決。有些學者也曾建議在國際法院內設立常設的或者非常設的空間分庭,解決空間爭端;有學者也建議,參照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關于爭端解決機制的規定及國際海洋法法庭的時間,強化國際仲裁機構和司法機構在解決國際爭端方面的功能,特別是通過賦予國際司法機構強制性管轄權,使外空爭端的司法解決方式對當事國產生有效的約束力。

(四)進一步完善國際合作和國內立法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空間活動的爭端解決必然要考慮到我國的利益。目前由于我國尚無系統全面的國內空間立法,所以加快空間立法,解決商業化和私營化以及國際合作所帶來的空間活動爭端是大勢所趨。進一步完善國內立法,在國內法中逐步規定空間活動的爭端解決機制,既與聯合國的國際條約和原則相統一,承擔起相關的國際責任,也能樹立起負責任的空間大國的良好形象。

三、結論

隨著國際實踐的增加,空間活動爭端解決的相關機制和原則會逐漸積累,得到改良,并更好地平衡各種相抗衡的權益。為空間活動爭端的解決而做出的努力對于空間學家特別是空間法學家來說已經并不是新事物。空間活動爭端解決機制的建立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它需要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資源、專家和許多人員的努力,各國也需要通過通力合作才能達成共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