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法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
時間:2022-08-04 09:42:36
導語:經濟法課程考核模式改革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法課程的開展是對高校當中人才培養的一種公選課程,也是對經濟管理學專業的學生必修的一類課程,是對于培養懂經濟、懂管理的學生全面發展的一門重要課程。由于受到傳統的教學影響,經濟法的考核形式與之相差無幾,最終使得經濟法的考核與檢驗標準不能發揮其自身良好的作用,所以我們根據此考核問題和標準做出幾點分析,同時研究出解決其分析的方式。
一、目前我國經濟法課程中存在的考核問題探究
(一)經法法課程考核內容中存在性質認知偏差和重視程度不足問題
由于當前學生所學的專業要去和學習的課程特點安排限制,經濟法的課程在教學體系當中只能對其安排成為公選課程或者是選修課程,而課程的性質也就被定位成了對學生的考察課程,所以在此課程當中學生和教師對于課程的地位和作用認識存在著不少的偏差,認為這種屬于考查課是無關緊要的課程,所以在這種認知下,無論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進行學習都存在著敷衍了事的心理。從而進一步的影響到了經濟法課程的自身教學效果以及教學質量[1]。
(二)考核方法單一缺失規范性
對于傳統的考核模式,經濟法考核也不例外,無外乎開卷、閉卷和綜合結業論文的形式,雖然這種考試制度也有一定的弊端,具體體現是一場考試卷決定了學生的成績,以及學生自身的能力。無論是閉卷還是開卷考試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整體的效果,開卷考試學生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應付考試,而閉卷考試通常是學生胡亂的進行抄寫,沒有體會到其中考試真正的含義,這對整體的經濟法教學課程的效果大打折扣[2]。
(三)考核內容理論性偏重技巧缺失
在經濟法的考試當中,考試的內容基本上就與經濟法教學相一致,大致的都是從簡單的概念以及理論出發,對于其考核題型來說更是簡單,很少會有真正的實踐技能考核,這也就導致了學生在對于經濟法的知識以及理論掌握的到位,但是卻對于實際運用當中一竅不通,這樣的考核標準以及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同時也導致了學生對于實際學習問題缺少主觀意識。進而導致了學生掌握程度不足。
(四)教育和考核內容缺失劃分成績規范困難
在教育教學當中,學生的成績和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兩個比較關鍵的部分,對于學生的考試是對教學成績檢驗和評價的唯一標準。但是,雖然我國大多數的高校當中都實行教考不分離的教育模式,所以就導致了學生自身的成績缺少真正的公平客觀性,由于考題是教師所出,成績也是教師所進行判定的,所以在對于學生來說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而同時對學校來說這也是影響教育水平的一大客觀事件,因為在教育當中學生整體的成績都是由教師定奪的,這都導致了教學考核的科學合理性。
(五)考核制度管理缺失人情化過重
由于經濟法的課程屬于考查課,這也就導致了教學與學生都不重視此課程,特別是許多學校當中只追求學生的學習成績以及畢業工作走向問題,甚至是將學生的畢業率與教師相互關聯,這就導致了學生為了得到更好地榮譽而在考試過程當中頂風作案。雖然各高校對于學生作弊現象處理手段都比較嚴肅,但為了考出好的成績學生在考試過程當中時有發生作弊現象,同時在教師給分過程當中也過于放松,不正當的教學模式和考試風氣導致了學生不良風氣的成長[3]。
(六)忽視考核評價內容反饋工作不足
在現階段的考試當中,教師和學生都過分的注重考試成績,而忽略了整體教學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這也就間接的導致了成績本身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足,在對于學生提出的意見關注度較少,使得學生在對于教師評價過程當中不敢真實的表達出自身的想法,同時教師也由于多種原因在教育過程當中不敢過分的管理學生,這都在一定的基礎上影響了教育教學的發展。
二、經濟法課程考核完善對策
(一)重視課程考核內容提升認識程度
學校當中設置的課程考核是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的檢查,也是對學生自身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通過考核能夠及時的了解教師在授課當中和學生學習當中存在的問題,這對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起著和重要的作用。同樣對于經濟法的考核和管理也是一項重要的內容,只有重視課程標準,嚴格要求考核制度才能夠準確的了解其真實的教育水平[4]。
(二)推行教育和考核分立制度規范考核管理程序
考核工作也是一項系統性質的工程,在前期的出題。中間的考試監督、后期的考卷審批都是其工程的一部分,也是其最為關鍵的核心環節。所以這就要求我們要讀整體的教育考核規章制度節能型轉變,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實行教考分離的標準,就連組后的考試試卷的審查也應當進行分開處理,這樣才能夠更加直觀也是更加客觀的評價教學成果的依據。也能幫助我們更好地進行實施教育改革。
(三)完善考核方式構建健全的體系
現階段為了全面檢驗經濟法教學課程成果,我們可以根據專業的要求進行不同的考核模式,通過對學生自身能力的培養而作為考核標準,改變傳統的考試模式,從學生所獲得的知識程度來進行評價,對于學生的成績不能從單一的試卷成績進行定論,可以分為多種課堂表現了綜合評價,這樣才能更好的展現出新的教學優點。
(四)優化考核內容突出細節內容
對于經濟法教學課程所包含的范圍廣,同時教學課程過少,我們可以根據其自身的考試要求和教學特點進行統一的整改,優化教學內容,完善教育模式,對經濟法的教學成果紀要滿足當前社會所需,又要達到符合人才培養的目標。對于經濟法當中所存在的法律常識以及不重要的內容可以變成作業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學。對于經濟法核心的內容和理念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教學,特別是學生對于經濟法的實際運用能力一定要進行嚴格的考核,在培養學生的過程當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從而提高學生自身整體的綜合素質與應對社會的能力[5]。
(五)規范考核流程嚴肅處理考核制度
為了保證經濟法課程考核整體的公平公正性,在考核過程當中必須規范其考核流程和考場紀律,對于考試題目以及考試過后的卷面審查方面都要加強管理,防止漏題事件的發生,在考試過程當中要以監考人員為基準,對考試的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避免再其考試過程當中發生抄襲現象,對于作弊的學生一定要嚴肅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作弊現象,維護考場尊嚴和考試真實性。
三、結論
對于經濟法的課程考核是整體經濟法教學當中的最重要的環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前提。所以只有將經濟課程的管理專業以及教師相結合起來,研究其最適用也最實用的課程教學標準,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傳統的考試制度,通過在考核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究與討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和整體的教學效果,也是對實現經濟法教學統一管理的戰略性目的。
作者:齊望均 單位:吉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李之琳.基于應用能力培養的經管類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黃山學院為例[J].黃山學院學報,2012,06:111-114.
[2]梁靜.以培養應用能力為導向的民辦高校經管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再思考[J].知識經濟,2014,22:119-120.
[3]劉艷.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J].時代金融,2015,30:219+221.
[4]孫嶠.基于“能力測試”導向的建筑物理課程考核模式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09:261-263.
[5]高文銘.基于雙核心能力培養的高職實踐課程考核模式的實踐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7:128.
- 上一篇:經濟法根本價值取向及其實現
- 下一篇:經濟法在市場經濟體系建設中的作用
精品范文
10經濟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