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作用

時間:2022-07-06 10:47:12

導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作用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經濟法規定已經無法滿足時代的需求,這樣就促使了經濟法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法的互動可以有效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同時經濟的健康高質量發展還可以促進經濟法的發展。只有全面掌握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經濟法發展二者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效促使二者都獲得有效發展。本文主要就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法互動的重要性、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經濟法之間互動的優勢等方面進行分析論述,希望可以為人們了解經濟發展與經濟法發展之間的關系提供幫助。

關鍵詞:經濟發展方式;經濟法;重要性;優勢;互動關系

從根源上而言,經濟發展的方式主要是指影響經濟發展的速率的社會因素,經濟發展的方式主要由經濟增長的方式、經濟發展的速率以及經濟發展的效率等方面組成。經濟發展的方式有很多種轉變方式,它不僅涉及社會經濟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甚至還與氣候因素等有關。如何有效利用這些因素開展經濟的發展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經濟法作為經濟方面的規范標準,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還應該不斷完善經濟法的相關條例,進而保證我國經濟可以高效有序的發展。

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的重要性

在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對經濟發展有著戰略性的意義,在這個情況下,為了保證我國的經濟可以進行良性發展應制定合理的經濟法進行約束,來保證經濟的良性發展。[1]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未能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在資源利用的過程中存在著嚴重的資源浪費、物質損失嚴重的問題。這不僅僅會加大我國經濟發展的困難問題,同時針對這些浪費材料的二次處理還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處理,進而對我國的經濟發展造成極大的影響。綜上可知,經濟的發展并不是簡單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而是經濟發展方式與經濟法之間的不斷互動最終實現二者共同發展的過程。經濟法是我國經濟行業的基礎法律,它對于一種經濟發展是否合理有著明確的規定。它可以保證經濟發展的同時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我國在進行經濟發展時,不僅僅關注短時間內帶來的經濟效益,更多的是關注整體的經濟格局。經濟發展的方式與經濟法之間的互動是經濟健康發展的必由途徑。經濟法可以為經濟健康高效的發展提供積極指導意見,幫助經濟得到更高質量的發展。

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之間互動的優勢

(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優勢

經濟法的施行可以很大程度上的促進我國經濟高效健康的發展。消費作為經濟流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便利人們的生活還可以提升貨幣的流通量,進而為企業的發展帶來更多經濟支持。例如:制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案,這些法案可以很大程度保證消費者的權益,為消費者提供一個較為安全的購物環境,來促使消費者可以放心進行消費。經濟法的完善可以保護整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弱勢群體,進而創造出一個較為穩定的公平交易環境來促使大量的經濟貿易流通,保證我國的經濟可以實現高效可持續的發展。隨著時代的發展,經濟發展方式中總存在著或多或少的矛盾需要解決。基于此,為了有效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就應該關注當前經濟發展方式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進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可持續發展。[2](二)經濟法的發展過程經濟法的完善與否可以直接看出這個國家的經濟發展狀態,它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一個國家的經濟狀態。經濟法的影響深入到各類經濟活動中,小到出行住店,大到金融發展。說明經濟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與時俱進的,是在基本大法的范圍內,根據當前社會變化的形式不斷進行內容的刪減,進而獲得一部最適合當下社會發展的經濟法。

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關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國家經濟發展需求,為了更好地保證經濟發展適應當前的社會,應積極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創新,在進行經濟發展方式創新的過程中會衍生出一系列的問題,經濟法就是根據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制定出的相應解決方式,來保證經濟發展過程中弱勢群體的權益,促進整個經濟發展的有效進行。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進行經濟法的更新可以有效保障消費者、勞動者的權益,進而有效提升我國經濟的良性發展。以勞務關系為例,經濟法的制定維護了勞動者的合理權益,可以有效促進勞動者這一弱勢群體的勞動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勞動者工作的效率。

四、如何有效地提升經濟發展轉變與經濟法互動的質量

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會對國家的進出口經濟方式產生很大的影響,這將直接決定很多企業未來的命運走向。如果國家注重出口產業的話,將會大大促進我國出口型產業的發展。經濟法的有效實施可以為我國企業獲得一個較為穩定的經濟環境,進而保證我國各類經濟可以穩定持續地提升。

(一)完善經濟法的利益主體

自1987年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形式由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轉變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模式。[3]這種方法很大程度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同時這種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也為經濟發展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戰。相關企業如何有效預估當前市場環境進行發展成為影響一個企業是否可以持續生存的重要因素。經濟體制的變化對整個經濟環境有著很大的影響。經濟法究其根本就是為了有效改善人們的生活,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增加國家的經濟實力。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既要注意經濟發展的速率也要注重整體經濟發展的格局,進而在降低經濟發展風險的同時最大化實現全民的富裕。

(二)增加相關管理措施更好地實現經濟發育經濟發展的互動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是相互影響的,他們是一種相互促進的關系。完善經濟發展方式,可以幫助政策制定人員找出當前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而促使經濟法發生改變,進而加快我國的經濟發展,提升經濟發展效率。在經濟法完善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以及涉及行業進行有規劃地改進,進而保證經濟可以穩定健康地發展。在推進經濟法改變的過程中主要應該考慮以下方面的因素:首先,需要考慮經濟法對當前行業的沖擊力度大小,以及這個問題對社會的影響大小。如果是對社會影響不大但對行業影響巨大的問題,就可以采取設定解決時限的方式實現問題的處理;其次,對于經濟法的完善應該以國家經濟的發展為前提,在保證國家經濟發展不受損害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法的制定;最后,在進行經濟法的制訂過程中,需要根據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逐步的法案修正,進而保證經濟法可以有效地滿足時代的需求。[4]綜上可知,在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時,不應只注重短期帶來的經濟效益,還應該重點關注這種經濟發展方式會給社會帶來的后果。在實現經濟化發展的同時,還需要注重經濟的法治化發展,這樣才可以最大程度上提升經濟發展的質量,避免為了一味追求利益而無視一些違法亂紀問題的情況。在注重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同時更應該重視相關經濟法律的規范性。完善經濟法相關政策的制定不僅僅是一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在獲得真實發展數據的基礎上進行經濟法的制定。同時,在經濟轉變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應該積極遵守經濟發展規律,可以更好地幫助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積極進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與經濟法互動,二者缺一不可。

參考文獻

[1]周菲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分析[J].商情,2020(37):1105-1107.

[2]嚴正廣.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其與經濟法互動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20(3):141-142.

[3]張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經濟法的互動分析[J].法制博覽,2015(14):111,110.

[4]吳芳芳.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及其與經濟法互動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7(19):148-149.

作者:呂紫荊 單位: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