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論文

時間:2022-07-25 08:51:00

導語: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論文

內容提要

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即家庭中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其中約90%為女性,女性成為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權利違法犯罪行為,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有捆綁、毆打、譏諷、辱罵、恐嚇等。家庭暴力由于當事人的特定身份,有著隱蔽性、施暴手段多樣、時間上具有連續性等特點。家庭暴力作為一個常見的社會現象,是現代化家庭生活的一顆毒瘤。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和威脅,特別影響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同時還會破壞家庭的穩定和安寧,甚至家庭破裂,引發暴力犯罪事件發生,與我們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顯的及不協調背道而馳。拒絕家庭暴力,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要提高大家的認識,對家庭暴力施暴者要嚴厲懲治,對受害人要加以關心,要在社會上掀起反對家庭暴力的風氣,要提高受害人的法律保護意識。只有家庭的和諧和睦,才有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人民的安居樂業。

如今我們大家都在提倡構建和諧社會,家庭是組成社會的基本細胞,所以說家庭的和諧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和諧建設。家庭暴力作為一個常見的社會現象,對家庭成員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傷害和威脅,而且還會破壞家庭的穩定和安寧,與我們的和諧家庭、和諧社會,顯的及不協調背道而馳。家庭暴力問題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制度中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事件,因家庭暴力導致的刑事案件也居高不下。這種暴力既有對生命的威脅,也有對老人、婦女、兒童的精神上的虐待?!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一條對家庭暴力的范疇作了明確表述:“家庭暴力是指行為人以毆打、捆綁、殘害、強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給其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傷害后果的行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家庭中的弱勢群體,即家庭中的婦女、兒童和老人,其中約90%為女性,女性成為家庭暴力最主要的受害者?!秼D女權益保障法》明確規定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痘橐龇ā沸拚傅谌龡l明確規定“禁止家庭暴力”。2000年新頒布的《婚姻法》中已把“禁止家庭暴力”作為重要條文載入其中,這意味著“家庭暴力”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且作為一個明確的法律概念,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家庭暴力就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現代的文明社會就是要拒絕家庭暴力。在此,我運用自己所學習過的法律知識談談我對家庭暴力的一點認識。

一、我國家庭暴力現狀

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違法犯罪行為,其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比較常見的有捆綁、毆打、譏諷、辱罵、恐嚇、不予理睬、性虐待、性暴力等。家庭暴力主要包括夫妻間的暴力、父母子女間的暴力和其他家庭成員之間的暴力。我國的家庭暴力主要表現為: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以毆打、捆綁、禁閉殘害或其他手段對家庭成員從身體、精神、性等方面進行傷害和摧殘。持續性、經常性的家庭暴力,構成虐待。據統計,我國每年解體的40萬個家庭中,四分之一緣于家庭暴力,遭受過家庭暴力的婦女高達30%。根據中國婦女聯合會權益部門統計,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對妻子實施暴力的占絕大多數,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在我國農村,家庭暴力可謂司空見慣,丈夫虐待、毆打妻子的事時有發生,一些人對其可謂近乎麻木。家庭暴力是對婦女人權的侵犯,是社會公害,其影響遠遠超過了家庭范圍。家庭暴力被認為是現代化生活中的一顆“毒瘤”。因此,不管是構犯罪的家庭暴力行為,還是一般違法的家庭暴力行為,都應當采取措施加以減少和消除。家庭暴力是侵犯他人人身權利的違法行為,應引起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懲治家庭暴力,實現男女平等,有利于維護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關系,更有利于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二、家庭暴力的特征

家庭是組成社會最基本的細胞,只有家庭的安寧才有社會的穩定。然而在家庭中屢屢發生的暴力事件不僅損害了家庭和睦和穩定,也成為破壞社會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家庭暴力發生在家庭成員之間,暴力行為的實施者和受害者之間存在特殊的人身關系,因而家庭暴力也有別于一般的暴力事件而成為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家庭暴力由于行為人的不法行為直接針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并給家庭成員的身體、精神等方面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傷害后果。與其他暴力行為相比較,具有以下特點:

1、特定的家庭身份。家庭暴力由于發生在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中,因此施暴者與受害者之間具有特定的身份和關系。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往往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等社會弱者。婦女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家庭暴力中,未成年人也是受害者之一。

2、施暴者多為男性。在家庭暴力行為中,更多而且更為普遍的是丈夫對妻子實施的暴力行為。大多數家庭男性都占到主體地位,自己利用身體上的優勢,動輒就對妻子拳打腳踢。根據有關部門的統計,在目前的家庭暴力事件中,丈夫對妻子實施暴力的占絕大多數,家庭暴力的受害者90%--95%是女性。

3、時間長具有連續性。施暴者一般在家庭中處于強勢地位,受害者一般在家庭中處于弱勢地位。家庭暴力因伴隨著家庭成員之間的共同生活,施暴者會因不同的事由,在不同的時間里,多次或長期對同一受害者采取不同的行為和方式,不定期地施暴,且受害者多數采取了忍氣吞聲的態度,使家庭暴力沒有停止在初始階段,

4、行為有一定的隱蔽性。家庭暴力大多數都發生在家庭內部,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其暴力行為很難讓世人知曉。大多數受害者認為,家庭暴力是個人的家庭隱私,同時存在“家丑不可外揚”的陳舊觀念,缺少法律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因此,長時間對施暴者的暴力行為采取忍讓態度,從而導致施暴行為具有一定的隱蔽性。

5、施暴手段多樣。家庭暴力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侵害的主要是受害者的人身權,如生命健康權、人身自由權等等。既包括肉體上的傷害,如毆打、體罰、殘害、限制人身自由等,也包括精神上的折磨,如威脅、恐嚇、咒罵、譏諷、凌辱人格等。不僅造成受害者身體、精神的痛苦、心理的壓抑,還破壞到家庭的和睦與穩定,甚至構成犯罪。

6、家庭暴力危害嚴重,而司法救助困難。家庭暴力對家庭成員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都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成為引發惡性刑事案件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由于暴力行為的實施者和被害者之間存在特定的人身關系,使得被害者不愿或不能求助于法律,并且,受害者多數為女性她們卻少利用法律保護自己的意識,只能選擇默默忍耐,這無疑更加助長了暴力行為實施者的囂張氣焰,使之無所顧忌,變本加厲地實施暴力行為。

三、家庭暴力的危害

家庭暴力不但直接傷害到婦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導致家庭破裂,有的還影響到兒童的身心健康。更為危險的是,因家庭暴力而引起的自殺、殺人,嚴重地影響了社會的穩定和安全,阻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1、導致家庭破裂。家庭暴力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利,具體為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和自由權。由于家庭暴力受害人絕大多數是女性,丈夫對妻子施暴,使妻子受到肉體和精神的雙重傷害,妻子的身心健康嚴重受損,破壞了家庭的和睦、夫妻間的感情。導致夫妻間感情的破裂,最后直至離婚。

2、嚴重傷害兒童的身心健康。家庭暴力嚴重地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成長。有的家庭暴力也伴隨著對孩子的暴力。見到家庭暴力和受家庭暴力的孩子所受的傷害同樣嚴重。在這樣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子女,深受家庭暴力的影響,其生理、心靈上必然會受到較大的傷害,投下灰暗、悲傷的陰影,大多數患有恐懼、焦慮、孤獨、自卑、不相信任何人等心理障礙。而且這些影響會長時間存在,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3、導致以暴制暴。家庭暴力伴隨著對婦女的精神摧殘,精神的創傷往往比身體上的創傷更難以愈合。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長期生活在恐怖、緊張的氣氛中,心里充滿了恐懼與悲哀,長期的忍氣吞聲,導致心情抑郁、壓抑,當她們精神和肉體不能再承受時,有的采取極端了手段對施暴者進行報復,以暴制暴,被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我國五成以上的女性犯人是因為不堪忍受家庭暴力而走上犯罪道路的。

4、制造社會不安定因素。家庭暴力嚴重地危害社會安定、阻礙了社會的和諧發展和進步。家庭暴力在直接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的同時,帶來了社會不安定因素,有的婦女被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用極端的方式進行反抗。大多數青少年犯罪也是和不和睦的家庭,卻少家庭溫暖有關。

5、阻礙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家庭暴力在直接損害婦女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嚴的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性別不平等和暴力等不良文化的傳播。家庭暴力被形象比喻為“現代化家庭生活的一顆毒瘤”,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極不協調,也與現代的文明生活不相符合。只有家庭的和諧和睦,才有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

四、家庭暴力的成因

家庭暴力的產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我翻閱了大量相關資料,結合我了解的法律知識,通過看到的一些案例,我總結出以下幾條:

1、傳統的封建思想影響。傳統觀念的影響是家庭暴力產生的思想根源。男權主義、父權思想的存在是產生家庭暴力的歷史文化根源。雖然新中國早已規定了“男女平等”的原則,但中國經歷了漫長的封建社會,傳統的“男尊女卑”、“夫為妻綱”思想已根深蒂固,使得男性長期以來產生一種有恃無恐的心理。家庭暴力似乎變得順理成章。許多家庭暴力的受害者認為家丑不可外揚、不告不訴,有人認為夫妻間打罵是家庭內部事,別人管不著,也有人認為丈夫打妻子不會觸犯法律。這些思想都助長了家庭暴力的發生。

2、我國對懲治家庭暴力上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使家庭暴力的解決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據。事實上,我國對于家庭暴力并非“無法可依”。我國的刑法、民法、繼承法、婦女權益保障法和治安管理條例等對此都有相關的處罰規定,但是并不完善。存在著規定不明確、立法分散、原則性強、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家庭暴力受害者的損害賠償沒有法律規定,這些都成為了家庭暴力滋長的原因。

3、執法不嚴,使得家庭暴力得不到應有的懲罰。我國相關法規本來就不完善,再加上執法不嚴,使得對家庭暴力的司法救濟更加脆弱。司法人員無法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認為家庭暴力只要不出人命就不是什么大事,正是由于這種心理,“110”出警后得知是夫妻打架掉頭就走;民事法官在處理離婚案件時,盡管當事人之間武力相向已是家常便飯,卻總是判決不予離婚;刑事法官在處理家庭暴力引起的案件時,也會出出對被告人明顯輕判的現象。正是這種“放縱”使法律在家庭暴力面前失去了應有的威懾力。

4、社會變遷所產生的社會壓力因素。根據暴力發生的“壓抑--誘發”模式,種種因素造成了個體需要的壓抑,從而產生嚴重的心理沖突,當遇到一定的外界刺激以后,很容易外化為攻擊性的行為?,F在生活競爭的壓力很大,當生活的壓力積聚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在一定因素的刺激下,就容易外化為家庭暴力的行為。

5、家庭暴力與施暴者的教育水平有著直接的聯系。有資料對于家庭暴力原因的調查,55%的調查對象歸因于男性的素質差,文化教育水平低。有的男性工作生活壓力大,容易產生脾氣暴躁,當夫妻間發生矛盾,不是運用文明的方式溝通和解,而是采取極端行為,從而導致家庭暴力的發生。

6、受害者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一方面受害著法律意識淡薄,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認為這是家務事,別人也不好管,也管不了,長期忍讓,助長了家庭暴力行為。另一方面受害者有“家丑不可外揚”的心態,使家庭暴力存在了較大的隱蔽性。一些受害人往往顧及面子,不愿求助于社會,即使希望有關部門干預,也只想通過教育來制止丈夫的施暴行為,不愿丈夫受法律制裁,這反而導致家庭暴力的逐步升級。

7、基層社會缺乏防范控制力。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家庭暴力是家庭內部的私事,他人不好干預也難以解決,即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致使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很少得到制裁,從而助長了家庭暴力事件的增長,使家庭暴力沒有停止在初始狀態,從而使其長期發展釀成大禍。

五、如何預防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一種特殊復雜的社會現象,雖然家庭暴力現象就目前而言不能完全消除,處理好家庭暴力問題仍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所以拒絕家庭暴力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參與,這樣才能有效地制止家庭暴力事件發生,構建和諧家庭,構建和諧社會。

1、轉變觀念,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家庭暴力中,施暴者丈夫打妻子大多緣于夫妻在家庭中地位不平等,要想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女性首先應樹立“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觀念,提高自身素質,消除封建殘余思想,要認識到自己與男性具有同等的人格與尊嚴,保護自身不受傷害。受虐待婦女應具備自我保護意識和防暴抗暴意識,學會知法、學法、懂法,學會用法律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如在面對極其殘暴的施暴者,有可能出現被殺或嚴重傷害的情況下,要盡快離開家庭到住所地的派出所求救,或請求相關部門如婦聯、工會以及各種公益性的法律救援機構、人民調解委員會、公安機關等的介入,必要時還可尋求法律的保護,如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訴訟或民事訴訟,以達到保護自身安危,震懾與制裁施暴者的目的。

2、加強宣傳教育,營造反家庭暴力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做好反對家庭暴力的宣傳工作,政府要在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中起主導作用。報刊、電視、廣播等社會媒介要及時地曝光和譴責殘害婦女的家庭暴力行為,廣泛宣傳家庭暴力的危害,使人們明白家庭暴力并不是個人和家庭私事,而是一種侵犯人權,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從而提高全社會對家庭暴力行為危害性的認識,達到預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為的目的。

3、強化素質教育,提高法律意識。加強公民倫理道德教育,倡導和弘揚法治、民主、平等、文明,提高全民道德水準。全民綜合素質與法制道德意識應該得到增強與提高。要對家庭暴力的施暴者加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質和法律意識。從思想上認識到,家庭暴力毆打他人是一種違法犯罪行為,當遇到家庭矛盾要理智的文明的和平的解絕問題,不要極端的作出違法的事情,害人害己。

4、加強司法援助,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援助和保護受害者是反對家庭暴力的重要措施。家庭暴力發生后一方面要制裁施暴者,另一方面要撫慰受害者。居委會和村委會等基層組織及婦聯等要重視給受害者精神上的撫慰,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相關部門還應開辟婦女熱線電話,為受害婦女提供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詢,設立婦女庇護所、家庭事務裁判所、家庭暴力救助中心等。

5、公正執法,加強對家庭暴力的懲罰。為了保護婦女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司法機關要加強對家庭暴力犯罪案件的打擊力度。要重視和加強對施暴者的制裁力度,形成強大的威懾力,實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家庭成員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使施暴者有所顧忌,讓婦女權益切實得到保護。司法機關的執法人員應轉變家庭暴力行為系夫妻間私事的觀念,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以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和維護法律尊嚴。

6、構建制度,完善執法體系。應完善制定家庭暴力、保障婦女權益的法律制度。目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如《婚姻法》、《婦女權益保障法》等,對家庭暴力行為都有禁止性規定,但缺乏可操作性。家庭暴力是一種特殊暴力,由于發生暴力的是自己的親屬,很難預防并具有一定的隱蔽性,所以對家庭暴力的預防必須制定具體化、細則化的制止家庭暴力的法規,為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家庭成員樹起一道有效的法律屏障。

7、注重調解的多渠道,充分發揮調解功能。首先,要應充分發揮基層居委會等組織的調節作用,使家庭暴力停止在萌芽狀態。其次,法官在處理涉家庭暴力導致離婚案件時應廣開渠道,邀請資歷威信較高的親屬或當事人所在單位人員或基層組織、婦聯到庭參與調解,或讓當事人在庭前或法庭上進行單獨交流等方法促成雙方和好。若確無法調和的,法官要耐心地做雙方當事人的思想工作,讓施暴方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以達到平和離婚之目的。

家庭暴力是現代化家庭生活的一顆毒瘤,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目標極不協調,也與現代的文明生活不相符合。拒絕家庭暴力,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要提高大家的認識,對家庭暴力施暴者要嚴厲懲治,對受害人要加以關心,要在社會上掀起反對家庭暴力的風氣,要提高受害人的法律保護意識。只有家庭的和諧和睦,才有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人民的安居樂業。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2、《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中國法制出版社

3、《20世紀中國婚姻制度研究》肖愛樹2005年

4、《堅決制止和消除對婦女的暴力》馬原2004年人民法院出版社

5、《新婚姻家庭法總論》楊遂全法律出版社

6、《新版以案說法-婚姻家庭法篇》鞏沙2005年西南政法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