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保險法律效力論文
時間:2022-07-25 10:11:00
導語:人身保險法律效力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和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保險糾紛訴訟案件日趨增多。由于保險人理賠行為的不規范操作、審判機關片面強調保護“弱勢群體”、社會媒體的炒作,使得保險訴訟案件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筆者結合自身的工作和這三年來的法律學習,擬寫一篇《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問題研究》,作為我的畢業論文。論文將從一、從法律對合同效力的規定看,保險人僅以代簽名主張保單無效缺乏依據;二、從證據角度看,保險人不能僅以代簽名主張保單無效;三、從保險人利益的角度看,代簽保單無效對其并非完全有利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
關鍵詞:代簽名、人身保險合同、法律效力、研究
伴隨著我國保險業,保險制度的曲折歷程,在我國,與保險相關的法律可以說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近年來,隨著我國保險市場的快速發展的社會公眾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保險糾紛訴訟案件日趨增多,由于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保險訴訟案件成為社會焦點。在眾多的保險理賠案件中,保險人以投保單上不是被保險人簽字為由,主張保單無效,拒絕承擔保險責任,成為典型的案例。而因此引發的客戶與保險人就保險合同的效力發生爭議的情況成為熱點。
《保險法》第十二、十三條規定:"投保人提出保險要求,經保險人同意承保,并就合同的條款達成協議,保險合同成立。保險人應當及時向投保人簽發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并在保險單或者其他保險憑證中載明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合同內容。經投保人和保險人協商同意,也可以采取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書面協議形式訂立保險合同。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人身保險實踐中有兩種情況:一、沒有權卻以保險代人的名義代保險人與投保人簽訂保險合同;二、保險人在當事人沒有投保意思的情況下,擅自為其與保險人訂立合同。第一種情況對投保人來說可能構成保險欺詐,第二種情況下是當事人沒有投保的意思,保險合同根本不成立。本文所論述的代簽名問題不包括以上情況。
一、從法律角度看,保險人不能僅以代簽名主張合同無效無據可依。
首先,嚴格按照法律規定進行運作是壽險公司經營的基礎和關鍵。人壽保險業及保險公司的發展壯大受法律法規的指導。不按照法律行事或忽略了法律要求,將會使壽險公司受到重大損失和處罰。法律的目的是保證保險合同的平等。自愿。公平,誠實,信用性,同時保護保險人和投保人雙方面的利益。使之達到平衡。《合同法》第10條:當事人訂立保險合同,有書面形式,口頭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規規定采取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當事人約定采用書面形式的,應當采用書面形式。《合同法》第11條:書面形式是指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現所載內容的形式。
《合同法》第52條規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一)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從《合同法》和《保險法》的規定來看,保險合國必須采用書面形式訂立,但書面形式包括合同書、信件和數據電文(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等其他可以有形地表現保險合同內容的形式。而其中的一些合同形式本身的技術特點就決定了不可能要求當事人親筆簽名,不能把簽名作為合同的形式要件,盡管目前保險實踐中保險合同的表現形式一般是保單和其他書面的保險合同,但當前法律沒有把簽名作為保險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所以投保人親筆簽名保單不是法律的強制規定。《保險法》第14條: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保險法》和《合同法》的規定是一致的,都未規定投保人的簽名是合同成立的要件,而是將意思表示一致作為合同成立的主要標志。
依法成立的合同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就是法律認可的有效合同。合同法第37條:采用合同書形式訂立合同,在簽字或蓋章前,當事人一方已經履行主要義務,對方接受的,該合同成立。法律認可的有效合同條件:1、合同主體合格,即雙方當事人都必須具有訂立保險合同的資格。保險人必須是依法成立的保險公司,且必須在經營范圍內從事保險業務。投保人必須具有相應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2、合同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具體地就是雙方當事人必須自愿,雙方訂立保險合同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投保人訂立合同的要求必須經過保險人同意承保。3、合同內容合法。代簽名保單如符合這些要求就是有效的。在現實保險業務中,保險公司主張無效的代簽名保單往往是符合合同的有效要件。從以上分析看,保險人權以代簽名主張合同無效缺乏法律依據。
二、以證據方面來說,保險人也不能僅以代簽名主張保險合同無效。
保險合同是保險人、投保人雙方簽訂的,保險合同生效后,除非有條款規定的除外責任或投保一方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否則保險人不可以解除合同,但投保人一方有單方中止合同的權利。保險單是人身保險合同的證明文件,與保險條款、聲明、批注以及與合同有關的投保單、更改保單申請書、體檢報告書與其他的約定共同構成完整的保險合同。《保險法》第19條規定:"投保人和保險人在前條規定的保險合同事項外,可以就與保險有關的其他事項做出約定。"人身保險中,投保人的簽名主要存在于投保單中,投保單是保險公司事先準備,具有統一格式的由投保人填寫而向保險人發出的訂立保險合同的書面要約。投保單作為體現投保人購買保險意向的書面要約,為了體現真實投保意愿,維護投保人的利益,避免理賠糾紛。其內容必須完整、準確和真實。人身保險中,投保人須完整,準確和真實地填寫投保單所列要求投保人填寫的項目。真實性特別要求投保單一般由投保人親自填寫并簽名。
保險法對保險合同應當包括的內容有明確規定。《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保險合同應當包括下列事項:(一)保險人名稱和住所;(二)投保人、被保險人名稱和住所,以及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的名稱和住所;(三)保險標的;(四)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五)保險期間和保險責任開始時間;(六)保險價值;(七)保險金額;(八)保險費以及支付辦法;(九)保險金賠償或者給付辦法;(十)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十一)訂立合同的年、月、日".除此以外保險法第十九條規定:"投保人和保險人在前條規定的保險合同事項外,可以就與保險有關的其他事項做出約定。"因此,保險單的法律意義在于:1、證明保險合同的成立;2、確認保險合同的內容;3、明確當事人雙方履行保險合同的依據,另外還具有證券作用。
《合同法》第48條第1款:"行為人沒有權。超越權或者終止后以被人名義訂立的合同,未經被人追認,對被人不發生效力。由行為人承擔責任。"第54條:"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保單上顯然沒有投保人的真實簽名,但其他證據足以證實投保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比如通過投保人的繳納保費。畢竟保單不像票據那樣具有主義性。無因性,可以以保單之外的證據進行說明。而且關鍵的是,對瑕疵有資格質疑并提出主張的是投保人而非保險人。況且,保險人也不可能證明意思表示的瑕疵,因為當保險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質疑代簽保單的效力時,投保人(或受益人)因其利益與保險人的利益是相對的,不會質疑保單的效力。更無所謂質疑自己意思表示的真實性。本人對保險合同權利義務內容表示認可,這是證明意思表示真實最有力的證據。根據《保險法》第17條第1款和第2款,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應當向投保人說明保險合同的條款內容。并可以就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投保人故意隱瞞事實,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或者因過失未履行如實告知義務,足以影響保險人決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險費率的,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根據第17條的第3款和第4款投保人故意不履行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人對于保險合同解除前發生的保險事故,不承擔賠償或者給付保險金的責任,但可以退還保險費,保險人可以稱投保人沒有履行如實告知義務,主張不承擔保險責任,但保險人對此進行證明是不容易的。
如實告知是投保人被保險人應盡的義務,也是保險合同成立的基礎。保險合同是單方面有解除權的合同,保險合同成立后,只有投保人被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而保險人是不能解除合同的,但有一種情況除外就是當投保人被保險人違反了告知義務且嚴重影響了核保的結論時,保險人有權解除保險合同。這種解除保險合同的權利在保險人知道被保險人有不如實告知兩年以后失效。要證明被保險人未如實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首先需要證明投保人告知的情況與事實不符,并且這種不符還必須是與保險事故的發生或者說與保險人的保險責任的承擔有實質關系,不能是微不足道的。比如在人身保險合同中投保人把自己的地址填寫錯誤。但在實踐中,因為人身保險合同一般具有長期性,保險事故發生后,時間過久,保險公司再被保險人在投保之前的真實情況,如健康狀況進行核查是不容易或者已經不可能了。如果保險人確實對此做出了證明,那么這種不一致能夠初步推定投保人在履行告知義務時存在故意或者過失。無論哪一種情況,保險人都可以達到不承擔保險責任的目的。但是反過來,恰恰相反又因為保單是他人代簽的,尤其是保險人代簽的,并且被保險人并沒有以自己親筆簽名表示了對告知事項的認可。在保險人代簽保單的情況下尤其如此,基于保險人和保險人的特殊法律關系,故意和過失是否應該歸責于投保人更是復雜和不確定的,保險人的代簽名恰恰又成為投保人故意或過失推定的反證。
保險合同大都有不可抗辯條款。內容為: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從保險合同生效之日起滿一定時期(通常為兩年),保險人不得以投保人在訂立合同時違反誠信原則,未如實履行告知義務為理由,主張解除合同,按照《合同法》第3章的規定,當事人就合同發生爭議時,只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或者當事人雙方選定的仲裁機構有權認定合同的效力。所以,投保人和保險人就代簽名保單的法律效力發生爭議時,應將有關爭議提交有關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由其確認。
三、代簽名保單無效對保險公司來說也并非是完全有利的
投保人是不能僅以保單代簽名主張合同無效的。投保人在投保時的選擇保險種類的權利。人或經紀人通常會給投保人介紹各種適合投保人投保的險種,由投保人選擇投保,提出投保申請,保險條款是保險人單方制定的,而投保人被保險人開始并不知道保險條款的內容,所以投保人被保險人必須獲具知曉的權力。如果代簽保單無效,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后據此不承擔保險責任,這對其是有利的。但是代簽保單無效有時對保險人也是不利的。因為如果真的按照保險人所主張的,代簽保單無效,那么投保人違反誠實信用原則,在特定的時間內,若發生保險事故,要求保險公司賠償。若沒有發生保險事故,則以代簽名保單無效為由,要求保險公司全額退保。因為沒有獲得保費收入,這無疑是損害保險公司利益,意味著保險人據此取得的保費不能確認為收入,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在很長時間內無法得以穩定,還可能在事實上保險人承擔了保障投保人風險的責任,卻沒能獲得保費。《合同法》第54條關于意思表示有瑕疵合同效力的規定,以自己意思表示不真實主張撤消保險合同。特別是保險人保人簽名的情況下,投保人似乎更有理由主張自己意思表示的瑕疵。《合同法》第55條規定,撤消權的消滅(一)具有撤消權的當事人自知或者應當知道撤消事由之日起一年內沒有行使撤消權;(二)具有撤消權的當事人知道撤消事由后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放棄撤消權。撤消權的行使期限是一年,但是因為期限利益在保險合同中是十分重要的。比如投保人交納保險費的多少,保險人承保保險責任的期間。法律應該使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在短時間內確定自己的期限利益。從投保人的角度講,存在限制保險人的不可爭辯條款,從保險人的角度講,應該確定投保人撤消保險合同的短期排斥期間,即短于一般撤消權期間的除斥期間,保險利益的存在是人壽保險公司合同成立的前提,是有效防范道德風險的措施之一,僅因代簽名而認定保險合同無效,不符合《合同法》盡量確認合同有效,促進交易的宗旨。因此,從鼓勵交易,發展保險市場的角度出發,受理保險合同爭議的仲裁或司法機關,都不宜輕易將代簽名保單認定為無效,要仔細分析簽名真正的隱含在形式背后的法律效力和內涵。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合國保險法》
2、江平《合同法釋義》
3、樊崇義《證據法》
4、趙宇龍《論保險公司潛在系統性風險》
《保險研究》2005年第9期.
- 上一篇:公民保護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論文
- 下一篇:廣告媒介投放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