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罰執行監管問題
時間:2022-11-01 02:59:00
導語:刑罰執行監管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刑罰執行監督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一項重要法律監督職能,是刑事訴訟監督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而言,刑罰執行監督存在明顯的制度空白,其應有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仍然是檢察工作的薄弱環節。為此,筆者就刑罰執行監督問題略陳管見。
一、刑罰執行監督概述
(一)刑罰執行監督的概念與特征
1.刑罰執行監督的概念
(1)刑罰,指刑法規定的由國家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人適用的限制或剝奪其某種權益的強制性制裁方法。根據我國刑法第32條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附加刑包括罰金、剝奪政治權利、沒收財產、驅逐出境(僅適用于犯罪的外國人)。
(2)刑罰執行,指有行刑權的司法機關依法將人民法院生效的刑事裁判對犯罪分子確定的刑罰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目前,我國的刑罰執行主體包括公安機關、人民法院、監獄和社區矯正組織。刑事執行是指國家刑事執行機關將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或裁定付諸實施的刑事司法活動。刑事執行包括無罪判決、免除刑事處分和非刑罰處理方法的執行,而刑罰執行不包括上述內容。因此,刑事執行的外延大于刑罰執行,刑罰執行是刑事執行的核心和主體。
(3)刑罰執行監督,指人民檢察院對刑罰執行機關執行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的法律監督。
2.刑罰執行監督的特征
(1)監督職能的廣泛性。1)對監獄(包括未成年犯管教所,下同)、看守所、拘役所執行刑罰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2)對監獄、看守所、拘役所管理教育罪犯的活動是否合法實行監督,對公安機關管理教育監外罪犯的活動實行監督。3)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改造中發生的“四種案件”進行立案偵查。4)對刑罰執行和監管改造過程中發生的司法人員貪污賄賂、瀆職侵權案件進行立案偵查。5)配合有關部門搞好職務犯罪預防,受理被監管人員及其親屬提出的控告和舉報等。由此可知,刑罰執行監督的范圍包括執行主體對罪犯行刑改造的全部活動。
(2)監督方式的多樣性。刑罰執行監督的方法包括一般執行監督方法與特殊執行監督方法{3}。前者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對輕微違法行為提出口頭糾正意見;二是對嚴重違法行為發出糾正違法通知書。后者包括:1死刑臨場監督方法(刑事訴訟法第212條第1款)。2)對罪犯暫予監外執行活動實施監督(刑事訴訟法第215條)。3)對罪犯減刑、假釋活動進行監督(刑事訴訟法第222條)。4)對刑罰執行活動中的違法犯罪案件進行辦理。對司法工作人員的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等職務犯罪案件進行立案偵查;對被監管人員的犯罪案件,通過辦案手段協同有關部門予以打擊,維護正常的監管秩序。此外,檢察機關還可以根據法律監督的情況和被監督對象的現狀,提出完善、改進監管工作的檢察建議。
(3)監督形式的特殊性。刑罰執行監督的組織形式主要為派駐檢察。派駐檢察指人民檢察院為履行刑罰執行監督職責,依法在監管改造場所設置專門的檢察機構,保障國家法律在監管改造場所的統一、正確實施。其具體形式有:一是派出檢察院,即在大型監獄,或在監獄比較集中的地區設置派出檢察院,其具有批準逮捕、提起公訴、接受控告申訴、職務犯罪偵查等多項職能;二是派駐檢察室,即在不需要設立派出檢察院的監管改造場所設置派駐檢察室,承擔刑罰執行監督的各項任務;三是派員檢察,即由人民檢察院的監所檢察部門派員到監管改造場所進行監督檢查。
(4)監督效能的程序性。刑罰執行監督工作中,檢察機關的任務是對刑罰執行活動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其本身不參與具體的管教活動。即刑罰執行監督權對于執行主體來講,只是一種程序性的權力,而不是實體處分和懲戒的權力。刑罰執行監督不是具有管理功能的監督,而是一種具有制約功能的監督,是不同主體之間作為一種制約方式,體現權力制衡的監督。檢察機關不能直接改變刑罰執行的現狀,監督效能的實現主要依賴于執行機關的重新作為。即使是查處執行人員職務犯罪案件,其本身仍不能代替執行行為,糾正錯誤行為仍需要執行機關依職權作出。
(二)刑罰執行監督的任務與分
罪或漏罪又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則只執行新判處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如果法院對新罪或漏罪沒有附加剝奪政治權利,則不能再執行原來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二是如果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在假釋撤銷時尚未執行完畢,法院對新罪或漏罪又判處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則按我國刑法關于對新罪和漏罪規定的不同的數罪并罰原則,決定新的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期限。如果法院對新罪和漏罪沒有判處剝奪政治權利,或者罪犯是因違法違規行為被撤銷假釋的,則應執行尚未執行完畢的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
(3)對數罪單獨或附加判處剝奪政治權利刑罰并罰的情形作出規定。在決定執行主刑的同時,幾個附加刑均須執行,原則是合并執行,但參照刑法的有關規定,應當明確以下三種情況:一是剝奪政治權利終身的,只需執行一個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即可;二是對判處兩個以上管制附加剝奪政治權利的刑期不得超過3年;三是其他情形下合并執行不能超過法定的剝奪政治權利的最高刑期5年。
2.完善驅逐出境刑的對策
通過完善立法,規定驅逐出境的適用原則,明確什么情況下、涉及何種犯罪才適用驅逐出境;增加驅逐出境適用對象的限制性規定,明確符合什么樣條件的外國人(不)可以適用驅逐出境;根據外國人犯罪的性質、情節和人身危險程度,規定驅逐出境刑的期限,以與目前的行政規定相銜接;明確驅逐出境在獨立適用的情況下,判決確定后就可以執行,在附加適用的情況下,必須在主刑執行完畢后執行;規定驅逐出境刑的執行機關為公安機關,邊境口岸等機關有協助執行的義務;明確驅逐出境不可以附加于死刑、無期徒刑適用;規定驅逐出境刑的執行程序,明確交付執行、執行期限、執行準備、執行費用的承擔等問題。
加強刑罰執行監督工作,是促進刑罰執行機關依法、科學管理,樹立和維護國家法治形象的必然要求;是保證刑事裁判正確執行,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客觀要求;也是保障被監管人員的合法權益,提高監管改造質量,保證國家刑罰目的實現的迫切需要。檢察機關應當始終迅速而公平地依法行事,不偏不倚地履行其法律監督職能,通過實施刑罰執行監督切實承擔起懲治犯罪、保護人權的歷史使命,促進社會主義法制文明不斷提高。
- 上一篇:深究校園無線網絡建設
- 下一篇:農場服務學習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