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3 03:08:00
導語:財務管理案例教學方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與傳統的教學方式完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今風靡全球,已成為工商管理教育的基本方式,剛開始引人我國MBA教育和管理人員在押培訓,就引起了強烈反響。本文主要介紹案例教學與傳統方式的區別;案例教學的優缺點,學生應該如何準備案例分析,如何參與討論,教師應在討論中扮演何種角色。
一、案例教學法與傳統方法
(一)傳統教學方式的限制。所有的教學方法目的都是讓學生學到知識,傳統教學方式的講課方法一般是通過演繹推理來傳授知識,其邏輯起點是較正式地闡明概念結構和理論,然后用例子和問題來論證,教師授課輔之以閱讀、音像、練習和習題等有效方法傳遞具體事實、原則、系統技術。
在財務管理學教學中,授課的意義受到極大的限制。因為對于資歷較淺,尚處于成長期的經理和執行經理來說,事實、原則和技術只是他們應該掌握的知識的一個次要部分。許多商界人士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工作,經常必須在不具備可靠的完備信息的前提下,作出判斷并采取行動。如果只會查閱有關原則、理論和事實的有關記錄而不能作出判斷,就不能出色地完成工作,需要培養工作技能,工作信條和工作方法。事實上,經理人知道些什么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決定成敗,決定成敗的是到底怎樣思考、怎樣判斷和怎樣行動。在提升思維能力方面,更積極的教學法,尤其是案例教學必以老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收的授課型教學法更加有效。
(二)案例教學方式對傳統方式的突破。案例教學通過對具體事件的分析來促進學習,最突出的優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了更為積極主動的角色。這種方式從歸納的角度而不是從演繹的角度展開某一專題的學習,學習過程中讓學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巧設計的案例討論之中,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案例一般描述的是現實的管理經驗或某種假想的情形,是案例學習的基本要素。財務管理案例表現為多種形式,大多數都用歸納方法進行教學,或是情況診斷,或是決策研究,或是二者結合。診斷的案例又叫評價案例,描述了經理的成功與失敗,學生可以了解系統特征與決策結果之間的因果聯系。描寫管理成功的案例,可稱作“解剖學”式案例;描述失敗的案例可看做是“病理學”案例,把一系列案例組織起來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時候特定的管理抉擇和管理風格是有效的。
另外一種通行的管理案例是決策案例。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像管理決策者一樣進行思考,這類案例經常提的問題是:應該做什么?與現實決策相似的是,這些案例提供的決策相關信息也不完備和不完全可靠,因而不能單單通過系統規范的分析技術來得到答案。許多案例把診斷和決策聯系起來,要求學生不但要分析情況,還要給出行動方案。
案例教學的另一基本要素是要采用蘇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誘的教學風格,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機會和分析案例的責任感并對其觀點進行評論。案例教學中,導師的角色是促進討論而不是寫正確答案,即使學生有正確答案,也不應輕易表態。
二、財務管理案例教學的優缺點
管理教育家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積極的教育方式必定成為管理教育方式發展的主潮流,1990年美國會計教育變革委員會(AccountingEducationChangeCom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成為主動的參與者而非被動的信息接收者,應該界定和解決那些需要利用多種信息來源的非結構性問題。許多會計學教師把這一公告視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學方法的一種號召和呼吁。
案例教學有以下優點:
1.培養有效的思維方式。案例教學方法是基于這樣一種信仰:即管理絕不僅僅是對現有分析技術的吸收和簡單應用。案例教學導師深信教育應當能使學生迅速適應新的環境,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認為“重要的不是你受到了多少訓練,學到了多少知識,重要的是你怎樣接受訓練,也就是你思維、行動訓練的方式和過程”。
2.個性化學習。案例要求學生對其所面臨的現實給出個人的解釋并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個人知識背景和個人觀點基礎上進行學習。案例教學對成人教育特別有價值,而且在管理人員培訓中占有支配性的市場份額,因為在職人員培訓時,學員都有豐富的工作經歷,能夠在這基礎上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
3.記憶深刻。案例教學是基于經驗和現實世界而展開的,因而較易為學生接受,并且一旦學懂之后,將比來自講課和閱讀得到的知識更加牢固。
4.增強充分利用時間和處理模糊性的能力。案例教學教會學生怎樣管理自已的時間,怎樣處理模糊性,不得不在很緊張的時間內,在缺少完備信息的前提下作出判斷并形成可信賴的行動方案。
5.鍛煉溝通的能力。案例討論有助于鍛煉口頭表達能力,以及勸說、玲聽等與人打交道的技巧。
6.開闊視野。通過案例教學,學生接觸到不同行業、不同廠商的千變萬化的真實情況,這種接觸能增強學生在面試和工作初期的自信心。
7.較高的參與積極性。許多學生發覺準備案例比起準備抽象的閱讀材料更加有趣,案例課堂討論也比參加講座更為有趣。寓教于樂,教學效果必然更好。
但案例教學并非萬靈藥,也有許多限制:
1.相對于有些形式的學習是低效率的。有許多知識通過講授可以更高效率地學習,有些學生對案例討論的最初反應是:“為什么你不直接告訴我們應該知道什么,只要你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就可以做下筆記并學習到這些知識點。”有些知識是能夠很好地整理編寫的,任何課程教學都不能單單采用案例教學就可完成,有時老師講解某些材料并布置相關的閱讀資料,能夠有效地傳授具體的理論和技術知識。
2.當所要學的東西是一種個性化的,不能明確表達的知識的時候,案例教學也可能失效。這時,老師不能告訴學生“正確”答案盧學生不得不獨自與自身的洞察力的限制作斗爭,并嘗試從自身的經驗中找出有意義的東西。
3.案例教學通常要求導師和學生付出更大的努力,只有雙方的投人才能夠達到學習的效果。沒有投人就不可能學到知識,學生常常會發現自已的想法在與別人討論時發生改變,這種改變正是學習過程的標志。
4.案例教學法有時會便一些學生望而生畏,很難思考并參與全班討論,因而更喜歡恢復到傳統的被動的課堂教學方式。
但是案例教學的優點是十分突出的,案例教學法在美國紐約Baruch商學院已得到廣泛的應用。
三、財務管理案例討論中學生的角色
準備與參與案例教學的宗旨是讓學生處在商界人士的位置,模擬其處境,面對復雜多變的不確定環境,學會采取某一種立場,學會決斷,作出決定。這種決定一般有三類:決定做什么,不作決定即認可現狀,決定不作什么。
案例教學中學生的主要職責是準備和參與,案例準備各個不同,準備案例是一個個性化的過程,每個人都完全不一樣,但從一般過程看,
又帶有許多共同的特點:
1.閱讀案例。為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閱讀,學生應先粗讀案例,獲得基本信息和對間題的基本概念,了解相關圖表里給出的信息;再進行精讀,徹底了解案例中提供的數據、信息和事實。可能的話,還應進氣一步閱讀和查找導師推薦的相關資料或根據自己的判斷查找相關的信息來支持自己的分析。
2.進入決策者的角色。在掌握案例的各種細節與數據之后,應把這些數據加以組織整理,過程中必須實現角色換位,即以決策者身份考慮問題,以便聯系各個細節,也有利于深入分析。通常應考慮以下問題:
①案例的主人公是誰?誰必須來解決問題作出決策?他的優勢何在?面臨怎樣的壓力?成功或失敗會帶來什么結果?
②公司從事何種業務?產品性質如何?需求狀況如何?突出優勢是什么?競爭對手是誰?公司的治理結構如何?是相對弱小或相對強大?什么方面弱???什么方面強大?
③公司的目標是什么?追求目標的戰略是什么?公司的營銷、生產、財務政策分別是什么?財務報表表明的財務政策和財務狀況如何?
④公司在追求既定目標方面做得如何?存在什么優勢及不足?這些可以從杜邦分析體系得出判斷)。
3.定義問題。管理人員最普遍的陷阱是認為手上的事情是最重要的,而忽略其他更重大的問題。舉例來說:一種產品出現現金短缺,經理可能看重的是怎樣融資,但問題的關鍵都可能是產品已進入衰退期。所以定義問題時要注意容易被忽略的想當然的假設條件,抓住最關鍵的問題,切忌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4.分析案例:抓住問題的關鍵。案例分析最主要的是判斷,而非在一系列既定的假設基礎上進行計算,計算只有用來說明觀點時才有用。計算是相對次要的,重要的是必須站在決策者角度,在不完全信息和不確定前提下對一些假設條件作出判斷。判斷是深入分析的基礎。分析時應注意抓住主要問題,避免過分拘泥于細節,案例分析的類型有以下凡種:
①綜合分析(Comprehensiveanalysis)指出關鍵問題,作出判斷并推薦備選方案,同時用定量定性分析來支撐結論。
②專題分析(Specializedanalysis)不對案例作全面分析,而集中于案例的某一個方面或某一問題,某一備選方案作深入分析。
③引導性分析(Ieadoffanalysis)事先預計討論中會遇到什么樣的問題,做好準備,適時提出這些問題,把討論引向深入。
④結合性分析(Integratinganalysis)用案例之外的統計資料、數據、事實、個人經歷甚至一個小幽默來證明自己觀點,豐富主體分析的內容與方式。
5.采取立場。深人的分析是為了得出對決策有用的信息,在此基礎上,應形成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推薦自己認為可行的方案,并用分析來支持觀點與方案。
6.課堂討論。學生在案例討論中只是聆聽他人的觀點,并接受別人的觀點,案例討論就注定要失敗。學生基于以下原因應該積極參加討論:A.學生有責任與其他人共享觀點,觀點的交換是案例討論的基本內容;B.讓自己的觀點經受挑戰,基于不同知識結構、不同認識水平和個人偏好得出的結論,也許會顯得蒼白無力,討論可以使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C,鍛煉從業能力。在現實工作環境中,工作能力大致取決于個人三方面能力:分析能力、溝通能力、說服他人的能力,案例討論將使你的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為了有效地參與討論,建議學生一方面盡可能把大量的筆記留在課后完成,以便能集中精力參與討論;另一方面,對每一次案例討論都積極爭取發言。
7.分析報告。學生在充分討論后,應根據自己的觀點寫出案例分析報告,對以前的分析與討論作一總結,加深理解。分析報告不是討論記錄,也不是自問答式的思想總結。一般在報告中應首先提出自己的觀點或者是備選方案,再圍繞結論展開分析并用大量的數據和事實支持自己的觀點。
四、財務管理案例討論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案例討論中教師的主要角色是創造一個有利于學習的氛圍,負責引導、記錄、組織學生的討論,也可以在課堂上參與討論。例如,重新把討論集中到某些尚未深人討論就被忽略的關鍵問題上,或指出某些更加敏感的事件,或鼓勵大家認識某個學生分析的前提假設,或在大家都不以為然的時候贊同某個人的意見引起討論。有時,教師總結一下案例討論的結果,甚至針對與案例有關的資料作一個簡短的演講,所講的內容與經驗結合起來,使在課堂上枯燥無味的講授重新具有活力。
教師應該做的主要工作是:1.了解案例的數據、事實細節,并熟悉相關的材料;2.事先進行周密的教學準備并有一系列問題用來引導討論;3.討論時認真聽取學生的發言。4.有效地鼓勵學生參與討論;5.控制課堂討論。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加討論,保證討論范圍不偏離主題,讓針鋒相對的觀點能夠表達出來。同時,使學生的討論激烈但又富有理性,比如要制止學生在下面竊竊私語,要求討論時既要熱烈、尖銳又要真誠、相互尊重等等。
教師應該注意似下兩點,否則可能導致討論失?。?/p>
1.避免成為討論的+心。教師的評論應該通常是簡短的,不進行判斷,沒有導向性,而且通常是以提問的方式表達出來以便使討論繼續。投影等方式應該盡量少用,因為這樣會使討論集中到投影的內容而忽略了更重要、更有意義的其他因素。
2.除了只有一個唯一正確的答案或全班都不能得出答案的情況之外,要避免給出肯定的觀點或答案。因為如果老師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解決方法,學生往往會不加分析地接受老師的觀點,而放棄自己的想法,而這些想法也許本來也同樣正確甚至在他們的假定和個人觀點基礎上會更加有說服力。
五、結論:案例教學是過程而非結果
學生應該把案例教學看作是自身所掌握知識和商業判斷能力的一系列測試。科學問題和工程學問題具有唯一正確的答案,但財務管理案例與現實經濟生活一樣,實際上很難說有“正確”的答案。問題關鍵是要從討論中獲得一種今后在工作中能夠用來處理不同情況的能力。對案例教學而言,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習的內容,教師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學的內容。
注:①有些教師把用來證明某些觀點或理論的例子(如某一特定公司抓目的計算或具體的回歸分析)標榜為“案例”。但這是一個概念錯誤,因為它的推理過程仍然是演繹式的而與歸納性的。
②如果這種呼吁對于高度概念化、結構化的會計學教學改革也是正確適用的訊那么它對其他管理領域的教改仍應該是正確適用的莊少是多數如此。
③案例討論是一個過程,沒有真正的“正確”答案,這里指的是教師不能有效地傳達相關的觀念和思想。
- 上一篇:網絡時代財務管理目標多元化論文
- 下一篇:網絡時代財務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