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06 10:56:00
導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客觀環境與目標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為了充分調動事業單位的積極性,規范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開創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堅持政事分開、事企分開和事業單位社會化的發展方向,建立符合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規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體制二運行機制和自我約束機制。促進事業單位服務社會、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改革的財務管理機制的形成,就必須加快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進行改革。那么,推進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有哪些舉措呢?筆者就此問題,談些粗淺認識。
關鍵詞:財務管理事業單位改革舉措
1籌措資金多元化
隨著事業單位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事業單位也滲入了市場因素,業務活動和事業發展呈現多樣化的特點,特別是隨著事業單位服務社會、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內部監督機制的形成,使原來簡單的籌資方式和渠道向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多元化方向發展,客觀上要求事業單位挖掘自身潛力,開源節流,廣開下列籌措資金的渠道:①國家財政資金,是指政府財政補助資金;②銀行信貸資金;③非銀行金融機構資金;④民間資金;⑤企業資金;⑥其他事業單位和行政單位資金;⑦國外資金等。采取下列籌資方式:①吸收直接投資;②發行股票;③銀行借款;④發行債券;⑤商業信用;⑥融資租賃等。只有這樣,才能促進事業單位建立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管理機制,才能豐富事業單位的自主權,才能為實現“管住一頭,放活一面”的良好局面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才能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籌措資金興辦事業的新格局。
2資金投放效益化
各單位要堅持正確的生財之道,正確處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在國家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開展有償服務,積極合理地組織收人,提高各單位的經費自給能力。同時,要堅持正確的用財之道,妥善安排使用各項資金,通過精兵簡政的辦法,清理壓縮行政性支出,按照輕重緩急分清主次先后,把有限的資金用于最募需發展的業務性事業項目上,并建立經濟性的效益指標考核制度,推動事業單位不斷提高資金投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能力,最大限度地做到:少花錢、多辦事、辦好事,建立符合各事業單位自身發展規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運行機制,充分發揮各事業單位資金投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切實增強事業單位的活力和應變能力。
3事業服務商品化
就是以事業服務的有償性為基礎,通過開展與事業有關的服務活動和項目,走以收抵支,以事業養事業的道路,引人事業服務商品化的機制,按照事企分開和事業單位社會化發展方向的要求,鼓勵更多的主要從事有償經營或有償服務的非公益性事業單位轉為企業,加快發展。如教育系統發展校辦工廠、校辦牧場、校辦農場和商業服務業,通過不斷提高收人水平和自我補充教育事業費的辦法,增強學校的辦學能力。也可以采取聯合、連鎖、集團化等辦學模式,探索吸收國外資金和民間資本發展教育事業。文化系統可以大力開展“以文補文”活動,通過開辦與事業相關的服務項目,來發展文化事業。所有這些舉措都是緩和資金供求矛盾,發展事業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4消費支出私有化
就是通過將事業單位中由公費支付的與個人消費有關的各項支出,逐步從行政事業費中分離出來,改由個人負擔,減少國家負擔比例直至取消。如車輛使用商品化,徹底根除公車私用現象;移動電話私有化,努力降低公用電話費的開支等,使消費性支出控制在最低標準。同時,要充分有效地利用事業單位的現有資源,努力發揮其使用效益,做到物盡其用、人盡其才、厲行節約、講求效率、保證需要,促進事業計劃的圓滿完成,從而有利于事業單位各項支出的節約化、合理化。
5興辦事業社會化
要打破國家包辦一切的舊體制,形成社會辦事業,全民都出力的新格局。凡是可以社會辦的事業,財政不再包辦,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條件和社會環境,鼓勵民間資本或國外資本興辦學校、醫院、文化創作表演團體和老年公寓等,積極推進教育、衛生、文化、社會福利事業等事業單位的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徹底改變事業單位一切開支向國家伸手的狀況,促使財政資金投放由供給型向經營型轉化,積極探索國有民辦、民辦公助、公辦轉制、股份制、中外合作、聯合、連鎖、集團化等模式,創新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事業單位真正成為面向社會、面向市場自我發展的實體。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全社會力量大力興辦事業,增強事業單位發展的生機與活力,促進事業單位服務社會、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我改革機制的形成。
- 上一篇:企業財務風險分析論文
- 下一篇:市場經濟下德育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