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企業資產領導班子監督途徑論文
時間:2022-04-20 09:00:00
導語:國有企業資產領導班子監督途徑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健全產權監督機制;強化企業內部監督;把黨管干部與企業家市場結合起來;加強行政監督四個方面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關鍵在于深化改革、產權監督約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的最重要的監督約束、抓住政府機構改革、企業與原有的主管部門不再有行政隸屬關系、建立國有產權代表重大情況的報告制度、實行財務總監制度,強化財務監管、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年度財務審計、健全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健全完善財務制度、健全和完善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制度、建立職代會參與企業民主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建立企業家人才資格考評和審查機構、加速經營者人才市場的發育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黨的十五大確定國有企業要“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決定》重申了這一要求,并強調要“過渡到從體制、機制上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確保國有資產及其權益不受侵犯。”目前,我區廣大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的素質,從總體上講是好的,能夠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不懈努力,克服種種困難,頑強拼搏,為我區國有企業改革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但也不可否認,有少數企業領導人員對企業疏于管理,濫用權力,貪污腐敗,假公濟私,違法違紀,成為窮廟中的富方丈,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流失,群眾意見很大。因此,貫徹四中全會《決定》,采取有力措施加強對國有企業的監督,是當前搞好我區國有企業的一個重大課題。
對國有企業實施有效的監督,關鍵在于深化改革,從體制、機制、人事、管理、職能等方面探索新的途徑和方法,把企業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有機地結合起來,加大力度,改進方式,完善程序,注重實效,逐步形成以產權約束為主體的上下結合的監督約束機制,并創造條件向市場監督約束發展。當前,應著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健全產權監督機制。
產權監督約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的最重要的監督約束。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不應有行政的隸屬,但必須有明確的投資主體。產權約束的主體是企業的出資人或出資機構。因此,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出資人監督不力的情況下,應改變現行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變多頭管理為一頭管理,使出資人職能到位。實行授權監督,職能到位,監督者既履行權利又履行義務。如監督者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監督制約義務,要負賠償責任或刑事責任,并著力解決監督動力不足的問題。一要抓住政府機構改革、企業與原有的主管部門不再有行政隸屬關系這一有利時機,組建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形成完善的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監管、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運營、企業經營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二要建立國有產權代表重大情況的報告制度,國資委向國有資產經營公司選派的董事長,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向其投資的獨資、控股企業選派的董事長和向參股企業委派的董事,作為國有資產的產權代表,對企業的重大產權和人事變動,一定數額以上的投資及貸款擔保、分配方案等對出資者權益有重大影響的事項,國有產權代表必須及時向委派單位報告。國有資產產權代表必須按照委派單位的意志,行使表決權。對違反報告制度造成企業嚴重損失的,要追究產權代表及其派出單位領導的責任。三要實行財務總監制度,強化財務監管。國資委向國有資產經營公司和授權經營的大型企業集團派駐財務總監,資產經營公司向其獨資、控股企業派駐財務總監。財務總監依照法定程序進入董事會,代表出資者對所投資企業的經營狀況進行監督。規定限額的資金支取和調撥,要由總經理和財務總監聯簽才能生效。財務總監的工資福利由委派方負責。四要對企業法定代表人進行年度財務審計,任期屆滿和離任時進行經濟責任審計,未經審計的不得解除其責任關系。對企業經營、投資狀況和重大項目可實施專項審計。加大對企業領導人員經濟問題的查辦力度,發現問題,堅決、及時地做出處理。
其次,要強化企業內部監督。
一是要健全完善企業內部法人治理結構,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明確劃分董事會、監事會與經理班子的權責。董事長、監事會主席和總經理三職宜分設,董事長具備黨委書記素質的,可兼任黨委書記,董事會、監事會與經理班子成員具備條件的可進入黨委班子,從而在企業內部建立起黨政協調、權責對稱、互相制衡的管理機制。董事會和總經理之間是決策和執行的關系,但董事長和總經理之間不存在領導與被領導的關系;總經理必須對董事會負責并報告工作,但不是對董事長個人負責。監事會依照《公司法》和公司章程,檢查公司的財務;對董事、經理執行公司職務時違反法律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行為進行監督;當董事和經理的行為損害公司的利益時,要求董事和經理予以糾正。
二是健全完善財務制度。要從避免形成財務人員對經理班子,特別是總經理的人身依附關系入手,健全企業財務制度,使企業財務報表準確地反映企業生產經營和資產運作的真實情況,使財務監督真正有效地發揮作用,從制度上堵塞操縱財務、報假帳等現象。企業財務負責人宜直接由董事會聘任并向董事會負責。
三是健全和完善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決策制度。
四是建立職代會參與企業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制度。
第三,要把黨管干部與企業家市場結合起來,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選拔任用機制,發揮市場的評價與監督作用。
要通過建立競爭激勵機制,促進企業家隊伍的發展,最終目標是將企業家作為一種特殊資源交由市場配置,建立企業家人才市場,借助于市場競爭機制對其進行全面的監督約束和激勵。在市場監督下,由經營業績不佳而導致的經理下臺足以使他一文不值,社會價值貶低,再難登上“經理”的寶座。這樣,他不得不在自己的任期內為自己的一生負責。為此,
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把經營者的利益與企業的經營狀況緊密地聯系起來,以充分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
其次要建立企業家人才資格考評和審查機構,凡進入企業家市場的人才,需持有政府有關部門頒發的資格證書。政府要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各類企業家的任職資格考核標準和任職資格審查制度。
第三要加速經營者人才市場的發育,建立健康規范有序的人才市場,推動企業經營者合理有序地流動。建立企業家人才庫、企業家咨詢公司、企業家人才交流中心等社會中介組織,使企業家市場規范化、制度化。要鼓勵和幫助具備條件的單位、部門發展綜合性或專業化的人才中介組織,從而逐步建立多層次、多功能、覆蓋全社會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第四把改進經營者選拔方式,進一步加大公開選拔力度,作為加快建立經營者競爭上崗機制的重要突破口。利用企業新建、重組、改制、經理(廠長)班子任期屆滿或其他原因需要調整的時機,堅持組織推薦、市場擇取、群眾舉薦和個人自薦相結合的產生渠道,在使用企業經營管理者上更多地發揮市場配置的調節作用。
第四,加強行政監督。
行政監督是市場經濟條件下對企業行為的重要監督約束。行政監督的主體是各級政府,而且主要是政府法律法令和政策法規的約束。加強行政監督,關鍵是要健全法制。各級政府有關部門都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以減少工作的隨意性。以上四個方面的監督是互相依存的,沒有產權監督、行政監督、市場監督,企業的內部監督就難以形成;同樣,企業的內部監督不力,其它方面的監督也難以發揮應有的作用。外部監督很重要,內部監督不可少,只有把外部監督和內部監督結合起來,形成全方位、網絡化的監督體系,才能對國有企業實施有效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