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論文
時間:2022-12-07 10:10:05
導語: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的迅猛發展給高校財務管理帶來了巨大變革,對于高校財務信息化而言,既是挑戰,更是機遇。在深入剖析高校財務信息化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以績效提升和價值創造為目標,以滿足高校教學科研需求為驅動的基于云計算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的理論框架,分析平臺涵蓋的核心財務模塊并給出實施建議,以期為高校財務轉型升級提供借鑒和思考。
【關鍵詞】高校財務;財務信息化;數據共享
一、引言
在經濟新常態下,隨著國家公共財政體制改革和新《預算法》的實施,高校朝著以提升質量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階段轉型,高校經濟活動日益復雜,高校財務管理面臨著教育經費投入多元化、預算管理精細化、財務信息公開化等新形勢,這些對傳統的高校財務信息化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提升高校財務信息化水平,對于滿足高校在科研經費監管、預算績效評價和戰略決策支持等方面的管理需求,推動高校財務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決策型轉變,實現高校價值創造和績效提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另一方面,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財會〔2014〕27號)和《管理會計基本指引》(財會〔2016〕10號)文件都提到,“單位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實現會計與業務活動的有機融合”[1],“通過信息技術優勢,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加快會計職能從重核算到重管理決策的拓展”[2],“通過信息系統整合、改造或新建等途徑,及時、高效地提供和管理相關信息,推動管理會計實施”[2]等。同時,大數據、智能化、移動互聯網和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方興未艾,這些為在高校范圍內建立財務一體化服務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推動高校財務信息化發展變革提供了重要契機和實踐路徑。
二、高校財務信息化應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財務信息化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基于單機版的會計電算化核算階段,通過計算機代替手工實現憑證的錄入、輸出、會計報表打印等功能,主要解決會計核算的準確性問題。二是基于校園網的財務集成軟件階段,會計核算模塊之間通過網絡技術在局域網內實現數據共享,高校工資、繳費、報賬、查詢等財務管理信息系統逐步整合在一個綜合的財務信息平臺之中,同時在會計核算流程中已嵌入少量簡單的預算控制。三是基于互聯網的財務業務集成階段,也就是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化階段,實現財務與業務的高度融合和內外部信息的高度共享,不僅滿足事后的統計分析績效評價,而且能夠實現事中控制和事前預測,提高決策科學性。此階段高校財務部門的管理和決策職能逐步凸顯[3]。目前,我國多數高校財務信息化建設尚處在第二階段,總體而言,信息化程度較低,財務管理職能仍以核算為主,財務人員的日常報銷等數據錄入工作繁重,業務流程不順暢,數據生成時效性差,信息傳遞方式落后,無法達到高校財務管理制度化、流程化、信息化等要求。具體問題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數據共享和集成化程度低,信息孤島現象明顯。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等計算機信息技術發展迅速,但高校受領導層重視程度和資金投入所限,缺乏對這些信息網絡技術的科學運用,導致高校各部門雖開發了各自的信息管理系統,但數據無法實現實時共享,形成信息孤島[4]。例如,高校內部財務、人事、教務、科研、資產等部門都擁有獨立的管理信息系統,校外的銀行、稅務、財政、教育等部門也有獨立的系統,并在各自的職能范圍內開展工作,沒有形成跨部門跨職能的業務流程,財務管理服務水平低下。隨著高校經濟業務的日益復雜,財務部門同校內各部門、校外各單位之間的數據交互愈來愈頻繁,例如教職工的工資津貼發放與人事部門的溝通,學生學費管理與教務處、研究生院的協調,各類資金到賬、支出需要與銀行、二級學院等及時聯系,經費預算的編制、執行、評價、監督需要向財政、教育部門報送數據等。因此,統一規范高校內部信息標準,構建一體化的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形成以財務部門為核心的大數據中心,在高校內外部實現數據高度共享和實時監管控制顯得尤為必要。(二)缺乏復合型的財務信息化人才。長期以來,我國高校財務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更多地考慮財務收支的合法合規性、內部控制和賬務核算的準確性,時間和精力被繁重的經費報銷和應對各類專項審計、稅務和物價檢查工作所占據,而對服務于高校內部管理決策的研究和實踐不夠,財務知識結構單一,運用互聯網、大數據等信息技術進行數據處理的IT技能更是極度缺乏,不具備參與高校規劃、決策、控制、評價職能活動所需的管理會計綜合知識和能力,成為制約高校財務信息化快速發展的瓶頸。隨著高校發展規模越來越大,財務人員更多地將面對海量、復雜的數據,高校必須以信息化手段為支撐,推動財務人員由傳統的核算型向管理決策型轉化,注重培養既懂信息技術又能熟練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的復合型會計人才。
三、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框架的構建
(一)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的主要功能。云計算是一種基于Internet的超級計算模式,通過Internet將所有硬件、軟件結合在一起,之所以稱作“云”,是因為需要訪問的資源不在本地計算機中,而在由若干個服務器組成的“云端”。此模式下,高校可以像使用水電一樣租用會計信息化軟件,其優勢是資源運用靈活,可以實現數據高度共享;突破時空、物理設備限制實現遠程訪問,方便科學決策。筆者借鑒企業集團推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經驗,認為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是依托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將分散的、重復性工作的各財務業務系統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和業務標準化,以優化組織結構、規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和創造價值為目的,實現數據高度共享,并與單位業務信息系統等非財務系統互聯互通的新型財務服務模式。具體的平臺框架如圖1所示。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是以績效提升和價值創造為目標,以教學科研需求為驅動的財務信息化集成平臺,考慮遵循高度適應性、融合性、擴展性等原則,能滿足高校師生、上級主管部門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個性化需求。如圖1所示,首先在高校內部通過校園網實現財務部門和教務處、學工處、人事處、科技處等相關業務部門信息系統的互聯互通,財務部門能隨時查詢使用教職工、學生、資產、科研等原始數據及異動信息,消除內部信息孤島,提高數據交互的準確性和時效性;其次,校內所有收支業務納入全流程化系統管理,教職員工實現經費預算的在線申請、審批、報銷和實時查詢的全流程跟蹤和管控,支持各項繳費的線上支付,支持紙質票據的電子掃描,相關費用實現銀聯自動收付、財務處理以及自動生成分析報告;最后,校內財務核心系統平臺通過專網與外部的上級教育、財政等主管部門經費管控平臺實現無縫對接,大大提高了雙方進行實時數據交換的效率,也加強了主管部門對高校財政撥款、科研經費使用的監控力度,有利于提升經費支出績效。其中,面向用戶的客戶端涵蓋高校兩大收支業務:網上繳費和電子報賬系統。網上繳費系統主要與財務部門的收費系統實現同步對接,支持各業務部門關于繳費項目、標準、對象、時間的線上申請,財務部門的在線審批和繳費者的在線注冊、登錄和銀聯、支付寶、微信等線上支付。電子報賬系統包括教職工的科研費、差旅費等日常報銷、酬金發放、借款等業務,支持報銷人員線上填列報銷單、財務一支筆的線上審批,大大減少了財務人員的核算工作量。圖1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框架自助服務平臺(前臺客戶端)財務共享核心模塊(后臺管理端)數字化校園業務集成平臺外部接口教育部門財政部門審計部門……高校經費管控服務平臺銀校互連模塊財務報告模塊資金管理模塊會計核算模塊收費管理模塊薪酬管理模塊預算控制模塊票據影像模塊電子報賬系統網上繳費系統……教職工、學生及校外人員通過電腦端、手機端等統一認證、單點登錄教務管理系統資產管理系統科研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OA辦公系統……財務共享核心模塊包含八大部分,預算管理模塊包括預算編制、預算執行與控制、預算分析與考核等子模塊。票據影像模塊,支持報銷人員將紙質單據掃描,生成電子票據,實現原始單據的信息化管理,消除單據在流轉過程中的安全隱患。薪酬和收費管理模塊,與會計核算系統關聯,分別是對教師工資津貼酬金和學生學費、住宿費等信息進行管理。會計核算模塊,支持財務人員自動生成記賬憑證、月末智能對賬、實時賬務查詢,代替原來的手工錄入做賬。資金管理模塊,和會計核算模塊、銀行系統互聯,實現資金的賬戶管理、用款計劃、風險預警、現金流預測等功能。銀校互聯模塊,通過學校財務系統和開戶銀行實行后臺接口方式,改變傳統的支票支付方式,實現電子化支付,大大提高支付效率[5]。財務報告模塊,通過合并不同校區、二級獨立核算單位報表,對外提供完整準確的財務報表信息。(二)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實施建議。1.教育、財政部門牽頭部署,提供資金支持,實現軟件模塊標準化當前,我國高校領導層已經認識到,先進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能極大地提高財務工作效率,方便廣大師生員工,但是考慮到建立一套完整的現代化信息系統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許多高校迫于經濟壓力難以施行。對于省屬高校而言,由省級教育、財政部門牽頭,統一購買云服務器和相關網絡安全設備,挑選代表性高校與第三方優質軟件商談判合作,為高校實施財務信息化建設設立專項經費資助,一方面為建設區域性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保障,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省高校范圍內推動軟件模塊的標準化,實現數據一體化和信息實時化,減少信息冗余,增強數據可比性,形成支撐各高校乃至全省高等教育科學決策所需的大數據,為以后建立區域性乃至國家級高校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奠定基礎。2.高校加強產學研合作,整合、改造原有信息系統,滿足個性化信息需求考慮到各高校的發展規模、戰略目標、信息化現狀等各有不同,高校在教育、財政主管部門的統一推動下,實現了主要模塊標準化的前提下,需要根據各自的校情因地制宜地開展符合自身需求的財務一體化平臺建設。高校需要加強產學研合作,借鑒大型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經驗,與軟件研發公司緊密合作,統一高校內部業務部門各子信息系統的底層數據標準,對不適應高校管理需求的信息系統進行改造升級,注重面向高校自身需求的個性化軟件開發。
四、構建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的現實意義
(一)全程電子化運營,助推高校財務轉型升級。在一體化的財務信息平臺管理模式下,高校傳統繁雜的記賬工作交由電子信息系統完成。例如關于科研經費的報銷工作,教職工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提交報銷申請,通過財務人員的在線審核后,系統智能生成記賬憑證,出納通過網銀同步結算相關費用,月末自動生成財務報表。全程信息化的智能運營模式,不僅僅使得財務工作效率提高,高校師生滿意度大大上升,而且將一部分會計人員從傳統的重復性賬務核算中解放出來,逐漸脫離財務數據信息“直接生產者”的角色,他們將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處理更多龐大、復雜、動態的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培養全局視角和職業判斷能力,為高校的日常運營和未來發展履行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和評價職能。這在高校范圍內實現了財務核算崗和管理決策崗的分離,使財務轉型變革落實到人,極大地推動了管理會計在高校的實施,為在高校建立一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復合型管理會計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二)數據高度共享,增強主管部門對經費的監管力度。2017年3月,教育部、財政部等聯合發文《關于深化高等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若干意見》,文件明確提出,“在進一步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的同時,政府要轉變職能和管理方式,創新監管方式和手段,構建事中事后監管體系”,政府在對高校經費監管中,要弱化審批,強化監督。筆者認為,基于云計算的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服務平臺,其與政府主管部門經費管理平臺互聯互通,高校可以實時地向經費管理服務云端傳送數據,政府部門可實時監控高校各項經費的開支情況和使用進度,及時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偏差和問題,將大大提高經費監管效率,創新經費監管方式,增強政府對高校經費監管工作的主動性,優化政府服務形象。
作者:江小琴 單位:江蘇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A].財會〔2014〕27號.
[2]財政部.管理會計基本指引[A].財會〔2016〕10號.
[3]章雯華.高校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功能設計思考[J].財會通訊,2017(1):121-123.
[4]陳乳燕.高校管理會計信息化探索與應用[J].新會計,2016(8):57-58.
[5]陳虎,孫彥叢.管理會計信息化——財務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J].財務與會計,2015(7):11-12.
- 上一篇:企業財務預算管理模式分析
- 下一篇:科技發展與女性精神家園探析
精品范文
10高校網絡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