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及應對策略
時間:2022-07-07 08:53:07
導語: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風險及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營改增
1.1概念及實施背景。相比于傳統的營業稅,增值稅能夠對稅制結構起到更好的調節和完善作用。營改增的實施要求即將需要繳納營業稅的項目變更為繳納增值稅,以此來減少交稅環節所出現的漏洞,避免重復征稅的同時,緩解了企業的賦稅壓力,從而有效地改善傳統的營業稅自身存在的缺陷,使財務管理制度改革更加適應新時期經濟的發展。同時,根據經營規模的大小而使用不同稅率,有助于我國財務管理制度更加趨于規范合理。不僅在國企管理制度的革新上有著積極影響,對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也起到了不容忽視的作用。1.2意義。“營改增”的實施有利于財務管理環境的優化,使其更加趨于公平合理,結構的創新為財務管理改革提供了強大的動力,在改革的深化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國民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提供保障[1]。1.2.1適應了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營改增”采用差額征收稅金的方式,在實施上具備相對的合理可行性。這樣的征稅方式能夠有效地緩解企業的賦稅壓力,最大化地提升了企業經濟效益,有利于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政策上的支持能夠減少企業的顧慮,加速企業財務管理體制改革的進程,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1.2.2促進了稅收體制的完善。針對稅收過程中最為常見的重復收稅現象,“營改增”能夠有效地幫助企業節約資本,為企業減輕賦稅壓力,促進了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作為財務體制中一次突破性的改革,改善了稅制結構,加速了稅收體制的健全。1.2.3促進我國經濟框架轉型。“營改增”的實施為我國第三產業的發展開拓了新局面,加速了我國經濟框架的轉型,為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在財務管理體制上為實現我國經濟體系的進化和完善提供了有利的成長條件。目前,我國的第三產業發展速度相對緩慢,急需強大的推動力來促進產業升級。“營改增”政策的高效實施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進程,加速了我國經濟框架的轉型。1.3必然性。隨著我國市場大環境的改變,財務管理制度應隨之進行調整。為保證稅金的征收更加規范化、合理化,有效地減輕企業的賦稅壓力,“營改增”政策勢在必行。企業賦稅壓力的減少有利用經濟收益的增加。而企業作為帶動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其自身效益的提升有助于全面帶動經濟的增長,從而使經濟環境更加優良。由此看來,“營改增”政策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選擇。
2.1為事業單位帶來突然性沖擊。“營改增”政策實施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流動,有償性資產和無形資產的轉讓、出租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其中,這種財務政策的轉變尤其使事業單位的有償性服務受到很大的負面打擊。事業單位與服務類相關的部分收入,其主要來源是國家財政方面的支持,以及事業單位從事自主課題研究的經費。在未實施“營改增”政策之時,事業單位按照5%的稅率繳納營業稅作為服務所得的稅后收入。而且,營業稅其本質屬于價外稅,依照相關物價部門的規定,營業稅金并不包含在事業單位的既定收費標準內[2]。“營改增”政策推行后,事業單位的服務類收入應按照增值稅稅率的6%繳納,這種納稅率參考了現代服務行業的納稅標準,且可以利用專用的發票來抵扣增值稅。而由于增值稅其本質為價內稅,所以變相的減少了事業單位的服務類收入。在新時期的經濟大環境下,事業單位社會服務職能的提升關乎著事業單位的經濟發展,許多事業單位憑借發揮自身的優點,提升服務類技能,以此來保持經濟效益的增長。然而,在獨立實行階段,事業單位能得到的進項稅發票少之又少,抵扣鏈條也存在著很多銜接不當的地方,這就直接導致在“營改增”政策剛開始實施的階段,事業單位可能面臨財務管理的難題,甚至出現實際稅負增長的尷尬局面。所以,從“營改增”政策的推行到具體的后續實施,這本應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但是事實上這個過程卻十分的草率,許多企業也好、事業單位也好,并未來得及作出迅速的反應,也未能拿出有效的及時應對方法,在準備方面存在嚴重不足。不同的稅收制度導致財政管理方面存在著一些差異,就事業單位而言,要想做到在“營改增”政策的浪潮下不迷失方向,就需要對自身的基本業務進行升級,增強基礎業務能力,同時也要對財務管理體系作出一定的調整。然而,這種調整對于一個已經成型的、各方面體系相對完整的事業單位來說,短期內并不可能達到這種目標,這也就導致了許多事業單位在突如其來的沖擊下并不能夠作出快速的反應,拿出合理的應對措施,從而限制了自身的發展空間[3]。2.2增加了事業單位的繳稅負擔。在“營改增”政策施行的起步階段,事業單位的營業稅收主要來自房產的出租、服務收入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等方面。而對于事業單位而言,“營改增”政策不過就是一個從服務性營業稅向增值稅轉變的過程。而相對于營業稅而言,增值稅只是很小的一個范圍。但是隨著“營改增”政策的實行,事業單位房產出租收入、服務性收入以及無形資產的轉讓收入將統統納入增值稅的范疇,這就導致了在計稅方式上,更加的復雜。而許多以服務性收入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在“營改增”政策的影響下,負稅范圍會得到一定范圍的擴大,繳納稅款數量的增多直接造成了經濟負擔的加重。2.3影響事業單位的穩定。增值稅同營業稅的區別是增值稅的申報流程更加復雜,納稅管理要求增值稅的申報十分嚴格。“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申報流程的步驟,令申報的程序更為繁瑣,而隨著新種類稅收類型的加入,使申報流程變的更加復雜的因素又會隨之增加。此外,由于“營改增”政策的實施在前期缺乏相對完善和細致的準備工作,未能形成完整的實施體系,導致在最終落實該制度時也具有盲目性,使得許多事業單位并沒有將后續的落實情況考慮在內,而令內部出現波動,影響了事業單位的穩定。
3事業單位應對“營改增”下財務管理風險的具體策略
3.1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在財務管理改革的沖擊下,市場經濟對事業單位有著更高的要求。想要做到更好地迎合改革潮流,還需要對“營改增”政策進行更全面的探究和分析,加深對其的了解程度。我國的一些法律機制對單位財務管理有著固有制約,在這種制約機制下,探究單位財務規劃是否具備合理性成為一項重要課題。高效合理的管理機制要求事業單位做到對全局的把握,并在此基礎上深入了解管理工作的具體流程,構建健全的責任機制,將責任和義務逐一落實給工作人員,強化財務管理崗位的職能。一方面,管理層面選擇任用具有專業技能的人員;另一方面,努力去實現項目成本與財務成本的分離。在對管理層人員的專業技能進行考量和評估的同時,采用嚴格的選拔制度任用和派遣相關人員,根據“營改增”政策的具體要求,強化財務管理人員相關技能,培訓工作中所要用到的專業素養,嚴格的落實內部管理工作,做到求真務實。在管理方面,事業單位需制定完善的管理機制,運用效率更高的評估和考查手段規范內部人員的專業素養,將具體工作步步落實,從而使整體的管理水準得到提升。除此之外,在“營改增”政策的實施過程中,可以利用發票的形式輔助財務管理制度改革,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可通過使用增值稅的專用發票等方式優化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機制,防止改革的壓力升級為發展的壓力,只有將改革的具體政策穩扎穩打的落實,才能加速事業單位持續穩定的發展。3.2提升財務管理人員業務素養。由于增值稅的核算方式比較復雜,也就要求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在稅款的核算上具備更專業的技能,只有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素養,才能在這一繁瑣的過程中保持理想的狀態[4]。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范疇不但包括對具體的財務進行核算,還需要在征稅過程中同各部門進行交流,這就對財務管理人員自身的業務素養有著較高的要求。在“營改增”的實施背景下,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增加,工作難度加大,這就要求通過對財務管理人員的專項技能進行訓練,增加其財務管理方面的知識,從而加深對相關政策的理解。同時,還需要這些人員對“營改增”的相關流程進行全方位的了解,為能夠更好地完成新政策下一些新的任務要求打下基礎。只有對“營改增”政策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對整體的財務管理機制更好地把握,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安穩進行。3.3加強對外部優惠政策的控制在“營改增”的政策下,實現事業單位和企業的穩健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筆者認為,政府在“營改增”的前期可以提供資金扶持和技術支持,落實更多相關的優惠政策,充分發揮政府職能來引導事業單位的良性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起到積極引導作用的同時,要加強對優惠政策力度的控制和把握,實現與事業單位的深度溝通,使得事業單位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優惠扶持政策的申請中來,通過政府的幫助有效減輕自身的負稅壓力。同時,在政府優惠政策的支持下,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機制,統籌管理結構和技術更新的升級,嘗試開創新的營業方式,同時具備較強的預見能力,將眼光放長遠,利用外部的優惠政策規劃積極配合新政策的實施,結合具體狀況實現適應性發展。
4結語
總之,在市場經濟發展日益加快的當下,財務管理結構的規范仍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面對“營改增”政策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事業單位還需強化管理,轉變觀念,做到在風險中把握機遇,更加積極地去適應財務管理的改革。
參考文獻
[1]王斌華,葛愛娟.“營改增”后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應當如何應對[J].當代經濟,2017(23).
[2]王麗,劉建河.“營改增”稅制改革的效應及其應對措施——以事業單位為例[J].科技資訊,2017,15(3).
[3]李曉鳳,楊玉芳,冷男.實施“營改增”對事業單位影響及應對策略[J].經濟師,2016(8).
[4]孫熠中.營改增后測繪行業差額事業單位財務會計處理的變化及對單位稅負的影響[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5).
作者:朱海榮 單位:武漢大學財務部
- 上一篇:企業財務管理的內控制度
- 下一篇:移動通信工程項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