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思考

時間:2022-11-02 08:29:37

導語: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思考

一、傳統財務核算面臨挑戰

該書首先提出:傳統的財務會計正在面臨著人工智能的威脅,如果未能及時抓住機會進行轉型,則有被淘汰的危險。財務轉型的趨勢變得越來越緊要,而且如何進行轉型,從什么方面入手也是我們應當明確的工作。區別于傳統財務會計只關注核算合規性,算好賬等,財務轉型工作更為側重于財務共享領域以及司庫層面,并以此為基礎,做到財務真正為經濟業務活動服務,能夠為單位內部的決策提供更多更好的信息,管理好資金;財務轉型不僅僅是財務人員自身身份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財務在單位定位的改變。改變財務工作在單位中的定位,需要多階段,多步驟,不可急于求成。現階段的首要任務是轉變傳統思維,包括變被動為主動,不甘于算賬。簡而言之,在“放管服”的背景下,將以往被動于接單核算的動作主動化,想清楚財務在單位中所起到的作用,怎樣更好地為決策服務,以及轉型需要怎樣的努力等;善于學習最新的技術,將自己從繁復的核算中解放。其次在于建立完善的共享機制。將核算信息電子化,統一管理,減少信息在審批環節,降低使用成本,提供更優質的服務。而共享機制的簡歷,不僅依賴于財務核算信息,還應該囊括單位的全口徑信息。最后是如何服務于決策,這包括對成本核算的決策、對資金的使用績效評價等,收集更多有用的信息,從而服務于單位的戰略制定。書中對傳統財務重核算輕管理的弊端進行了揭示,認為在財務層面和管理層面盡努力是遠遠不夠的,我們的挑戰是把上述兩者的努力方向劃到企業的業務層面,甚至是戰略層面上來。同樣的,行政事業單位特別是高等院校也從發展的角度和績效管理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在算得準,核算正確反映經濟業務且清晰的基礎上,隨著預算剛性的增強,政府會計改革的實施,從財務轉型的角度,以財務為出發點審視單位的各個業務環節,真正實現“業財融合”,財務不是簡單的“算算賬”,更要有扎實的會計基礎,真正做到財務為管理決策服務。財務轉型的進行,離不開財務人員的努力,更離不開有別于傳統會計核算思維的改變。因而,為適應新常態下經濟發展形勢,財務人員更應該明確自己的地位,進而更好地為單位核算服務。

二、運用信息系統,破解財務轉型難題

那么,身為財務工作者,我們要如何不辱使命,助推發展,促成財務成功進行轉型升級,讓會計成為價值創造者呢?利用信息系統破解財務轉型難題,就成為破局的關鍵。該書的觀點認為要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就必須將各大問題嵌入信息化系統,再梳理內部處理流程,完善內控等組織治理架構,利用“供需鏈”的思想,實現互聯互通,擴展管理范圍和需求。在有效使用信息系統的前提下,讓轉型更具有可操作性,解放了生產力同時又創造了價值。書中的核心觀點認為轉型并不是弱化財務核算,而是在加強和利用好財務核算的基礎上,將財務數據更好地服務于決策,真正實現財務人員的價值。這種方式同樣適用于行政事業單位,盡管行政事業單位不以價值創造為前提,但它們是完善政府職能,有效使用政府資源的保障。如何將政府資源用到最需要且能激發創新活力的工作中,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使用,是新常態賦予財務人員實現轉型的新任務。金融風險的控制來源于分析的數據的準確性,特別是宏觀數據的精準度,這不僅僅依賴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發展,更有賴于數據的提供者和分析統計者——財務人員的工作,只有實現財務轉型,才能將財務從重復且低效的核算中解放,進入業務、管理和戰略層面將之轉換為切實有效的分析數據。海量數據本身并無可用之處,關鍵在于挖掘數據本身的信息含量。要防范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需要財務人員突破財務工作的局限性,要讓我們更加客觀真實的計量與反映經濟業務本質,提供切實可靠且具有價值創造的數據。新常態下,原本行政事業單位只著重如何核算,輕績效管理的現象就會變得更加不適合新時代的發展,同時以數字經濟為代表的新時代,在財務上表現為財務共享,司庫管理和人工智能的發展。企業財務面臨著轉型,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也應當如此。書中的闡述激發了筆者的思考,只有緊跟時展的腳步,從自身建設抓起,認真思考前路方向,才能永立潮頭,不拖時代改革發展的后腿。

三、行政事業單位財務轉型路徑選擇

結合工作實踐,高校作為特殊的行政事業單位,在“雙一流”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政府會計改革快馬加鞭,管理會計的運用迫在眉睫,在已悄然來臨的大數據時代,高校財務管理工作需選擇管控類型,就像企業選擇財務管控型、運營管控型抑或是戰略管控型一樣,這些都決定了財務轉型的方向。處于集權與分權中間狀態下的戰略管控型符合新時代新常態下的財務轉型升級的需求,這種財務轉型符合當下政府“放管服”的管理觀點,這種通過單位內部高度協同,用創新強校思維培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的青年才俊的管控類型是值得認真考慮和定位的。單位如何利用自身專業優勢為高校謀發展、促服務,解決財務工作的價值創造性不夠,我們要更新實踐工作理念,在轉型中做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崗位化,崗位職責化,職責表單化,表單信息化。”在日常工作中,轉變思維方式,特別是要形成以下的思維方式;一是流程思維;今天我們已經從目標趨動的時代轉向流程化管理的時代,要強調流程化、標準化、規范化,最終實現信息化。二是驅動與控制思維;業務是以目標為統領的管理,對比業務而言,會計的思維是容易合法合規的,也是容易流程化的,重要的是我們如何主動驅動業務的流程化、標準化,實現會計對業務的管控。三是信息與數據思維;會計的背后是信息與數據,要形成信息與數據思維。信息的收集能力、信息的挖掘能力以及信息的洞察能力。而這個信息恰恰是數據所生成的信息。四是溝通思維;主動溝通并影響他人的思維。在會計工作中要主動增強溝通能力和做人處事的能力,更好地服務于工作。五是整合資源思維;要學會充分、靈活運用資源,將第三方的資源為我所用。六是價值管理思維;我們已經步入價值鏈管理的時代,收入與成本并重的時代。成本管理最能體現企業的價值,縱向實現產業鏈條的整合需要我們具備價值管理的思維。七是預算的起點思維和事中的成本管理思維;全面預算管理是很好的管控工具,連接戰略與落地實施的措施。要實行動態管理,不斷實現預算的精細化,倒逼目標的實現。八是戰略思維;戰略決定高度。一定要由點及面,站在一個更高的理論高度和實踐思路來看待單位的問題。

綜上所述,新常態下,筆者期許財務工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并行不悖,立足于行政事業單位的戰略和全局,認真思考與定位,爭取財務工作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轉型升級,從組織角度進行轉型,從職能作用轉型,從自身技術以及知識機構進行轉型。讓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者以客觀真實的歷史數據出發,更好地反映未來事物的發展,分析現實事項,準確把脈未來發展驅動的方向,實現行政事業單位財務人員的價值創造力與決策影響力,讓會計人也不愧于時展,為中國夢的實現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陳和平,胡雷.財務共享服務模式下企業財會人員轉型路徑探析[J].財務與會計,2018(03):70-71.

[2]張慶龍.企業集團財務轉型路在何方——《財務轉型大趨勢》簡介[J].財會月刊,2018(06):177-178.

作者:姚俊生 袁仁淼 單位:廣州大學財務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