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在冠心病護理管理的應用

時間:2022-08-16 09:33:55

導語:風險管理在冠心病護理管理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風險管理在冠心病護理管理的應用

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而引發血管腔的堵塞,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一類心臟疾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1]。該類疾病的發病人群多為老年人,多數發病突然、發展速度快,大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表現為猝死[2]。綜合考慮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心理狀態差以及一些環境因素等,該病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護理期間也存在更多的困難。風險管理是一系列針對現存的或者潛在的醫療風險的管理程序,通過識別、評價、處理等措施減少或規避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風險管理不僅能夠滿足患者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還將提高醫院的綜合護理管理水平。該文選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間在該院冠心病專科病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60例為研究對象,分析探討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現將研究結果匯總,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在該院冠心病專科病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6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入選的冠心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0例。其中對照組患者女性37例,男性43例,年齡45~78歲,平均年齡(64.0±2.37)歲;觀察組患者女性41例,男性39例,年齡47~81歲,平均年齡(65.0±2.7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以及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護理管理方法。對于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管理,對觀察組患者采取風險管理,具體護理管理內容如下:①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風險意識的建立是進行風險管理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由于護理人員的資質、學歷、工作經驗差別相對較大,因此在組織風險意識與風險能力提高的相關培訓時要將所有工作人員進行分組,培訓內容包括風險管理的意義、具體措施等,另外也應將監護儀、除顫儀、心肺復蘇、心電圖機、呼吸機等醫療設備的正確操作方法作為護理技能的培訓重點[3]。在培訓結束時對所有參加培訓的人員進行風險發生模擬實踐與防風險能力評估,對不合格人員進行二次重點培訓。②建立規范的護理安全監督機制:安全監督機制不僅是針對護理工作的具體內容完成情況,還包括對護理工作涉及到的醫療器械的管理監督,建立護理工作監督小組,對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與質量進行評估,將工作期間出現的問題總結與分析,于每日晨會上進行公開探討,對共性問題進行總結性分析、對每日出現的新問題進行重點分析并提出改進措施。加強對儀器設備的管理與監督,確保所有儀器正常運行,避免儀器設備在使用期間出現故障,提高治療安全性。③完善風險管理體系:通過建立風險評估制度、病區責任制等一系列措施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建立以護士長為主要負責人的責任小組,明確組內所有成員的工作內容與工作責任,設立組長與患者負責人共同負責的制度。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與護理人員的獎金發放相聯系,提高護士的積極性和責任心。另外,將對患者的健康教育與心理護理作為獨立護理模塊。1.3指標評價。研究結束后,統計所有患者在護理期間的不良事件發生情況,例如跑針、管路受壓、護患糾紛、跌倒等。調查所有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程度,綜合該院自制的問卷內容給出滿意度評價,滿意程度評價標準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100.00%。1.4統計方法。分析比較對照組和觀察組的數據,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計數數據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護理管理不良事件發生率比較。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對照組為21.25%,觀察組為3.75%,觀察組患者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2.2兩組患者對護理管理效果滿意度比較。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管理工作的總滿意度,對照組總滿意度為77.05%,觀察組總滿意度為96.2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目前,冠心病的發生率隨著經濟的發展而逐年升高,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的機體免疫力下降,對治療的依從性低,因此對治療和護理過程的要求更高[4]。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血管發生粥樣硬化而引發血管腔的堵塞,最終導致患者出現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壞死的一類心臟疾病,全稱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該類疾病的發病人群多為老年人,多數發病突然、發展速度快,且大約有1/3的患者首次發作表現為猝死。綜合考慮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心理狀態差以及一些環境因素等,該病具有較高的危險性,在護理期間也存在更多的困難[5-7]。該病發作時不僅給患者帶來了身體上的折磨,甚至還會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所以對該病的治療與護理應十分重視。風險管理是一系列針對現存的或者潛在的醫療風險的管理程序,通過識別、評價、處理等措施減少或規避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風險管理不僅能夠滿足患者對優質服務的需求,還將提高醫院的綜合護理管理水平。首先,增強護理人員風險意識,風險意識的建立與風險識別、應對能力的提高是風險護理的基礎內容,通過分層培訓能夠顯著提高工作人員對風險因素的辨別、處理與評估能力;其次,建立規范的護理安全監督機制,一方面能夠保證護理工作保質保量地完成,另一方面還對護理工作涉及到的醫療設備與藥品的正確使用起到監督作用;另外,完善風險管理體系,對護理工作進行宏觀統籌,通過將工作人員的獎金發放與護理工作完成情況相掛鉤,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得以提高。該文為分析探討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選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間在該院冠心病專科病房治療的冠心病患者共160例為研究對象,將所有滿足條件的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對照組進行傳統護理管理,觀察組進行風險管理,研究結束時,通過比較患者在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以及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評價護理效果。結果顯示,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為77.05%,不良事件發生率為21.2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為96.25%,不良事件發生率為3.75%,可見,觀察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不良事件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風險管理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在護理期間不良事件發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顯著提高護理質量,有效預防醫療風險事件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華芳.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實施價值[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13):168-170.

[2]左壽娜.責任制護理管理模式對冠心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21):255-257.

[3]武翠翠.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14):102-103.

[4]王娟.綜合護理管理方式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6(9):1672-1673.

[5]苗潔.分析風險管理在冠心病專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20):167-168.

[6]張生宏.護理風險管理及防范對策[J].醫學信息,2011(3中旬刊):105-106.

[7]王雪莉,孫萍,黃祥柱,等.護理風險與護理風險管理的策略[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版,2011(9):152-153.

作者:李曉彤 單位:吉林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