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

時間:2022-12-08 08:47:54

導語: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

摘要:針對開放式實驗室存在的問題,從完善規章制度、明確安全責任、鼓勵研究生參與管理、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培訓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一套完善的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為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鑒經驗。

關鍵詞: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研究

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生物工程系建于2000年,建系之初,為了給青年老師的發展提供必要的綠色通道,為了避免實驗室重復建設,我系對實驗室管理體制與管理模式的進行了調整,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開放式實驗室,以資源共享、優化配置、開放運營和信息化管理為目的,將全系實驗室設立為公用實驗室,所有實驗室向全系乃至全校老師學生全天候開放,這樣,有利于青年教師的發展,受到了全系師生的好評。這種實驗室不同于傳統實驗室,大部分傳統實驗室小而全,多而散,功能單一,無法形成綜合優勢[1],傳統實驗室存在重復建設、儀器設備重復購置、實驗室運營效率低下等問題,已經不再適應新的形勢。我系這種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是一種新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形成了綜合性、開放型的實驗大平臺,加強了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促進了學科的發展,提高了儀器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和利用率,減少了重復建設,節約了資金,充分發揮了資源共享[2]。

1開放式實驗室存在的問題

隨著開放式實驗室的運行,發現存在以下問題。1.1缺乏與之配套規章制度。傳統實驗室是各學科單獨建設,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實驗室管理較為封閉,開放式實驗室是科學高效的一體化和開放式的管理體系,傳統實驗室的有些規章制度并不適用于開放式實驗室,開放式實驗室需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新的規章制度,如值日生登記制度,儀器使用登記制度,實驗室準入制度等。1.2實驗室安全管理存在難度。我系實驗室由系主任統一領導,實驗室儀器購買、規章制度制定等由全系老師商討進行,實驗室具體管理是由二名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中,實驗室規模較小,人數較少,教師(研究生導師)是實驗室的管理者,責任明確,容易管理。在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中,實驗室管理人員對實驗室進行日常管理,教師作為管理者的身份相對減弱,這種管理模式對實驗室管理人員的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他們將不再局限于為一個教研室服務,而是為整個系的實驗平臺服務[3]。我系有近20多間、約2000m2的實驗室,100多位研究生,1000多臺儀器,兩名實驗室管理人員要管理這么多儀器設備和人員,難度大大提高。另外,研究生是導師負責制,如何讓研究生聽從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管理也是一個難題。實驗室是全天候開放,但實驗室管理人員是8h上班,8h之外實驗室怎么管理,近幾年,高校實驗室出現的安全事故大部分是發生在8h之外,也說明怎么確保8h之外開放式實驗室的安全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總之,開放式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難度。1.3儀器設備損壞率高。由于是開放式實驗室,實驗室所有儀器每個人都可以使用,形成了吃大鍋飯的現象,有些使用者認為儀器是系里的,壞了維修也是系里出錢,就不愛護儀器,少數操作人員甚至沒有認真閱讀儀器使用說明,不按操作規程使用儀器,甚至造成儀器的人為損壞,造成儀器損壞率很高[4];另外,儀器損壞沒有人上報,由于實驗室管理人員少,不能做到每天對每臺儀器進行檢查,用壞這臺還有另外一臺,直到同類型的儀器設備全部都壞了,才會有人來告訴實驗室管理人員,造成儀器不能及時加以檢修,也不能及時做到保養和維護,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4]。

2深化改革,建立一套安全、高效、有序的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

2.1加強制度建設,不斷提高管理水平。確保實驗室日常管理工作有序開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抓好各項制度的建設,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制,使實驗室工作走向規范化、制度化[5]。建立健全實驗室規則、儀器室規則、實驗室安全工作規則、儀器設備管理制度、儀器損壞賠償制度、儀器維修保養制度、儀器報損制度、危險化學藥品管理使用制度、值日生管理制度、安全檢查制度、三廢處理制度等規章,從而保證實驗室工作各個環節有規可循。通過這些制度的建設,切實有效地保證開放式實驗室的正常運作。2.2多管齊下,確保實驗室的安全。第一,明確安全責任。實驗室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專管共用、管用結合”的管理原則。實驗室有一名主任負責該項工作,二名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具體管理工作,如,實驗室值日安排和檢查,儀器維護,安全和儀器使用培訓,實驗室安全檢查等,保證實驗室的日常運轉。將實驗室按照功能進行分區,老師根據自己科研分配到一個實驗室,這位老師就是該實驗室的負責人,負責該實驗室的安全衛生等,該老師與系里簽訂《實驗室安全責任書》,強調了老師的主導作用,這樣,實驗室就由系主任統一領導,實驗管理人員具體管理,老師是實驗室的安全責任人的分級管理模式。老師負責的實驗室仍然是公用實驗室,系里其他老師和學生可以使用,做到專管共用,管用結合。系主任、實驗室管理人員、老師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實行實驗室安全管理究責制,確保實驗室的安全[6]。第二,鼓勵研究生參與實驗室日常管理。研究生是實驗室的主力軍,也是呆在實驗室時間最長的人[7-8],研究生參與管理可以很好彌補實驗室管理人員下班后的空缺。根據研究生值日制度,每個實驗室由研究生輪流值日,研究生負責關水電門窗、各種實驗儀器,負責打掃衛生,實驗室管理人員每天對研究生值日情況進行抽查,對值日認真的同學進行表揚,不好的同學進行通報批評,表揚和批評送達到全系老師和研究生,表揚和批評的結果與研究生評優評獎及入黨聯系起來,從而使研究生聽從了實驗室管理人員的管理。第三,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優勢,構建情報系統。利用飛信可以發短信功能,每天定時通知學生進行值日,詳細告訴學生值日內容,以免學生忘記,并用飛信將學生值日情況及時通知到每個學生和老師,也可以利用它把與實驗室有關信息及時通報給大家,做到互通無誤。充分利用現代科技工具,及時搜集、捕捉信息,綜合使用在實驗室管理方面;引進先進的技術和完善的管理經驗,提升為廣大師生服務水平。第四,組織各種安全教育和培訓。實現開放式實驗室的安全工作目標,僅僅靠參與實驗室管理賦予研究生以責任顯然不夠,還必須組織各種教育和培訓[6]。每年針對大四結業學生和研一學生,統一組織學生學習掌握實驗室安全教育和培訓,并對培訓的人員進行必要的考核。2.3切實加強管理,減少儀器損壞率。首先,設儀器管理員。在每個實驗室里,根據研究生的科研方向和使用習慣,將高年級研究生設為儀器管理員,使每臺儀器至少有1名研究生參與管理和監督,研究生負責監督其他人使用,還負責對新進人員的培訓以及儀器設備的日常維護、報修等服務工作。大型的儀器設備由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管理,大型儀器使用實施預約制和簽名制,并且做好定期檢修工作,確保整套實驗設備始終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其次,建立儀器使用登記制度,使用儀器前,需要先登記再使用,要登記具體使用時間、內容、機時、儀器設備是否正常、使用人等,登記制度既是查缺補漏、追根溯源的依據,又是一種無形的監督。最后,對儀器設備使用者進行培訓。針對大四結業學生和研一學生,統一組織學生學習掌握實驗室儀器設備的使用方面和注意事項。要求每位學生親自操作,之后,并對培訓的人員進行必要的考核。同時,對學生宣傳儀器設備的來之不易,儀器的損壞會耽誤大部分人的實驗進度,讓大家把實驗室當成自己的,減少儀器的損壞率。2.4加強實驗室管理人員掊訓,提高管理人員素質。實驗管理人員是實驗室管理的具體執行者,在實驗室協調管理方面起重要作用[9],因此,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的實驗管理隊伍是開放性實驗室的重要條件[10]。我系實驗技術人員參與相關會議13人次,儀器廠家培訓100多人次,不斷提高實驗管理人員的知識、專業技術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服務水平;同時,狠抓思想素質,定期對實驗管理人員進行思想教育,要求實驗管理人員具有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認真細致、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4]。

3結語

發現傳統的實驗室管理模式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發展趨勢,生物工程系建立了開放式實驗室,對開放式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安全管理、儀器管理等進行了探索研究,形成了形成一套完善的開放式實驗室管理模式,經過實踐驗證是一種可行的實驗室管理新模式。

作者:程海娜 苗博 張雁生 周洪波 劉新星 單位:中南大學資源加工與生物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宋曉悅,高校開放式實驗室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D].天津師范大學,2008.

[2]劉新星,蔣昊,申麗,等.資源加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1):90-92.

[3]蔡錦順,關立增,樸明淑.地方高校實驗室資源共享管理探討[J].現代交際,2014(5):50.

[4]鄧型深,姜吉瓊.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J].中國現代教育裝,2009(27):14.

[5]張煜炯.論高職高專院校科研實驗室建設與管理[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11):80-81.

[6]樊廣華,谷淑波,高居榮,等.加強研究生管理保障科研實驗室安全[J].實驗室科學,2009(5):137-139.

[7]馬勇杰.以研究生為主體實行實驗室人性化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l6,35(10):253-256.

[8]柯志松,張愛平,蘇經遷,等.淺析研究生在高校生物實驗室管理中的主體作用[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9(1):234-236.

[9]陸宇.實驗技術人員在研究生培養中的作用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1):81-83.

[10]范才文,向秋.高校開放實驗室在研究生培養中的思考[J].華夏醫學,2015,28(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