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系統在制造業的應用

時間:2022-07-09 03:44:14

導語:供應鏈管理系統在制造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供應鏈管理系統在制造業的應用

摘要:制造業在“智能物流”發展的背景下,非常重視供應鏈管理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通過市場調查,分析了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應用現狀,發現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中亟待解決的庫存積壓、成本高、供應鏈成員信息溝通不暢等問題,據此提出開發“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并使之在青島市制造業中應用及推廣的措施,以期提高制造業經營利潤,增快其向現代供應鏈管理模式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智能物流;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系統

受德國工業4.0的影響,《中國制造2025》出臺。如今推動制造業的升級發展已經成為政府和行業的共識。物流貫穿于整個產品生命周期中,制造企業對物流的關注度上升到新的階段,對供應鏈管理的認識上升到新的高度。青島市作為山東省的金融中心,“十三五”期間,青島市以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契機,加快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在此基礎上,制造業應用供應鏈管理系統勢在必行。

一、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現狀

通過訪談調查、實地調查、電話調查,分析了青島制造業智能物流供應鏈系統的發展及應用情況。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調查了海信集團、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分公司。2019年12月以來,調查了青島五順汽車模具部件有限公司、青島武船重工有限公司、青島六和方盛機械有限公司、中海油能源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共調查了制造業的供應商100家,其中,32家是上汽通用五菱二級供應商,29家是即墨一汽大眾供應商,18家是北汽新能源供應商,21家是海爾供應商。調查發現,目前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物流管理分為三個水平層次。第一類企業主要有國企、造船企業等,如武船重工、中海油,管理粗放或者是生產節奏緩慢的企業。是最初級的管理水平,就是全部使用原始管理方式、手工臺賬、表格記錄。出入庫使用領料單等,沒有系統化運行,即使使用系統,系統也存在極大的不完備性,庫存失控,使用無序,更談不上供應鏈的衍生,不能管控到供應商層級,使用的工具是最簡易的辦公工具,屬于原始級別。第二類企業主要有五順、六和方盛等,是簡單運用ERP的企業,該部分ERP系統主流是由國內財務軟件起家的公司開發的。比如金蝶,用友等。這部分ERP主要用于流動資產管理,對于供應鏈的管理,更多是連接財務管理到庫存,還算不上嚴格意義的供應鏈物流管理。生產、供應環節的信息疏通,庫存量管理、拉動等等,還都采用比較原始的手段。輔助定期盤點,只是保證資產不流失。第三類企業,如海信、上汽通用五菱等,是比較全面使用ERP的公司,比如在大部分工作環節使用SAP的企業,或者用簡單的ERP模塊配合其他一些小程序實現輔助功能。這類企業管理供應鏈的信息有效性高,相對較好。但是,不同的數據庫導致的數據整合是主要困難,以至于數據整合消耗大量的精力,也顯現很多管理漏洞,后續推廣硬件升級。這類企業相對來說走在時代的前沿,運用新信息時代的物聯技術,將解決信息孤島的問題。第三類企業在物流管理“智能”發展方面借鑒國內外成功的供應鏈管理系統,能結合企業的實際,著力提高現代物流系統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最終實現快速響應、準時配送、精益生產等目標,不斷開發適應制造企業的“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探索建設高度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的物流體系。

二、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ERP沒有解決供應鏈管理難題。制造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ERP系統應用模塊較少或簡單,還缺乏一種關鍵作用軟件來解決管理庫存的衡量、拉動能力的保證、響應時間及時以及公司資產實現輕量化、資金周轉率提高等問題。(二)庫存積壓、成本高。調查顯示,29.7%的企業反映,目前在生產經營和采購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市場需求減少、訂單不足,造成的庫存積壓成本上升的局面。目前,企業在供應鏈管理方面的成效并不明顯。以供應鏈管理能力最好的汽車行業為例,外地供應商庫存普遍維持在7—15天左右,海外供應商庫存維持在30天左右,即便是本地供應商,庫存也在1—2天左右。這與日本豐田的1小時庫存,甚至零庫存,還有很大的管理差距。目前青島市已經引進的汽車企業有6家:上汽通用五菱、北汽新能源、一汽大眾、比亞迪、中國重汽、一汽解放,均系產能突出的重要車企,總的庫存資金占用是巨額浪費。如某汽車企業的年產量的庫存資金消耗保守估計為1260萬元。這僅僅是汽車行業,其他的家電、零配件、船舶制造等行業都存在庫存優化空間。(三)供應鏈成員信息溝通不暢。除了庫存以外,整個生產制造業的信息拉動,也存在信息閉塞問題,生產線邊的物料消耗無法準確傳遞至倉庫和供應商,是造成庫存積壓的重要原因。信息在物流過程中的嚴重閉塞,導致企業資源利用率低,在企業倉庫、RDC、LOC甚至是線邊庫位,周轉率都在較低水平。這不僅導致企業資源利用效率低下,而且會導致過程紊亂,從而降低質量水平,引發整體管理失效等等。(四)人員管理難度大、成本高。以青島上汽通用五菱青島分公司為例,企業用于線邊配送人員,一條生產線有32人,分2班,其中每班16人;還有負責巡線人員4人,負責掃描2人,負責響應2人,負責配送8人。該企業線邊員工年流失率56%,均是因為智能化軟件應用少、工人工作負擔較重而離職。同時又導致該企業對于配送崗位提升20%工資,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是員工流失率降低有限(據2019年數據,該公司年度共計招聘員工1198人,離職716人,其中1類員工離職人數達到649人,一線離職率達到90%,同比2018年沒有減少)。近幾年,職工工資、社保、公積金繳費等不斷增長使企業人工成本快速攀升,同時,人才供需脫節造成結構性招工難也提高了招工和培養成本。2019年12月調查中,一半以上的企業認為:目前在生產經營和采購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勞動力成本上漲,是制約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五)生產柔性較差?,F在由于市場多變,企業大批量規?;a已經越來越困難,更多的是通過對客戶信息的收集,對客戶進行個性化定制。這種定制,對生產要求很高,尤其是對于物流供應要求很高。但是目前青島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中,很難支持絕對柔性的生產,物流經常成為瓶頸,導致企業對消費者的滿足不夠,消費潛力沒有得到挖掘。

三、“智能物流”背景下青島市制造業供應鏈管理系統應用及推廣

(一)“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的應用。1.“智能物流”供應鏈系統。智能化的物流供應鏈管理可以更好地降低物流在倉儲、人員管理等方面的成本,主動獲取信息,最終實現信息流和物流、資金流的同步?!爸悄芪锪鳌惫湽芾硐到y主要模塊包括時間窗口管理、零件規劃路徑(PFEP)管理、標簽條碼機物料射頻信息管理、線邊物流配送管理(LES)、自動化倉儲管理、周轉包裝管理(CMC)等,更好地服務于制造業,以客戶的需求為核心,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柔性生產。2.提升利潤空間。簡單地說,投資回報率=利潤率×周轉率×財務杠桿企業提升自己管理競爭力的途徑,將是管理利潤率、周轉率、以及財務杠桿的綜合能力,而這項公式中的三項都與供應鏈的設計息息相關。因此,將供應鏈管理全面推向智能化,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及利潤來源。調查得知,青島六和方盛是汽車制造廠的車身零件供應商。該公司核心競爭力為汽車磨具技術以及沖壓焊接技術,供應鏈管理本著簡約、適用原則,利用員工采用簡單電子表格管理,流程詳盡。后續,該公司由于長期庫存積壓(月總庫存周轉率達到10.38),同時發生關鍵件斷料停產情況,導致生產停工時間長達500分鐘/月。基于以上數據,該公司決定使用供應鏈物流軟件,管理公司在制品、原材料庫存。以2019年下半年的庫存周轉率數據為例。該公司實施“智能物流”供應鏈系統3個月以后,公司核算第三季度總庫存周轉率,第三季度3個月的總庫存周轉率分別為9.18、8.54、7.89;第四季度,庫存周轉率為6.95、6.78、6.83,由于客戶要求其原材料庫存量(保密信息),所以庫存周轉率下降至6.8±0.2為合理水平。同期,公司現金流量表表明增加環比現金量600萬元人民幣整。3.信息溝通順暢,實現快速響應。在中國制造變更為中國智造的新時代,信息化將是制造業騰飛的必由之路。制造企業若能更靈活地掌握資源、更良好地運營場地、更有效地控制庫存、更及時地完成拉動、更理想地構建體系、更輕便地完成制造,便能實現更低的成本、更優的服務、更快的響應、更好的產品。青島上汽通用五菱總裝車間,每月由于配送不及時的停線為400分鐘,均由于預警員預警不及時、信息傳遞不良導致。隨后,配送采取LES拉動系統運行,運行以后,每月配送不及時停線降低到160分鐘。制造業的供應鏈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將是下一輪“智慧”的重壓用武之地。(二)推廣“智能物流”供應鏈管理系統在青島制造業應用的措施。1.樹立現代物流經營理念,向現代物流管理模式邁進。目前,青島市制造業不能使用單一企業視角,要從整個產業鏈考慮。一級企業完成信息化改造以后,會由于效率增加,將問題順延至二級企業。所以,后續供應鏈物流的主要優化目標將是頭部企業的二級企業以及三級企業。此類企業大部分為傳統管理方式,由于市場優勢,還沒有意識到信息化對于企業管理的重要性??墒牵蛻魡畏矫嫘枨筇岣?,會導致低效瓶頸主要存在二級企業,所以,后續存在一個大趨勢,主要是頭部企業帶領整個產業鏈進行信息系統升級,沒有升級的腰部企業,將伴隨整個供應鏈被市場淘汰。青島市制造業要增強現代物流的開放意識。與先進國家、先進地區相比,物流管理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要加強供應鏈物流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引進資金、技術以及經驗。2.加強科技知識含量,培育新的核心能力。強化制造業內部系統構建,可根據自己的行業特點和實際情況設計和實施企業內部系統方案,提高系統的“智能”性能,從而能夠以低廉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進行企業內外信息溝通和管理,集約地實現物流功能,縮小與先進制造業的差距。3.培養物流管理人才,提高企業管理能力。制造業向現代化物流提升轉型的成敗,物流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企業管理者必須對每一個環節都有足夠的了解,不僅是運輸、配送專家,還應熟知財務管理、市場營銷和采購等工作環節,還必須具備對物流諸環節進行協調的能力。4.“軟硬結合”的供應鏈管理方式。供應鏈管理趨勢將不再是使用單一信息系統解決管理問題,很多信息傳遞也不僅僅是依賴條形碼、RFID等傳統方式解決。未來,多維掃描、自動化倉儲、自動錄入、無序抓取等技術,會逐漸將信息帶入到物流管理系統當中,所以,需要依靠一整套解決方案,融合信息技術、智能硬件、云存儲、云計算,甚至引入深度學習算法,以將物流供應鏈打造為最優狀態,做到庫存最小、成本最低。很快,4PL將會在市場上成為主流,為企業提供全套的供應鏈物流解決方案。屆時,現有的程序軟件都將成為物流體系中的元素接受整合,新的供應鏈生態將會出現。

參考文獻:

[1]任芳.探索智能制造,聚焦智慧物流——記2016中國制造業供應鏈與物流技術研討會[J].物流技術與應用,2016,(4):54-59.

[2]邵廣利.寧波市智慧物流發展對策研究[J].物流科技,2012,(11):80-82.

[3]馬士華,林勇.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4]王銀銀,卞華.信息化背景下船舶制造業采購供應鏈管理研究[J].物流技術,2014,(12):343-345.

[5]范春.區域性智慧物流信息化的規劃與設計[J].電子政務,2012,(7):96-105.

[6]王艷.智慧物流信息系統及其經濟性評價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15.

作者:楊素花 王婧 單位:青島濱海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