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林場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分析
時間:2022-12-07 09:53:59
導語:國有林場環境保護經濟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有林場經濟創新發展,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有一定的需求,主要是考慮到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的現狀,結合我國國有林場的狀態,重點分析經濟發展的現狀。1.經濟意識薄弱。經濟意識在國有林場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國有林場經濟發展期間,僅僅注重資金的用途,忽視了經濟效益,導致很多資金、物資,單純的應用到國有林場的生產中,未考慮國有林場經濟的循環增長和可持續發展,引起了經濟上的問題。我國林業方面,積極號召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更是暴露出了國有林場的經濟缺陷,因為經濟意識薄弱,所以國有林場企業并無富裕的經濟成本,不能在林場的生態環境保護方面,投入合理的經濟建設,導致林場的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矛盾,降低了經濟建設的能力。我國很多國有林場生態,忽視了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仍舊堅持傳統的生產方式,缺乏經濟意識,導致國有林場的經濟問題出現缺陷。2.林場經營不善。國有林場的經營方式,是保證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也是經濟發展創新的核心。國有林場經濟方面的子系統之間,具有關聯性的特征,如果林場經營不善,就會直接引起經濟虧損的問題,進而還會出現環境污染、林業退化的問題,在整個經濟系統中,形成了惡性循環。國有林業應該深入分析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相關內容,促進國有林場經濟的持續發展,科學、合理的經營國有林場,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林場經營的一種手段,違背生態平衡的原則,破壞了國有林場的經營方式,導致林場經濟發展,跟不上時代的速度,很容易出現經濟紊亂的情況。3.林場植被單一。國有林場的發展歷史較長,其是森林經營單位,綜合分析國有林場的經濟運行狀態可以發展,林場植被單一。林業是國有林場的第一產業,而產業劃分時,還包括第二產業、第三產業,豐富了國有林場的植被,很多傳統的國有林場,保持單一的植被種植方式,淡化了第二、第三產業的建設,干預了國有林場的生態平衡,不能豐富林場植被,經濟效益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再加上林場生態平衡受到破壞,降低了林業的產量,林場經濟入不敷出,引發經濟問題。國有林場的經濟發展創新中,離不開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在此條件下,解決植被單一的問題,強化林場的經濟建設。4.缺乏物質基礎。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現狀分析中,應該要意識到經濟系統與人力資源、環境資源的關系,不要有經濟獨立化的情況,而人力、環境等因素,就是林場經濟的物質基礎。我國國有林場運營期間,經常出現物質基礎缺乏的問題,林場建設期間,物質支持不到位,如人力安排不足、自然環境缺陷等,干預了國有林場的經濟建設,導致林場發展中,不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效益。5.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國有林場經濟發展離不開人才隊伍的建設,但當前國有林場專業技術人才嚴重匱乏,人才隊伍結構單一,致使許多林場生產經營活動技術更新慢,許多行業和領域仍處于簡單初級再生產。以福建泉州市所屬的12個國有林場為例,現有大多國有林場多數遠離城市,位于偏遠山區,交通不便,信息相對閉塞,工作生活條件艱苦,雖每年有向社會公開招聘,但是經常是“無人問津、無人報考”的尷尬情形,無法有效吸引高素質、綜合性人才,形成了人才結構單一化的現狀,致使其嚴重制約林場經濟發展。
二、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國有林場經濟發展創新
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角度下,分析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的創新途徑,一來解決林場中的環保問題,二來促進國有林場經濟的發展,完善國有林場經濟創新建設的過程。1.樹立經濟意識。基于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下,國有林場運營時,要樹立經濟發展創新的意識,利用創新的手段,促進林場的經濟發展。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是林場經濟發展創新的方向,我國國有林場經濟建設中,逐步實行了經濟創新改革,目的是有意識的促進林業經濟增長。國有林業經濟發展創新中,采取“試點先行,分步推進”的方法,優先安排試點運行,遵循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中的要求和法律法規,樹立經濟創新意識,推進經濟創新改革。2.強化林場經營。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帶動了國有林場改革,改革期間,提出了經濟發展創新的要求,積極強化林場經營,創造經濟效益。林場經營與經濟發展創新,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從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下,國有林場的經營,應該改變傳統林場經營的方法,靈活選擇經營模式,致力于提高林場的經濟效益,創新經濟模式。例如:某國有林場,順應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號召,改革了林場的經營方式,該林場地域面積廣闊,具備經營能力,而木林市場疲勞,導致林木價格降低,減少了林場的經濟收入,該國有林場經營時,引進了承包經營機制,以家庭為單位,刺激林場生產,承包者在不違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前提下,可以更換苗木種類,轉化為多元化的種植結構,而且承包者可以自行尋找林業市場,促進林木銷售,截止2015年,該國有林場中,林場面積達9000畝,2000畝新建林場,也逐漸走向正規,年產值已經超過150萬元,此類經營改革方式,不僅平衡了國有林場中的生態平衡,保護了環境,更是帶動了林場以及當地地區的經濟,表明經濟發展創新的重要意義。3.豐富林場植被。國有林場經濟發展創新中,提出了豐富林場植被的要求,主要從產業結構上,完成經濟創新。林場植被豐富,有利于提高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水平,由此,國有林場注重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明確產業與經濟發展創新的關系。4.人才隊伍建設。人才隊伍建設是林場生態保護的基礎,加快國有林場隊伍建設是國有林場改革的重要內容,而且“保障職工生活”也是《國有林場改革方案》的兩大目標之一,進一步完善管理體制,創新經營機制,建立有利于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有利于增強林業發展活力的國有林場新體制,完善國有林場可持續發展的新機制,需要著眼于吸引人才和服務林場經濟發展,適時調整國有林場編制結構比例,逐步提高國有林場技術人員比重,優化人員結構,建立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用人機制,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鼓勵支持林場職工參加學歷、學位教育。加大國有林場職工培訓力度,提高國有林場職工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三、結語
國有林場經濟發展創新,有利于提高林場的經濟效益,實際在創新中,林場環境影響非常大,注重林場生態環境保護的建設,明確兩者關系,在環境保護的條件下,創新國有林場的經濟發展,滿足國有林場的經濟需求,最主要的是提高國有林場經濟發展的能力,創新經濟后,為國有林場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作者:粘東平 單位:福建省南安市五臺山國有林場
參考文獻:
[1]于江龍.我國國有林場發展脆弱性形成機理及影響因素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2.
[2]劉鵬飛.山西國有林場場外發展林業的調查與建議[J].林業經濟,2015,37(03):19-22.
[3]楊麗萍.廣西區直國有林場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廣西大學,2015.
[4]李燁.多重功能需求約束下國有林場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模式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