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策略分析
時間:2022-07-17 08:29:34
導語: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策略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今,隨著我國醫療衛生體制的不斷改革和完善,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為了更好的應對激烈的醫療衛生市場競爭,就需要在復雜的醫療衛生環境更好的突出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更好的滿足時展需求。人才是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的關鍵之所在。而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可以為公共衛生機構引進更為優秀的人才,以保證各個環節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關鍵詞: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問題;改進策略
隨著市場競爭壓力的不斷增大,使資源的競爭逐漸轉變為人才的競爭。在我國醫療體制不斷改革和深入的過程中,要想更好的應對市場壓力,就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管理工作,使人才轉化為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的關鍵點。而績效管理是串聯人力資源開發、配置與選擇的關鍵,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主要手段,有效的推動了我國醫療行業的發展。本文將會以深圳市慢性病防治機構為例對其進行分析。
1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內涵
1.1人力資源管理的內涵
“人力資源”是在1954年由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所編寫的《管理的實踐》中被提出的,其認為與其它資源相比,人力資源最為突出的特點在于這種資源是人,具備其它資源所沒有的協調能力、判斷能力、融合能力和想象能力。因此,在對人力資源內涵進行理解時一般需要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著手。從廣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主要是指一定范圍內所有人口中具備勞動能力的人的總和,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具備體力和智力勞動能力的人的總稱;而從狹義方面來講,人力資源一般是指組織內外的能夠實現組織目標的可進行資配置的人力生產要素總和。實際上,人力資源并非礦產資源、水力資源等實物資源,也不是技術資源和金融資源,其屬于一種最重要的、最寶貴的、特殊的資源,具有無限的潛力和極大的可塑性。
1.2績效管理的內涵
通常情況下,績效管理一般是指借助系統的評估指標體系來對工作人員的具體工作內容、工作過程和工作效果進行考核評定,并對于考核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績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在工作目標上讓管理者與員工達到統一共識,從而更好的提升企業績效,實現員工職業生涯的發展與組織目標的實現。
2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重要性
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可以將個人職業發展規劃與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緊密的結合在一起,以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管理效率和質量,其一般具有導向、評估、協調、激勵、溝通等方面的功能,實現對員工的有效管理,從而確保員工的產出和工作行為與公共衛生機構目標相一致,更好的推動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還可以幫助員工制定良好的職業發展規劃,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從而更好的推動個人與公共衛生機構的協同發展,保證按時、按質、按量的完成即定動作。近些年來,醫療衛生質量逐漸發展成為我國各大公共衛生機構比較關注的重點,其屬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的主要內容,是公共衛生機構賴以生存和發展過程中比較重要的部分。在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過程中,可以根據崗位的工作量大小、技術難度、具體責任、風險程度等因素,來把技術要素、管理要素、風險要素等指標納入到績效考核之中,以確保考核結果不僅能夠根據績效差異異體來實現按勞分配,而且還可以更好的激發優秀人才的工作潛力和積極性,使組織目標和個體行為目標更好的融為一體,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的整體績效質量。例如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屬于公共衛生機構,主要承擔全市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惡性腫瘤、傷害、口腔疾病等)和慢性傳染性疾病(結核病、性病、麻風病等)的預防控制、診療與疾病管理等工作以及控煙行動工作,根據疾病特點和防治規劃及現代醫學模式要求實施預防-治療-管理一體化的衛生保健服務,是全市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更好的提升慢性病防治中心的預防工作效率,需要做好人力資源績效管理工作,根據慢性病的防治現狀來制定與之對應的人力資源管理戰略目標。
3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3.1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準確理解和定位,從而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模糊,無法更好的開展相關工作。部分公共衛生機構還將績效管理職能與公共衛生機構人事科進行掛靠,或者與質檢科進行掛靠,希望通過這樣的掛靠方式來更好的實現對醫療衛生管理質量的控制。同時,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設置了績效管理處室,在具體的運作過程中,由公共衛生機構領導直接管理,但是無法根據人力資源管理與績效管理的專業知識實施針對性的管理,無法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的功能和作用,這些現象都是因為公共衛生機構管理者未能夠真正意識到績效管理的重要性,導致績效管理部門定位不清晰,從而對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
3.2績效管理體系有待補充和完善
績效管理已經之間發展成為現代企業管理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并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已經逐漸構建一套相對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為推動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還有一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由于缺乏對績效管理的正確了解和認識,從而導致已有的績效管理體系無法更好的滿足時展需求,嚴重落后于公共衛生機構發展,從而無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步。
3.3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
目前,我國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的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其是導致績效管理定位不清晰,管理體系不完善的主要原因。通過對目前人力資源績效管理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大部分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人員并非由績效管理科班人員來組成,從而導致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水平比較低,績效管理效果不理想。績效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比較差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人事部門,并委派政工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無法更好的滿足現代績效管理發展需求;(2)將績效管理直接掛靠在辦公室,并委派經濟師來負責績效管理工作,這樣會導致績效管理工作的非專業性。因此,不管上述哪種情況,其都會導致績效管理人員無法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績效管理專業知識,從而導致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可有可無,對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起到了不利的影響。
4提高公共衛生機構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的策略
4.1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
在現代公共衛生機構管理體系中,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所扮演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為了更好的提升績效管理效率和質量,就需要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職工的績效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部門的準確定位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提高公共衛生機構領導者的重視程度。最好將績效管理引入到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各個環節之中,通過績效管理把人員、財務等有效的串聯在一起,以更好的提升公共衛生機構管理水平;(2)要從人員配置和崗位設置上更好的體現績效管理的職能,可以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的發展特點,來恰當的借鑒企業管理經驗,將人事管理部門與績效管理部門結合在一起組建一個人力資源管理部,從而更好的提高人力資源績效管理水平。
4.2完善績效管理體系
現有慢性病防治項目的主要工作屬于以人群為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現了“以防為主”的基本方針;同時,還開展性病、結核病的臨床診療服務以及疾病管理。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在“以防為主、防治管結合”的發展思路指導下,我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工作人員,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是必不可少的基礎保障,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管理的基本特點,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體系,具體做好以下幾方面內容:(1)明確績效管理部門的基本職能;(2)構建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發展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并根據實際情況來劃分為不同的崗位與科室,從而為所有職工構建一個公平、公正的指標體系。(3)優化績效考核方法,加強對過程和結果的考核,從而更好的發揮績效管理對員工的作用。
4.3重視科研能力建設,做到產、學、研緊密結合
經過二十余年持續有效發展,目前已形成了以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為龍頭、各區慢性病防治院為骨干、各社康中心和醫療機構為基礎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和結核病、性病、麻風病三級防治網絡。同時持續、高效的慢性病監測系統,在評價慢性病流行水平和變化趨勢、確定慢病預防控制優先領域、評價干預措施、制定公共政策和規劃等方面,均發揮巨大作用。定期開展系統的結核病流行病學抽樣調查、開展連續的結核病耐藥監測,更好的承擔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科技專項,提升區域結核病防控能力,注重結核病實驗室建設,提升結核病診斷水平和科研能力。此外,可以適當的引進國際項目,學習結核病先進管理經驗,構建一個從病人發現到診斷、治療和管理的完整結核病服務鏈。
5結束語
綜上所述,與企業績效管理相比,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有其特殊之處,因此需要根據公共衛生機構自身的發展特點,來為其制定一套適合公共衛生機構行業發展的人力資源績效管理體系,明確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各個部門的準確定位,提高績效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和綜合素質,這樣一來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績效管理水平,而且還能夠更好的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市場核心競爭力,提高公共衛生機構的經濟效益。
作者:劉惠堅 單位: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參考文獻:
[1]黃晶.企業績效管理的實施及改進問題研究[J].企業技術開發,2013(12):44+52.
[2]趙瑞峰,劉曉丹.企業績效管理工作中的常見問題和對策[J].人力資源管理,2015,2(11):93-94.
[3]張薇;醫院現行績效管理的補充措施[J].現代醫院,2015(04):145-146.
- 上一篇:企業績效管理問題分析
- 下一篇:事業單位項目預算績效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