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會計造假行為及監管分析
時間:2022-05-09 03:36:51
導語:企業會計造假行為及監管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企業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會計體現了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狀態,是企業參與市場經濟不可或缺的數據信息,穩定的企業會計系統是維護我國市場經濟穩定的關鍵。然而,當前市場經濟中企業會計造假行為層出不窮,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帶來不小的隱患,本文主要分析了企業會計信息造假的原因,基于博弈論基礎為加強企業會計行為監管提出建議。
【關鍵詞】企業會計;造假行為;監管;博弈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企業的穩定發展對市場經濟的良好穩定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我國的市場經濟秩序得到了巨大改善,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邁向新臺階。經濟環境的改變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新型行業的不斷出現,互聯網的高度普及,一大批互聯網企業迅速崛起,市場經濟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競爭越來越激烈,給很多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也使很多企業找到了可乘之機,導致會計造假行為不斷出現。會計造假行為是違法行為,是市場經濟發展秩序所不允許的行為,嚴重的會計造假行為不僅會對利益相關者的利益造成損害,甚至會給整個市場經濟的良好發展造成威脅。為了控制會計造假行為,《會計法》等相關法律也對這一行為進行了明確的規定。然而,很多企業面對巨大的經濟壓力,選擇了會計造假,造假問題的警鐘不斷被敲響,而真正要杜絕會計造假行為的出現,還要從根源上分析造假動機,并從多個角度對會計行為進行監管,只有從把握住問題的關鍵,才能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
一、博弈論的概述
(一)演化博弈論。演化博弈理論以有限理性的參與人群體作為研究對象,運用動態的分析法,把影響參與人行為的各種因素納入模型之中,并提出進化穩定策略概念。認為有限理性的經濟主體不能完全正確的指導自己所處的厲害狀態,只能通過最有利的戰略逐漸模仿下去,最終在支付盈利高的人數不斷多的情況下達到均衡。演化博弈論意味著達到均衡狀態并不是一次性選擇的結果,而是漸進的動態過程,適用于經濟學領域,對企業造假行為的出現和發展做出了理論解釋。(二)會計造假行為的演化博弈分析。在經濟活動中,群體即為企業,企業即為有限理性參與人,這一部分人中有的采取造假行為,有的不采取造假策略。在部分企業選擇造假的時,對企業會計的監管力度會不斷上升,并且在日常的企業經營中,如果不造假企業的盈利不斷上升,盈利企業數量不斷增多的情況下,造假企業的數量就會減少。反之,當所有企業都選擇不造假,監管力度就會不斷下降,企業看不到造假與不造假在經濟利益上的區別,反而會選擇造假。這種演化博弈現象廣泛存在于經濟活動中,對研究和改善經濟行為和市場規律有著重要作用。
二、企業會計造假行為成因
(一)企業內部因素。第一,企業融資發展需要。企業發展必然需要與其他企業的通力合作,也需要政府的支持,資金是維持企業向前發展的關鍵。很多企業為了能有良好的發展契機,找到良好的合作伙伴,都需要一個良好的財務狀況作為支撐,這就促使很多企業在財務狀況不佳時,為了尋求博弈當中的平衡,就會出現虛構財務報表的行為,對報表內容進行粉飾,從而達到其他合作者或者金融機構的信任和期望。第二,減少公司員工流失的需要企業的經營狀況和未來發展前景是員工選擇企業的重要影響因素,效益不好的企業為了留住優秀人才,假造財務報表,營造出高盈利的假像,達到穩定公司內部員工情緒的目的。第三,企業管理權與所有權分離。很多企業所有者在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選擇尋找職業經理人來經營企業,經理人出于自身發展角度,會向所有者交出一份滿意的財務報表。經理人對財務報表造假行為的縱容也是導致造假行為頻繁出現的重要原因。(二)監管力度不夠。無論是企業的所有者和市場第三方,甚至相關部門都沒有非常嚴格的企業會計行為監管體系,企業會計監督管理體系不健全,這就使得很多管理人員抓住管理漏洞,為了自身利益進行會計造假,損害相關人的利益,威脅市場經濟經濟秩序。
三、加強對企業會計監管,杜絕企業會計造假行為的途徑
在市場經濟中,企業和監管就是博弈的雙方,監管部門就是博弈的權衡者,如何讓企業會計與監管共同發展,達到利益的均衡,是監管部門必須要考慮的事情。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下去,必須要有良好的財務狀況作為支撐。勢必會出現財務造假,因此,市場經濟必須要對企業的發展進行監管,這樣才能維持穩定平衡的經濟發展狀態。(一)完善企業會計監管監督體系。市場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務必要形成統一完善的市場監督體系,這是一切監督行為的準則。企業會計的監管監督體系應該依據《會計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對違反會計行為準則的行為的懲罰情況進行明確的說明,制定企業行為準則,確保監管部門在監管過程中做到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對于企業會計造假行為,做到絕不姑息,使會計監管制度真正成為維護會計行業良好風氣,維護市場經濟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二)加強企業的內部監督。企業會計造假是企業內部的一種會計行為,為了從內部杜絕造假現象的發生,企業管理者應該加強內部控制,實行全方位的管理和監管,其中最有效的是內部審計制度。由于管理權和所有權分離,企業投資者和所有者務必要加強內部審計,定期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調查,及時與財務管理部門進行溝通,對階段內部環境進行評估,及時發現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保障審計行為和監管制度能夠順利進行。其次,在企業內部進行宣傳,讓更多的員工意識到會計造假對企業發展的危害,鼓勵人人參與到會計監督當中去,開通員工信箱,形成員工監督的氛圍,進一步減小會計造假的可能性,維護企業的利益。(三)加強社會監督。由于企業內部監督涉及到員工、企業制度等等各方面的原因,單靠內部監督很可能不能及時發展企業會計造假行為。因此,還需要加強外部監督,尤其是社會監督。全社會都有義務維護穩定的社會經濟秩序,人民的力量是無窮的,有效的社會監督能夠在無形之中給企業造成壓力。為了鼓勵發動全民眾的力量,政府應該開通專門的舉報熱線電話,開辟熱線通道,給敢于披露造假行為的群眾進行獎勵,在這一過程中還要保護舉報群眾的個人信息不被公開,保護民眾人身安全。另外,政府和企業還要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開通企業論壇、公眾號等形式,給民眾一個了解企業的渠道,給員工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使其成為民眾監督企業財務行為的有效渠道。另一種社會監督形式是媒體監督,隨著自媒體的迅速發展,網絡力量不可小覷,加強媒體監督,采用新聞媒體旁聽的形式對企業財務信息進行審查和監管,給企業會計行為造成壓力,同時,新聞媒體和自媒體之間互相博弈,互相牽制,避免出現媒體與企業共同造假的現象,形成良好有序的監督環境,降低企業會計造假的幾率。(四)完善審計體系。審計是對企業會計結果進行審核的重要過程,為了避免會計造假行為的出現,企業內部應該建立完善的審計體系,設立專門的審計崗位,定期對會計信息進行披露。其次,充分發揮外部審計部門的作用,尤其是注冊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審計部門,在政府等的要求下,對企業會計進行審查,發現當中存在的問題,這也是防范企業財務風險的重要途徑。(五)加強人才的管理和培訓,加大懲罰力度。企業會計造假行為本質上是人的行為,會計監管分為對制度體系的監管,更重要的是對人的監管。為了避免會計工作人員出現造假行為,要制定強有力的、可執行的獎懲政策,對造假行為一經查出,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并不斷明確和宣傳,形成制度壓力。另外,加強對會計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素質的培養,使其摒棄會計造假這種不良行為,加強企業財務管控能力,為將來的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四、總結
企業會計造假行為的出現是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杜絕企業會計造假行為任重道遠,這一過程需要企業內部、社會的共同監督,才能給企業會計行為形成多方面的壓力,才能讓會計人員在法律法規面前有所敬畏,從而放棄造假。企業不斷創新經營方式,尊重市場發展變化的規律,在快速發展的市場中站穩腳跟,才能給社會交上一個滿意的財務答卷,這才是未來企業生存發展的根本之道。
【參考文獻】
[1]姚偉.政府監督下的會計信息失真的演化博弈分析[J].價值工程,2014(25)
[2]王敬勇,薛麗達.會計信息披露與監管———基于演化博弈論視角分析[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2010(05)
[3]李易香.基于多群體演化博弈的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研究[D].中山大學,2016
作者:張慧芳 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強化企業會計監管措施分析
- 下一篇:高校工會文化理論研究
精品范文
10企業市場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