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文化旅游分析論文
時間:2022-02-01 11:31:00
導語:魯西文化旅游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從“組團為主”向“地接為主”的戰略調整
聊城市地方經濟和群眾購買力相對于沿海開放城市和地區差很多,這就從根本上限制了當地旅游客源市場的規模,因而目前以“組團”為主的聊城旅游經濟發展戰略是很不科學的。聊城地區是傳統的農業文明故地,部分地區還保留著漁獵文明時代的生活遺跡,加上這一地區在歷史上又是黃河泛濫區,所以工業經濟基礎較差,甚至仍有少數居民沒有解決溫飽問題。②在這種社會環境背景下,聊城旅游企業先期的工作和服務重點是“組團”外出旅游,一般為政務和商務考察為主,聊城成了一個典型的客源輸出地。由于旅游市場惡性競爭,“組團”外出的利潤越來越低,甚至出現虧本經營,同時還產生了旅游人才大量流失、財富外流和行政腐敗問題。
聊城地區雖然沒有名山大川,但擁有豐富的人文歷史文化資源和農業生態景觀資源,隨著城市建設和旅游投資的加大,旅游景觀和接待設施大為改觀。近年來,文化教育專項旅游和鄉村田園觀光旅游的興盛,為聊城旅游經濟發展帶來了活力,“地接”工作任務越來越重。聊城旅游經濟的發展必須抓住這一時機,相關政府部門和旅游企業必須樹立創造性、整合性的旅游發展觀念,形成“組團”與“地接”并重運作機制,成功促進聊城旅游經濟發展戰略從“組團”為主向“地接”為主轉變。
二、從“城市旅游定位”向“生態旅游定位”的戰略轉移
把聊城旅游定位于“城市旅游”的發展戰略必然是失敗的。因為,聊城作為“城市旅游地”有著天生的不足,它與周邊的大城市(北京、西安、濟南、南京、上海)無法相提并論。在交通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聊城“城市旅游”只能是“一日游”或者是“半日游”,旅游功能得不到充分發揮和釋放。另外,無論是城市還是鄉村,“生態旅游”已經深入人心,鄉村田園風光旅游的時尚正在悄然興起,特別是收入水平較高的城市居民,對返璞歸真,回歸自然儉樸社會的生活情有獨鐘。
目前,聊城在工業化社會發展中仍是一個欠發達地區,沒有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和包袱,也就無須“步人后塵”再行“傳統工業化”道路,這也是聊城發展生態旅游的一個天然優勢。聊城旅游的優勢還在于廣袤的魯西平原上,至今仍保留著諸多馳名中外的歷史文化古跡和深厚而又濃郁的齊魯地方民俗,是中國歷史文化——魯西文化③的一塊活化石。發展“生態旅游”和“鄉村度假旅游”是聊城旅游開發的一個大方向,把聊城旅游定位為田園風光型的“大鄉村”,使東昌府區成為“休學教育旅游城”①、“高科技創業城”、“環城游憩森林城”、“溫泉療養城”“鄉村別墅度假城”和“購物休閑城”[1],讓周邊大都市里的“有錢階級”和“有閑階級”返歸傳統的漁獵文明和農耕文明,探尋中華文明之根的“魯西文化”。
三、從“傳統包辦旅游模式”向“網絡定制旅游模式”的戰略飛躍
傳統的“包辦式旅游”正在被迅速興起的“自助式旅游”所代替,特別是“網絡定制旅游模式”的興起,導致“網絡旅游將會在未來的三至五年間成為國人旅游的主導消費方式”[2]。旅游行業是電子商務滲透最早的行業之一,個性化旅游也日益成為網絡信息時代的主要特征;而網絡時代的管理信息系統化,使分工合作型的中小旅游企業得到迅速發展,管理組織結構也在“扁平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現如今,人們只要在網絡上輸入想要去的旅游目的地和旅行時間,網絡立刻計算出吃、住、行和游玩的費用,并排出日程表;或者是根據人們的旅游需求,包括坐哪家航空公司的哪個班次的飛機,到哪幾個城市,各逗留幾天,住哪家賓館,可以吃到什么特色的飯菜等,設計出幾套旅游路線圖,并計算好所需費用和最佳方案……這就是信息網絡社會下的個性化定制旅游服務。
為迎接網絡信息時代的挑戰,擺脫聊城旅游的落后局面,實現跳躍式發展,迎頭趕上科學技術進步帶來的最佳機遇,聊城市必須做好“網絡旅游”大文章,極力推進“金旅工程”[3]建設,把旅游行政辦公網、旅游行業管理業務網、公眾信息網和旅游綜合數據庫等“三網一庫”數字化建設落到實處。
四、從“樹江北水城形象”向“創魯西文化名牌”的戰略轉變
聊城旅游城市形象的塑造已經取得了初步成功,在中央電視臺連續播出的“江北水城——聊城”旅游城市形象廣告是相當成功的,刷新了曾經來聊城旅游過的人們的印象,使沒有來過聊城旅游的人開始有了仙境般的想象。但讓游客感受到的是塵土飛揚的“黃河土城”,而不是水道錯密、縱橫交織的“江北水城”,多數游客盛興而來、敗興而歸——期望越大、失望更大。
成功策劃和塑造一個具有良好美譽度的旅游城市形象是旅游名牌城市建設的基礎,也直接關系到該城市的旅游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雖然,單純靠公關、廣告和宣傳也可以求得一時“名氣”和“美好形象”,但旅游名牌城市建設必須集“名牌導游、名牌旅游企業、名牌旅游商品和名牌旅游景區”塑造為一體,“外樹新形象、內練高素質”,需要注重旅游服務質量、旅游綜合競爭力的長期完善和提高。
聊城旅游產業做大做強的難度較大,而做精、做好、做出特色的希望很大。聊城市要想創立旅游名牌城市,首先要把“江北水城”的內涵充分挖掘出來,使“湖、河、泉”②各領風騷;第二,強化“魯西文化之旅”的建設,使聊城成為魯西旅游經濟、文化發展和研究的中心,挖掘“龍山文化”、“黃河文化”、“大運河文化”、“溫泉文化”、“水滸文化”、“金瓶梅文化”、義和團運動與武術文化等,積極開發國內外旅游客源市場,把國內外的考古和旅游愛好者吸引過來,使之深切理解中國、了解聊城;第三,強化區域旅游合作意識,把濟南、泰山和“三孔”納入“大魯西旅游文化圈”的范圍;第四,重新定位和塑造聊城市的旅游文化功能為“田園休閑文化”,把聊城建設成為中國最大田園別墅化鄉村度假村、環城游憩森林化溫泉休閑療養地、中國傳統歷史文化活化石的標本城市、無公害瓜果、綠色蔬菜和有機食品的生態旅游度假美食城[4]。
此外,聊城市旅游名牌城市建設要大思路開拓、大策略運籌,建設幾個大旅游產業項目,創名牌景區,帶動聊城旅游經濟全面發展。首先,重修“東昌古城”,拆除現有景區和各企事業單位的圍墻,修復古城墻和城門樓,城隍廟和隆興寺等古建筑,將其打造成為“休學旅游城”、“魯西美食步行城”、“高科技創業城”、“中國傳統文化影視城”或“儉樸社會示范城”;其次,易地重建“鳳凰臺”,可選址在京九鐵路和濟邯高速公路交界處,高度要超過三百米,使之成為天下第一臺、聊城新舊城區觀光覽勝的制高點,其內部可以構建為魯西最大的商務中心、“中原會盟”會議中心、中華傳統武術或世界各國武術比賽擂臺中心,以起到揚名天下、聚集人氣和匯聚英才的作用;第三,整合中通客車集團和時風集團,使之成為輕軌鐵道和旅游列車的生產商,建設以聊城東昌古城為中心、以周邊縣市為衛星城的旅游交通體系。
五、從“市場放任經營”向“政府依法規制”的戰略抉擇
市場放任型的發展模式具有很大的誘導效應,自由放任的市場會引發諸多弊端。在假日旅游蓬勃發展的同時,因經濟利益糾紛引發旅行社“甩團”和“扣團”現象、自費項目強制化、強迫購物公開化,賓館飯店服務不達標、接待人員態度生硬,旅游車船等交通工具運行狀況不良、嚴重超載等問題時常發生;在出境旅游方面,削價競爭、“零負團費”,擅自增加自費項目、減少合同項目,誘騙游客購物、參加不健康活動,以及中介機構非法經營旅行社業務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旅游經濟的良性發展必須要有政府的適度干預以及嚴密的旅游市場運行和管制體系。為此,當前聊城市必須迅速轉變發展理念,依法治理整頓旅游市場,規范旅游市場運行秩序,為旅游業發展創造寬松環境,發揮政府主導、聯合執法的作用,明確整治旅行社違規經營、導游違規操作、出境旅游秩序混亂等問題,對非法經營出境旅游的中介組織進行了排查摸底和集中打擊;積極配合全國“導游網絡管理系統”實現聯網開通,開展導游聯網檢查,依法治理導游市場混亂的局面;搞好上崗培訓和認證制度建設,進一步強化對導游隊伍的監督和管理等。
參考文獻:
[1]馬勇,李璽.旅游規劃與開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8.
[2]旅游電子商務方興未艾[EB/OL]./news/review/2000-03-02/18776.shtml.
[3]金旅工程的建設目標和主要任務[EB/OL]./new/display/19366.html.
[4]陳傳康.旅游文集[M].青島:青島出版社,2003:633.
摘要:聊城市旅游經濟發展缺乏科學的長期戰略規劃,不能實現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聊城市旅游經濟發展在注重微觀市場開發宣傳的同時,必須做好具有創新精神的宏觀發展戰略構想和戰略定位,并積極面對網絡信息時代的到來,提倡旅游的簡樸社會化,發展網絡旅游和生態旅游,盡快與國際標準接軌,使聊城成為魯西旅游發展的中心。
關鍵詞:魯西文化;聊城;江北水城;生態旅游
- 上一篇:統計基層基礎能力建設實施方案
- 下一篇:靜寧旅游產業發展論文